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Chao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tem 310901800/24671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Chao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tem 310901800/24671"

Copied!
14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朝陽科技大學 社會工作系. 碩士論文. 大學生性別主義與對同志態度之研究 A study on sexism and attitude to homosexual of college students. 指導教授:李克明 博士 研 究 生 : 楊淮慈. 中華民國 102 年 8 月 6 日.

(2) 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 Department of Social Work Chao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碩士論文 Thesi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大學生性別主義與對同志態度之研究 A study on sexism and attitude to homosexual of college students. 指導教授:李克明. (Keh-Ming Lee). 研究生:楊淮慈. (Huai-Tsz Yang). 中華民國 102 年 8 月 6 日 August 6, 2013.

(3) 大學生性別主義與對同志態度之研究 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楊淮慈.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性別主義與對同志態度間之關係,目的在了解 大學生性別主義及對同志態度之現況,並且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學生, 其性別主義、對男女同志態度之差異,以及大學生對男同志、與對女同志 態度之差異情形,同時分析性別主義與對同志態度間之關係。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叢集隨機抽樣方式,抽取台中市公私立普通 及科技大學院校日間部四年制大學生,共 586 人為研究對象,採用自編之 「大學生性別關係與對同志態度之問卷」進行資料的蒐集,總計回收 491 份有效問卷。根據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 考驗、單因子變異 數分析、Pearson 積差相關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一、大學生性別主義程度屬於中度偏高;二、大學生 對同志態度趨向開放;三、不同性別、不同性傾向及不同接觸同志經驗之 大學生,其性別主義有差異存在;四、不同性別、不同性傾向及不同接觸 同志經驗之大學生,對男同志態度有差異存在;五、不同性別、不同性傾 向及不同接觸同志經驗之大學生,對女同志態度有差異存在;六、大學生 對男同志與女同志態度有差異存在;七、大學生之性別主義與對同志態度 之間有負相關。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字:同志、性別主義、對同志態度. I.

(4) A study on sexism and attitude to homosexual of college students Department of Social Work Chao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uai-Tsz Yang.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xism and college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 homosexuality. First, we find out what college students’ sexism and attitude toward homosexuality. Second, we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personal background and their sexism, attitude toward gay men and lesbians. Third, we compare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 gay men with that toward lesbians. Finally, we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xism and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 homosexuality. This study used questionnaire to collect data. 586 students were randomly sampled from students of all public and private colleges and colleges of technology in Taichung City. The questionnaire used was created originally by the research team. We obtained 491 valid respondents in total. A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questionnaires, using analytical methods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Our findings show that: 1. college students show moderate to high sexism. 2. college students possess a fairly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homosexuals. 3.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 sexism varies with gender, sexual orientation and past experience related to homosexuality. 4.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 gay men varies with gender, sexual orientation and past experience related to homosexuality. 5.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 lesbians varies with gender, sexual orientation and past experience related to homosexuality. 6.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 gay men and that toward lesbians. 7.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 homosexuals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sexism. According to our findings, we will offer som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 Keywords: homosexuals, sexism, attitude toward homosexuality II.

(5) 誌. 謝. 在月廓的盈缺更移間,這本論文寫上了最後的句點,有了圓滿。開始 時重重落下的那一筆,與最後輕輕提起的那一筆,也許並沒有什麼不一樣, 然在天空之海漂浮的雲落成了雨,雨淌落到地上成了水,於是匯流入湛海 被太陽蒸發,最後又回到了那一片藍空作了一片漂浮的雲。這週而復始的 循環不息,看似尋常,僅止是天上的水下落到了地上,再蒸發回天空,好 像沒有什麼不一樣。但是在這靜默無聲的來回之中,才有了萬物的孕育、 大地的豐穰。所以,在朝陽社工所筆耕墨耘的二年間,仰仗了許多人在因 緣際會下的惠施,我饞有了不一樣的成長。 首先,最要感謝的是我敬愛的克明恩師與師母。在咀嚼拼搏論文之苦 時,感謝克明恩師的耐心陪伴與時時督促;感謝克明恩師給予學生發揮空 間之餘,亦窮盡心力啟發學生的觀念,協助學生正確理念的建基。學生得 以順利完成學業、習得做人做事的大智慧,均仰賴於克明恩師的作育恩澤, 學生由衷慚恩,感念您的諄諄善誘。感謝師母總是和藹的關懷,眷注學生 的生活與生涯,亦不吝於分享待人接物的道理,師母的真性情、樂於學習, 讓學生與師母您的點滴相處,均能有所領會,謝謝師母。 感謝口試委員何東墀教授及張再明教授,對本論文提出剴切的指教, 自您們不吝提出的建議,學生也才得以拓寬學識,服習批判,就像在心中 投入一塊明礬,萃取了收穫,以致不擱淺於不足之處,能夠前進。 感謝朝陽鍾任琴校長、社會工作系斐虹主任、邦富導師、麗欣老師、 儒賢老師、華璋老師、慧琦老師、文高老師、孝鼎老師、玫伶老師、馨馨 老師、全慶老師,在每項研習論壇、各門專業科目的鼓勵與惇誨,學生受 用不盡,也感如沐春風。您們的學術智識、涵養氣度,均是學生勉勵自己 反躬自省的表率。 III.

(6) 感謝協助問卷審查的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黃松林教授、臺北市立明 德國民中學丁婷芳老師、同志諮詢熱線呂欣潔主任、馨培心理治療所呂嘉 寧院長。同時,也要感謝協助問卷施測的朝陽科技大學、國立臺中科技大 學、亞洲大學、國立中興大學老師與同學們,謝謝您們在這素昧平生的緣 份下,仍樂意慨然相助,這份難能可貴的情意,學生銘感五內。 感謝羽辰、金桂、於磬、昱慶、瓊儀、慧怡、巧晶、怡蓮、蕊貞、張 淯、麗華同學、學長姐、學弟妹,我們研究所的同窗年月,彼此執手共話, 契闊談讌,這樣如切如磋的情誼,永鐫我心。 感謝我的家人(父母、姐姐、陳媽媽、陳爸爸、陳弟弟)、朋友子瑄, 您們對我的付出,傾盡而又無聲,這兩年來的關懷備至、無私包容,如久 沉甕底、那酒香的滿馥,仔細品味,一生留韻。 最後,感謝親愛的陳先生,你對我一切一切的好,盡在不言中,絲絲 入心,膩作化不開的甜蜜。 要感謝的人太多太多,難以數計。感恩像是品茶,品出珍惜的清香, 感謝每一位有緣份的您!有緣、惜緣、再造綠,冀許得之於人者的我,能 夠將這份手心向下的彌足珍貴,繼述、承續。 楊淮慈 謹誌. IV. 2013/8.

(7)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 11. 第三節 名詞界定…………………………………………………………....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性別主義及其相關研究……………………………………............ 17. 第二節 同志議題及其相關研究………………………………………….... 25. 第三節 對同志態度及其相關研究……………………………………….... 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0. 第二節 研究假設…………………………………………………………... 44.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0. 第五節 研究實施程序…………………………………………………….... 65.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66.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大學生性別主義與對同志態度之現況….………………………... 68. 第二節 大學生背景變項對性別主義之差異情形………….……………... 73. 第三節 大學生背景變項對男同志態度之差異情形…………….………... 82. 第四節 大學生背景變項對女同志態度之差異情形….…………………... 91. 第五節 大學生對男同志與女同志態度之差異情形…………………….... 99. 第六節 大學生性別主義與對同志態度間之關係………………………... 104. V.

(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09. 第二節 建議………………………………………………………………... 113.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 119. 外文部分 …………………………………………………………………... 124. 附錄 附錄一 預試問卷…………………………………………………….…….. 127 附錄二 正式問卷…………………………………………………………... 132. VI.

