•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參與教師的動機、作法及考量

在整理參與教師的看法及論點之後,可以將動機分成參與動機及持續動機討 論,茲歸納如下:

壹、參與動機

參與教師的個人教育理念大都和學習共同體的理論及哲學相符,而他們也正 視了教育現況,面對這一群靈魂不在課堂上的孩子,想要採用一些積極有效的策 略來改變「學生從學習中逃走」的情形,茲分述如下:

一、教育現況的反思

參與學習共同體的教師對於這一群身體被困在課堂,但是靈魂卻不在的孩子 們十分地同情,他們正視了課堂個別差異的事實,以及無法兼顧到每一個學生的 學習風格的情形。講述型的課堂尤其讓這群已經是「教室裡的客人」變成局外人,

有個老師甚至以自己參加了一場不感興趣的研習,兩三個小時如坐針氈的心情,

以此經驗去體察這群學生上課時的感受。

46

我想他們其實真的在課堂是沒有學習興趣的,那趴著的趴著,那你們講的他們就是聽不懂。

所以想說如果我再繼續這樣講下去,那些低程度的學生怎麼辦?……如果是我在去研習的 時候,聽的真的很無聊,我聽的真的很痛苦!然後就類推到學生身上。(I1/2015/03/30)

因為有的小孩幾乎就是等著混過去,上課也不認真聽。雖然這個不是很大多數,可是你會 發現有越來越多的趨勢。那導師就會有這種無力感,這種感覺就是特別深刻。(I52015/04/13)

在學習共同體的課堂是比較少看到孩子沒有在參與,在擔任行政工作巡堂期間,你會發現 很多老師在上課時,根本不管底下到底趴了多少人,他們在乎的是自己的進度有沒有上完,

他們在乎的是那些趴下去的人不會干擾他們上課。(ON/2015/05/19)

現今的教育環境還是四處可見「文憑主義」、「成績至上」的影子,但是這些 參與學習共同體的老師很早就體認到更應該在乎的不是學生的成績,而是在離開 學校之後,沒有師長父母為他們安排課程內容及進度行事曆,當他們在面對生活 中難解的議題時,有沒有足夠的自學能力讓自己可以迎接挑戰?子曰:「不教而殺 謂之虐。」如果他們無法藉由國中教育學會獨立思考以及自學能力,那麼我們的 十二年國民教育就只是學生綁在學校十二年,卻將一批沒有自學能力,不會思考 的人送上戰場,不可不謂是教育的殘忍。特別是現今仍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 現場,低成就的學生在智育成績表現不佳的情形下,迎接的是一個接著一個的失 敗經驗。

自己有了小孩之後就覺得,他一定要有一些帶的走的能力,考試考的好不好是一回事,他 應該要會為自己思考,然後會去做一些打算。現在的想法是,會去為低成就的人考慮到這 些部分。(I1/2015/03/30)

現在教育的發展,我覺得完全以學生為中心了,制定的出發點就是以學生為中心目的,我 們整個教學模式也是慢慢會圍繞學生的中心去發展。現在課堂上,為了配合以學生為中心,

就變成單純口述方面會少一點。……所以我說現在教育政策以學生為中心這個大方向是正 確的。(I2/2015/04/01)

47

因此,實施學習共同體的老師們希望打造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環境,讓 老師的教學可以圍繞著學生的需求去發展,增加每位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

同儕之間互相搭建學習的鷹架,老師雖然在課堂上減少了講述的時間,但卻必須 要花費更大的心力去聆聽、引導、串連學生的學習。

二、個人的教育理念切合學習共同體

以往社會對教師的期待不外乎「傳道、授業、解惑也」,而這也是很多老師的 自我期許,但我們在第二章曾經探討過,現今的教育環境網路發達、資訊爆炸,

教師已經不再是知識的獨佔者,如果還是把學生看作是懵懂無知的孩童,傳遞著 已經廉價到面臨淘汰邊緣的記憶性知識,實際上對學生的未來發展一點幫助也沒 有,另外,對學生自學能力的不信任,更是提前抹煞了學生學習的可能。

我以前不相信學生有能力把一篇文章看懂,我覺得這可能是我們老師最糟糕的心態。

(I3/2015/04/01)

另外,研究者發現這些參與教師都有求新求變的特質,在課程與教學方面都 十分願意去實驗、改變,勇於創新帶給他們滿滿的成就感。

我覺得陪我們學校第一屆數理資優班走過的那三年,對我來講雖然是很辛苦,但是整個教 學生涯變得好充實!也是因為有這三年的契機,讓我去嘗試了很多教學法, ……讓我很 想去創新求變,一直去想說要用什麼樣的方法,讓孩子可以得到比較好的學習。我後來想 一想,很多學共的東西,我可能在那時候帶數理資優班的時候,就很多已經有嘗試過了,

所以才說那時候埋下了一顆種子。(I1/2015/03/30)

我讓學生們分組來做活動,寫學習單。……他們整個小組四個人的學習單,……最低分的 就是全組的成績,就有點要逼那些比較好的同學一定要去幫助能力稍微差一點的同學。

(I6/2015/04/13)

