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本文見解與各解決方案之評析

第一節 各方案之評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3

第四章 本文見解與各解決方案之評析

第一節 各方案之評析

第一項 英國法上類似案例之啟發

第一款 關於 Turquand 一案之分析

Turquand 一案闡釋的規則,即「人們與公司交易時受到公司自身所制

定而為人所知公司的章程(statute)與授權契約(deed of settlement)

內容的拘束,但交易相對人不再受到更多的拘束;一個交易行為人,閱讀 了授權契約,顯示出公司並不禁止借貸事項,而是在特定的條件下允許公 司進行借貸,並且,在獲悉該權力係在一個決議中所完整的授與下,交易 行為人有此權利去推定該決議授權之事實存在,且該文件表面上顯示出係 合法地制作完成;進而,公司將不論此決議是否確實經通過而負責。」307正 如 Turquand 案的首席法官所述「我們可以同意的是,與這些公司交易不 同於與其他合夥人交易,且該當事人與公司交易時應閱讀章程與授權契約。

但他們不須再作更多的行為。在閱讀授權契約後,當事人發現並公司不禁 止借貸行為,而是允許其於符合特定條件下得以進行交易。當相對人發現 該授權已完整的於決議中通過,且該文件表面上顯示係以合法方式而所完 成的,其即有權利去推定該決議授權的事實存在。」308相較於過去英國法 所採取的目的外行為理論(the ultra vires doctrine),本案法院援引

307 See Royal British Bank v Turquand, [1843-1860] All ER Rep 435; [1843-60] All ER Rep 435. 其原文為” persons dealing with the company were bound to make themselves acquainted with the statute and the deedof settlement of the company, but they were not bound to do more; a person, on reading the deed of settlement, would find, not a prohibition against borrowing, but a permission to borrow on certain conditions, and, learning that the authority might be made complete by a resolution, he would have a right to infer the fact of a resolution authorising that which on the face of the document appeared to be legitimately done; and, therefore, the company was liable whether or not a resolution had been passed.”

308 See Royal British Bank v Turquand, [1843-1860] All ER Rep 435; [1843-60] All ER Rep 43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4

了「Turquand 原則」,某種程度上保護了善意相信公司文件的交易相對人。

近來,2006 年英國公司法 section 40 更係相當的限縮了擬制通知原則

(constructive notice rule)。依 section 40 規定,交易相對人無庸對 章程中有無代表機關權限之限制加以查詢,契約之效力並不因此而受影響,

且縱使相對人明知章程之規定,亦不因此被視為惡意;且此規範對抗效力 的保護主體僅限於(董事以外的)交易相對人,而不包括公司309

第二款 關於 Mahony 一案之分析

Mahony 一案呈現了一個不正常公司常見的情況,當公司內部未有選任 董事的程序時,但事實上所有的公司成員均認為在董事職務上工作之人具 有董事身分下,與公司交易之第三人信賴如是的表見事實與公司成員之信 件而與公司交易,因此法院作出裁決,認定於公司董事職位上之人雖未經 合法選任為公司董事,但應認為此公司存在著事實上董事,且藉由

Turquand 原則的適用,公司應對善意第三人清償債務之負責。

另一方面,該案法官曾認為本件事實得以適用公司章程所訂之 Table A, Article 105 規範310,採取於公司董事職位上之人們不因事後所發現選任 董事上之瑕疵而對於其所為之法律行為有影響。舉例而言,當一個董事會 決議不合法地召開或選任董事之程序上有瑕疵時,亦在本條文所適用範圍 之中。但在自始根本沒有選任董事程序的情況下,究得否適用於本條文?

