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一、身心動作教育課程融入棒球訓練,建議如下:

(一)身體構圖在國中棒球訓練的應用上,有很大的幫助,先讓學習者瞭解身 體的基本構造、韌帶與肌群的相關性,會讓球員在訓練時更能輕鬆的使 用身體及力量發揮至最佳狀態。

(二)將身心動作教育課程與棒球技術做連結,能讓球員有效的學習棒球相關 技術,例如投球時前導腳的穩定性,及重心的轉移。

(三)利用抗力球來訓練球員的核心肌群,進使小肌群與主要肌群均衡發展,

也而提升各項運動的能力。

(四)身心動作教育課程經由身體歸零,透過呼吸與放鬆,讓球員浮躁的心情 安定下來,並在身體覺察放鬆之時,體會身體的變化,讓球員更能探索 自己的身體狀況,也可增加球員身體狀態的恢復效率,以減少訓練後的 身體疲憊。

二、給未來或参與身心動作教育課程的教學者

(一)在教學方面

1.口令下達明確,與生活經驗相連結。

2.器材隨時做調整,有利好奇心與挑戰性。

3.印製相關課程內容,提供學習者盡早進入狀況。

130

4.課後提供場地器材,讓學習者自發性進行練習。

(二)課程活動時間

1.不要因為實施時間不足,使課程節奏過快,降低教學品質。

2.在師生互動上,應隨時詢問及回饋,讓學習者能適時的發表對身體的經 驗與反省。

三、未來研究方向及建議

(一)本研究是以國中棒球隊運動員為研究對象,未來研究或許可以針對不同 的運動項目等進行研究。

(二)可以研究在技術或運動表現上,當加入身心動作調育課程之後他的影響 如何。

(三)可以探討身體覺察能力的提升對於棒球運動員打擊的心理狀態及放鬆能 力的改善情況。

131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棒球協會(2008)。玉山青棒運動傷害防護手冊。臺北市:作者。

尤瀅捷(2007)。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改善柔道運動員身心狀況之效果研究。國 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王偲潔(2007)。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不同專項運動員運動能力及身體自我概念 之影響。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王進華、黃心怡和王人生(2003)前十字韌帶受傷後的運動。北體學報,第十一 期,頁67~76。

王德正(2007)。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改善大學羽球選手肩關節疼痛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台東市。

王顯智(2003)。大學生運動傷害之分佈與再度傷害之危險因子。體育學報,35,

15-24。

王顯智(2006)。膝關節的運動解剖學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0(2),20-26。

史磬霖、朱彥穎、詹益聖、張宗訓、林瀛洲、蘇先河、袁立仁、徐郭堯(2004)。

國內甲組成棒五隊139 名球員運動傷害之研究分析。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第 四十八次學術論文研討會,台北。

朱彥穎(2003)。運動傷害與急救。臺中市:華格那企業。

江正發(2006)。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大學生女性學生經痛改善效果之研究。國 立台東大學體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吳美慧(2006)。身心遊戲課程對國小學童身體覺察能力與體操動作技能學習之 效果研究。國立台東大學體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李孔嘉(1997)。運動傷害防治和骨骼保健。健行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李孔嘉、吳濬哲、彭慧美(1990)。韌帶-易受運動傷害的結構之ㄧ。

李志恭(2002)。東方技術學院學生體育正課運動傷害研究調查~八十八至九十學 年度~。大專體育學刊,4(2),308-317。

李勝雄(1995)。田徑運動傷害急救與防護之研究。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李榮豐、季力康(1998)。在失敗情境中不同目標取向者之自覺能力及承諾對目

132

標挑戰水準之影響。體育學報,25,219-228。

卓子文(2001)。再訪身心。中華體育,15(1),94-101。

周英嬌(2010)。應用身心動作教育提升跆拳道學童身體覺察及核心肌群之研究,

國立台東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林三豐(2006)。莊勝雄開啟台灣棒球新視野,職業棒球,286,12-14。

林大豐 (2003)。身心學(Somatics)的基本論點。東師體育,9,29-35。

林大豐、劉美珠(2004)。身心動作教育應用於改善運動員肩部疼痛指數與肌電 之效果研究。身心教育研究論文集,2,137-163。師大書苑:台北市。

林大豐、劉美珠(2006)。身心動作教育對大學女生經痛改善之效果研究。中華 民國大專院校九十五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530-535。

林季福(2004)。身心動作教育應用於開發學童覺察能力與改善脊柱側彎效果之 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林洋卿(1999)大專運校男子甲組第一級籃球選手運動傷害調查研究。中華體育,12 月,51,37-44。

林茂欽(2005)。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教學影片之設計與製作-以脊柱功能性伸展之 動作技巧為例。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林清和(2001)。教練心理學。台北:文史哲。

康正男、莊林貴、康世平、王興國( 2005 )。高中棒球選手回溯性競技傷害流 病調查。物理治療,30(5),217-222。

張玉佩(2006)。身心動作教育應用於輔導國小四到六年級學童改善情緒與行為 之研究--以小團體輔導為例。未出版碩士輪文,國立臺東大學體育教學碩士在 職專班,台東市。

