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壹、學校背景

我任教的國中成立於民國八十九年,位於桃園新興地帶,因為鄰近台北市及 新北市,外來人口眾多成長快速。學生家庭社經地位差異大,文化刺激多寡不同,

單親家庭和隔代教養比例高,家長雖無暇陪伴和參與學生學習,但大多重視其學 業表現,大部分學生放學後會參與補習班課業學習。目前全校教職員約有 119 位 左右,師資年齡以中壯年居多;班級數約 60 班,學生數約 1700 人。班級學生依 常態分配 S 型編班,每班平均約 27-28 人。

貳、研究對象

七年級一個班級,學生人數共 28 位,男生 14 人,女生 14 人,男生多偏外向 活潑,勇於發表想法;女生多偏內向安靜,上課專心且適時發言。班上學生英語 能力差異大,呈現雙峰現象,有些學生已學會國中七年級的課程內容,但也有幾 位學生尚未奠定英語基礎,且對於英語學習是害怕的,故學習動機較為低落。

參、研究參與人員 一、研究者

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畢業,考取桃園市英語教師,目前為教學的第 4 年,教學 過程中不斷省思教學遇到的困難,並精進自身教學能力。

二、協同研究者(觀課教師和研究諍友)

研究諍友

小娣老師,教學年資 12 年,對於課程內容相當熟悉,課餘之暇會一 起討論課程。研究過程中,常會請老師幫忙檢視學習單內容,並提 出課程設計的想法與之討論。

觀課教師

小儒老師,教學年資 10 年,同時身兼國教輔導團成員,以及英資班 老師之一。邀請老師入班觀察並給予建議。

小君老師,教學年資 11 年,教學方式多元,會適時融入多媒體教材,

且總能在段考命題時設計出有趣又能檢視學生學習的題目。邀請老 師入班觀察並給予建議。

協同研究者及教授們都提出觀點和寶貴的建議,幫助我突破教學現場的困境。

27

第三節 資料蒐集、管理與分析

將研究過程中蒐集到的資料,包含自己的省思札記、教學活動和學習單設計、

課堂觀察及課堂影音資料;學生的學習起點診斷結果、學習動機量表前測與後測、

多元學習檔案、課堂評估和回饋單、訪談資料;協同教師課程共備、夥伴入班觀 課紀錄與課後回饋等相關資料,依時間順序分別收錄。

壹、資料蒐集 一、我的省思札記

蔡清田(2000)指出,行動研究者撰寫日誌,紀錄實務工作中所發生的事物,

以便記憶監控及分析所親身經歷的事件,包含研究方法、課程規劃、活動安排、

評量方式、作業份量、同儕討論與研究者反思等。故我在教學活動結束後,將教 學現場或經由錄影觀察到的教學情形(例如我與學生互動、各組討論情形、學生 發表和學習狀況等),與觀課夥伴檢討行動方案的優缺點,以及將討論實踐歷程中 的困境記錄下來,藉此作為修正與改進教學的依據,以利下次行動方案參考。不 僅是教學後的省思,也包含與教授討論、參與研習心得等,修正並具體轉化行動。

二、課堂影音資料

教學期間設置錄影機,紀錄我與學生課堂互動情形,能於課後藉由影片分析 學生的反應和學習情況,反思修正以改進教學。

三、學生學習檔案(學習單及成果作品)

學生的課堂任務學習單、小組討論、個人作品、口說表演、書寫筆記、心智 圖繪製、隨堂分階評量卷等各種展現的成果,加以掃描紀錄。

四、學生課堂反應及回饋單

在教學後請學生填寫回饋單,將學生填寫的資料加以分析,以便更深入了解 學生對於課程內容安排、師生同儕互動、分組學習態度及多元評量方式等的內在 想法和建議。根據學生需求進一步調整教學方案。如表 3-3-1 所示。

28

表 3-3-1

教學回饋單向度細目表

向度細目 對應題目

課程內容安排 1. 透過老師編製的學習單和引導,我可以掌握課程重要概念。

2. 課堂的動畫影片、英文歌曲或相關資訊,幫助我學習。

3. 老師安排課堂延伸活動任務,可以加深我對英語內容的了解。

師生同儕互動 4. 我與同學有更多互助合作機會。

5. 我與老師有更多討論機會。

6. 可以增加同學彼此分享的機會。

分組學習態度 7. 分組學習的上課方式對我有幫助。

8. 以分組討論的方式學習,讓我更喜歡上英語課。

多元評量方式 9. 小白板和提問活動,可以幫助我學習。

10. 相關任務和隨堂評估卷,可以讓我了解自己的學習情形。

五、學生訪談資料

教學結束後,為了瞭解學生的學習成效與動機變化情形,以及對於差異化教 學的接受程度與態度,依據課堂回饋單、課堂表現、學習動機量表,及學前和學 後評估選擇訪談學生,在學習成就低、中、高三組各選兩位共六名學生,利用課 餘或午休時間進行訪談,以了解學生的想法,並檢視是否達到學習目標。訪談內 容以學後評估、動機量表及教學回饋單的作答內容為主,並參考教學進行中的課 堂錄影資料,以補資料不足之處。