(9) 表目錄 表 3-1. 本研究問卷發放及回收數統計表………………………………... 47. 表 3-2. 本研究樣本之基本資料次數分配表………………………........... 48. 表 3-3. 本問卷內容審查之專家名單……………………………………... 51. 表 3-4. 性別主義問卷之專家建議與修改內容…………………………... 52. 表 3-5. 性別主義預試問卷各層面題數分配表…………………………... 53. 表 3-6. 預試人數與問卷發放情形一覽表………………………………... 54. 表 3-7. 性別主義問卷之因素分析與信度摘要表……………………..…. 56. 表 3-8. 性別主義正式問卷各層面題數分配表…………………………... 57. 表 3-9. 對同志態度問卷之專家建議與修改內容………………………... 59. 表 3-10 對同志態度預試問卷各層面題數分配表………………………... 61. 表 3-11 對男同志態度問卷之因素分析與信度摘要表……………..……. 62. 表 3-12 對女同志態度問卷之因素分析與信度摘要表……..……………. 63. 表 4-1. 大學生性別主義的現況分析….. ……………………………….... 68. 表 4-2. 大學生對同志態度的現況分析….. …………………………….... 69. 表 4-3. 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其性別主義整體與各層面的 t 考驗摘要 表……….... ……………………………………………………….. 表 4-4. 不同性傾向之大學生,其性別主義整體與各層面的 t 考驗摘要 表………....………………………………………………………... 表 4-5. 74. 不同宗教信仰之大學生,其性別主義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 要表……….... …………………………………………………….. 表 4-6. 73. 76. 不同接觸同志經驗之大學生,其性別主義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 較摘要表……….…………….. …………………………………... VII. 78.

(10) 表 4-7. 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其對男同志態度整體與各層面的 t 考驗摘 要表................................................................................................... 表 4-8. 不同性傾向之大學生,其對男同志態度整體與各層面的 t 考驗 摘要表........................................................................................…... 表 4-9. 82. 83. 不同宗教信仰之大學生,其對男同志態度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 較摘要表……………..……………………………………………. 85. 表 4-10 不同接觸同志經驗之大學生,其對男同志態度變異數分析及事 後比較摘要表……………………………………………………... 86. 表 4-11 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其對女同志態度整體與各層面的 t 考驗摘 要表………………………………………………………………... 91. 表 4-12 不同性傾向之大學生,其對女同志態度整體與各層面的 t 考驗 摘要表........................................................................................…... 92. 表 4-13 不同宗教信仰之大學生,其對女同志態度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 較摘要表……………..……………………………………………. 94. 表 4-14 不同接觸同志經驗之大學生,其對女同志態度變異數分析及事 後比較摘要表……………………………………………………... 95. 表 4-15 大學生對男同志與女同志態度在「友情的接納」層面的 t 考驗 摘要表……………………………………………………………... 99. 表 4-16 大學生對男同志與女同志態度在「感情的祝福」層面的 t 考驗 摘要表…………………………………………………………….. 100 表 4-17 大學生對男同志與女同志態度在「陌生的同理」層面的 t 考驗 摘要表…………………………………………………………….. 101 表 4-18 大學生對男同志與女同志態度整體的 t 考驗摘要表…………… 101 表 4-19 性別主義與對同志態度各層面以及整體之相關係數摘要表….. 104 VIII.

(11) 圖目錄 圖 3-1.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 IX. 40.

(12) 第一章. 緒論. 本章旨在說明本研究的研究動機與目的、待答問題及名詞界定,茲就 以下各節加以敘述。.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還記得,小學時候的課本裡總有著這樣的敘述,爸爸一早起來坐在餐 桌旁喝著咖啡,看著報紙;媽媽穿著圍裙,倚在鍋爐旁做著早餐。國語課 本裡的男性總是穿著西裝,打著領帶,而職業的設定幾乎清一色地是警察、 是醫生;而女性則總是穿著裙裝,甚至旗袍,而職業的設定多是家庭主婦、 是護士。研究者以為,每一個人對於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男性、或女性, 應該自有多元的期待與發展,然為何在社會普遍看到的好像均是小學課本 裡的,男性等同於陽剛之氣,女性等同於陰柔之美的性別演繹,這樣的男 性總是陽剛,女性永遠陰柔之性別意識型態是怎麼來的?而這樣的性別意 識型態對於我們,和社會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生物學上的性別,要自 正常人類的 23 對(64 條)染色體之中,那最後一對,也就是第 23 對染色 體,又名為性染色體來認識。若這一對染色體係由一條 X 型染色體和一條 Y 型染色體所組成,那麼此人類個體的生理性別便係男性;而若這一對染 色體係由兩條 X 型染色體所組成,則其生理性別則係女性(張振華,2010)。 然日常生活之中,性染色體並非一眼就得以放大被看見,而性徵也多掩蓋 於個體自主性的衣飾裝扮之下,那麼是什麼作為確認個體性別的依據?規 1.

(13) 範了個體性別該有的模樣?. 不同性別存在的差異係由社會文化所形塑的,在父權文化之下,強調 性別所具有的文化特性即係男性的陽剛氣質、女性的陰柔氣質,並且比之 於女性,男性更能夠享有既得利益,與掌握優勢的地位(成令方、王秀雲、 游美惠、邱大昕、吳嘉苓譯,2008)。換言之,「男主外,女主內」並非是 生物因素決定男性只能在外拼搏事業,女性只能在家照料家務,而是社會 文化界定了男性適當的行為就是應在事業上有所成就,而女性適當的行為 就是全心全意奉獻於家庭。男女性別各自承擔的性別角色並非是由生理性 別所決定,而實則係社會文化下後天的學習所造就,Simone de Beauvoir 指 出女人並非生來為女人,而是成為了女人。…不是有什麼神祕的生命奇蹟, 直接註定女性是被動的、愛撒嬌的、富於母性的,關鍵是其他人對這個女 孩的影響,與後天教育的灌輸,要她明白必須完成女性的使命,男性亦然 (歐陽子譯,1992)。. Simone de Beauvoir 進一步認為女性由於比之於男性,先天的體力較差, 當生活需要依賴男性體力的幫助與保護時,女性便自覺是弱者,而男性中 心的社會便藉由法律所伸出的那一雙無形的手,將女性的低等地位固著下 來;男性中心的社會也藉由傳統文化的潛移默化,將女性的自由、權力一 開始的剝奪,所以女性從沒有得到過自由、權力(歐陽子譯,1992) 。研究 2.

(14) 者據此以為,整個社會文化對性別角色的期待和評價似乎並非生來即有之, 父權社會下的男性係學習做自己,而女性則係學習做女人,好像男性係被 關注、被期待的主角,而女性則要係甘心服從、淪為陪襯的配角。Glick 和 Fiske(1996)指出,父權社會之下,相信一個個體必定係非男即女,並認 為男性優越於女性,這是一性別主義(sexism)的形式,然性別主義並不是 這樣簡單的泛化而已,它是一深沉的矛盾態度,包括有多維的結構,可以 有善意型和敵意型的性別主義,還可能有其他而未被揭示。如果不同性別 係在父權文化的被規範、被侷限下,而有了某一個性別的主流化,某一個 性別的被邊緣化,研究者想提問的是,被邊緣化的性別是否能夠不隨波逐 流,而活出自己的精采?這是一值得深思的議題,研究者以為回答這個問 題之前,需要先探究性別主義,認識基於性別的矛盾態度有何性質、有何 類型,故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Johnson 以「父權樹」闡明在一個父權體制的社會下,父權體制與個人 的關係。這棵樹的根是由控制與支配這兩個成分所組成,從而滋長出男性 支配、男性認同與男性中心的父權體制,而在這樣的父權體制之下所伸展 出來的枝幹,就是社會體系,這個社會體系自最小的單位個人、團體到家 庭,接著是社區學校,最後則是社會;所以每一個個體都是這棵父權樹的 一份子,既不是樹的根本,便不應歸疚於任何人、任一性別,然在其中同 3.

(15) 生共長的每一個個體,也並不是只能忍受父權體制的宰制,因為這既是一 棵樹,那麼它的養分之一便係來自於最末稍葉子的光合作用(成令方、林 鶴玲、吳嘉苓譯,2006)。研究者以為若人們能夠不盲從既有的父權社會, 那麼一點一滴、日積月累的,這棵父權樹或許會有所不同,既有的對性別 的差別評價、雙重標準,也許可以期待蛻變為對性別的看見不同、尊重多 元。臺灣教育部於 2000 年將「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正式宣佈更名為「性 別平等教育委員會」 ;2004 年立法院三讀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 ;2008 年 「兩性工作平等法」正式宣佈更名為「性別工作平等法」 。顯見性別不再是 非男即女的二元詮釋,性別議題的討論需要納入對多元性別的關注。研究 者於 2013 年 6 月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使用「同性戀」與「同志」 為關鍵字進行檢索,結果顯示博碩士論文中有關同志議題的研究共計有 325 篇,其中 295 篇均為質性研究,量化研究僅有 30 篇,僅佔了約 9.23%的比 例。另以該系統收集論文的總數 255,629 篇來看,325 篇的同志議題相關研 究僅佔了約 0.13%的比例。這些數據顯示對於探討同志議題的相關學術論文、 量化研究仍有待擴充,作為奠定同志相關基礎研究資料,以利未來研究發 展多面向的談話,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Foucault 認為,我們生活於這樣日漸多采多姿的互動關係之下,傳統體 制文化將變得貧脊、不敷使用,像是同志,就是不同於異性戀一夫一妻制 4.

