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名詞解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本研究主要以科技部期刊評比之結果作為依據,對「投稿者」進行問卷調查,

對「期刊編輯」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探究期刊編輯部門與投稿者對於期刊評鑑 結果的看法與影響層面,加入期刊評比與否、評比結果之期刊等級對期刊編輯和 投稿意願的影響。

第四節 名詞解釋

本研究欲研究期刊評鑑制度對國內圖書資訊學期刊編輯和投稿之影響層面,

為使研究範圍與內容更為明確,茲將本研究重要名詞解釋如下:

一、學術期刊(Academic Journal)

期刊指具周期性的出版物,因讀者對象的差異,可分為通俗雜誌、學術期刊、

政府公報等。學術期刊所刊載的論文以學者專家撰寫的學術性、研究性文章為主,

多數在刊登之前會經過同儕審查,其出版單位多為學術團體、研究機構或大學院 校等,廣義的學術期刊定義指期刊包含學術性、科學性、專業性、創新性、深度 性等特性(宋建成,2007)。本研究以符合臺灣人文及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

(TCI-HSS)「凡在臺灣及海外華人出版之人文及社會科學期刊,並符合具審查 制度、定期出刊、每年平均每期刊載 3 篇以上之學術刊物」之收錄原則作為定義

「學術期刊」之依據。

二、學術期刊評鑑(Journal Evaluation System)

學術期刊是學術研究成果發表、傳播與交流的主要管道之一,透過期刊評鑑 可以為學者投稿或圖書館採購提供選擇期刊之參考依據(黃慕萱、黃毅志,2009)。 在單一學科領域,透過客觀的引用文獻分析法與主觀的專家評鑑法評選學術期刊,

依據評鑑指標區分不同期刊的品質,以認定期刊價值,提供學術期刊指標。評鑑 方式分為「主觀評鑑」和「客觀評鑑」,主觀評鑑以「專家評鑑法」為主,由領 域學者專家作為評鑑者,以主觀認定方式,透過問卷或訪談等綜合學者意見,表 達對期刊素質的認同程度(陳光華、吳恬安,2010;陳世哲等人,2005);客觀 評鑑以「引用文獻分析法」和「形式審查法」二者為主,引用文獻分析法是計算 期刊論文所列參考文獻之相互引用次數,以引用次數的多寡顯示期刊在該領域之 影響程度及重要性(黃慕萱、黃毅志,2009),而形式審查法主要評鑑期刊外在 形式,例如:期刊格式、編輯刊行作業等,使其符合國際期刊之規定(黃世雄等 人,2001)。不同的評估方法均有所侷限,結合主、客觀評鑑方法的期刊評鑑結 果,以定量的影響係數、引用次數為客觀的評鑑依據,透過問卷或訪談的方式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得主觀評價,使二者相輔相成,能夠更準確、公正地反映學術期刊的質量(羅文 輝等人,2018;陳世哲等人,2005)。

三、期刊等級(Journal Level)

期刊評鑑制度的產物,依據刊物本身及出版文章之專業性,給予相對應的價 值分數,並將期刊劃分等級。期刊等級可以客觀地瞭解期刊品質,提供圖書館採 購、期刊編輯調整期刊發展走向、研究者選擇投稿刊物等之依據。一般認為在某 一學科領域中,刊載具有權威性、學術水準、高引用率或可以反映學術動態論文 的期刊,其等級越高,稱之「核心期刊」,可藉由核心期刊能夠迅速掌握學科發 展動向,彰顯期刊和文獻的學術傳播與影響力(邱炯友、陳妍如,2011)。

四、評鑑指標(Evaluation Indicators)

學術評鑑指標是用以評鑑學術表現的指標,是一種統計測量方法,以瞭解學 術期刊的品質,可分為「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質性的評鑑指標包含形式 審查(期刊出版標準、編審制度、內稿率和退稿率等)、問卷調查和專家審議(同 儕審查)等;量化的評鑑指標以書目計量為主,常見的有影響係數、引用係數等

(陳光華、吳恬安,2010)。因期刊引用頻率與期刊素質無絕對關係,期刊評鑑 宜同時採取定性與定量的評鑑指標,視學科特性給予各評鑑指標不同的比重,以 平衡引用次數分析與同儕審查之結果,提供客觀的參考依據(楊深坑等人,2007;

黃慕萱、張郁蔚,2006)。

五、期刊論文審查(Review of Journal Papers)

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為投稿文章進行審查作業,以確認投稿文章是否應被接 受,多數採用同儕審查的方式,審查是為了維持學術期刊的品質和名譽。透過第 三者針對投稿文章之評論方式,稱之為期刊論文審查制度,最佳的論文審查者應 單就文章內容給予評價,協助研究者釐清該研究成果的優缺點,指出研究過程中 的盲點,研究者從中獲得改進的方向;對於新的研究理論或觀點,論文審查者也 應給予理性的評價(卯靜儒,2013)。期刊論文審查制度以雙向匿名方式運作,

可維持學術正向發展,避免任何偏頗之評語,以確保刊載之文章內容符合期刊宗 旨。

六、論文生命週期(Article Life Cycle)

一篇學術論文自研究者大量閱讀文獻、撰寫論文、選擇發表刊物、接受審查、

論文刊登、再被其他研究者利用的過程。研究者在研究階段,訂定研究主題,針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對研究主題分析其關鍵詞彙,以關鍵詞(字)搜尋相關文獻(羅思嘉等人,2001)

大量閱讀關鍵性文獻,並開始探討研究問題、進行研究(唐珮瑾、吳美美,2013;

陳祥等人,2013);當有初步研究成果後,即可開始撰寫論文,完成論文初稿後,

根據各種刊物的宗旨選擇一種適合的期刊進行投稿作業(陳光華、吳恬安,2010); 當期刊編輯部收到研究者的投稿論文時,會針對論文格式及內容進行各項審查,

例如:形式審查、編輯審等,投稿者針對審查意見進行論文的修改或校正,透過 幾次的溝通協調,最終獲得期刊接受,該論文才能刊登;刊登在期刊上的論文著 作,將再次被其他研究者閱讀、利用。本研究將此一循環過程稱為「論文生命週 期」,使學術研究得以持續地成長進步。

七、引用文獻(Citation)

一篇完整的研究論文或報告之組成包含正文和參考書目,正文本身為引用文 獻,參考書目則為被引用文獻(蔡明月,2001)。當 A 論文正文的資料內容非取 自於原始的文獻記載或第一手資料,而是由 B 文獻提供具有研究參考價值的資 訊給 A 論文引用,A 即稱為引用文獻,B 則稱為被引用文獻(蔡明月、李旻嬑,

2013)。研究者藉由引用前人的文獻探討學科領域之發展,使研究獲得基礎架構 與理論支持,並建立研究背景(李家如、林雯瑤,2013)。藉由研究引用和被引 用者間的關係,分析文獻傳播的歷程,瞭解學科間相互關係、研究趨勢與發展脈 絡(陳光華、陳雅琦,200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