這些老師希望學生學習到的不是死板板的課本內容,放眼的是學生終生的學

48

習,希望當學生離開學校之後,還是能夠靠自身的能力持續精進,因此不斷地深 思及調整適當的教學方法。

在看過參與教師所使用的學習單之後,研究者發現記憶性的內容以及提取訊 息的題目不多,以《吃冰的滋味》為例,教師希望要為學生自己喜歡的冰品設計 一個廣告詞,可以從外觀、內容物及口感等面向去思考,這樣的題目較能全面性 檢視學生的語文能力。(D1S)

我給孩子的是帶的走的東西,所以我不覺得說,我只是教國文,……我其實想要給他們的 是大量的閱讀,然後讓你以後出了社會,你仍然能夠接觸書本,……而不是說你的學習就 只有現在。(I3/2015/04/01)

態度的問題,就是我在找他們,可以讓他們改變的動力,這是我的教學理念。教學理念就 是我希望可以讓他們找到一直瞭解他們,持續瞭解他們,然後找到他們可以改變的動力,

然後就在那一天的哪一點他們改變了。……學習共同體吸引我最大的魅力就是我在跟學生 交流。(I4/2015/04/08)

在課堂上我看到學生針對老師的問題在作討論,那是在討論對食安問題的看法,透過每個 人的腦力激盪分析如何避免食安問題,大家彷彿都成了食安專家。(ON/2015/05/15)

在這樣子的自我期許之下,這些老師在學習共同體引進臺灣之前,便採用了 很多策略:學生之間增加了對話的機會、關注的是學習能力的獲得以及師生互動 及關係的改善,而這些舉措都和學習共同體的理念及作法不謀而合。

三、由上而下的推動模式

我們在第二章曾經討論過,新北市教育局在推動學習共同體特別注重校長以 及主任的參與,要求校長及主任也要參與共同備課、觀課及說課,甚至要親自教 學演示,或許也是因為行政人員看待學校的改革會較為全面及鉅觀。因此研究者 在訪談當中會發現,參與教師的校長在推動學習共同體時所扮演的角色是相當主 動且積極的:

49

三年前在校長的帶領之下,我們推行了學習共同體,……希望能給老師一些不同的動力,

因為可能在我們這個區塊這邊,我們的學生就是比較弱勢,所以老師在教學上是比較沒有 成就感的,沒有成就感的因果關係會一直循環下去,所以教書沒有那麼快樂這樣子。

(I1/2015/03/30)

校長的模式第一個他是用各領域召集人還有行政進去,那觀課校長他指定行政一定要,校 長先帶頭一兩次的觀課,……因為行政比較好指揮,所以他們就先作。(I3/2015/04/01)

在學習共同體實施日久的課堂,一開始很難判斷每個人的學力高下,因為每個人都能夠依 照教師的引導,說出自己的意見,在教師串聯每一個人的答案後,再回歸到文本,我似乎 能看到小組中的每個人都有程度不同的收獲。(ON/2015/05/19)

參與學生的校長及行政人員適當地運用了行政裁量權,在可以著力之處,包 括行政人員以身作則進行共同備課、觀課及議課,讓全校的班級座位按學習共同 體的模式排列,以及全校教師的課堂完全開放觀摩,極力營造學習共同體的氛圍,

即便是沒有在實施或不了解學習共同體的親師生也會覺得很新奇,於是主動地去 詢問怎麼會排成這樣,在問的過程當中,學習共同體的概念就慢慢出來了,「翻轉」

的種子也會慢慢散播出去。

校長就想了個點子,……第一個,他說你不做沒關係,但要求你所有的位置要排成學共位 置,就是ㄇ字型。……那當然還是有一兩個班級不願意排,但校長還是滿強勢得要求要 排。……再來就是開放課堂,……大家一開始都很反彈,……但看了之後不管是媒體報導 或是在 Youtube 上就形容得很好啊,那肯定非常的大,這樣學校名氣就會出來,家長看到 就覺得不一樣,……慢慢地老師排斥沒那麼大。(I2/2015/04/01)

校長的領導者的主導權力還滿大的,看他想不想做,如果他真的很想推的話,應該要在真 的要做學共之前,老師和家長一定要把這樣的訊息,還有學共是怎麼樣的一個概念,一定 要先做好。(I6/2015/04/13)

我們校長是勇於嘗試的,也希望能夠把我們整個教育體制什麼做一個改變,然後翻轉教育

50

這種理念的校長。我覺得校長的積極度夠。(I5/2015/04/13)

因此,為了讓學習共同體能夠深入校園,這些參與學校的校長都應用了一些 策略:要求開放課堂及座位的改變,讓學校參與的氛圍大增;透過媒體及家長的

因此,為了讓學習共同體能夠深入校園,這些參與學校的校長都應用了一些 策略:要求開放課堂及座位的改變,讓學校參與的氛圍大增;透過媒體及家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