(16) 而又有感情與性行為投入的親密關係(林文源譯,2002) 。Halberstam(1998) 表示,事實上性別原來就是反串扮裝,沒有任何一個性別有它該有的樣子。 然在父權文化之下,若女性是被邊緣化、被宰制的性別,那麼同志呢?會 是被視若無睹、被擠壓到最邊邊的一群嗎?在傳統性別角色的塑造下,劃 分出男與女的鮮明界限,若是一個個體不能被分辨出是男是女的時候, 「男 人婆、娘砲、同性戀、不正常、噁心……」等不友善的字眼便在周圍傳遞, 打量的眼光也在身邊經常出現。這是因為在性別二元的主流文化之下,社 會對於性別曖昧不清的個人,容易引起極大的不安(胡敏華,2009) 。2000 年 4 月 20 日,國中學生葉永鋕,因為他會翹蓮花指、因為他的輕聲細語, 因為他表現出女性的陰柔氣質,不同於男性的陽剛特質,因此必須想辦法 避開大部分同學上廁所的時間,以防在廁所被同學圍成一圈指指點點,甚 至是被強脫下褲子「驗明正身」 ,所以葉永鋕同學總在臨下課前的上課時間, 舉手向老師表示要上廁所,來解決這個問題。這一天葉永鋕同學慣例在下 課前上廁所,幾個小時後,他被人發現頭破血流倒臥在廁所的一片血窪中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2006)。當葉永鋕年輕的生命走向盡頭的同時, 催生了性別平等教育法的公布施行,其精神在於去除對不同性別特質的歧 視,尊重不同性別的多元價值,扼止性別霸凌與性別暴力,以落實性別的 平等,尤其首重校園性別友善環境的營造。. 5.

(17) 然而, 2012 年由多個性別/同志社群所組成的「友善臺灣聯盟」 ,其調 查臺灣同志壓力處境的結果發現,在同志受暴處境(遭受他人傷害與自我 傷害)部分,有 58%的受訪者曾經遭受他人傷害,傷害的形式以 91%的語 言暴力為最高,其次是 54%的人際排擠、14%直接的肢體暴力、3%性暴力, 暴力的發生 59%在國中時期為最高,然而不可忽視的是,大學也有 23%(簡 至潔,2012) 。多年來,大學校院係一普遍存在同性戀恐懼症(homophobia) 的教育場所(引自劉杏元、黃玉,2008) 。張德勝、游家盛、王采薇(2010) 整理相關研究指出,性別平等教育在校園的推動並不容易,其中又以營造 同志的校園友善環境更有其困難,即使是在較能不顧忌討論同志議題的大 學也是如此。由於一般學生對同志的不熟悉,以致於可能衍生的恐同心理, 而恐同心理可能使得一般學生對同志對象的其他人格特質予以忽略,在並 非真實,而係未知的恐懼與排斥下去認識同志,據此性別偏見與性別歧視 有可能於焉而生,尤其需要關注的係其中可能發生的暴力行為。由於大學 校園相對來說,是較為接近社會縮影的環境,因此探討大學生對於同志的 態度,對於瞭解一般人們普遍對於同志的態度,以及探討個體對同志的恐 同心理,實有其參考價值,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Erikson 在人一生發展的八個階段中,提到親密與疏離的平衡與整合是 青年期的心理社會發展任務,在該階段首重和他人建立起在自我認同的基 6.

(18) 礎之下,得以共享認同的良好關係,若是無法順利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便 會產生孤獨感,阻礙下一階段任務,即積極參與社會的開展(引自林崇德, 2009)。青年期時與身邊人互動關係的好壞,在人生過程佔有相當的份量, 其產生的影響更是深遠。在青年時期若遭遇到困難與挫折,有問題需要解 決的時候,往往優先求助的不是父母師長,而是同儕朋友,從 Maslow 的需 求階層來看,我們都需要被愛與歸屬感,在關係互動、情感支持等方面得 到滿足(引自葉重新,1998) 。因此一方面需要與伙伴、朋友之間保持融洽 的關係,獲得良好品質的感情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歸屬於團體,被視為 其中的成員,彼此相互陪伴與同理,以獲得滿足並進一步成長。大學生在 校園這個學習場域,日常接觸的對象首要是同學,在與同學的接觸互動下 培養出友誼,友誼關係進一步延伸,有機會彼此傾訴私人領域的感情狀態。 Engstrom、Sedlacek(1997)指出,過往探討異性戀學生對同志態度的研究 中,很少觸及同志同學在學校場域的真實情境, Engstrom、Sedlacek 據此 研擬了一探討大學生對同志態度的情境式問卷,題項的設計係從文獻蒐集 上,瞭解同志學生在學校場域與同儕互動上,曾經面臨的真實情境來著手, 略可分為友情、感情與同理三個層面,並認為這樣的研究有助於了解大學 生對同志態度不同的脈絡與潛在的意義,結果的呈現對於落實友善同志校 園有所裨益。同志學生在學校這個學習場域,與同儕的關係互動上有較大 的可能存有焦慮,阻礙他/她們的身心健全發展,故研究者以為立基於同志 7.

(19) 學生與同儕互動的可能真實情境,去瞭解大學生對同志同學的態度,可以 幫助我們清楚如何支持同志學生的學習與成長,以及如何讓性別平等在校 園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得以實現,此為本研究動機之四。. 性別主義影響我們的思考與行為甚遠,Glick 和 Fiske(1996)指出,性 別主義可以區分為善意型性別主義與敵意型性別主義,並認為善意型性別 主義是一種對於符合傳統性別角色的性別出於愛護的評價;敵意型性別主 義則是出於對拒絕傳統性別角色的性別表示敵對的評價。據此,使得我們 得以用更全面、客觀的角度認識傳統的性別主義,當我們懂得看到不同類 型、不同特徵的性別主義,也較能夠期待有效地阻止或減少由於人在社會 情境中,所衍生出來多樣態的對不同性別的限制與壓迫。性別主義關係到 同志學生在人際交往上的互動,在校園中的影響最是明顯。劉安真、程小 蘋、劉淑慧(2004)指出校園對學生來說,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場域,對同 志學生亦復如此,同儕對同志抱持的看法與態度會影響同志學生的自我認 同,而這位同儕對同志抱持的看法與態度也有可能如同漣漪的擴散一般, 影響到其他學生對同志的態度,乃至整體校園氛圍對同志學生的友善程度。 如果校園對同志是帶有偏見、不友善的,同志學生容易選擇隱藏身份;同 志學生為換得一個沒有歧視,安全的學習環境,有可能更願意以「無聲」 來屈從於自覺對自己不友善的空間。 8.

(20) 然而 Smart 和 Wegner(2000)整理相關研究指出,同志身份的隱藏會 影響同志與身邊人良好關係的建立,阻礙了在關係互動中的學習與成長, 甚至會因為同志需要在「什麼可以說?什麼不可以說?」的疑慮下,付出 許多心力去擔心斟酌,引起內在的焦慮與緊張,這種精神層面的負擔,會 進而導致同志身心的不健康。雖然同志學生若得以在學習場域現身並與同 儕分享自己的性傾向,能夠支持其身心的健全發展,但可以提供一個性別 友善環境的學校似乎並不是經常得見。Gulley(2003)以同志學生為對象的 調查指出,半數同志學生認為校園對性別多元是友善的,但卻有近 90%的 同志學生曾有在校園遭受歧視的經驗,60%以上曾有被語言騷擾的經驗。 Gulley 認為,調查數據顯示校園氣氛對於同志學生仍是負面的,或許同志 學生的經驗可能會因現身與否而有所不同,但關鍵因素依然係校園對同志 學生的支持不足,性別友善校園的建立有其努力的空間。顯見,積極性的 營造校園性別友善環境,無論在國內國外均有其刻不容緩的必要性,據此, 研究者以為了解學生的性別主義,以及其對同志的態度,相信可以在營造 校園性別友善氛圍上有所助益,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五。. 綜上所述,只有當校園能提供一個對同志友善的環境,才有可能使所 有的學生都能夠學習接納不一樣的個人,尊重差異,性別平等也才得以落 實,性少數饞得以發聲。基於此,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9.

