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一、膝關節疼痛

膝關節疼痛,是指膝關節部位,所產生的不舒服,例如創傷性疼痛(骨折)、 肌肉失衡、姿勢使用不當、先天性扁平足、過度使用所造成磨損、退化或是嚴重 的關節位移所導致膝部疼痛所稱之。

本研究對於膝關節疼痛的定義指的是,選手因練習、比賽、身體使用不當、

長期肌群處於疲勞狀態使之肌肉及韌帶受損所受的傷害,進而使膝關節產生疼痛 之症狀,並非天生膝關節不良所造成之疼痛。

二、身心動作教育課程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是以身心學理論作為基礎,

它主要強調的是以第一人稱發展一系列活動來開發或察覺身體能力的課程,主要 是在個人經驗、動作、情緒、姿勢、想法、自我概念與外在環境的互動及個人自 主性與個別差異,並透過實際的操作過程,讓個體能重新教育,提升身體的使用 效率與找到正確調適的出口,而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更是一個自我反省、自我探索 及自我重新認識的教育過程(劉美珠,1999)。

本研究是指透過身心動作教育理念,選擇適用於改善棒球運動員膝關節疼痛 相關課程內容進行編排。課程內容將以身體構圖、呼吸、放鬆、自我身體覺察、

身體動作探索為主。

三、身體構圖

身體構圖的主要概念,指的是一個人在腦海中對於自我身體結構意象呈現的 狀態。如果在腦海中所顯現的身體結構是正確的,動作自然就會比較符合正常體 位的方式呈現;如果腦海中對於身體結構認知是不符合自然定律時,姿體動作表 現就會沒有效率並且運動傷害的比率就會提高(Conbale, 1998)。

本研究所指的身體構圖是身心動作教育課程主要內容之一,活動主要內容著

6

重於胸腔、肩關節、脊椎、髖關節、膝關節、腳掌與踝關節等六個部位。

四、身體覺察

根據張氏心理學辭典(張春興,1989),覺察指個體對自己身心活動知覺了 解的歷程。身體覺察主要是,注意力能完全地集中在身體內在感受,並將無意識 的行動提昇到意識層面,進而體察每一個當下,而要能保持深刻的存在感,直到 身和心密切結合為一(劉美珠,2003)。

本研究身體覺察指的是,個體接觸、經驗、注意、了解自己身體的狀況、感 覺及反應的過程,包含對身體使用、肌肉張力、身體異常、身體控制及呼吸放鬆 等五大層面的知覺。

五、身體動作探索

身心動作教育重視身心整合,強調個體是由內在經驗去感受身體變化,以瞭 解身心現象,並能透過身體動作探索提升自我身體的認知與控制,以提升動作效 率及學習放鬆的方法,身體動作教育課程,主要是透過重新檢視(re-check)、具 體經驗(embody)、自我身體結構(structure)、功能(function)、動作(movement)、

感官知覺(sensing)、感受(feeling)、意識活動(thinking),以達到調整和平 衡身心的一個教育課程(劉美珠、林大豐,2001)。

本研究所指的身心動作教育課程設計,是利用身體構圖、自我身體覺察、呼 吸與放鬆、身體動作探索的概念,達到個體對於身體使用的正確性,改變舊有不 良的姿勢與習慣,以提升膝關節疼痛之改善效果。

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一、研究範圍

研究以台東縣 A 國中患有膝關節運動傷害的棒球隊球員,共 10 人為研究對 象,實施為期十週的身心動作教育課程,並接受課程前、後施測,並將所蒐集的 資料為主要研究範圍。

二、研究限制

(一)受試者的飲食習慣與生活作息不同,可能也會影響施測結果。

(二)研究者無法控制受試者在課程教學進行中,投入的心力狀態,因此對於 實施課程之後,會因投入心力不同而產生不同效果。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擬針對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棒球運動員膝關節疼痛改善效果之研究進行 文獻探討。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棒球運動員膝關節疼痛之研究;第二節身心 動作教育之相關理論和文獻;第三節身心動作教育課程設計架構之探討;第四節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在改善身體疼痛之相關文獻,並將當作佐證支持與研究參考方 向。

第一節 棒球運動員膝關節疼痛之研究

本節分為五個小節來作說明,內容分為棒球項目的運動傷害、棒球運動傷害 發生原因分析、常見膝關節疼痛部位、運動傷害之處理方式、運動員運動傷害就 醫情況。

一、棒球項目的運動傷害

棒球運動傷害多半是神經或骨骼肌肉系統方面的問題,最主要是因為選手長 期且持續性的参與棒球練習或比賽,選手當過度使用身體肌群或關節時,會使身 體出現長期累積性的慢性運動傷害,特別是軟組織的傷害居多(Lyman, Fleisig, Andrews & Osinski, 2002)。Kibler(1995)對棒球項目的運動傷害研究指出,棒 球選手受傷部位,以肩關節的受傷還是位居第一位,其次是大腿肢段(upper leg)、

肘關節、踝關節和膝關節。

史磬霖、朱彥穎、詹益聖等人(2004),對甲組成棒選手受傷部位加以調查研 究顯示,前兩名為肩關節與肘關節,至於膝關節傷害為第三名,其次傷害部位排 名為腰椎與踝關節。並且指出高達八成的甲組棒球選手指出,從事活動時,曾經 有過肌肉、肌腱、骨頭、關節疼痛或浮腫的狀態產生,而七成五的選手表示他們 的手臂、手掌、腿或腳掌也曾感覺不舒服與酥麻的問題。

