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為便於研究的進行、分析與討論,茲將本研究重要的名詞界定如下:

一、大學生

指目前正就讀於各公私立普通或科技大學四年制日間部,具有正式學 籍的學生。

二、性別主義

性別主義指的是,基於對性別的偏見與歧視衍生出一組相互關聯的態 度,這一組態度指的是善意型性別主義和敵意型性別主義。對男性善意型 性別主義指的係對於男性是權力的支配者與資源提供者,刻畫出男性的有 能力、適宜執掌權力地位,抱持正面主觀評價;對男性敵意型性別主義則 係對於男性的既得利益、既有優越,刻畫出男性的濫用權力、缺乏日常生 活自理能力,抱持負面主觀評價。對女性的善意型性別主義指的係認為女 性是家庭的照顧者與資源依賴者,刻畫出女性的值得保護、對家庭的奉獻,

抱持正面主觀評價;對女性的敵意型性別主義則係對女性的軟弱無能而又 不甘於現狀,刻畫出女性的總是抱怨、對小問題的執著,抱持負面主觀評 價。然無論是善意型,抑或是敵意型,均係源自於對性別的歧視態度,係 屬於一體兩面的存在。

在本研究中的性別主義係指大學生在研究者參考 Glick、Fiske(1996,

1999);李亦芳(2009)研究,改編之「性別主義問卷」中所得的分數,得 分越高者表示其性別主義程度越高,反之則性別主義程度較低。另考量到

「性別主義」一詞,也許會引發受試者的疑慮、防衛、迎合等情緒與行為 的可能性,因此在問卷內容中以「性別關係」一詞代替。

三、同志

同志一詞是性少數、性多元的概念,包含有 LGBT 等不同性取向的呈 現(認識同志手冊編輯小組,2005)。其中 L(Lesbian)指的是女同志;G

(Gay)指的是男同志;B(Bisexual)為雙性戀;T(Trans Gender)則為跨 性別,跨性別涵括有扮裝(男扮女裝、女扮男裝)、變性(個體經由賀爾蒙 或外科手術,將原有生理性別改變為另一生理性別)、雙性(即出生時便同 時具有男女性別性器官,無法辨別其生理性別),其中扮裝與變性最大的差 別在於個體對自身生理性別的有無認同。

本研究根據之前的學術研究,採取的係傳統對同志的定義,即男同志 與女同志作為大學生對其態度的探討。

四、對同志態度

對同志的態度,指的是個體對同志以一定方式做出反應時所持有評價 性的、較穩定的內部心理傾向,一般認為態度含有認知、情感、行為傾向 三個成分。然本研究為貼近同志學生在學校場域的真實情境,進一步定義

係指大學生對同志同儕,因學校場域的不同互動情境,而構成的一相互接 觸,關係互動的行為傾向態度,包含有三個層面:(一)友情的接納,指的 是大學生對同志的友情能否如同一般人際交往,無差別的接納;(二)感情 的祝福,指的是大學生對同志與其心儀對象的親密互動,能否抱持一認同 祝福的態度;(三)陌生的同理,指的是大學生對陌生同志的不幸或受難,

如遭受攻擊或生重病時,能否將心比心,同理其遭遇。在本研究中,對同 志態度係指大學生在研究者參考 Engstrom、Sedlacek(1997);張德勝、游 家盛、王采薇(2010)研究,改編之「對同志態度問卷」中所得到的分數,

得分越高者表示其對同志態度越趨開放,反之則對同志態度越趨保守。

五、性傾向

指個人在情慾上對異性、同性或雙性的耐久吸引,由受測的大學生自 行就其認知分為異性戀、同性戀或雙性戀。

六、宗教信仰

指個人平日信奉的宗教、參與的宗教儀式或活動,由受測的大學生自 行就其認知分為佛教、道教、一貫道、基督教、天主教、無宗教信仰或其 他。

七、接觸同志經驗

指個人在過去的平日人際互動上與同志接觸的經驗,由受測的大學生 自行就其認知分為未曾接觸過、曾接觸過,但與其不熟、有熟悉的親友是 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