本案法官似多認為係符合此條文,本條文之文義涵蓋極廣,應有其適用之 空間。然而此見解於 1946 年之 Morris 一案中受到了相當之限縮。

總結而言,英國法院認為原告不需查證公司負責人是否為合法經選任

309 金鼎,公司章程之效力與界限-以英美法制為借鏡,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 文,頁 63、64,99 年 10 月。

310 Section of Companies Act 1948 與 Table A, Article 105:「All acts done by any meeting of the directors or of a committee of directors or by any person acting as a director shall, notwithstanding that it be afterwards discovered that there was some defect in the appointment of any such director or person acting as aforesaid, or that they or any of them were disqualified, be as valid as if every such person had been duly appointed and was qualified to be a director.」此條文之意旨於 1985 年英國公司法及 2006 年英國公 司法均仍訂入規範之中,本文將於下文介紹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5

為公司董事或是否有經過合法之授權而取得作成相關法律行為(如本案中 之簽發票據之行為)之權力,交易相對人僅須於交易時查看公司章程與相 關之授權契約即可311。另一方面,本案判決的其中兩位法官採取了本案中 於公司董事職位上之人實際上居於「事實上董事」地位作成相關法律行為 之見解,本案法院雖無探討到以往伴隨著「事實上董事」下最常關注的問 題,即該「董事」所為的行為對於公司(或股東)是否負有受任人義務,

在此探討者卻係該「事實上董事」對外所為之法律關係對於公司是否有效 之爭議;換言之,觀察此案,本文以為相對於一般之案件,本案更傾向係 以「表見代理」、「信賴外觀」為核心,我國民法第 169 條之表見代理規定 中樣態之一,即為「知他人表示為其代理人而不為反對之表示者」,本案 之「事實上董事」雖未經公司章程所訂之程序被選任為董事或授權為相關 之法律行為,然而法院認為其實際上即為「事實董事」,且公司內部之人 並未對於這些人身居「董事」地位有異議,銀行亦信賴公司章程而認為這 些人確係公司「董事」所作成的簽發票據行為並因而支付票款,自公司外 部的交易第三人立場觀之,對於「表見外觀的信賴」遠比公司內部程序更 為重要。應符合公司章程所制定的內容或法定程序進行選任,但實際上卻 係未經過相關程序而產生的董事,並作著公司董事應作之事,且不為人所 異議,正因為此情形,法院判決中雖均承認本案系爭公司仍須為這些「董 事」之行為負責312,而且其中有二位法官認為這些「董事」為事實上董事。

其實,若不認定這些人為「事實上董事」的話,在我國法下,依「表見代 理」之法理,欲令公司負責任並非不可行,自英國法院角度觀察或許亦有 此種見解之趨勢,因此站在通常認定「實質董事」之地位係為責令該「董 事」對公司(或股東)負有忠實義務或注意義務下,在本案則係對外要求 公司對交易第三人負責的情況,是否為「事實上董事」即反而並非如此的

311 See Mahony (Public Officer of National Bank of Ireland) v East Holyford Mining Co Ltd, [1874-1880]All ER Rep 427;[1874-80]All ER Rep 427

312 在英國公司法 Company Act 2006, s. 161 規定,” (1) The acts of a person acting as a director are valid notwithstanding that it is afterwards discovered— (a) that there was a defect in his appointment; (b) that he was disqualified from holding office; (c) that he had ceased to hold office; (d) that he was not entitled to vote on the matter in question. (2) This applies even if the resolution for his appointment is void under section 160(appointment of directors of public company to be voted on individually). ” 此規定於 Company Act 1985 s.285, Company Act 1948 s.180 , Company Act 1908 s.74 均設 有規範。某種程度上,對於交易第三人而言,「表見外觀」始為交易重要之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6

必要與強調。

然而,如前本文所述,若不認定為「事實上董事」,就我國法制度下,

憑藉著登記制度與表見代理法理,得部分解決對外法律關係與交易安全之 維護,卻無法對於該段期間被選人與公司之法律關係進行解決,尤其在解 決董事應負之責任與得以請求之權利下,單純的表見權限的外觀係無法獲 得滿足的解釋,至此,本文欲再自英國法下另一則類似之判決進行論述。