(21) 一、瞭解目前大學生性別主義的現況。 二、瞭解目前大學生對同志態度的現況。 三、探討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大學生,其性別主義的差異。 四、探討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大學生,其對男同志態度的差異。 五、探討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大學生,其對女同志態度的差異。 六、探討大學生對男同志與女同志態度的差異。 七、探討大學生性別主義與對同志態度間之關係。. 10.

(22) 第二節. 待答問題. 依據上述研究動機與目的,茲陳述本研究之待答問題如下: 一、大學生性別主義以及對同志態度現況如何? 1-1 大學生性別主義現況如何? 1-2 大學生對同志態度現況如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學生,其性別主義是否有差異? 2-1 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其性別主義是否有差異? 2-2 不同性傾向之大學生,其性別主義是否有差異? 2-3 不同宗教信仰之大學生,其性別主義是否有差異? 2-4 不同接觸同志經驗之大學生,其性別主義是否有差異?. 三、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學生,對男同志態度是否有差異? 3-1 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對男同志態度是否有差異? 3-2 不同性傾向之大學生,對男同志態度是否有差異? 3-3 不同宗教信仰之大學生,對男同志態度是否有差異? 3-4 不同接觸同志經驗之大學生,對男同志態度是否有差異?. 四、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學生,對女同志態度是否有差異? 4-1 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對女同志態度是否有差異? 11.

(23) 4-2 不同性傾向之大學生,對女同志態度是否有差異? 4-3 不同宗教信仰之大學生,對女同志態度是否有差異? 4-4 不同接觸同志經驗之大學生,對女同志態度是否有差異?. 五、大學生對男同志與女同志態度是否有差異? 5-1 大學生對男同志與女同志友情的接納是否有差異? 5-2 大學生對男同志與女同志感情的祝福是否有差異? 5-3 大學生對男同志與女同志陌生的同理是否有差異?. 六、大學生性別主義與對同志態度間是否有關係?. 12.

(24) 第三節. 名詞界定. 為便於研究的進行、分析與討論,茲將本研究重要的名詞界定如下:. 一、大學生 指目前正就讀於各公私立普通或科技大學四年制日間部,具有正式學 籍的學生。. 二、性別主義 性別主義指的是,基於對性別的偏見與歧視衍生出一組相互關聯的態 度,這一組態度指的是善意型性別主義和敵意型性別主義。對男性善意型 性別主義指的係對於男性是權力的支配者與資源提供者,刻畫出男性的有 能力、適宜執掌權力地位,抱持正面主觀評價;對男性敵意型性別主義則 係對於男性的既得利益、既有優越,刻畫出男性的濫用權力、缺乏日常生 活自理能力,抱持負面主觀評價。對女性的善意型性別主義指的係認為女 性是家庭的照顧者與資源依賴者,刻畫出女性的值得保護、對家庭的奉獻, 抱持正面主觀評價;對女性的敵意型性別主義則係對女性的軟弱無能而又 不甘於現狀,刻畫出女性的總是抱怨、對小問題的執著,抱持負面主觀評 價。然無論是善意型,抑或是敵意型,均係源自於對性別的歧視態度,係 屬於一體兩面的存在。 在本研究中的性別主義係指大學生在研究者參考 Glick、Fiske(1996, 13.

(25) 1999) ;李亦芳(2009)研究,改編之「性別主義問卷」中所得的分數,得 分越高者表示其性別主義程度越高,反之則性別主義程度較低。另考量到 「性別主義」一詞,也許會引發受試者的疑慮、防衛、迎合等情緒與行為 的可能性,因此在問卷內容中以「性別關係」一詞代替。. 三、同志 同志一詞是性少數、性多元的概念,包含有 LGBT 等不同性取向的呈 現(認識同志手冊編輯小組,2005)。其中 L(Lesbian)指的是女同志;G (Gay)指的是男同志;B(Bisexual)為雙性戀;T(Trans Gender)則為跨 性別,跨性別涵括有扮裝(男扮女裝、女扮男裝) 、變性(個體經由賀爾蒙 或外科手術,將原有生理性別改變為另一生理性別) 、雙性(即出生時便同 時具有男女性別性器官,無法辨別其生理性別) ,其中扮裝與變性最大的差 別在於個體對自身生理性別的有無認同。 本研究根據之前的學術研究,採取的係傳統對同志的定義,即男同志 與女同志作為大學生對其態度的探討。. 四、對同志態度 對同志的態度,指的是個體對同志以一定方式做出反應時所持有評價 性的、較穩定的內部心理傾向,一般認為態度含有認知、情感、行為傾向 三個成分。然本研究為貼近同志學生在學校場域的真實情境,進一步定義 14.

(26) 係指大學生對同志同儕,因學校場域的不同互動情境,而構成的一相互接 觸,關係互動的行為傾向態度,包含有三個層面: (一)友情的接納,指的 是大學生對同志的友情能否如同一般人際交往,無差別的接納; (二)感情 的祝福,指的是大學生對同志與其心儀對象的親密互動,能否抱持一認同 祝福的態度;(三)陌生的同理,指的是大學生對陌生同志的不幸或受難, 如遭受攻擊或生重病時,能否將心比心,同理其遭遇。在本研究中,對同 志態度係指大學生在研究者參考 Engstrom、Sedlacek(1997);張德勝、游 家盛、王采薇(2010)研究,改編之「對同志態度問卷」中所得到的分數, 得分越高者表示其對同志態度越趨開放,反之則對同志態度越趨保守。. 五、性傾向 指個人在情慾上對異性、同性或雙性的耐久吸引,由受測的大學生自 行就其認知分為異性戀、同性戀或雙性戀。. 六、宗教信仰 指個人平日信奉的宗教、參與的宗教儀式或活動,由受測的大學生自 行就其認知分為佛教、道教、一貫道、基督教、天主教、無宗教信仰或其 他。. 七、接觸同志經驗 15.

(27) 指個人在過去的平日人際互動上與同志接觸的經驗,由受測的大學生 自行就其認知分為未曾接觸過、曾接觸過,但與其不熟、有熟悉的親友是 同志。. 16.

(2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就大學生性別主義與對同志態度有關的文獻、理論與研究作深入 論述,以建立本研究的架構並充實內涵。第一節探討性別主義及其相關研 究;第二節探討同志議題及其相關研究;第三節探討對同志態度及其相關 研究。. 第一節. 性別主義及其相關研究. 一、性別主義與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偏見、性別歧視的差別 性別刻板印象與性別偏見有本質上的不同,鄭淑芬(2002)指出性別 刻板印象是對於男性與女性所應具有的適當特性,持有既定的信念與價值 觀。換言之,即不同性別應該要有一適當的性別特質,並且不同性別應該 符合既有性別角色的規範。賴瑞芳(2008)認為性別角色係經由文化所造 就出的性別差異,個體透過性別形成(sex-typing)過程,習得社會對生理 男性與生理女性適當行為的期望,包括男女應扮演的角色、男女行為的要 求與規範。亦即,個體在發展的過程中,會透過社會化的學習,吸收到社 會與文化對男與對女不同角色、不同態度、不同行為所持有看法的差異, 於是當個體對不同的性別所應該有的行為與特質具有一套固定、刻板的信 念與價值觀,就是具有性別刻板印象。簡而言之,個體經由學習適當的性 別角色與特質,以確定能夠在其所處的社會與文化中妥善發展與適應,而 這樣的性別規範是衍生自傳統社會對不同性別的角色分工與特質之期望。 17.

