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假設三:國小一般生母親和特教生母親之親職壓力、因應策略和身心健康有相關。

3-1 國小一般生母親和特教生母親之親職壓力和因應策略有顯著相關。

3-2 國小一般生母親和特教生母親之親職壓力和身心健康有顯著相關。

3-3 國小一般生母親和特教生母親之因應策略和身心健康有顯著相關。

假設四:國小一般生母親和特教生母親之親職壓力和因應策略對身心健康有預測 效果。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為使本研究所使用之重要變項及觀念明確,茲將重要名詞定義分述如下:

一、國小一般生母親

本研究之國小一般生母親係指一百學年度就讀於臺北市公立國小一至六年級 普通班在學學童之母親,不包括接受資源班特教服務的學童母親。

二、國小特教生母親

本研究之國小特教生母親係指一百學年度就讀於臺北市公立國小一至六年級 班級,且接受不分類身心障礙資源班特教服務的學童之母親,包含本學年度被鑑 定為疑似生的學童之母親。依據特殊教育法(2009),身心障礙係指因生理或心理之 障礙,經專業評估及鑑定具學習特殊需求,須特殊教育及相關服務措施之協助者;

其分類如下:智能障礙、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語言障礙、肢體障礙、身體病弱、

情緒行為障礙、學習障礙、多重障礙、自閉症、發展遲緩、其他障礙。

8

三、親職壓力

本研究之親職壓力係指「母親在擔任親職角色或親子互動時,面對自我或外 在環境所產生期待與實際之間的落差,而個人資源缺乏所衍生的感受」。以受試者 在研究者自編的「國小學童母親親職壓力量表」所得分數高低而言,分數愈高,

表示親職壓力愈大;分數愈低,表示親職壓力愈小。在內控向度分數愈高,表示 愈傾向內控的控制信念;在外控向度分數愈高,表示愈傾向外控的控制信念。此 量表分為「孩子表現」、「人際關係」、「資源支持」、「控制信念」等四個向度。

(一) 孩子表現:意指母親面對孩子學習、社交、生活適應的擔憂程度。

(二) 人際關係:意指母親和家人、朋友、親戚等的互動程度。

(三) 資源支持:意指母親面對教養孩子的資源需求程度,以及自身可提供資源之 程度。

(四) 控制信念:意指母親面對親職壓力的教養信念,是傾向自我決定或由外在環 境決定。

四、因應策略

本研究之因應係指「個人處理內外在環境要求的動態過程,包含問題與情緒

的處理,且個人與環境結果產生交互作用後,產生新的適應」。以受試者在自編 之「國小學童母親親職壓力因應策略量表」所得之分數高低為標準,量表分為「面 對問題」、「淡化問題」、「抒發情緒」和「承擔情緒」四部份,該部份得分愈高,

表示國小學童母親面對親職壓力時愈傾向該類型的處理方式。

(一) 面對問題:面對問題時,母親傾向行動、求助等主動積極的策略。

(二) 淡化問題:面對問題時,母親傾向逃避、遷就等被動消極的策略。

(三) 抒發情緒:面對情緒時,母親傾向寬恕、內省等主動積極的策略。

(四) 承擔情緒:面對情緒時,母親傾向隱忍、自責、推託等被動消極的策略。

9

五、身心健康

本研究之身心健康係指個體在情緒、人際關係、家庭、生理、心理達到良好 適應的狀態,以受試者在陳李綢(2011)「精健量表」五向度所得分數做為評斷標準,

分數愈高,表示身心健康愈佳;分數愈低,表示身心健康愈差。

(一) 自我悅納:意指國小學童家長認同自己生理、形象及角色的程度。

(二) 人際關係:意指國小學童家長於群體或團體中的角色定位及互動交流達於一 定程度的穩定狀態。

(三) 家庭和諧:意指國小學童家長於家庭中的角色定位及與家人間的互動交流達 於一定程度的穩定狀態。

(四) 情緒平衡:意指國小學童家長在情緒的處理及反應上達於一定程度的穩定狀 態。

(五) 樂觀進取:意指國小學童家長對於自我的日常表現及未來發展達於一定程度 的認識及期待有所作為。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