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對同志態度及其相關研究

關於態度的研究有一長久的歷史, Allport 於 1935 年認為態度係一種 經由經驗所組織起來的心理與神經之準備狀態,而這樣的狀態會對行為反 應產生動態性、或指導性的影響; Krech 和 Crutchfield 於 1948 指出,態度 係一經由主觀經驗而獲得的持久性傾向,個體因之於其生活世界裡,某些 現象的動機、情緒、知覺、認知等過程,而形成態度此一持久性傾向(引 自黃安邦譯,1986);Makeachie 和 Doyle 於 1968 年表示,態度是個體對特 定目標所持有的相關信念、觀念、習慣與動機等的組合(引自曾孟蘭,2002)。

Eagly 和 Chaiken(1993)定義態度係經由對特定對象喜歡抑或不喜歡之評 價表達的一恆久性心理傾向;Fazio 和 Roskos-Ewoldsen(1994)卻表示,

態度係個體對現實世界所有方面的,一整體的評價。綜上所述,即使對態 度的研究由來已久,但對於態度的定義並沒有一統一的共識,總的來說,

個體對態度對象,無論是人、是事、是物或觀念,所存有的正向(喜歡)、

或負向(不喜歡)的感覺評價、信念或反應、行為傾向等,即為態度。例 如:大學生在學校場域情境下,對於同志同儕是存有開放的,還是保守的 評價?大學生對同志同儕的行為傾向又是如何?大學生對於同志這一性取 向的信念又是如何?這些均係對同志的態度。

Kite 和 Whitley(1996)指出,對同志態度主要可以分作三個層面,分

別係對同志個體的態度、對同志行為的態度、與對同志公民權的態度。張 德勝、王采薇(2010)認為,對同志態度可探討五個層面,分別係三個正 向的態度:營造友善校園、願意接觸支持、尊重基本權利;以及二個反向 的態度:擔心汙名歧視、違反社會道德。Engstrom、Sedlacek(1997)指出,

有鑑於過去對同志態度的研究中,問卷的設計很少係立基於在真實情境,

故從文獻蒐集上,瞭解同志學生在學校場域與同儕互動上,曾經面臨的真 實情境來研擬問卷,對同志的態度略可分為友情、感情與同理三個層面。

然整理上述,對同志態度並未有一明確的成份可資依循,對同志態度有沒 有可能係一多層面的概念,概念為何是否係據研究者之研究目的與問題作 延伸呢?一般而言,心理學界對態度組成成份的界定包含有三元論和單元 論。

態度的三元論,也被稱為態度的 ABC 理論(affective-behavioral-cognitive model of attitude),將態度定義為係一相對持久,且較為穩定的個人內在結 構,包含有認知、情感、行為傾向三個部分,認知層面指的是個體對態度 對象的事實、信念與知識,而導致的看法;情感層面指的是個體對態度對 象的感覺或好惡;行為傾向層面指的是個體對態度對象預備採取的反應或 行動的傾向。態度的單元論認為,態度主要係情感評價部分所組成(Eagly、

Chaiken, 1993)。Petty、Cacioppo(1981)指出,一般社會認知學派在做實 驗研究時,多採用單元論的設計;但是在編製態度量表時,多數的研究者

係採用三元論的觀點。綜合上述,本研究為貼近同志學生在學校場域的真 實情境,進一步定義對同志態度係指對同志對象,因學校場域的不同互動 情境,而構成的一相互接觸、關係互動的行為傾向態度,包含有三個層面:

(一)友情的接納,指的是大學生對同志的友情能否如同一般人際交往,

無差別的接納;(二)感情的祝福,指的是大學生對同志與其心儀對象的親 密互動,能否抱持一認同祝福的態度;(三)陌生的同理,指的是大學生對 陌生同志的不幸或受難,如遭受攻擊或生重病時,能否將心比心,同理其 遭遇。

二、對同志態度的內涵

研究者為貼近大學生可能與同志學生在學校場域關係互動的真實情境,

納入對同志友情的接納、對同志感情的祝福與對同志陌生的同理做為本研 究對同志態度的三個層面。

(一)友情的接納

中文字的「友」是自甲骨文中的演變而來,其字型是兩手相握,意指 相互扶助,這樣親切的交誼即是友情的意義。然男性與女性間的友情型態 卻大不相同,女性的友情注重「面對面」,關心相互主題的聯結、彼此的關 係距離(蔡詩薏,2001),也就是說女性在友情的發展上重視彼此的內心交 流、與相互的親密程度。而男性則較少投入一推心置腹、分享隱私的親密

友誼,多以發展共同興趣,如一起運動,協助彼此釋放壓力的議題為主要,

其原因可以從男性的競爭情結、恐同心理、鄙視脆弱與坦白特質以及缺乏 角色範例做探討(郭麗安,1993),據此可知男性在友情的發展上重視的是 外在的社交,而且比之於女性,較容易受限於恐同心理,阻礙了與同性間 友情的交往。然無論是男性或女性的友情,良好的友情關係均可以增進個 體、甚至是團體的幸福感,研究發現社會支持對於直接的保護身心健康,