(29) 舉凡社會普遍對男性抱持有男兒有淚不輕彈、主動出擊、冷靜理性等特質; 而女性則是女人心海底針、乖巧被動、感性情緒化均係如此,而這樣的刻 板印象以生理性別男與女做分野,對於不能被辨視與區別其性別的個體, 就容易產生性別偏見與性別歧視的對性別認識僵化之現象,進一步影響在 性別主義上的主張。 性別偏見係指以性別做為對特定對象,其負向態度的依據,這樣的負 向態度不僅止包含負向的評價,另涵括有對性別的某一信念、價值觀在內, 據此可知性別偏見係一立基於性別刻板印象,所衍生出的負面情緒、反應 (曾華源、劉曉春譯,2000) 。其意指,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性地,自有意無 意間傳遞的性別偏見,其核心部份便係性別刻板印象,然性別偏見作為一 源於性別的預設立場,以負面的態度為主要,而其中性別歧視即係指,自 性別偏見所表現出的舉止作為。王麗容、李怡青(1999)認為「性別歧視」 是指任何因其性別所導致之具有歧視性的言行舉止。綜合上述可知,性別 刻板印象係因傳統性別角色的習染而形成,是純認知性,不帶有價值批判 地對於不同性別的特質與角色做歸納。當我們以這樣的性別刻板印象去認 識不同個體,或者是預測個體應該呈現的行為特徵之時,凡是不符合傳統 刻板印象的性別,就形成預設立場的成見,即性別偏見;而因為性別偏見 所產生的言語、表現、動作、行為等便是性別歧視。性別主義則係意指, 立基於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偏見與歧視的主張。林芳玫、張晉芬(1999) 18.

(30) 指出不同性別之間的差異,係不同性別間權力不平等的根源,當女性被認 為只適合進行情感取向的私領域活動,而男性則係能夠從事理性取向的公 領域活動之時,這樣區分出男性的尊/主,與女性的卑/從,即係性別主義。 也就是說,性別主義係指一個性別優越於另一性別、或是一個性別不如另 一性別的歧視態度。. 二、性別主義的定義 游美惠(2008)指出,透過性別主義去認識社會體系的不平等,一個 性別因繼承特權而享受優勢,而另一性別則因不利條件而屈居弱勢。然 Glick 和 Fiske(1996,1999)指出,性別主義有其矛盾的內涵可供探討,性別主 義係同時持有一組關於性別歧視的態度,即善意型和敵意型性別主義,善 意型和敵意型性別主義是正相關的,可卻又係對同一性別相反的主觀評價。 研究者以為其意指,個體對一個性別可能會有倆個互為相反的主張,而其 信念卻係一致的,例如認為男性缺乏日常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和認為男性 能夠勝任工作有餘,其實均係源於認為男性要對事業有企圖心,不應拘泥 在日常瑣碎的細節上。換言之,性別主義的矛盾便在於雖然同是對一個性 別的歧視態度,但一方面係具有善意性的、正面積極評價;而另一方面卻 同時具有敵意性的、負面積極評價。Glick、Fiske 進一步表示,善意型性別 主義並非係值得樂見的,因為它反而係對性別最不易察覺到的歧視態度, 19.

(31) 例如傳統對女性的貌美是正面積極評價的,而一位貌美的女同事即使備受 關注與愛護,她的專業成就卻可能因此不被認真看待。綜上所述,性別主 義不僅僅是基於性別而形成的歧視或偏見,性別主義除了對性別的泛化, 還有一矛盾、多維度的特徵,它啟示我們,表面看來對一個性別的關愛, 實質上係對這個性別造成潛在的壓迫,唯有從這樣相對的認識去區辨,才 能夠不讓對任一性別的傷害被視之理所當然。 換句話說,性別主義是放在社會情境的脈絡來看的,研究者以為性別 主義係每個人經由後天文化的影響之下,或多或少對不同性別存有的歧視 態度,然我們更應積極性的,去認識性別主義,讓性別主義得以被看作一 面鏡子,一面關照著每個個體、社群,乃至制度規範的鏡子,將社會關係 到性別的議題無關大小、好壞,鉅細靡遺的映照出來,讓我們能夠覺察自 身在未經思索下,所接收到的來自於傳統對性別的僵化觀點,讓看不見的 壓迫與歧視,得以被看見。. 三、性別主義相關研究 國內學術研究探討性別主義的僅有兩篇,而性別主義因個別研究者不 同的界定,被譯做不同的譯名。一為吳芊儀(2005)的《高中職餐飲管理 科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兩性工作平等法之研究》 ,採問卷調查法,探討 高中職餐飲管理科教師對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兩性工作平等法知覺之關係; 20.

(32) 吳芊儀認為 sexiam 係源於性別刻板印象,對不同性別的善意與敵意型態度, 故譯作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二為李亦芳(2009)的《臺北市國中體育教師 社會性別與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 ,採問卷調查與訪談質量並重的研究方法, 探討國中體育教師之社會性別與其工作壓力之關係;李亦芳則認為 sexism 係在社會文化脈絡下,對不同性別的意識型態,而這意識型態有善意型、 與敵意型的歧視態度,強調 sexism 係後天的形塑,故譯作社會性別。在上 述研究中,即使譯名不同,但自內容均可以認識到,性別主義做為對不同 性別的歧視態度,其具有矛盾的內涵,從國內研究的缺乏,實可見其值得 研究的價值性。 國外性別主義的研究較多,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 Glick 和 Fiske(1996) 的對女性善意型與對女性敵意型性別主義,與傳統性別角色關係之研究。 Glick 和 Fiske 認為,對女性性別主義應包含有對女性善意型性別主義 (Benevolent sexism, BS)與對女性敵意型性別主義(Hostile sexism, HS)。 對女性善意型性別主義是父權體制下出於愛護女性,對女性的正面積極評 價,將女性設定為需要得到男性保護的柔弱純潔形象;而對女性敵意型性 別主義則是透過貶損女性以證明男性的權望優勢,而設定女性係無能、適 合屈從地位的負面積極評價。故此,我們可以得知對女性善意型性別主義 和對女性敵意型性別主義是一體兩面,從同一個角度探討女性在父權體制 下的被呵護與被貶視的矛盾現象。Glick 和 Fiske 據此編制了「對女性性別 21.

(33) 主義量表」 (Ambivalence Sexism Inventory, ASI) ,並認為女性接受或拒絕傳 統性別角色是影響父權主義者不同態度行為的決定因素,該量表包括對女 性善意型性別主義(BS)、與對女性敵意型性別主義(HS)兩個層面,共 22 個測驗題項,像是「男人應該犧牲自己的慾望為女人提供經濟上的保證 (BS)」、或是「女人總想透過控制男人來得到權力(HS)」等內容題項。 研究結果發現,對女性善意型性別主義,與父權主義者積極的正面評 價有關聯;而對女性敵意型性別主義,則與父權主義者負面的積極評價相 關,這與 Glick 和 Fiske 的假設一致。故此,Glick 和 Fiske(1999)認為性 別主義應該在男性部分,也存在著同樣善意型與敵意型兩個互為矛盾的性 別主義,進而發展出以男性為對象的「對男性性別主義量表」 (Ambivalence Toward Men Inventory, AMI) ,包括有對男性的善意型性別主義(Benevolence toward Men, BM)與對男性的敵意型性別主義(Hostility toward Men, HM)。 簡而言之,Glick 和 Fiske 所發展的對男性性別主義量表與對女性性別主義 量表之中,對男性性別主義量表的概念是,男性做為父權體制下的權力支 配者與資源提供者,一般人對此抱持的善意型或敵意型性別主義;而對女 性性別主義量表的概念則是,女性做為父權體制下的傳統母職角色與資源 依賴者,一般人對此抱持的善意型或敵意型性別主義。Glick 和 Fiske 所編 制的對男性、與對女性性別主義量表,可檢測一般人對於女性或男性的性 別主義,之後甚至進行了一系列的跨國研究,總含 23 份研究,其中包含 16 22.

