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產業暨外在環境分析

4.1.5 台灣便利商店產業五力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期間陸續吸收台糖蜜鄰便利商店、福客多便利商店使得店數快速成長,至 今已為台灣便利商店市佔率第二,擁有約25%佔有率。於 2003 年進軍中國 上海,是第一間進軍大陸的台資便利商店。

三、 萊爾富

為光泉集團轉投資之關係企業,在四大便利超商中成立最晚,也是唯一沒 有受國外技術支援的便利商店業者,1989 年於台北開始展店,雖然展店數

不如前兩大競爭者,但在創新服務這一塊擔任先驅者,例如首創店內多媒 體機台(Kiosk),首先引進咖啡機販賣現煮咖啡、首先在店內提供用餐空間 等等。目前在台灣便利商店產業占有第三的位置。

四、 OK 便利商店

1988 年豐群企業與美商 Circle K 合資成立眾利超商股份有限公司,同年改

名豐群超商股份有限公司,作為OK 超商在台的加盟總部;2007 年豐群與 Circle K 技術合作合約到期,豐群企業認為其已發展出自己的經營模式,因

此並未與 Circle K 續約,而是改名來來超商股份有限公司,並將原先的商 標名稱「OK 便利店」改作「OK-Mart」,目前已是獨立經營的台資便利商 店,在台市佔率為第四。

4.1.5 台灣便利商店產業五力分析

根據Porter 的五力分析模型,以下針對各項影響因素來對台灣便利商店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 新進入者的威脅

如前文所述,台灣便利商店產業目前集中程度極高,前四大廠商佔據了近 85%的市場佔有率,龍頭統一超商佔有 50%市佔率,且擁有近五千家分店,

就算是排行第四的OK 也擁有近 900 家店的規模;除此之外,其背後的供 應鏈、物流體系等都需要有一定的規模水準才能達到效率,這樣的規模經 濟對於完全新進入連鎖便利商店的廠商來說是非常高的進入門檻,因此新 進入者的威脅較小。

二、 替代品的威脅

對於已建有據點的量販店、超級市場、百貨公司,以及跳脫傳統模式的網路 購物等可以同樣提供便利性購物的業者來說,進入門檻相對較小,加上近 年來超商、超市及量販店的界線趨於模糊,小型超市及小型量販店的經營 模式也不斷出現,可能在未來會對便利商店業造成影響。從另一個角度來 看,已建有通路據點的加油站、甚至郵局,雖然現在並無跡象顯示這些業者 有意願進入相關業別,但一旦進入將很有可能翻轉整個產業。

三、 供應商議價力

根據便利商店定義,便利商店主要仍以販賣食物為主,因此供應商部分將 專注討論食品廠商部分。從上游的角度來看,相對於便利商店產業來說,上 游的食品廠商市場集中度較低,主要的食品廠商僅有統一及義美進行自營 通路,顯見主要的食品廠商對於下游通路的依存性是非常高的。除此之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前四大超商合計超過9,000 間店,每日所訂購的產品量非常可觀;另外各大 超商目前也推出許多通路自有品牌,上游食品廠商只能接受並進行代工,

由此我們可以從這些現象來推測上游供應商對於通路的議價力是相對較低 的。

四、 消費者議價力

便利商店產業所販賣的商品多為民生必需品,消費者涉入程度較低,且不 同品牌超商之間販賣商品的差別並不大,就算某一廠商推出了創新的行銷 手法或產品服務,也容易被其他廠商模仿,也就是產品服務標準化程度較 高,所以對於消費者而言,選擇到哪一家便利商店購買大多取決於便利性 而已,這樣一來,便利商店的獲利主要來源即來自於展店規模,從生命週期 來看即是走到成熟期的階段。在這樣的一個成熟產業,對於消費者來說是 有較多選擇的,換句話說,也就是消費者擁有一定程度的決策權,廠商必須 透過更加創新的手法或是更佳的營運效率來爭取消費者入店消費。因此消 費者議價能力算是中等程度。

五、 產業內競爭

如前文所述,台灣便利商店產業屬於一個寡佔的市場,領先廠商統一超商 已佔據近50%,前四大廠商佔據 85%的市場,集中度有持續上升的趨勢,

且根據前項新進入者威脅低的情況來看,大者恆大的趨勢應是無可避免。

產業內競爭程度應為中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中國大陸便利商店業現況 4.2.1 中國大陸總體經濟概況

1980 年代以來,中國政府開始進行經濟體制的改革開放,以「建立具中國 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為長期的社會發展目標。在這種思想原則下,整 個社經體系逐漸轉變為政府調控下的市場調節機制,政府的干預由直接干預逐漸 轉變為通過經濟政策間接施加影響。政府正在從一個企業所有者、生產指揮者的 角色變為社會管理者、服務者的角色。政府對企業的行政管制日益寬鬆,而逐漸 透過法律手段進行調控,可以從規範企業經營的法律越來越多看出這一點。特別 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中國政府進一步加強了商業立法,例如零售業 的立法,從而對零售企業的店鋪選址、空間佈局、店鋪規模結構、經營方式等產 生重要影響(張輝,2012)。

近十年來,中國大陸經濟快速成長,國內生產總值(GDP)從 2003 年開始 雙位數成長,至2013 年已成長四倍(圖 4-2);成長率雖有下滑趨勢,但近十年 來最低的7.7%仍是遠遠高於世界平均水準(2.9%),也遠高於當期其他先進國家

(美:1.9%、日:1.0%、德:0.4%)18

135823 159878 184937 216314 

265810 314045  340903 

401513  473104 

519470  568845 

10.03 10.09 11.31

12.68 14.16

9.63 9.21 10.45

9.3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國內生產總值(億人民幣) 國內生產總值成長率(%)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World Bank)資料庫(http://data.worldbank.org/

,本研究彙整製圖。

圖 4-4 2003-2013 三級產業佔 GDP 比重圖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資料庫(

http://www.stats.gov.cn/)

,本研究 彙整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