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五節 名詞解釋

本研究中所指的資訊科技是為了克服人類先天的限制而發展出 的一種資訊處理與傳播的科技,其產品包括電腦、網路、電話、電 傳視訊、電視等。雖然資訊並不等於電腦,但是資訊的來源主要還 是來自電腦與網路(王全世,2000a)。由於電腦科技擁有整合多媒 體(文字、影像、圖畫、聲音、音樂、虛擬實境)與網路互通連結 的強大功能,目前已是資訊製造、收集、分析、傳播、溝通的強大 利器。因此電腦科技目前幾乎等同資訊科技。

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本研究中所指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指教師將資訊科技作為 呈現學習材料的媒介、學習的內容或是學生學習的伙伴,用以改進 教師教學或幫助學生學習。

三、科學本質觀

本研究參考科學哲學界對科學本質的觀點,根據科學哲學觀的 歷史演進,經驗主義、實證主義、邏輯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被視為

「傳統」的觀點,後實證主義被視為「新」的哲學觀,而否證主義 被視為介於以上兩種科學哲學間的「過渡」觀點(Abimbola, 1983)。

「傳統」的觀點認為科學知識是經過觀察、提出假設及實驗來驗證,

然後透過歸納或演譯而成,並強調理性與客觀的態度。「新」的哲 學觀點認為科學知識具有暫時性,科學知識並不是真理而是動態、

進行的活動。科學的觀察是理論蘊涵的(theory-laden),會受個人 主觀意識的影響。此外,特別強調科學研究受到科學社群的影響及 科學、技學與社會(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STS】)具有交 互影響的關係。本研究綜合國內外眾多科教學者對科學本質的範疇 與內涵的見解所擬定的國小學童理解科學本質的模式。

四、科學史

本研究中的科學史是研究者配合國小四、五年級課程中,研究 者所設計的有系統的科學故事課程,以「九年一貫科學本質能力指 標」及相關的文獻探討相配合,來訂定科學本質的教學目標。科學 史的採用均以科學本質的教學目標為依據。融入科學發現過程中的 史實資料,讓

學生

瞭解科學發現之過程,體會科學本質的內涵。

五、對科學的態度

與 科 學 有 關 的 態 度 大 致 可 分 為 對 科 學 的 態 度 ( attitudes to wardscience)和科學的態度(scientific attitude)。前者偏重情意的 層面,例如:對科學的興趣、對科學家的態度、對科學的社會責任 的態度等,因此常被視為是影響學生學習意願的關鍵;後者偏重於 認知的層面,例如:開放心胸、誠實、懷疑等,強調態度不是天生 的,而是可以經由學習獲得,因此常被視為學習科學的要素之一。

本研究的對科學的態度仍著墨於前者,是傾向於情意的部份,係指 國小學生對自然科的態度之心智狀態。並根據莊嘉坤(1995)的界 定,將學生對科學態度分成三個層面來探討:(1)對自然科的感覺,

(2)對科學本質及工作的看法,(3)對科學及將來生涯的目標等 三個指標。

六、虛擬教室

一、虛擬教室的定義:

Turoff(1995)對Virtual Classroom 作了更進一步的定義,Virtual Classroom 是 一 個 以 電 腦 媒 體 為 溝 通 系 統 的 教 學 環 境 。 Virtual Classroom 這個議題是為了讓老師與學生能夠在家裡或是公 司 利用 網路參與遠端學習社群的教學活動,而且可以利用電腦合作學習的 方式提昇教學的品質與效能。合作學習所意指強調的是群體學生為 相同的目標而努力學習之過程,主動參與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 活動並且有所互動,新的知識會從大家合作討論、分享經驗以及互 動的過程中浮現。

學習可以視為一種互助合作的型態。根據研究,在虛擬教室環 境中利用電腦作為媒介來溝通的這種能力已經相當成熟,這種學習 方式不但比傳統教室(traditional classroom / physical classroom)有更 多的互動,而且更有學習效果。

Virtual Classroom 是一種新的學習領域(Harasim, 2001),它具有 下列五種特性:

1. Many-to-many(群組溝通):大家可以分組討論,溝通意見,

提供不同的資訊。

2. Any place(不受空間限制):使用者只要連上網路便可進到教 室學習,不受空間的限制。

3. Any time(針對非同步系統而言,不受時間限制):

4. Text-based(以文字為主,以多媒體為輔):

豐富的資料可以供大家參考,多媒體的教材可以豐富課程的內容。

5. Computer-mediated messaging:

在電腦為媒介的環境中,提供查詢、傳遞以及整合資料庫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