9

Collins and Comstock(2008)指出參與棒球運動選手發生運動傷害的比率加以 收集整理,結果顯示每一千個運動時數會發生 1.26 次的傷害。American Academy Pediatrics(2001)也指出美國每年参與棒球運動的青少年,發生運動傷賴的比率 也約在2-8%之間,而最常見的傷害類型大多屬於韌帶扭傷方面。

楊賢銘(1998)就中華民國棒球國家代表隊選手,在訓練期間前往左訓中心 醫療室的就醫紀錄加以整理發現,五年裡共622人次中,以肌肉拉傷315次最為頻 繁,其次為扭傷。受傷部位還是以肩部比列最高,膝關節排列第四佔10.45%之多。

中華民國學生棒球運動聯盟防護組在96學年度學生棒球聯賽從高中到國中共484 全國比賽中,將有受防護員服務的次數加以統計後發現,服務總次數為10334次,

平均每場防護員需服務21.35次之多,而膝關節部位共服務518次佔5.01%(中華民 國棒球協會,2008)。陳勝凱、洪玉珠、林德嘉、李憶農(2002),針對高雄國 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393位選手進行運動傷害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有運動傷害的 選手高達佔96.9%,其中受傷部位以膝部受傷人數最多佔58.5%。

膝關節本身並不是一個穩定的關節,根據骨骼結構,它的穩定必須透過韌帶 與肌肉來提供,而韌帶結構最主要是靠肌肉收縮和韌帶來固定,所以運動員在操 作技術過程中,可能因為熱身不足、運動較累、用力過猛或重複性動作的使用,

導致肌肉收縮反應來不及而造成膝關節的受傷(李孔嘉、吳濬哲、彭慧美,1990、

黃啟煌,2003)。但為什麼膝關節保護如此重要,最主要是當膝關節受到傷害後,

它的復原功能不易,而且膝部受傷後很容易再度受傷的比率又比其他部位高(王 顯智,2003)。

根據以上文獻可得知,棒球項目的運動傷害除了比較常見的肩關節與肘關節 外,置於膝關節的傷害,在棒球運動運動員身上也是很常見的。膝關節本身因為 是一個不穩定結構,穩定性必須透過韌帶與肌肉來提供,在加上膝關節受到傷害 之後,復原功能又不易之下,膝關節的保護理所當然,就成為運動員一個很重要 的課題。

10

二、棒球運動傷害發生原因分析

賴金鑫(1983)指出,在英國對於醫院急診室方面的統計,有百分之五到醫 院急診的病患當中,都是因為運動傷害求醫的。而當受傷產生之時,至少一個星 期不能從事運動,其中又有十分之一左右的患者,因為傷害過重而無法執行正常 生活作息。

任何運動在操作過程當中,身體多少都會發生組織、器官的損傷、病變或生 理障礙。一般對於運動傷害的認定,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甚至也有因運動而引 起的死亡等,我們都可將它稱之為運動傷害。當運動員受運動傷害所困擾時,不 管在生理或心理都會造成很大的衝擊,且一定會影響運動表現或身體的健康情 形。根據許多研究的調查都顯示,喜愛運動的人知道要完全避免運動傷害的產生 是極為困難的,而造成運動傷害的因素很多,因此瞭解運動傷害的原因,是運動 員避免運動傷害發生最重要的一環。

膝關節是相當複雜的結構,它必須承受越人體3到5倍的體重,但根據運動學 表現,在彈跳落地時膝關節所要承受的壓力,並不是只有垂直向的彎曲,還有內 外展及內外旋的壓力,所以如果原本膝關節所需承受的壓力再加上內外展、內外 旋時,膝關節內部前十字韌帶就有可能產生損傷(陳政宇,2009)。

Kibler(1995)研究指出,許多研究對於棒球運動傷害大都只有在肩關節與肘 關節這兩部位,但其實透過動力鏈的理論機制瞭解,下肢的穩定性會影響上肢投 球的正確動作,因為動力鏈包含力量的產生、力量的傳遞、力量的吸收三部分,

正確的動力鏈產生,能使選手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產生連繫性的完美動作表現,

違者相反,所以當下肢不穩或有傷時,許多運動員又為維持相同水準做投球或打 擊表現時,就必須藉由其他動力鏈上的其他肢體產生力量,來彌補力量不足的情 況,因此亦會促使棒球運動員改變投球姿勢或是可以降低下肢關節的壓力,進而 可能造成肩關節、肘關節或背部產生傷害。

運動傷害的成因,基本上可分為內在與外在因素及其他三種。內在因素又可 以分為;體適能、生理限制、技術程度、心理狀態、生理狀態。外在因素又可以 分為;環境因素、運動的性質、運動用具、場地設施、運動服裝、保護裝備、指

運動傷害的成因,基本上可分為內在與外在因素及其他三種。內在因素又可 以分為;體適能、生理限制、技術程度、心理狀態、生理狀態。外在因素又可以 分為;環境因素、運動的性質、運動用具、場地設施、運動服裝、保護裝備、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