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機率概念

我們稱一事件A發生的機率為 P,設 S 為 n 個樣本點的樣本空間,且 樣本空間中各基本事件出現的機會均等。若 為一事件,則事件 A 發生的機率為 A 之元素個數與 n 之比,記為 P(A)=n(A)/n(S)

=n(A)/n,其中 n(A)與 n(S)分別表示 A 與 S 之元素個數。本 研究的機率概念(probability concepts)係指機率相關的各種概念,包 括 構 成 機 率 情 境 的 一 些 相 關 元 素 的 知 識 , 如 樣 本 空 間 ( sample space)、實驗機率(experimental probability of an event)、理論機率

( experimental probability of an event )、 機 率 比 較 ( probability comparisons )、 條 件 機 率 (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 獨 立 事 件

(independence)。

S A

二、樣本空間

樣本空間(sample space)定義為隨機試驗中,所有可能的結果所形 成的集合稱為樣本空間。例如:投擲一個公正骰子,我們可以描述其 出現的所有結果有 1 點、2 點、3 點、4 點、5 點、6 點六種情形。

三、實驗機率

實驗機率(experimental probability of an event)是指隨機實驗中,一 事件實際出現的次數和實驗次數之比。例如:投擲一個公正骰子十 次,出現 3 次一點,則出現一點的機率為 3/10。

四、理論機率

理論機率(theoretical probability of an event)是指一事件之機率,為 此事件中之元素個數除以樣本空間之元素個數。以丟擲一公正骰子為 例,會得到一奇數的機率為 3/6=1/2。

五、機率比較

機率比較(probability comparisons)係指兩個不同事件的機率大小比 較。例如:投擲兩個十元硬幣出現「一個正面一個反面」及「兩個都 是反面」的事件中,「一個正面一個反面」是 1/2,「兩個都是反面」

是 1/4。

六、條件機率

條件機率(conditional probability)P(B/A)意即在 A 事件發生的情況 下,B 事件發生的機率。若 A 事件發生之機率大於 0 時, P(B/A)

=P(A∩B)/P(A)。例如:自一副撲克牌中任意抽取一張,若已知 抽到的一張是紅色,那麼抽到紅心 A 的機率是多少?

七、獨立事件

本研究所指之獨立性(independence)為事件之獨立性,其定義如下:

「對任意事件 A,B,若 P(A∩B)=P(A)•P(B)成立時,稱事件 A 與事件 B 獨立。」例如:投擲一公正銅板二次,令 A 表第一次出現正 面的事件,B 表第二次出現正面的事件,則 A、B 二事件相互獨立。

八、機率概念的思考層次

本研究所指之機率概念的思考層次是 Jones, Langrall, Thornton &

Tarr(1999)所提出的「機率思考架構」理論,在每一個機率組成中,

兒童的機率概念發展皆包含四個層次。「層次一」是主觀的(subjective thinking)思考層次,在此一層次的兒童只基於個人的主觀想法或喜 好來處理機率問題。「層次二」是過渡的(transitional)層次,兒童思 考是介於主觀的和非正式量化思考之間,但其思考結果最後往往返回 依賴主觀的想法。「層次三」是非正式量化(informal quantitative thinking)的思考層次,兒童已能進行量化思考,但尚未具備足夠的 分數概念。「層次四」是思考發展的最高層次,兒童完全使用生產性 策(productive strategy)去描述結果,即求出完整樣本空間之策略,

且已能用分數完整的表現出其數量的推理(numerical reasoning)。

第四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的範圍由於研究者的時間與人力因素,僅以研究者所任教的班級學 童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因此有地域性及廣博性的限制,其結果的呈現請引用 者斟酌參考。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國小五年級兒童學習機率概念之情形,為了能對研 究主題有更深入的瞭解,本章共分為四節撰寫:第一節討論兒童的機率概念思 考模式;第二節介紹機率概念之實證研究;第三節分析機率課程的發展;第四 節探討行動研究法。

第一節 兒童的機率概念思考模式

兒童的機率概念發展正如其他概念發展一樣,由具體到形式運思層次,

逐漸成熟發展。儘管有些研究的範圍涉及兒童的機率思考,例如:Piaget & Inhelder(1975);Falk(1983);Hawkins&Kapadia(1984);Fischbein,Nello & Marino(1991); Shaughnessy(1992),卻沒有任何研究已產生一個系統化之 描述或預測學生在機率思考的架構,缺乏這樣的架構去瞭解學生在課堂的學 習,對機率教學的設計是不適當的(引自 Jones, Langrall, Thornton&

Mogill ,1997)。

然而,Jones, Langrall, Thornton & Tarr(1999)所提出的「機率思考架構」

理論,可用來當作檢測學生機率思考程度的工具,此架構包含六個組成、四層 次。六個組成為「樣本空間」、「實驗機率」、「理論機率」、「機率比較」、「條件 機率」、「獨立事件」。在每一個機率組成中,兒童的機率概念發展皆包含四個 層次。

「層次一」是主觀的(subjective thinking)思考層次,在此一層次的兒童 只基於個人的主觀想法或喜好來處理機率問題。

「層次二」是過渡的(transitional thinking)思考層次,兒童思考是介於主 觀的和非正式量化思考之間,但其思考結果最後往往返回依賴主觀的想法。

「層次三」是非正式量化(informal quantitative thinking)的思考層次,兒 童已能進行量化思考,但尚未具備足夠的分數概念。

「層次四」是思考發展的最高層次,兒童使用衍生性策略(generative strategy)去描述結果,即求出完整樣本空間之策略,例如兩人猜拳所有可能的 情形,則先固定一人是出剪刀,另一人出剪刀、石頭或布三種情形,再固定出 石頭,也有三種情形,最後固定出布,也有三種情形,如此共九種情形。且已 能用分數完整的表現出其數值推理(numerical reasoning)。

