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中等學校(Secondary School)

根據高級中學法、國民教育法所設立之國(市)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指高中、

職校)、縣(市)私立國民中學。

二、中等學校軟式網球教練

中等學校軟式網球教練指在國內中等學校任教或專任教練,擔任軟式網球指 導教練。本研究則以 2012 年組隊參與全國中等學校軟式網球比賽,並獲得全國得 名輝煌的前 2 名隊伍之教練為研究對象。

三、教練領導行為(Coach leadership behavior)

教練領導行為之意義是教練依照自己個人的經驗、人格特質以及情境因素,

所表現出影響選手個人與運動代表隊目標的綜合行為過程為之(Laurent &

Bradney, 2007;高三福,2007;黃永昌、王瑞瑾,2006;許珺佩,2012)。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節將蒐集與本研究相關文獻資料並進行整理歸納如下,共分為四節,第 一節、中等學校軟式網球發展概況與沿革;第二節、領導理論與領導行為相關文 獻研究探討;第三節、運動教練領導行為相關文獻研究探討、第四節:質性研究 理論相關文獻研究探討。

第 一 節 中等學校軟式網球發展概況與沿革

網球運動的最早起源於法國,到十六世紀時才正式取名為網球(Tennis),在 十三世紀時,在法國一個宮廷晚會上,一位音樂師向晚會的來賓介紹了一種文雅 的遊戲這種遊戲的玩法是由兩人各站在一邊,而中間用一條繩隔開,隨著音樂的 節奏,兩人用手把一個球打來打去而那個球的構造是用布裁縫成球形,中間塞滿 毛髮及羽毛,這便是最初期的網球及網球運動,在西元1555年以前,網球被稱為

「宮廷遊戲」。

十四世紀時,由於法國與英國的貴族交往頻繁,因此網球運動便傳入英國,

十七世紀時,網球運動在法國和英國逐漸變得普及並平民化,球場中間已不用網 簾,而改用小方格網子,且把球拍拍面改為網子編成,以增加彈性及減少空氣阻 力,使球拍易於揮動且重量較輕。十九世紀初期,網球才由英;美;法等國的商 人及傳教士等傳入亞洲日本後,當時的日本還沒有能力製作網球拍及網球,在當 時進口的球及球拍昂貴又不容易買的到,當時人們為了省錢,有時會隨便用玩具 的橡膠球來代替網球進行活動,所以日本人將硬式網球改良,並利用橡膠球代替 硬式網球,於是,軟式網球就這樣誕生了,因此軟式網球起源於日本。後來,日

本軟式網球聯盟創立,舉辦了全日本選手全大會及各種錦標賽(中華民國軟式網 球協會)。在日本稱為庭球。英語的名稱為〞Soft Tennis〞,中文簡稱「軟式網 球」。

台灣軟式網球起緣至今,可追朔至日據時代,種子發芽期約為光復後的五十 至六十年代,突破期約於七十年代。遠自於1900年至1910間,早期台灣為日本殖 民地,隨著日本人大量來台時休閒活動傳入,當時從事軟式網球運動的人口,在 台灣從事都以日本人居多,台灣人民參與此運動仍為少數,直至日本戰敗後,台 灣民間才留下軟式網球運動項目,歷經各方人士四處奔走下,終獲教育部同意列 為學校體育教學發展的一環,因此奠定我國軟式網球運動蓬勃發展(中華民國軟 式網球協會)。軟式網球運動在亞洲地區是強項,我國最早自日本引進推展,自 1981年第四屆美國世界盃到2010年大陸廣州亞洲運動會,其間經歷多年努力,我 國在1994年亞運會ㄧ金及1998年亞運會選手郭旭東、方同賢拿下個人賽金牌及 2006年杜哈亞運女單江婉綺、男單王俊彥、男雙李佳鴻、楊勝發等三金及2010年 男團體及男雙李佳鴻、楊勝發等二金,為我國軟式網球寫下輝煌的一頁(王源章,

2010)。

以2012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為例,中等學校軟式網球分組參賽學校各組別 如列:(一)高中部男生組-計12隊,(二)高中部女生組-計5隊,(三)國中部 男生組-計18隊,(四)國中部女生組-計8隊。共計參賽國中26校及高中17校。

依照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成績排名,獲得決賽獎牌多以中、南部縣市中學為主,

故中、南部縣市發展軟式網球中學可說是我國孕育軟式網球國手之搖籃。

第二節 領導理論與領導行為相關文獻研究探討

一、領導意涵:

領導的研究理論相當多,數十年來社會學者及心理學者對「領導」一詞的研

Blanchard (1977)

領導是處在特殊的情況下,影響個人和群體的活動,進而達 到目標的過程。另指出其領導過程含括領導者、追隨者,以 及其他情境的變數,在各種情境之下,某人嚐試影響他人、

或者是群體的行為,即有「領導」的事實產生。

2 Sergiovanni

(1992)

領導除了階層的威權和科技理性的威權之外,還應該包括專 業的、道德的威權。

3 Rost(1993) 分析美國50-70年代的領導研究,指出所謂的領導研究並未 產生一個新的領導領域,多數著作提及的領導,仍屬於傳統 的領導、企業典範(the industrial paradigm)的氣息。

4 Yukl(1998) 傳統的領導理論,大多數是以領導者的行為作為標的,藉以

(一)鞠德風(2005)指出,在各式各樣對「領導」的定義中,大多學者由於都 偏重一方,或是含糊語意,其整理出Bass & Stogdill有關領導的定義如 下所列:

