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行動實踐之歷程

第三節 觀察回饋

在方案前期執行過程中面臨一些困難,藉由學生學習表現和課堂反應、觀課 教師的紀錄回饋、學生訪談建議、以及我自己的教學省思,對於班級經營的掌控、

課程內容的安排、分組學習的態度、檢視學習的方式等各個面向作一檢討,逐步 改進、修正調整。

壹、學習環境-班級經營掌控不足 一、常規管理不佳

因為第一次操作差異化教學還不熟悉,剛開始的幾節課,我的指令和說明都 不夠清楚,使小組討論時會聊天或聲音過大,秩序吵雜。有學生在回饋單中反應,

覺得有位同組組員愛講話很吵,S41「搭配的小組人很吵,組長要一直提醒他。」(饋 S)

而我自己也觀察到有幾位同學容易分心會趁機和同學聊天,使我在走動巡視協助 小組學習時,必須不斷走過去提醒他們。雖然有用小熊計分的機制,但僅以針對 課程內容答對加分獎勵的形式,應該要將秩序也列入計分考量。

二、時間掌控不當

進行差異化教學會讓進度放慢,擔心跟不上進度,心中難免有些擔憂,有時 會有趕課的壓力,導致句型練習和指導時間有限;或因為時間不足,在討論閱讀 文章時,給小組的時間太短,難以完成任務。

貳、課程內容-學習單設計和媒材呈現的問題 一、學習單形式過於複雜、內容太過瑣碎

單元一和單元二依據學生分層目標設計學習單,提供 MVP 三種不同層級難度 的學習單,檢視三層級學生對於知識技能的掌握情形,因為是三種形式所以是三 張,在檢討答案時有些混亂。另外,層級學習單是在課前已經設計好,是預先假 設學生學習時可能遇到的困難,希望透過提示幫助學習,所以指導的步驟和提示 較瑣碎;教學過程中學生也許不需要這些提示就能回答或者反而因此被限制住。

61

二、媒材呈現或答案檢討的投影效果

課程中常會使用多元媒材,提供學生不同學習機會,以協助學生學習,而這 些教材資源,須以電腦投影的方式呈現。而且在檢討學習單的答案時,也會用到 投影。有次,當我下去巡視學生是否在學習單寫上正確答案時,觀課教師適時提 醒我,我忽略了電腦投影的字體比例調整。

寫完學習單全班討論時,使用投影呈現答案,讓學生確認答案很好,不過似乎 字太小,要留意字體放大展現比例,不然後排同學可能看得較吃力。(觀 T 君)

參、教學過程-分組形式的問題 一、異質小組領導合作的問題

有時學生寫完學習單後異質小組進行討論,希望藉由學生間彼此解釋、互相 討論,讓學生在和同儕互動中學習,課堂分組時我走動巡視,適時提供各組協助,

大多數的學生都能互相協助完成任務。

S41:分組時組員想法多元,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並和大家討論。(饋 S/1051109)

S09:我喜歡老師上課時讓我們個人或小組合作/競賽,讓我很有成就感。

但是,我也發覺並非各組在分組活動或討論過程中都能有美好的合作關係。

觀察到有一組是組長自己寫完再給組員抄寫,沒有確實討論。我應提供組長協助,

教其如何分配工作與帶領整組討論。雖在開學時有教導合作技巧,但有一位學生 在分組活動中並未投入參與,是程度中上的孩子,在某一次上課說要分組時,他 說「吼,又要分組喔?」面露不情願的表情。課後找孩子來了解情形,他表示因為 有組員不會,他也不知道如何教他,而且另外一位同學平常沒有常互動,討論時 就顯得安靜,所以不想分組。我想這的確是我未留意的地方,因為目前這幾堂課 下來,都偏重在學期初起點行為診斷的 MVP 分組形式,沒有考慮學生的人際互動、

好友圈、人格特質,也竟忘了差異化當中一項重要特點-彈性分組。

62

二、同質小組各層級的問題

◎M 組/少數 V 組

就單字的記憶來說,M 組學生單字背不起來,須課後補救,但是利用放學後進 行補救教學的時間有限,還需要再想如何改進。在學習單的填寫方面,少數 M 組 學生需要從旁指導才能完成學習單。練習對話內容時,有些學生較內向不敢開口 說英語,應該多鼓勵他們回答。討論閱讀文章時,給小組的時間太短,多數 M 組 學生無法畫出心智圖。

在任務執行時,仍須注意低成就學生是否已完全了解指令,或所需協助 已獲解決。(觀 T 君/1051004)

◎P 組/少數 V 組

教對話文章時,習慣用圖示幫助學生記憶對話內容。但練習對話有些 P 組學 生用背的方式而非看圖聯想句子。應請學生觀察圖片回答提問,再看圖練習對話。

肆、評量方式-提問和評估卷的問題 一、課堂提問&學後評估的難易度

透過課堂立即評估能夠了解學生學習成果,所以設計多元學後評估方式。課 堂中為了瞭解學生是否理解對話內容或閱讀內容,而設計三層次的提問,原本是 讓 M 組和 V 組回答 True-False/yes-no 的問題,而 P 組回答開放式的問題,不過各 層級仍有層級內的差異,例如 V 組內有程度中上偏向 P 組的學生,在訪談或回饋 單中曾經反應,覺得題目太簡單,但也有程度較偏向 M 組的學生,會覺得題目太 難。而學後評估的分階評量卷部分,會規定 MVP 各層級至少應該完成的項目;不 過,對於多數 M 組學生來說有時太困難,或是對於幾位 P 組學生來說,覺得題目 略為簡單,認為練習過多,容易覺得缺乏挑戰。

今天嘗試使用分階隨堂評估卷,有幾位學生不曉得是速度太慢還是不會寫 沒寫完。而且 MVP 各層級學生對評估卷的反應不一,表示我對於難易度的拿捏 和掌控尚且不足。(札/1050914)

63

二、搶答模式的不恰當

原本想說運用加分機制,讓學生在異質小組討論學習單或完成各組任務後,

進行同質競爭,適時開放搶答和抽籤,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不過,有時 搶答人數過多,無法顧及全部舉手的學生,有些組別少有機會回答問題,應注意 點同學或小組的次數要盡量平均。有學生在課後會反應明明舉手很多次都沒被點 到、沒加到分很難過。但學生舉很快實在難判別,且看的角度會有差別,雖儘量 平均點選同學,但一節課有加到分數的可能就只有幾位,仍會有公平性的問題。

三、小白板回收的困擾

課堂中為了確認學生的學習情況,利用小白板檢視成效,課後會請小老師協 助清點白板數量,一開始會有回收小白板的困擾,有些排長沒有收到同學的白板,

而該學生也沒注意到自己沒有繳回,下課常會聽見小老師或同學在喊「誰還沒交白 板?快點交過來,不然你等一下要自己到辦公室交給老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