抑或是緩衝壓力造成的傷害,均有其相關,友情關係可說是「行為疫苗

(behavioral vaccine)」(L'Abate, 2007),也就是說友情對於維護身心健康有 其始料未及的助益。顯見友情在關係互動上的不可忽略,對於身心健康亦 有維護的效果,足見其納入探討的必要性。Engstrom 和 Sedlacek(1997)

的研究中,針對大學生對同志友情態度部分,提出四種情境,包含有新來 的同志學生進入宿舍隔壁房間;同志學生邀請您一起去同志酒吧;同志學 生邀請您一起完成課堂上的作業或報告項目;同志學生邀請您一起去觀看 足球比賽。綜合上述,本研究對同志友情的接納,指的係對同志的友情能 否如同一般人際交往,無差別的接納。

(二)感情的祝福

在傳統社會的薰陶下,人們約定成俗的認為愛情理應被他人認同、接 受,甚而被賦與祝福,這才是圓滿的愛情。然異性戀多數的文化脈絡下,

理所當然地將愛情的雙方主體,界定為男性與女性,於是與愛情或婚姻有

關的習俗、制度等也均是為異性戀量身打造,成就了性別盲的廣泛存在(卓 耕宇、達努巴克,2007)。故此,同性之間的愛情除了需要承接狐疑的眼光 之外,被邊緣化的感情也難以得到身邊人的祝福,楊麗玉(2007)指出,

同志自我認同的障礙,雖然多數來自於社會添加的壓力,然最受傷害的卻 是來自於其原生家庭的不諒解。所以同志在選擇出櫃對象時,傾向於先向 朋友現身,關係較緊密的家人反在其之後(黃玲蘭,2005),從上述我們可 以得知,同志相信相較於家人,朋友更能給予他/她們性傾向與戀情的諒解 與支持,協助他/她們對自身的認同。Engstrom 和 Sedlacek(1997)的研究 中,針對大學生對同志感情態度部分,提出三種情境,包含有您在校園裡 看到兩位男同學(兩位女同學)手牽手,坐在學生會外的椅子上;您向新 來的社團工作人員打招呼,並稱讚他(她)桌上放的人物照片很好看,他

(她)向您表示那是他(她)的男朋友(女朋友);您的好哥們(好姐妹)

向您介紹他(她)的新男友(新女友)。綜合上述,本研究對同志感情的祝 福,指的係對同志與其心儀對象的親密互動,能否抱持一認同祝福的態度。

(三)陌生的同理

所有關係互動的源頭均追溯於「陌生」這個階段(張宏文、邱文芳,

1996),我們也才能得以從因緣際會的相遇,乃至交誼、交心,而能夠對陌 生人所發生的遭遇,尤其是不幸、苦難的經歷,去感同身受、將心比心,

也就是展現同理心的行為。蔡祈賢(2011)指出,同理就是在關係交往的

過程中,能夠抱有真誠、尊重的態度,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感受、體會對方 的情緒去傾聽,係一瞭解對方主觀世界為前提,據此思考和處理問題的動 態歷程。同理也許並非與認同劃上等號,然在對同志的態度上,同理依然 是表達尊重與體諒不可或缺的因素。Engstrom 和 Sedlacek(1997)的研究 中,針對大學生對同志同理態度部分,提出三種情境,包含有在校園裡某 位不認識的同志學生被人毆打;在校園裡某個不熟悉的同志社團,其訊息 布告欄被人破壞;在校園裡某位不認識的同志學生得到癌症。綜合上述,

本研究對同志陌生的同理,指的係對陌生同志的不幸或受難,如遭受攻擊 或生重病時,能否將心比心,同理其遭遇。

三、對同志態度相關研究

基於本研究所界定之對同志態度,係指大學生對同志同儕,因學校場 域的不同互動情境,而構成的一相互接觸、關係互動的行為傾向態度,包 含有三個層面:友情的接納、感情的祝福、與陌生的同理,故國內外各僅 有一篇相關研究可資參考。

國外的研究係指 Engstrom 和 Sedlacek(1997)探討大學生對男同志、

女同志、與未指明性取向對象態度差異之研究,Engstrom 和 Sedlacek 的研 究中對同志態度問卷,包含有友情、感情、同理層面,共編製 10 道題目,

Engstrom 和 Sedlacek 為減少受試對象可能的主觀干擾,並追求較高的真實

性態度,故在編製題目時係採情境式的題項設計。然需要注意的是 Engstrom 和 Sedlacek 並未進行因素分析,即未將 10 道題目進行因素的抽取與歸類。

結果發現男女大學生對於男同志、女同志、與未指明性取向對象之態度達 到統計水準上的差異,而僅在「在校園裡某位不認識的同志學生被人毆打」

題項未達,顯示男女大學生無論在各層面,相較於未指明性取向之對象,

對男女同志更傾向於保守的態度。此外男大學生比之於對女同志態度,其 對男同志態度要趨於保守。而男女大學生均在涉及與同志在公共場合的互 動下,對與自身相同生理性別之同志持有較負面的態度。值得討論的係,

對男女同志更傾向於保守的態度。此外男大學生比之於對女同志態度,其 對男同志態度要趨於保守。而男女大學生均在涉及與同志在公共場合的互 動下,對與自身相同生理性別之同志持有較負面的態度。值得討論的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