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該模式著重在電子館藏科技性的探究,囿於研究時間及規模之考量對於電子 館藏內容豐富度對學生使用意圖之影響未進行深度的探究。

三、 本研究原擬以空大不同學系(科)為分層抽樣之標準,但因空大學生分散各 地之特性,故以學習指導中心別做為分層抽樣標準,以便抽樣之進行。

第四節 名詞解釋

本研究欲探討在隔空遠距教育體系下的成人學生對於圖書館所提供的電子 館藏利用情形,為釐清論文用詞,以下針對「成人遠距教育」、「電子館藏」、「使 用意圖」、「使用行為」及「整合科技接受理論」等名詞進行解釋。

一、 成人遠距教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 1976 年所舉辦的成人教育會議中對成人 教育所下定義為「代表具有全部有組織的教育歷程、而不管其內容、水準及方法 如何;是正式或非正式;是學校教育的代替或學校教育的延長;其目的在提供社 會中的成人,發展潛能、充實新知、改進技術與提升專業資格,導引其新的發展 或使其在態度或行為上產生改變」(楊國賜,1989)。成人教育是以成人為教育對 象,通常是指經歷一般正常教育後的再學習,所學內涵多元化,目的在充實新知、

發展潛能、提升專業等。

遠距教育又稱「隔空教育」、「遠程教育」、「遙距教育」,Keegan 由六大要素 所提出對於遠距教育的定義為:(一)老師與學習者時間與地點分離;(二)受到 教育機構的影響;(三)運用科技媒體,通常是紙本,將教師、學習者及教學內 容整合一起;(四)老師、學校、學生提供雙向溝通,使學生可從對話中獲得啟 發;(五)為了教導或社會化目的而提供隨時可會面與討論的機會;(六)以工業 的方法與形式來從事教育工作(Keegan, 1986)。

綜言之,成人遠距教育是指,以成人為教育對象,使用傳播媒體的教學模式,

突破時空限制,有別於傳統在同一空間中的面對面教學模式,透過電視廣播、網 路、輔導專線、課研社、面授(函授)等多種不同管道互助學習。

7

二、 電子館藏

是指「電子資源館藏」,其定義根據〈LC Draft Interim Guidelines for Cataloging Electronic Resources〉係指藉由電腦操作而呈現的作品,其利用方式包括直接取 用或遠端利用。電子資源的同義詞包括:電子館藏、數位化館藏、電子出版品、

電子資訊、數位資源等。

本研究中的電子館藏則是指空大圖書館所購置之電子資源館藏,依型式可分 為電子書、電子期刊(雜誌)、電子資料庫三種;依語言可分為中文及外文;依 徵集方式可分為購置及免費兩種。

三、 使用意圖

一個人受到個人主觀意識(subjective probability)影響而執行各種行為的歷 程。意圖本身也是屬於一種行為,而意圖的強度是受到個人主觀意識的影響

(Fishbein & Ajzen, 1975)。在本研究中使用意圖是指空大學生使用圖書館電子館 藏的主觀意識,探討項目包括:是否願意使用、是否願意學習使用,以及是否願 意推薦同學使用等。

四、 使用行為

使用行為是一種歷程性的活動,其歷程十分個人化且與所處情境緊密關聯

(林珊如,1998)。在本研究中是指空大學生使用圖書館電子館藏的狀況,探討 項目包括:了解空大學生圖書館電子館藏的使用頻率、使用經驗及喜好類型及喜 好的主題內容等。

五、 整合性科技接受理論

整合性科技接受理論是 Venkatesh 等學者在 2003 年整合過去八種資訊科技接 受相關理論所提出的,包括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科 技接受模式(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動機模式(Motivational Model, MM)、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科技接受模式及計畫 行為理論整合模型(Combined-TAM-TPB,C-TAM-TPB)、個人電腦使用模式

(Model of PC Utilization, MPCU)、創新擴散理論(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

IDT)、社會認知理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 SCT)。此理論中提出了績效預期

(performance expectancy)、努力預期(effort expectancy)、社會影響(social influence)及幫助條件(facilitating conditions)等四個影響科技使用意圖及使用

8

行為的構面,另外也提出了四個調節變數,包括性別(gender)、年齡(age)、經 驗(experience)、自願性(voluntariness of use),經驗證後,此理論較其他資訊 科技接受理論模式有較高的解釋力(Venkatesh, Morris, Davis, & Davis, 200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