(34) 個國家,臺灣也在施測範圍,顯見性別主義在各個國家中的普同性。 而其他國外關於性別主義的研究,如 Forbes、Doroszewicz、Card 和 Adams-Curtis(2004)的研究發現,波蘭女大學生的身體滿意度與性別主義 有關係,其中善意型性別主義的女大學生容易不滿意自己的身體。 Sakalli-Ugurlu、Glick(2003)在探討土耳其大學生婚前性行為觀念的研究 中,經由回歸分析後的結果發現善意型性別主義,對發生婚前性行為女性 的負面評價具有預測力。而 Viki、Abrams 和 Hutchison(2003)的研究則指 出,大學生的善意型性別主義與親密關係中的紳士風度有關聯性,亦即善 意型性別主義的大學生較能夠在親密關係的互動中表現出尊重與體貼。由 此可知,性別主義相關研究中,以探討性別關係或對自我性別、身體意象 的認同為多,而對同志態度的研究則尚屬不足,值得探討。. 綜上所述, 社會與文化在遵循傳統價值之下,對於不同性別以一種概 括、粗淺的分類,明訂出生理性別男與女應有的特質與角色,這樣的性別 刻板印象狹獈了性別的多元面向,與個體生而自然的與眾不同,也催生了 性別偏見與性別歧視。從兩性觀念變遷到性別多元的現在,需要一段長時 間的文化價值革命,才得以養成人們對性別平等意識的自覺,拔除根深蒂 固的性別刻板印象與偏見。從認識性別主義的不同樣態做開始,我們藉此 得以看到表面上對女性的友善與愛護,實際上卻是對女性造成資源的削弱 23.

(35) 與矮化,同時也壓抑女性的無限可能;而在男性部份亦是如此,營造出男 性的剛強與優勢,但卻是變相的將男性塑造成不容失敗的強者,禁錮男性 經驗生命豐富的機會。故此,本研究參考 Glick 和 Fiske(1996,1999)所 編製的「對女性性別主義量表(ASI) 」與「對男性性別主義量表(AMI)」 、 以及李亦芳(2009)的研究,據此自編「性別主義問卷」 。檢測大學生對女 性與男性的性別主義程度,從善意型與敵意型兩個層面的性別主義做切入, 瞭解大學生目前性別主義的現況與探討性別主義對同志態度的關聯。. 24.

(36) 第二節. 同志議題及其相關研究. 一、關於同志 同志之於其定義,研究者以為無非是人生而為人,其情慾多元的呈現。 回顧過去,認識同志在歷史脈絡中一路走來的變遷,實有其必要性,因為 我們藉此得以看見在社會與文化僵化的二元性別思維下,容易被視若無睹 的性少數、性多元族群,其體現的堅強韌性;而同志所遭遇到的壓迫、性 別偏見與歧視,亦促使我們進一步省思,既定的存在不一定是合理的,而 需要時刻的提問與反思,在打破對性別既有框架的然後,我們也才可能有 機會接納性別的多元,真實的認識自己與他人,從而落實對不同性別的尊 重。 同志一開始由同性戀這個詞彙所表示,同性戀(homosexuality)一詞, 由匈牙利裔奧地利作家,也是「同志權利」宣導者 Kertbeny 於 1869 年所創 用,社會自此開始使用「性傾向」去界定不同的個體。”homo”是希臘文「同 樣」的意思,在這裡意指同性間的情慾與同性間相互吸引的人。1870 年, 柏林精神病學家 Westphal 將同性間的情慾表現稱為逆性別情感(contrary sexual feeling),並認為它是一種疾病,據此發明了各式各樣所謂的「治療 方法」 。直至 1973 年,美國精神醫學會的精神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將同性戀 從心理異常的名單當中移除開始,同性戀逐漸不再被視為異常(認識同志 手冊編輯小組,2001) ,自此以對同性戀的治療作為探討議題的研究或文章 25.

(37) 亦不再添增。 1989 年的香港第一屆同志電影節,作家林奕華提出「同志」 ,取其「革 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文化涵義,於是我們自此普遍接受同志做 為不同性別情慾多元面向的表示,即性少數、或性多元族群,而不單指同 性間的愛慾,簡言之,同志一詞體現的是多元性別的概念,包含有 LGBT 不同性取向的呈現。L(Lesbian)女同志,源自希臘一個名為 Lesbo 的島嶼, 西元前四百年,希臘女詩人 Sappho 在這座島上建立學園,並多次舉行女詩 人同歡會,其詩作多為敘述女人與女人之間的愛情;G(Gay)男同志,也 泛指廣義的同性戀;B(Bisexual)雙性戀,愛慾的對象可以是同性,也可 以是異性;T(Trans Gender)跨性別,在性別認同、性別氣質、言行舉止、 外貌裝扮或是生理性別等等表現上,不受限於主流社會的性別二元論男/女 做為劃分的唯一標準,跨性別涉及的有雙性(Inter-sex,IS),即出生時便 兼具男女性別性器官,無法辨別其生理性別;扮裝(Cross Dress,CD) ,即 男扮女裝、女扮男裝;變性(Trans Sexual,TS) ,指個體的生理性別,與其 自我認同的心理性別不一致,故進一步藉由賀爾蒙或外科手術來改變原有 生理性別(認識同志手冊編輯小組,2005) 。換言之,跨性別之中的扮裝與 變性,其最大的差別在於個體對自身生理性別的有無認同。綜上所述,性 別隨著社會的變遷與世代的交替,突顯了其並非制式的公式可供框套的動 態流動性。 26.

(38) 性別的複雜多元,而非單一絕對的討論,早在 1953 年性學家 Kinsey 的研究就展開談話,其表示人類的性關係並非能夠簡單的劃分為極端的兩 極,而是絕對同性戀到絕對異性戀之間的一個連續分佈的程度,此連續分 佈的程度由六分制量表做檢測,亦即為自 0(絕對異性戀) 、1(絕大部分時 間是異性戀,偶爾有同性性行為)、2(異性戀,但有多次同性性行為)、3 (有相等次數的異性與同性性行為) 、4(同性戀,但有多次異性性行為) 、 5(絕大部分時間是同性戀,偶爾有異性性行為)到 6(絕對同性戀) 。Kinsey 的研究結果表示,鮮少人落在極端的兩極,即是說很少人為絕對的同性戀 或絕對的異性戀,呈現出同性戀與異性戀不過是程度上的差異,並非對立 的存在(周煉紅、黃文泉,2007) 。而現今的多元性別,有其更為宏觀的視 野去做認識,認識同志手冊編輯小組(2005)表示要探討個體與性別相關 的屬性時,可以從四個層面來做探討,分別為生理性別(我生下來是…)、 性別認同(我覺得我是…) 、性別特質(我看起來是…)與性傾向(我喜歡 的是…)來突破男女二元對立的性別種類,進而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獨一 無二的定位。另外要強調的是,這是一場排列組合,四個層面各有其光譜 地帶可資流動,像光線可以依其折射率排列出七色彩虹一般,我們可以在 四個層面依據我們自身的多元性別樣態,表現出程度上的不同差異。據此, 個體可以是「我生下來是女的、我覺得我是 8 分女性 2 分男性、我看起來 是 3 分女性 7 七分男性、我 2 分是喜歡男性 8 分喜歡女性。」以此為例, 27.

(39) 我們得以認識到,性別的分野並非只有絕對,顯示出個體性別的屬性係可 能與眾不同,絕不二家。. 二、同志議題相關研究 國內過去探討同志議題的研究,多以聚焦在同志的現身及其因應策略、 一般人對同志的態度或接受度、同志性別認同歷程、同志情慾體現、同志 與原生家庭的親情矛盾、同志文學與同志運動等面向的討論,以質性為主 要的研究方法,而量化研究多為僅只探討對廣泛同性戀態度或接受度之部 分,對同志多元性別的體現有其概括與不足,故此,本研究探討的對同志 態度,採取對男同志態度與對女同志態度,先自過往研究做衍生,冀許能 夠有利於未來研究的多元發展。 整理國內相關研究,顯示影響個體對同志態度的背景因素,有性別、 性傾向、年齡、教育程度、就讀學院、年級、主修領域、宗教信仰、有無 同志朋友、是否接觸過同志文學或媒體(林正誼,2006;楊麗玉,2007; 陳雅伶,2007;柳俊羽,2008;陳莉秧,2010;陳曼君,2010;張德勝、 王采薇,2010;張德勝、游家盛、王采薇,2010) ,研究者經過研究範圍與 施測對象背景考量,選擇納入的背景因素,茲分述如下: (一)性別 以往的研究表明,男性較之於女性對同志有著較為負面的態度,而這 28.