第三款 關於 Craven-Ellis 一案之分析

相對於第一個案件,本案則係發生在董事並未滿足公司章程規定之要 求,致原本所擔任之董事一職於事後轉變為無效、不具董事資格下,原告 請求公司給付其擔任公司董事一職之相關報酬,而為公司所拒絕。本案法 院並未明確指出原告得基於「事實上董事」地位因而對於公司有身為擔任

「董事」一職之報酬請求權,亦未依合法契約存在下認定原告具有契約上 的報酬請求權,相反地法院係以當事人不具有契約關係下,改以認定被告 應給付與原告所為的勞務給付相當之合理對價(quantum meruit)。因此,

英國法院似係選擇以衡平當事人間利益關係下進行解決,並未以公司法角 度下,對於當事人以「董事」與公司間之權利義務進行探討。在本案中,

英國法院曾有提及原告確實係進行「事實上董事」職位上進行勞務之給付,

且公司接受了該給付,故應支付與勞務給付相當之報酬為對價,即原告所 提供的服務對於公司而言,其工作內容係必要的,因此原告得以取得

『quantum meruit』的給付313

英國法上,關於事實上董事,雖然管理公司之人通常被稱作「董事」

(directors),其他常被使用名稱,如「管理者」(managers)、「總裁」

(governor)、「管理委員會」(committee of management)。與此有重要 關聯者為 CA 2006 年的 sec 250 規定314(之前是 CA 1985 年的 sec 741 規

313 Laurence Koffman, Elizabeth Macdonald, The Law of Contract, 5th, LexisNexis UK, 631.

314 Company Act 2006, s. 250 規定,” In the Companies Acts “director” includes any person occupying the position of director, by whatever name called.”

實上董事」(de facto directors or directors in fact)。在 Secretary of State for Trade and Industry v Laing 2 BCLC 324 一案中,法院指 出,特定人難以向法院說明究係擔任影子董事或是事實上董事,因此藉由 提出特定的證據去主張該基於行為人所涉及的情況下,因而係屬『董事

(directors)』 是必要的,包括他們任職於公司而滿足「影子董事」及 滿足「事實上董事」的證據,有充足的行為典範可以構成擔任「事實上董

315 Company Act 1985, s. 741 規定,” In this Acts, “director” includes any person occupying the position of director, by whatever name called.”

316 Company Act 2006, s. 161 規定,” (1) The acts of a person acting as a director are valid notwithstanding that it is afterwards discovered— (a) that there was a defect in his appointment; (b) that he was disqualified from holding office; (c) that he had ceased to hold office; (d) that he was not entitled to vote on the matter in question.

(2) This applies even if the resolution for his appointment is void under section 160(appointment of directors of public company to be voted on individually).”

317 Company Act 1985, s. 285 規定,” The acts of a director or manager are valid notwithstandacts of ing any defect that may afterwards be discovered in his appointment or qualification ; and this provision is not excluded by section 292(2) (void resolution to appoint). ”

318 Charles Wild & Stuart Weinstein, Smith & Keenan’s Company Law, fourteenth edition, p.288

319 此以 Company Act 2006, s. 250 規定即可得知此結論。

320 Company Act 2006, s. 277 規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8

『quantum meruit』。

第四款 關於 Morris 一案之分析

最後關於 CA 2006 sec 161 規定之適用範圍上,董事資格或選任董事 程序上的法律瑕疵,將因基於保護第三人的利益為考量下,而涵蓋於該規 範之中321。CA 2006 sec 161(1)規定,以擔任董事身分所為之行為應為有

最後關於 CA 2006 sec 161 規定之適用範圍上,董事資格或選任董事 程序上的法律瑕疵,將因基於保護第三人的利益為考量下,而涵蓋於該規 範之中321。CA 2006 sec 161(1)規定,以擔任董事身分所為之行為應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