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習機率概念前對機率概念的思考層次

本研究主要是對研究者所任教的班級,以機率概念為主題的教學來進行行 動研究,藉以瞭解國小五年級兒童學習機率概念的情形,並促進研究者的教學 反省與改進。本章第一節針對國小五年級兒童學習機率概念前對機率問題的思 考層次做分析解釋,第二節分析學習後對機率問題之解題表現和想法,第三節 描述研究者的教學反省與專業成長。

第一節 學習機率概念前對機率概念的思考層次

本研究在實施機率概念教學前一個月做了前測(見附錄一),前測之紙筆 測驗包含「樣本空間」、「實驗機率」、「理論機率」、「機率比較」、「條件機率」、

「獨立事件」六個組成,透過兒童在機率概念文字題上之作答情形,可以瞭解 兒童學習機率概念前對機率概念的想法。

一、樣本空間

根據前測的機率概念文字題第四題,題目內容如下:

甲班和乙班的班長猜拳要決定拔河比賽的場地,請問兩位班長共有幾種猜拳的情形,

例如:甲班出剪刀,乙班出石頭是其中一種情形。(作答時剪刀以×表示、石頭以○表 示、布以△表示)

從兒童回答該題的情形來看,全班 33 位兒童中有 8 位兒童答對,有 3 位 兒童能使用部分生產性策略去列出二階段實驗的結果,屬於層次三非正式量化 的的思考層次。其他 5 位兒童在一階段實驗以及有時候在二階段實驗列出完全 的結果,屬於層次二過渡期的思考層次。而未答對的 25 位兒童在一階段實驗 列出不完全的結果,屬於層次一主觀的的思考層次。

根據 Jones et al.(1999)提出的機率思考架構分析,研究對象之兒童在學 習機率概念前,面對有關樣本空間的問題時,有如下之三種不同思考層次:

(一)主觀的層次:研究對象之兒童在學習機率概念前,在一階段隨機實

驗中,列出不完全的結果。

(二)過渡期的層次:研究對象之兒童在學習機率概念前,在一階段隨機 實驗以及有時候在二階段隨機實驗中,列出正確的 結果。

(三)非正式量化的層次:研究對象之兒童在學習機率概念前,使用部分 生產性策略去列出二階段隨機實驗的結果。

二、實驗機率

根據前測的機率概念文字題第一題,題目內容如下:

小丸子和小玉共同投擲一枚硬幣 20 次之後,結果出現正面 12 次,反面 8 次,底下是她 們探討在這 20 次的投擲當中,出現正面或反面的機會誰比較大的對話。小丸子說:「因 為出現正面 12 次的關係,所以代表正面出現的機會比反面大。」小玉說:「不對,出現 正面的機會和出現反面的機會是一樣的。」你(妳)認為誰說的對呢?把你(妳)的想 法寫下來。

從兒童回答該題的情形來看,全班 33 位兒童中有 1 位兒童未作答,訪談 結果得知看不懂題目在說什麼,不會寫所以未作答。有 15 位兒童使用主觀的 判斷去決定結果,屬於層次一主觀的的思考層次。有 9 位兒童對於實驗資料的 小樣本給予太多的信任,屬於層次二過渡期的思考層次。其他 8 位兒童覺得更 多方面的試驗樣品是被需要的,屬於層次三非正式量化的的思考層次。

根據 Jones et al.(1999)提出的機率思考架構分析,研究對象之兒童在學 習機率概念前,面對有關實驗機率的問題時,有如下之三種不同思考層次:

(一)主觀的層次:研究對象之兒童在學習機率概念前,往往把從隨機實 驗所得來的資料視為無關係的,並且使用主觀的判斷 去決定最可能或最不可能的事件。

(二)過渡期的層次:研究對象之兒童在學習機率概念前,當決定最可能 或最不可能的事件,對於隨機實驗中已出現之樣本 給予太多的信任;同時當隨機實驗的資料與預想的 想法相衝突時,可能會回復到主觀的判斷。

(三)非正式量化的層次:研究對象之兒童在學習機率概念前,開始察覺 是否增加隨機實驗之次數,關係到實驗機率之 結果。

三、理論機率

根據前測的機率概念文字題第五題、第六題、第七題,題目內容如下:

甲班和乙班各派代表猜拳,請問共有幾種猜拳的情形,例如:甲班出剪刀,乙班出石頭 是其中一種情形。(做答時剪刀以×表示、石頭以○表示、布以△表示)

接上題,甲班贏的機率有多少?( )。

乙班贏的機率有多少?( )。

在電視節目的遊戲中,有一個保密的二位數□□。

個位可以是 1 或 2 或 3,十位可以是 4 或 5 或 6

你(妳)挑選個位數字正確的機率有多少?( )。

從兒童回答的情形來看,全班 33 位兒童中有 14 位兒童藉由主觀的判斷去 預測事件的機率,屬於層次一主觀的的思考層次。有 18 位兒童藉由量化的判 斷去預測事件的機率,但有可能會回復到主觀的判斷,屬於層次二過渡期的思 考層次。只有 1 位兒童藉由量化的判斷正確的去預測事件的機率,屬於層次三 非正式量化的的思考層次。

