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學生背景變項對女同志態度之差異情形…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大學生背景變項對女同志態度之差異情形…

本節根據大學生背景變項,分別為性別、性傾向、宗教信仰、接觸同 志經驗等四項,逐一以獨立樣本 t 考驗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其對女同 志態度上的差異。以下分別敘述其對女同志態度差異情形及分析結果、討 論。

一、大學生背景變項與對女同志態度差異之分析

(一)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其對女同志態度的差異比較

不同性別之大學生與其對女同志態度的平均數、標準差及 t 考驗結果如 表 4-11。

表 4-11

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其對女同志態度整體與各層面的 t 考驗摘要表 層面 性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題平均 t 值 p 友情的 男 202 14.09 2.75 2.82 -5.25*** .000

接納 女 289 15.27 2.23 3.05

感情的 男 202 11.82 2.29 2.96 -5.17*** .000 祝福 女 289 12.81 1.92 3.20

陌生的 男 202 12.77 2.33 3.19 -3.37** .001 同理 女 289 13.42 1.91 3.36

整體對 男 202 38.68 6.34 2.98 -5.41*** .000 女同志 女 289 41.50 5.16 3.19

態度

**p<.01 ***p<.001

由表 4-11 可歸納下列幾點:

1、無論是就整體或各層面,男大學生與女大學生對女同志態度之差異,

均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因此,本研究假設 3-1:「不同性別之大學生,

對女同志態度有差異」獲得支持。

2、無論是從整體還是各層面而言,女大學生比之於男大學生,對女同 志態度較傾向開放,說明相對來說,女大學生對女同志態度較為友善。

(二)不同性傾向之大學生,其對女同志態度的差異比較

不同性傾向之大學生,其對女同志態度的平均數、標準差及 t 考驗結果 如表 4-12。

表 4-12

不同性傾向之大學生,其對女同志態度整體與各層面的 t 考驗摘要表

層面 性傾向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題平均 t 值 p 友情的 異性戀 441 14.60 2.47 2.92 -4.95*** .000

接納 同志傾向 50 16.42 2.38 3.28

感情的 異性戀 441 12.23 2.07 3.06 -5.39*** .000 祝福 同志傾向 50 13.94 2.13 3.49

陌生的 異性戀 441 13.07 2.12 3.27 -2.58* .010 同理 同志傾向 50 13.88 1.95 3.47

整體對 異性戀 441 39.90 5.72 3.07 -5.11*** .000 女同志

態度

同志傾向 50 44.24 5.45 3.40

*p<.05 ***p<.001

由表 4-12 可歸納下列幾點:

1、無論就整體或是各層面而言,不同性傾向之大學生在對女同志態度 三個層面上,均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因此,本研究假設 3-2:「不同性 傾向之大學生,對女同志態度有差異」獲得支持。

2、從整體以及各層面來看,同志傾向大學生比之於異性戀大學生,對 女同志態度較傾向開放,說明相對來說,同志傾向大學生對女同志態度較 為友善。

(三)不同宗教信仰之大學生,其對女同志態度的差異比較

不同宗教信仰之大學生,其對女同志態度的平均數、標準差及變異數 分析結果如表 4-13。

由表 4-13 可歸納下列幾點:

1、不同宗教信仰之大學生,其對女同志態度「友情的接納」層面上,

差異未達統計上的顯著水準(F=2.23,p>.05)。

2、不同宗教信仰之大學生,其對女同志態度「感情的祝福」層面上,

差異未達統計上的顯著水準(F=2.05,p>.05)。

3、不同宗教信仰之大學生,其對女同志態度「陌生的同理」層面上,

差異未達統計上的顯著水準(F=.79,p>.05)。

4、不同宗教信仰之大學生在整體對女同志態度層面上,差異未達統計 上的顯著水準(F=2.01,p>.05)。

5、從以上結果發現不同宗教信仰之大學生,其對女同志態度均無差異,

故本研究假設 3-3:「不同宗教信仰之大學生,對女同志態度有差異」,並 未獲得支持。故大學生在對女同志態度方面,宗教信仰並不是造成差異的 因素。

表 4-13

表 4-14 上,差異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F=25.58,p<.001)。再以 Scheffé 法進行 事後比較,發現未曾接觸過同志的大學生、以及曾接觸過同志但與其不熟