六、觀課教師紀錄與回饋

我兼具教學者、觀察者、以及訪談者多重角色,故邀請同儕教師觀課,並填 寫觀察紀錄表,輔以課堂錄影方式及照片記錄,課後和觀課教師進行省思會談,

針對觀課紀錄或教學影帶及授課過程的觀察做檢討。

七、量化資料

藉由學生起點行為診斷、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問卷前後測、英語學習學後評估,

了解學生在實施差異化教學歷程的變化。

29

S31/1051031

105 年 10 月 31 日 31 號學生

30

表 3-3-3 資料分析架構

分析架構 分析資料來源

教材-課程內容 任務學習單、教學回饋單、訪談資料、觀課紀錄表、省思札記 歷程-教學過程 課堂影音、教學回饋單、訪談資料、觀課紀錄表、省思札記 成果-評量方式 學生學習檔案、教學回饋單、訪談資料、課堂影音、

觀課紀錄表、省思札記

環境-班級經營 課堂影音、教學回饋單、訪談資料、觀課紀錄表、省思札記

第四節 研究信效度

蒐集不同來源資料,透過不同觀點來檢核真相與發現(甄曉蘭,2003)。藉由 實務和理論之間的辯證;過程中從各角度蒐集資料,避免我的主觀偏見影響,與 自己、研究諍友、觀課教師、指導教授、同儕、學生對話;透過自身省思札記、

觀察記錄、作品資料、訪談紀錄、錄影照片,以及採用觀察、訪談、問卷調查和 測驗等。本研究之三角檢證如圖 3-4-1 所示。

圖 3-4-1 本研究之三角檢證圖

理論辯證 實務和理論檢證

方法多元 省思 觀察 文件分析

訪談 錄影紀錄

測驗 問卷調查 人員檢核

我自己 研究諍友 觀課教師 教授和同儕

學生

31

第四章 行動實踐之歷程

本章將依序介紹在此教學方案中,差異化課程的建構,行動方案的實施歷程,

執行中發現的問題和解決策略,以及反思後的調整與修正。

第一節 教學方案發展

教學前先實施學生學習起點評估,了解學生的學習背景及不同的學習特質,

以設計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課程。而根據學生各項學習成果和課堂反應、觀課教 師的紀錄、學生訪談建議、及我自己的教學省思,調整教學方式,並考量課程單 元教材特性,進一步修正調整。

壹、診斷學習起點

一、英語學習成就測驗-學前評估了解學生起點行為

在開學第一節課透過學前評估了解學生學習準備度。我依照學生國小學習過 的內容詞彙和簡易用語、且是在進入國中前應具備的基礎知識為主,設計前測題 目,包含單字、語句、閱讀。先對每位學生進行個別學前評估,了解學生的起點 行為,及先備知識的掌握狀況。學前評估的題目共 25 題,測驗學生是否具備基本 的單字詞彙量、對於文法句型結構是否具有概念、閱讀文章訊息的能力(上下文 了解單字意思、擷取文章中的訊息)。前兩部分是評估學生舊有先備經驗,第一大 題是十五題的英文和中文配對題,了解學生單字認識多寡,是否已達到國小畢業 應有的字彙量;第二大題則為八格填空題,了解學生對於人稱概念建立與否以及 語法結構掌握程度;第三部分則為兩題閱讀測驗,檢視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是否 能從文本找出線索、了解主旨或解釋和推論,以了解學生閱讀的提取訊息能力和 推論分析能力;為了能夠更清楚掌握學生學前能力,此部分加入國中教科書裡將 學習的新概念(單字和文法),能夠更清楚掌握學生學習準備度的差異程度,而評 估結果作為學生分組的考量。如表 4-1-1 所示。

32

表 4-1-1

學習起點行為診斷各向度題號分配表

總題數 英語學習能力向度 對應之題號 題數

25

具備基本詞彙量 1,2,3,4,5,6,7,8,9,10,11,12,13,14,15 15 具備文法句型結構知識 16,17,18,19,20,21,22,23 8

具備擷取閱讀訊息能力 24,25 2

曾參與右昌國中林健豐老師區分性 ABC 教學法演示,看他採用同質分組,將 學生區分三個層級 ABC(A 組程度佳、B 組尚可、C 組待加強),進行差異化教學,

針對同一班級不同程度、學習需求和方式及興趣學生提供多元學習;並做差異化 學習單(同一份學習單中區分基礎題和挑戰題,或設計不同程度學習單);巧妙安 排座位,希冀藉由安排適當座位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為了不讓學生覺得被貼上標 籤,他事前與學生解釋:不同學科學生程度不同,也許英語是 A 但數學可能是 B,

所以分組是為了要幫助他們學習。我學習林健豐老師的區分性 ABC 的概念來設計 課程及安排座位,並將名稱改變為 MVP 組(M 是 C 組、V 是 B 組、P 是 A 組)。

因為擔心使用 ABC 名稱學生也許仍有被標籤化的感覺,故使用 M(master)、V

(victor)、P(professional)三個字的縮寫;且學生喜歡打球運動,想以 MVP(most valuable player)的概念吸引他們注意,並鼓勵他們發揮其學習潛能。

(victor)、P(professional)三個字的縮寫;且學生喜歡打球運動,想以 MVP(most valuable player)的概念吸引他們注意,並鼓勵他們發揮其學習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