(40) 個部分在國外的研究亦有普同性的結果,Kite 和 Whitley(1996)進行性別 與同志態度關係的研究中發現,男性比之於女性對同志有著更負面的態度, 並且發現男性對男同志的態度比之於對女同志要為負面,而這個部分女性 則不見這樣的發現,女性對男同志與對女同志的態度並無差別。 (二)性傾向 不同性傾向對同志態度有差異,異性戀比之於同性戀與雙性戀對於同 志態度較為負面。Herek(1998)指出,過往研究通常未把性傾向這個背景 因素列為施測變項,以至於在無法確定受訪者是否為異性戀的性取向之下, 對同志態度議題的探討難以突破既往認識。其原因在於異性戀,即男與女 之間的情慾展現,因係大多數而被視為天生自然的性向,然人在情境中, 每一個體與另一個體之間均是息息相關的,故決定社會對同志態度共識的 關鍵,便不能忽略異性戀者對同志的態度。 (三)宗教信仰 國內的研究結果多顯示有宗教信仰者較無宗教信仰者對同志持有負向 的態度,然其中楊麗玉(2007)針對高雄縣市民眾對同志態度的研究卻指 出,不同的宗教信仰對同志態度並無差異。故此,宗教信仰是一個有討論 空間的影響因素,誠以為宗教信仰對同志態度的影響值得探討。 (四)接觸同志經驗 Allport(1979)提出「接觸假說(contact hypothesis)」 ,認為要去除兩 29.

(41) 個族群間的偏見,需要兩個族群間正面且積極性的交往。故此我們從這個 假說為基礎做延伸,可以假定一個個體若是與同志有接觸,那麼其個體對 同志的態度可能會與其他沒有與同志有接觸的個體有差異。金家玉(2009) 據日本學者高庸晴 1999 年的研究,經整理後指出有 78.5%的民眾完全沒有 接觸過同志相關知識,而這 78.5%的民眾之中有 4% 的人認為同志是異常 的一群,以及有 10.7%的人否定或排斥同志。這樣的數據顯示人們對同志的 否定缺少實際接觸的經驗和客觀中立的立場,研究者以為需要提問的是, 人們對同志的偏見是否源自於沒有實體的虛幻,意即有沒有可能係緣於傳 統性別角色所傳承下來的,對性少數的排斥爾爾,人們對同志的偏見並非 係經由與同志實際接觸的眼去看、與同志實際接觸的心去見証。故接觸同 志經驗對同志態度的影響,實有其探討之意義。. 綜上所述,同志一詞走過曾富含醫學病理意涵的同性戀,如今做為體 現性別多元的表示,從中得以看見的是同志生理、心理與社會的適應困難 並非來自於與眾有別的性傾向,而是社會一般大眾對同志的誤解與偏見所 致,於此一般大眾對同志的態度有正向與負向之分。研究者自過去研究做 整理與延伸,本研究的大學生個人背景變項列有性別、性傾向、宗教信仰 與接觸同志經驗四項;而對同志態度部分,分為對男同志態度與對女同志 態度,自過往研究做接續延伸,並期待有利於未來研究的多元發展,以此 30.

(42) 望本研究能達承先啟後之效。. 31.

(43) 第三節. 對同志態度及其相關研究. 一、對同志態度的定義 關於態度的研究有一長久的歷史, Allport 於 1935 年認為態度係一種 經由經驗所組織起來的心理與神經之準備狀態,而這樣的狀態會對行為反 應產生動態性、或指導性的影響; Krech 和 Crutchfield 於 1948 指出,態度 係一經由主觀經驗而獲得的持久性傾向,個體因之於其生活世界裡,某些 現象的動機、情緒、知覺、認知等過程,而形成態度此一持久性傾向(引 自黃安邦譯,1986) ;Makeachie 和 Doyle 於 1968 年表示,態度是個體對特 定目標所持有的相關信念、觀念、習慣與動機等的組合(引自曾孟蘭,2002) 。 Eagly 和 Chaiken(1993)定義態度係經由對特定對象喜歡抑或不喜歡之評 價表達的一恆久性心理傾向;Fazio 和 Roskos-Ewoldsen(1994)卻表示, 態度係個體對現實世界所有方面的,一整體的評價。綜上所述,即使對態 度的研究由來已久,但對於態度的定義並沒有一統一的共識,總的來說, 個體對態度對象,無論是人、是事、是物或觀念,所存有的正向(喜歡)、 或負向(不喜歡)的感覺評價、信念或反應、行為傾向等,即為態度。例 如:大學生在學校場域情境下,對於同志同儕是存有開放的,還是保守的 評價?大學生對同志同儕的行為傾向又是如何?大學生對於同志這一性取 向的信念又是如何?這些均係對同志的態度。 Kite 和 Whitley(1996)指出,對同志態度主要可以分作三個層面,分 32.

(44) 別係對同志個體的態度、對同志行為的態度、與對同志公民權的態度。張 德勝、王采薇(2010)認為,對同志態度可探討五個層面,分別係三個正 向的態度:營造友善校園、願意接觸支持、尊重基本權利;以及二個反向 的態度:擔心汙名歧視、違反社會道德。Engstrom、Sedlacek(1997)指出, 有鑑於過去對同志態度的研究中,問卷的設計很少係立基於在真實情境, 故從文獻蒐集上,瞭解同志學生在學校場域與同儕互動上,曾經面臨的真 實情境來研擬問卷,對同志的態度略可分為友情、感情與同理三個層面。 然整理上述,對同志態度並未有一明確的成份可資依循,對同志態度有沒 有可能係一多層面的概念,概念為何是否係據研究者之研究目的與問題作 延伸呢?一般而言,心理學界對態度組成成份的界定包含有三元論和單元 論。 態度的三元論,也被稱為態度的 ABC 理論(affective-behavioral-cognitive model of attitude),將態度定義為係一相對持久,且較為穩定的個人內在結 構,包含有認知、情感、行為傾向三個部分,認知層面指的是個體對態度 對象的事實、信念與知識,而導致的看法;情感層面指的是個體對態度對 象的感覺或好惡;行為傾向層面指的是個體對態度對象預備採取的反應或 行動的傾向。態度的單元論認為,態度主要係情感評價部分所組成(Eagly、 Chaiken, 1993)。Petty、Cacioppo(1981)指出,一般社會認知學派在做實 驗研究時,多採用單元論的設計;但是在編製態度量表時,多數的研究者 33.

(45) 係採用三元論的觀點。綜合上述,本研究為貼近同志學生在學校場域的真 實情境,進一步定義對同志態度係指對同志對象,因學校場域的不同互動 情境,而構成的一相互接觸、關係互動的行為傾向態度,包含有三個層面: (一)友情的接納,指的是大學生對同志的友情能否如同一般人際交往, 無差別的接納; (二)感情的祝福,指的是大學生對同志與其心儀對象的親 密互動,能否抱持一認同祝福的態度; (三)陌生的同理,指的是大學生對 陌生同志的不幸或受難,如遭受攻擊或生重病時,能否將心比心,同理其 遭遇。. 二、對同志態度的內涵 研究者為貼近大學生可能與同志學生在學校場域關係互動的真實情境, 納入對同志友情的接納、對同志感情的祝福與對同志陌生的同理做為本研 究對同志態度的三個層面。 (一)友情的接納 中文字的「友」是自甲骨文中的演變而來,其字型是兩手相握,意指 相互扶助,這樣親切的交誼即是友情的意義。然男性與女性間的友情型態 卻大不相同,女性的友情注重「面對面」 ,關心相互主題的聯結、彼此的關 係距離(蔡詩薏,2001) ,也就是說女性在友情的發展上重視彼此的內心交 流、與相互的親密程度。而男性則較少投入一推心置腹、分享隱私的親密 34.