1. 領導是群體過程的核心。

2. 此說強調領導者是群體變遷、活動和過程核心。

3. 領導是個人人格特質和其衍伸的效果。

4. 旨在說明為何某些人較其他人展現出更好的領導能力。

5. 領導是導引跟隨者服從的藝術。

6. 強調領導者以其意志導引跟隨者服從、尊敬和合作的過程。

7. 領導是運用影響力。

8. 認為領導的本質是如何獲得、運用和擴大影響力。

9. 領導是一種說服的形式。

10. 強調領導者的影響力來自於說服的能力和過程。

11. 領導是一權力關係。

12. 認為領導的基礎是來自於權力。

13. 領導是目標達成的工具。

14. 強調領導的任務在達成群體目標和滿足個人需求。

15. 領導是人際互動所產生的效果。

16. 視領導為組織內成員彼此互動的結果。

17. 領導是一種角色的分化。

18. 認為組織內角色分化使每個人都須扮演各自角色,而領導只 是這些分殊角色的一環。

19. 領導是創制制度和角色。

20. 認為領導不是被動的接受角色,而是實質角色創制和維持者。

21. 領導是各種要素的組合。

22. 認為領導是各種要素的組合體。

除定義上述領導所包含的內涵外,並將領導區分出四元素,分別為:1、

領導主體;2、任務;3、情境;4、影響力。透過該四元素交互作用,其中情 境與目標之間、領導者與跟隨者﹙或領導主體﹚之間、情境內各項因素之間,

其資訊須流通、目標和行為必須一致,藉以提升領導效率。透過情境外因素策 略分析-PEST(Political、Economy、Social、Technology)分析模式及情境 內因素分析-SWOT(Strength、Weak、Opportunity、Threat)或五力分析(five forces)模式。

領導者與跟隨者的關係為影響力發生之主要部分,而領導者必須因情境變 動而調整其影響力的方式(鞠德風,2005)。圖2-1為領導過程示意圖:

圖2-1:領導過程示意圖

二 領導行為意涵及論理探討:

(一)領導行為意涵

組織的領導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過去的行政學術思想研究發現,早

期的組織領導強調的是分工細密、規則嚴謹、不講情面的科層體制,其背後追求 的是科學的效率與理想。而後組織領導漸漸導入際關係的觀點,重視人性的心理 需要及精神鼓勵。翁志成(1997)為了將領導理論引進運動團隊對教練有所助益,

因此將重要的領導理論及發展,整理簡述如下:

1.科學管理的領導理論-以人性理論為基礎,兩個理論依據分別為:

(1)麥克葛瑞格(Douglas McGregor):提出「X理論」,主張人性本惡。

(2)泰勒(F.Taylor):被稱為「科學管理之父」,提出如下有效管理的原則:

A.科學方法最有效、B.自由裁量浪費時效、C.人性自私自利、D.簡易重複 工作效率高。

2.人群關係的領導組織-其理論依據為:

(1)麥克葛瑞格(Douglas McGregor):提出「Y理論」,主張人性本善。

(2)「霍桑實驗學派」理論:學者梅耶教授透過「交換器裝配實驗」發現與 工作績效有關的心理因素中,為獲受管理者良好生產力及全力以赴,應 讓受管理者感受到被關心與被期望。

3.組織行為的領導理論-調和「科學管理學派」與「人群係學派」的缺失,該 理論有二代表人物:

(1)巴納德(Chester I. Barnard):重視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兼顧組 織目標與個人目標。

(2)賽蒙(Herbert A. Simon):於1978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近代科際整 合的成功者。其理論為:

A.調和組織的靜態與動態結構:過去強調把組織架構好,將人安排在適當 職務、給予適度分工的靜態的結構。現代則著重動態的歷程,除了組織 結構外,強調領導、計劃、溝通、作決定、評估及協調等整個歷程。

B.作決定(Decision)是行政領導中心歷程:以有達到滿意的利潤,並克 服各種主、客觀因素。另一方面要有前瞻性、預測性,隨著時代的變遷

保持進步。

4.權變(Contingency)領導理論

翁志成(1997)引述吳清基的研究,歸納國內外學者所提組織領導理 論,綜合權變理論看法,認為領導理論的焦點及重視領導情境有以下三點:

(1)領導者和成員的關係,要先建立情感、獲得人心,才能得到支持。

(2)工作結構-依照目標明確否、結構可測性、程序是否多樣化、解決辦法 是否有彈性而定。其領導方式區分關係取向及任務取向二方面。

(3)領導者職權-依照影響力、權威的大小,決定其領導方式。

王耀聰引述 Chelladurai(1993)對教練領導行為做如下五層面的說明:

1. 訓練和指導(training and instruction):

教練安排協調選手們的活動,藉由辛苦訓練增進運動員的成績表現,指 導選手們運動技術、戰術及釐清隊員間的關係。

2. 民主行為(democratic behavior):

教練允許選手在有關球隊練習方法、比賽戰術、戰略和球隊目標上作決 策的參與。

3. 專制行為(autocratic behavior):

此教練行為,強調教練個人的權威及獨立判斷。

此教練行為,強調教練個人的權威及獨立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