張俊翔(譯)(2006)。肌肉骨骼系統解剖學:構造與功能。台北市:合記。(James Watkins,1999)。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台灣東華。

張聖岳(2011)。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國中棒球投手肩關節疼痛改善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台東市。

梁金銅(1989)。運動醫學。台北市:合記圖書出版社。

梁龍鏡(2004)常見膝部之運動傷害。國教世紀,213,55-62。

133

許文蔚(1998)站立、活動都靠它---認識膝關節。龍骨文化,1998(9),20-21。

許文蔚(1999)半月板軟骨受傷。龍骨文化,1999(6),8-10。

許志耀(2002)。太極拳呼吸法的探討,中華體育季刊,16(3),45-50。

許語喬(2009)。彼拉提斯課程對增進射箭手專項技能與身體覺察能力之行動之 研究。國立台東大學體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許鎮顯(2008)。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童身體覺察能力及樂樂棒球打擊效 能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體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郭立仁(2011)。身心構圖融入跆拳道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東大學體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陳玉鳳(1998)。從動中覺醒。臺北市: 世茂。

陳玉鳳(譯)(1998)。從動中覺醒。台北市:世茂。(Feldenkrais, M., 1972)。

陳怡真(2004)。身心動作教育應用於國小體育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東大學 體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陳政宇(2009)。排球攔網不同落地姿勢對於下肢膝關節負荷之研究。國立體育 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陳昱甫(2006)。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於改善國小教師下背疼痛效果之研究。國 立臺東大學體育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陳素雲(2010)。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改善公務人員肩頸疼痛之行動研究。國立 台東大學體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陳勝凱、洪玉珠、林德嘉、李憶農(2002)。國家運動選手運動傷害流行病學(Ⅰ)。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人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彭建翔、黃詩雲(譯)(2008)。長笛家的肢體開發。桃園市:原笙。(Lea Pearson,2006)。

森本哲郎‧妻木充法(1993)。運動傷害的預防與對策。

黃啟章(2003)。肩關節周圍炎之臨床治療。中醫骨傷科醫學雜誌,2,25-27。

黃啟煌(2003)。運動傷害預防策略。載於黃啟煌、王百川、林晉利、朱彥穎(合 著), 運動傷害與急救(初版)(頁377-403)。臺中市:華格那企業。

黃國晉、梁繼權、李龍騰、陳慶餘(1995)。某山地鄉民眾中西醫醫療使用及對 其評價。中華民國家庭醫學雜誌,5(2),64-73。

134

黃晴淇(2006)。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國小教師身心放鬆效果之研究。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台東市。

楊賢銘(1998)。棒球- 訓練的理論與市實際。臺北市:中小學棒球運動聯賽籌 備委員會。

劉美珠(1999)。一呼一吸中談人體動作(movement) 。臺灣省學校體育,9(1),

17-23。

劉美珠(2001)。身心動作教育。2001國際身心動作教育研習會研習手冊,17。

劉美珠(2002)。身心適能(Somatic Fitness)。中華體育,16(4),134-141。

劉美珠(2003)。身心學與身心動作教育簡介。台東教師輔導團研習講稿。

劉美珠(2004a)。探索與體驗身體智慧的學問—“身心學”(Somatics)。國立台 東大學,身心學導論上課講義,未出版。

劉美珠(2004b)。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模式。2004 身心動作教育系列課程-富蘭克 林技法研習會手冊,國立台東大學。

劉美珠(2005)。93 學年度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身心動作教育種子教師研習會。

身心動作教育研習手冊。國立台東大學。

劉美珠(2006)。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模式。國立台東大學,身心動作教育專題研 究100上課資料,未出版。

劉美珠、林大豐(2001)。身心學。體育理論基礎經典叢書續論手冊,141-160,

教育部。

劉美珠、林大豐(2003)。身心動作教育之應用研究—開發體操選手身心覺察能 力對改善運動傷害之效果研究。中華民國大專院校九十二年度體育學術研討 會專刊(上),183-195。

劉美珠、林大豐(2004)。身心動作教育應用在「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之研究—

以身體構圖(Body Mapping) 的教材發展為例。台東大學體育學報,2,

105-132。

歐宗明(2000)。膝關節傷害與運動。中華體育季刊 14 卷 3 期 102~110。

蔡琇琪(2004)。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國小三年級學童靜定、放鬆效果之行動研 究—以呼吸覺察活動方案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賴明偉(1997)。退化性膝關節炎病友保養之道。聯合醫學,5(5),21-23。

135

賴金鑫(1983)。柔道引起的運動傷害及死亡(上)。健康世界,94,61-65。

賴金鑫(1988)運動醫學講座(二)。台北:健康世界雜誌社。

駱明瑤(2008)。運動傷害防護學( 一版)。臺北市: 華都文化。

謝文仁(2008)。身心動作教育融入於游泳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國立台東大學 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謝祥星、黃啟煌(1996)。臺灣區運羽球運動傷害調查研究。大專體育,26,178 -83。

藍惠玲(2004)。探討運動傷害認識與處理。崇右學報,10,217-228。

蘇國正(2008)。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國小中年級學童身心適能影響之研究。國

蘇國正(2008)。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國小中年級學童身心適能影響之研究。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