以下表 2-1 至表 2-6 分別是不同思考層次在樣本空間(sample space)、

實驗機率(experimental probability of an event)、理論機率(experimental probability of an event)、機率比較(probability comparisons)、條件機 率(conditional probability)、獨立事件(independence)的表現。

表 2-1 樣本空間的思考架構 組成

層次

樣本空間

主觀的 在一階段實驗(例如投擲一枚硬幣)列出不完全的結果。

過渡期的 在一階段實驗以及有時候在二階段實驗(例如投擲兩枚硬幣)

列出完全的結果。

非正式量化的 使用部分衍生性策略去列出二階段實驗的結果。

數值推理的 對於二階段實驗及三階段實驗能應用衍生性策略列出完整的 結果。

表 2-2 實驗機率的思考架構 組成

層次

實驗機率

將從隨機實驗所得來的資料視為無關係的並且使用主觀的判 斷去決定最可能或最不可能的事件。

主觀的

無法察覺在實驗機率和理論機率間有任何關係。

當決定最可能或最不可能的事件,對於樣本數少的實驗資料給 予太多的信任。

過渡期的

當實驗的資料與預想的想法相衝突時,可能會回復到主觀的判 斷。

開始承認決定最可能或最不可能的事件,需要更多的實驗次 數。

非正式量化的

承認實驗機率會和理論機率有顯著的不同。

蒐集適當的資料去決定實驗機率的數值。

數值推理的

從一個大的試驗樣本決定的實驗機率約等於理論機率。

表 2-3 理論機率的思考架構

表 2-5 條件機率的思考架構 組成

層次

條件機率

主觀的 在不置回的情況使用主觀的推論去解釋。

過渡期的 承認在有些事件的機率在一個不置回的情形下會改變;然而,

這個承認並非完整的而且通常僅限於先前已經發生過的事件。

承認在所有事件的機率在一個不置回的情形下會改變。

非正式量化的

可以在不置回的情況下,量化出改變的機率。

可用數字表示置回與不置回情況下的機率。

數值推理的

在置回以及不置回的每一個試驗情況下,使用數字的推論去比 較事件先後的機率。

表 2-6 獨立事件的思考架構 組成

層次

獨立事件

主觀的 有一個傾向去思考連續的事件總是有關係的。

開始承認連續的事件可能有關係的或是沒有關係的。

過渡期的

使用先前試驗的分佈結果去預測下一次的結果。

非正式量化的 可以在置回以及不置回的情況下分出獨立及相依事件。

數值推理的 可以使用機率數值化去區分獨立以及相依事件。

根據以上的架構,對於兒童機率概念思考的洞察,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參考 架構,來幫助教師了解和促進兒童的機率推理。本研究透過行動研究來探討兒 童機率概念之學習情形與教師之專業成長。因此,本研究之機率概念包含上述 六個組成,且以此架構作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

第二節 機率概念之實證研究

一、兒童機率概念之認知發展

Piaget&Inhelder(1975)提出兒童對機率概念的發展分為三階段:

(一)第一階段-運思前期

此階段的兒童在一個隨機的混合事件中將嘗試去尋找次序性。例 如:袋中有 6 個紅球 4 個白球,每次抽完再把球放回去,倘若前二 次均抽出紅球,就會認為第三次應該就是白球了。

(二)第二階段-具體運思期

此階段的兒童沒有組合的技巧或數學的成熟度,無法掌握排列組合 的各種狀況。

(三)第三階段-形式運思期

此階段的兒童才漸漸發展出排列組合的完整概念,並且瞭解相對次 數的極限機率,即大數法則。

根據上述兒童機率概念之認知發展理論可知,學生對於機率概念的瞭解會 隨著認知的發展,由主觀而具體的層次逐漸發展至抽象的層次。

二、Jones 等人(Jones, Langrall, Thornton & Tarr,1999)的機率概念之教學研究 (一)研究樣本

觀察八個沒有接觸過機率教學的三年級兒童做為研究個案,時間達

二年多。

(二)研究目的

經由觀察兒童的機率思考過程,這個研究企圖要:

1、發展一個原始的架構,去描述及預測兒童在機率的情境之下,

如何去做思考。

2、根據這個原始的架構去產生評量的探討。

3、使用評量的探討去精練及確認這一個架構。

(三)研究結果

1、研究已發展且驗證一個架構可以系統性的描述和預測兒童在機 率上的想法。

2、此架構中,兒童的機率概念包含了四個組成,「樣本空間」、「理 論機率」、「機率比較」和「條件機率」。而 1999 年又增添了以 預測和實驗為主的「實驗機率」和由條件機率引申出來的「獨 立事件」。對每一個組成,有四個層次,想法範圍由主觀判斷到 數字推理。

3、雖然已有大量的研究在機率研究已提到機率概念,但是,提出 的架構將提供兒童機率思考的藍圖,這在指引課堂教學和評量

3、雖然已有大量的研究在機率研究已提到機率概念,但是,提出 的架構將提供兒童機率思考的藍圖,這在指引課堂教學和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