根據 Jones et al.(1999)提出的機率思考架構分析,研究對象之兒童在學 習機率概念前,面對有關理論機率的問題時,有如下之三種不同思考層次:

(一)主觀的層次:研究對象之兒童在學習機率概念前,藉由主觀的判斷 去預測最可能或最不可能的事件,以及能辨識必然和 不可能事件的能力。

(二)過渡期的層次:研究對象之兒童在學習機率概念前,藉由量化的判 斷去預測最可能或最不可能的事件,但有可能會回 復到主觀的判斷。

(三)非正式量化的層次:研究對象之兒童在學習機率概念前,藉由量化

的判斷去預測最可能或最不可能的事件時,會 使用非正式數字去比較機率。

四、機率比較

根據前測的機率概念文字題第二題和第三題,題目內容如下:

聖誕老公公的禮物袋有二包,第一包裡面有 1 枝棒棒糖 9 條巧克力,第二包裡面有 8 枝 棒棒糖 2 條巧克力,只能選其中一包抽出一個,你(妳)會選那一包禮物袋?為什麼?

與你(妳)想要的禮物有關嗎?

我會選第( )包,因為:

接上題,聖誕老公公的二包禮物袋,對於喜歡巧克力的小朋友抽到巧克力機會一樣嗎?

請說明你(妳)的答案。

從兒童回答的情形來看,全班 33 位兒童中有 17 位兒童使用主觀判斷比 較在兩個不同樣本空間下一個事件的機率,屬於層次一主觀的的思考層次。有 15 位兒童以量化思考為基礎來做機率比較(並不總是正確),屬於層次二過渡 期的思考層次。只有 1 位兒童使用明顯的量化推論去說明比較以及發明自己的 方法來表示機率,屬於層次三非正式量化的的思考層次。

根據 Jones et al.(1999)提出的機率思考架構分析,研究對象之兒童在學 習機率概念前,面對有關機率比較的問題時,有如下之三種不同思考層次:

(一)主觀的層次:研究對象之兒童在學習機率概念前,使用主觀判斷比 較在兩個不同樣本空間下一個事件的機率。

(二)過渡期的層次:研究對象之兒童在學習機率概念前,以量化思考為 基礎來做機率比較(並不總是正確)。

(三)非正式量化的層次:研究對象之兒童在學習機率概念前,使用明顯 的量化推論去說明比較以及發明自己的方法來表 示機率。

五、條件機率

根據前測的選擇題第七題、第九題、第十六題和第十八題,題目內容如下:

一包 m&m 巧克力裡面裝有 2 顆紅色、3 顆黃色、4 顆綠色的巧克力,假如拿出一顆紅 色的糖果且吃掉了,而老師再把這一包糖果搖一搖,你(妳)再度閉起眼睛不看並從中 拿出一顆,拿出黃色的機會比起原來的情形機會是如何?

1 變大 2 變小 3 不變 4 無法預測

箱子裡裝有大小都一樣的紅球 2 顆、黃球 5 顆、綠球 4 顆,假如你(妳)前二次都拿出 黃球且不再放回,而老師再把這一箱彩色的球搖一搖,你(妳)再度閉起眼睛不看並從 中拿出一顆,你(妳)得到何種顏色的球機會最小?請你(妳)選出最認同的選項。

1 紅色 2 黃色 3 綠色 4 藍色

摸彩箱裡面有 5 顆紅球、7 顆黃球、9 顆綠球,假如拿出黃球一顆且不放回箱裡面,而老 師再把摸彩箱搖一搖,你(妳)再度閉起眼睛不看並從中拿出一顆,拿出紅色的機會比 起原來的情形機會是如何? 1 變大 2 變小 3 不變 4 無法預測

萬聖節的『不給則搗蛋』活動,袋子裡裝有 3 條草莓巧克力棒、1 條牛奶巧克力棒和 2 條杏仁巧克力棒。小丸子想要到草莓巧克力棒。第一次她抽出一條牛奶巧克力棒而且吃 掉。假如她再抽一次,抽出草莓巧克力棒的機會變得如何?

1 變大 2 變小 3 和以前一樣 4 無法預測

從兒童回答的情形來看,全班 33 位兒童中有 29 位兒童在不置回的情況使 用主觀的推論去解釋,屬於層次一主觀的的思考層次。有 4 位兒童承認事件的 機率在一個不置回的情形下會改變,屬於層次二過渡期的思考層次。

根據 Jones et al.(1999)提出的機率思考架構分析,研究對象之兒童在學 習機率概念前,面對有關條件機率的問題時,有如下之二種不同思考層次:

(一)主觀的層次:研究對象之兒童在學習機率概念前,使用主觀的推論 去解釋在不置回的情況。

(二)過渡期的層次:研究對象之兒童在學習機率概念前,承認事件的機 率在一個不置回的情形下會改變。

六、獨立事件

根據前測的機率概念文字題第八題,題目內容如下:

在電視節目的遊戲中,有一個保密的二位數□□。

個位可以是 1 或 2 或 3,十位可以是 4 或 5 或 6,假定你(妳)個位挑選正確。

你挑選十位正確的機會會變大、變小或是不變?( )

從兒童回答的情形來看,全班 33 位兒童中有 2 位兒童未作答,訪談結果

從兒童回答的情形來看,全班 33 位兒童中有 2 位兒童未作答,訪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