(46) 友誼,多以發展共同興趣,如一起運動,協助彼此釋放壓力的議題為主要, 其原因可以從男性的競爭情結、恐同心理、鄙視脆弱與坦白特質以及缺乏 角色範例做探討(郭麗安,1993) ,據此可知男性在友情的發展上重視的是 外在的社交,而且比之於女性,較容易受限於恐同心理,阻礙了與同性間 友情的交往。然無論是男性或女性的友情,良好的友情關係均可以增進個 體、甚至是團體的幸福感,研究發現社會支持對於直接的保護身心健康, 抑或是緩衝壓力造成的傷害,均有其相關,友情關係可說是「行為疫苗 (behavioral vaccine)」 (L'Abate, 2007) ,也就是說友情對於維護身心健康有 其始料未及的助益。顯見友情在關係互動上的不可忽略,對於身心健康亦 有維護的效果,足見其納入探討的必要性。Engstrom 和 Sedlacek(1997) 的研究中,針對大學生對同志友情態度部分,提出四種情境,包含有新來 的同志學生進入宿舍隔壁房間;同志學生邀請您一起去同志酒吧;同志學 生邀請您一起完成課堂上的作業或報告項目;同志學生邀請您一起去觀看 足球比賽。綜合上述,本研究對同志友情的接納,指的係對同志的友情能 否如同一般人際交往,無差別的接納。 (二)感情的祝福 在傳統社會的薰陶下,人們約定成俗的認為愛情理應被他人認同、接 受,甚而被賦與祝福,這才是圓滿的愛情。然異性戀多數的文化脈絡下, 理所當然地將愛情的雙方主體,界定為男性與女性,於是與愛情或婚姻有 35.

(47) 關的習俗、制度等也均是為異性戀量身打造,成就了性別盲的廣泛存在(卓 耕宇、達努巴克,2007) 。故此,同性之間的愛情除了需要承接狐疑的眼光 之外,被邊緣化的感情也難以得到身邊人的祝福,楊麗玉(2007)指出, 同志自我認同的障礙,雖然多數來自於社會添加的壓力,然最受傷害的卻 是來自於其原生家庭的不諒解。所以同志在選擇出櫃對象時,傾向於先向 朋友現身,關係較緊密的家人反在其之後(黃玲蘭,2005) ,從上述我們可 以得知,同志相信相較於家人,朋友更能給予他/她們性傾向與戀情的諒解 與支持,協助他/她們對自身的認同。Engstrom 和 Sedlacek(1997)的研究 中,針對大學生對同志感情態度部分,提出三種情境,包含有您在校園裡 看到兩位男同學(兩位女同學)手牽手,坐在學生會外的椅子上;您向新 來的社團工作人員打招呼,並稱讚他(她)桌上放的人物照片很好看,他 (她)向您表示那是他(她)的男朋友(女朋友);您的好哥們(好姐妹) 向您介紹他(她)的新男友(新女友) 。綜合上述,本研究對同志感情的祝 福,指的係對同志與其心儀對象的親密互動,能否抱持一認同祝福的態度。 (三)陌生的同理 所有關係互動的源頭均追溯於「陌生」這個階段(張宏文、邱文芳, 1996) ,我們也才能得以從因緣際會的相遇,乃至交誼、交心,而能夠對陌 生人所發生的遭遇,尤其是不幸、苦難的經歷,去感同身受、將心比心, 也就是展現同理心的行為。蔡祈賢(2011)指出,同理就是在關係交往的 36.

(48) 過程中,能夠抱有真誠、尊重的態度,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感受、體會對方 的情緒去傾聽,係一瞭解對方主觀世界為前提,據此思考和處理問題的動 態歷程。同理也許並非與認同劃上等號,然在對同志的態度上,同理依然 是表達尊重與體諒不可或缺的因素。Engstrom 和 Sedlacek(1997)的研究 中,針對大學生對同志同理態度部分,提出三種情境,包含有在校園裡某 位不認識的同志學生被人毆打;在校園裡某個不熟悉的同志社團,其訊息 布告欄被人破壞;在校園裡某位不認識的同志學生得到癌症。綜合上述, 本研究對同志陌生的同理,指的係對陌生同志的不幸或受難,如遭受攻擊 或生重病時,能否將心比心,同理其遭遇。. 三、對同志態度相關研究 基於本研究所界定之對同志態度,係指大學生對同志同儕,因學校場 域的不同互動情境,而構成的一相互接觸、關係互動的行為傾向態度,包 含有三個層面:友情的接納、感情的祝福、與陌生的同理,故國內外各僅 有一篇相關研究可資參考。 國外的研究係指 Engstrom 和 Sedlacek(1997)探討大學生對男同志、 女同志、與未指明性取向對象態度差異之研究,Engstrom 和 Sedlacek 的研 究中對同志態度問卷,包含有友情、感情、同理層面,共編製 10 道題目, Engstrom 和 Sedlacek 為減少受試對象可能的主觀干擾,並追求較高的真實 37.

(49) 性態度,故在編製題目時係採情境式的題項設計。然需要注意的是 Engstrom 和 Sedlacek 並未進行因素分析,即未將 10 道題目進行因素的抽取與歸類。 結果發現男女大學生對於男同志、女同志、與未指明性取向對象之態度達 到統計水準上的差異,而僅在「在校園裡某位不認識的同志學生被人毆打」 題項未達,顯示男女大學生無論在各層面,相較於未指明性取向之對象, 對男女同志更傾向於保守的態度。此外男大學生比之於對女同志態度,其 對男同志態度要趨於保守。而男女大學生均在涉及與同志在公共場合的互 動下,對與自身相同生理性別之同志持有較負面的態度。值得討論的係, Engstrom 和 Sedlacek 的研究中,雖然有探討到不同性別大學生對未指定性 取向對象、男同志與女同志態度之差異,但實際上其研究設計,對未指定 性取向對象態度的受試者、對男同志態度的受試者、對女同志態度的受試 者均為不同群受試者,意即 224 位受試者中,有 71 位填寫的係對未指定性 取向對象的態度問卷,而有 76 位填寫的係對男同志的態度問卷,剩下的 77 位則係填寫對女同志的態度問卷。研究者對於在這樣的研究設計下,能否 比較不同性別對未指定性取向對象、男同志與女同志態度的差異,抱有疑 慮。 而國內的研究,係指張德勝、游家盛、王采薇(2010)探討大學生對 男同志和女同志態度的調查研究,張德勝、游家盛、王采薇參考 Engstrom 和 Sedlacek 於 1997 年的調查問卷,自友情、感情與同理三個面向做切入瞭 38.

(50) 解。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對女同志同理態度為最高,其次為對男同志同理 態度,然後是對女同志感情態度、對男同志感情態度、對女同志友情態度、 最後是對男同志友情態度。顯見無論是友情、感情與同理層面,大學生對 女同志態度比之於對男同志態度,較為開放。此外,大學生無論對男同志 或女同志的態度上,均多反映在接觸較貧乏,互動較疏離的同理層面,而 非接觸較頻繁,互動較親密的友情與感情層面,據此,顯見推動性別友善 環境在校園的任重而道遠,有其不容易之處。. 綜上所述,學生一天之中有大半時間,待在學校這個學習場域,最主 要的接觸對象就是同儕,在不同關係的接觸與互動之中,形成學生身心發 展與社會適應的基石,從中認識自己與他者,學習接納自己與他者的不同, 據此可能衍生出對不同生命的展演,與對不同性別的體現均能夠尊重的氣 度。故本研究以友情的接納、感情的祝福與陌生的同理作為探討對同志態 度的三個層面,研究者參考 Engstrom 和 Sedlacek(1997) ;張德勝、游家盛、 王采薇(2010)的研究,進一步自編「對同志態度問卷」 ,從而瞭解目前大 學生對同志態度的現況。. 39.

(5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探討大學生之性別主義與對男、女同志之態度。 本章旨在說明本研究的研究架構、研究假設、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研究 過程,以及資料整理與統計分析。茲就以下各節詳加敘述。.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研究者依據前述研究動機與目的、待答問題,經統整歸納文獻後,進 一步發展研究架構,如圖 3-1 所示。 性別主義 1.對男性善意型性別主義 2.對男性敵意型性別主義 3 對女性善意型性別主義 4 對女性敵意型性別主義 個人背景變項 1.性別 2.性傾向. 對同志之態度. 3.宗教信仰. 1.對男同志之態度. 4.接觸同志經驗. (1)友情的接納 (2)感情的祝福 (3)陌生的同理 2.對女同志之態度 (1)友情的接納 (2)感情的祝福 (3)陌生的同理. 圖 3-1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 40. 三、陌生的同理.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ssociate Professor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Head of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haoyang University

Associate Professor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Head of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haoyang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aoyang University of

Chao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t1. Chaoyang University

• Children from this parenting style are more responsive, able to recover quickly from stress; they also have better emotional responsiveness and self- control; they can notice

A study of computer technology use and technology leadership of Texas elementary public school principal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and investiga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dynamic geometry software GeoGebra (GGB) into eleventh grade students’.. learning of geometric concepts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hospital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based 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also determine the modera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