的大學生,該層面的值低於有熟悉的親友是同志的大學生。

2、不同接觸同志經驗之大學生,其對女同志態度「感情的祝福」層面 上,差異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F=25.98,p<.001)。再以 Scheffé 法進行 事後比較,發現未曾接觸過同志的大學生、以及曾接觸過同志但與其不熟 的大學生,該層面的值低於有熟悉的親友是同志的大學生。

3、不同接觸同志經驗之大學生,其對女同志態度「陌生的同理」層面 上,差異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F=13.99,p<.001)。再以 Scheffé 法進行 事後比較,發現未曾接觸過同志的大學生、以及曾接觸過同志但與其不熟 的大學生,該層面的值低於有熟悉的親友是同志的大學生。

4、不同接觸同志經驗之大學生,在整體對女同志態度層面上,差異達 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F=29.87,p<.001)。再以 Scheffé 法進行事後比較,

發現未曾接觸過同志的大學生,該層面的值低於曾接觸過同志但與其不熟 的大學生,亦低於有熟悉的親友是同志的大學生;曾接觸過同志但與其不 熟的大學生,該層面的值低於有熟悉的親友是同志的大學生。

5、從以上結果發現不同接觸同志經驗的大學生,其對女同志態度有差 異,無論是就整體或是各層面而言皆是如此,故本研究假設 3-4:「不同接 觸同志經驗之大學生,對女同志態度有差異」,獲得支持。

二、綜合討論

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其對女同志態度有差異,並據研究結果進一步發 現男大學生比之於女大學生,對女同志有著較保守的態度,這一點與 Kite、

Whitley(1996);Engstrom、Sedlacek(1997);Herek(1998)的研究結果 一致。推測其原因,在社會對於男性特質的肯定,以及對於男性成就的期 待之下,女性對於這樣一面倒的、在性別上的差別評價,更容易感受到壓 迫、限制、與挫折,而更能體會性多元的壓力處境,於是這樣的同理,反 映在對同志態度上,女性與男性可能就有了差異。

不同性傾向之大學生,其對女同志態度有差異,並據研究結果進一步 發現異性戀大學生比之於同志傾向(含同性戀、雙性戀)大學生,對女同 志有著較保守的態度,此結果的呈現與楊麗玉(2007);陳雅伶(2007)的 研究相似。推測其原因,(一)異性戀者在男性主流社會以偏概全的性別二 分法之下,面對同志容易將之排除在「正常」之外,因為異性戀者受限於 一套對性別狹隘的分類,而同志的性多元正挑戰著分類的價值,因此異性 戀者在唯一信仰的這個傳統性別價值,它可能瓦解的壓力下,表現出的可 能正是對同志趨於保守的態度;(二)同志傾向者往往於社會是被邊緣化的 一群,因為他/她們是相對於異性戀這個性多數的存在,而因此同志傾向者 總是無可避免地淪於附屬的位置,有可能較容易感受到不被認同、不受尊 重、經常性的質疑等壓力。他/她們一方面為性多元的弱勢感到不平,一方 面又為改變的可能是這樣渺茫而感到無助,因為這些多樣態的體會,使得

同志傾向者更能夠同理、感受同志的艱難處境,故對同志態度較能友善。

不同宗教信仰之大學生,其對女同志態度沒有差異。推究其原因可能 係國人在宗教信仰上,持有一開放多元且較為包容的態度,因此不論信仰 宗教為何,或有無宗教信仰,均對女同志態度未造成影響。

不同接觸同志經驗之大學生,其對女同志態度有差異。且進一步發現 有熟悉的親友是同志的大學生,比之於未曾接觸過同志的大學生、曾接觸 過同志但與其不熟的大學生,對女同志態度較為開放。推測其原因,傳統 性別結構上,對於男、與女的清楚劃限,讓一般人對於性多元者,很難去 擺脫慣有對性別的認識,於是便被框限了對同志的認知、情感、行為傾向,

即對同志的態度。因此有熟悉的親友是同志的大學生,基於有較多對性別 舊有認識碰撞的可能,所以對同志更有可能表現出友善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