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提供環保議題融入華語教學課程設計參考模式 1. 課程設計可運用何種教學觀與教學法?

2. 如何訂定教學目標以兼顧語言能力與環保主題內容認知?

3. 教學材料如何選取、改寫、設計?

4. 活動如何安排以達成教學目標?

(三)評估環保課程設計具體教學成效

1. 課堂是否能同時有效提升學習者的語言能力與環保知識、意識?

2. 教學成效評估方式有哪些?

3. 學習者對於本課程的看法與評價為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華語、華語教學

即現代華人地區通用之語言,其稱呼在不同地區有所差異,在台灣稱為「國 語」,在中國稱為「普通話」,新加坡、馬來西亞稱「華語」或「華文」。本論文 之「華語教學」(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乃在台灣以外籍人士或海 外華人作為教學對象之第二語言教學。

二、環保議題、環境教育

環保議題指和環境保護相關之議題,如環境污染、能源問題、氣候變遷、自 然資源減少、生態變遷、永續發展等。環境教育旨在使人類察覺、關心環境與環 境問題,並能擁有知識、技能、態度與動機實際行動,以解決目前所面臨之問題。

環境教育目標包含問題察覺、知識學習、態度培養、技能訓練、評估能力養成及 採取行動等六部分(UNESCO-UNEP, 1976:3-4)。

三、教學設計

指「對增進學習活動之資源及歷程的安排」,並「建立教學系統的歷程」(Gagne, Briggs & Wager, 1992)。歷程大致包含分析、設計、發展、實施、評量,其考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項目在分析階段包含學習者需求、課程內容目標,設計與發展階段包含教材、

教學計畫、教學評量之設計,在評量階段包含學習者成就、學習者回饋、前述各 階段之評鑑,最終統整歸納出修正方案。

四、中高級華語學習者

本論文考量環境議題的篇章形式、內容、概念指涉,將本課程所適用的學習 者程度設定為中高級,而中高級之定義乃採用台灣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

(簡稱華測會,Steering Committee for the Test Of Proficiency- Huayu)對於高階 級的能力描述。華測會將語言能力分為三等六級:

表一-1 語言能力分級

測驗等級 測驗結果 CEFR 對應

入門基礎級 Band A 入門級 Level 1 A1 基礎級 Level 2 A2 進階高階級 Band B 進階級 Level 3 B1 高階級 Level 4 B2 流利精通級 Band C 流利級 Level 5 C1 精通級 Level 6 C2 資料來源:華測會網站。http://www.sc-top.org.tw/。

高階級人士在華語地區學習時數約 480-960 小時,詞彙量約 3000-5000 個。高階 級之語言分項能力描述如下:

表一-2 高階級語言技能能力說明 技能 能力說明

聽力 對於具有一定篇幅且以標準語表達的談話內容,包括專攻領域的 技術性討論,不論內容抽象與否,都能聽懂要點大意。

口語 1.能清楚、仔細地描述感興趣的話題、經驗或事件。

2.對於一般性議題或有爭議的內容,能提出個人見解、並有組織 地詳細說明理由。

3.能發展清晰的論點,舉出相關的例子延伸並支持自己的論點。

閱讀 在閱讀時具有相當大的自主性,能因應不同的文本及目的,採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不同的閱讀策略和速度。具備廣泛且可隨時提取的閱讀詞彙,但 對於不常見的慣用語,可能有理解上的困難。

寫作 能統整不同論點,並針對論點評析優劣,提出支持或反對的理由。

資料來源:華測會網站。http://www.sc-top.org.tw/。

綜上所述,本研究所定義之中高級華語學習者,在華語地區學習華語約 480 至 960 小時,對應至「歐洲語言能力分級架構」(Th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Learning, Teaching, Assessment; CEFR)為 B2 級,其語言 能力特點為能夠理解篇幅較長的一般或特定領域話題,並且能有組織地說明個人 見解、發展論點,或針對他人論點提出正、反意見,而閱讀時能因應不同的文本 採取不同閱讀策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涵蓋領域包含全球教育、環境教育、語言教學、教學設計等方面,本 章將對相關文獻加以探討,期能從中獲得和本研究相關啟示。第一節「環保議題 與語言教學」將討論全球議題中的環境議題與語言教學的關係;第二節「環保議 題融入華語課程之教學設計」將探討相似課堂案例、教學目標訂定、適用教學法 及教學材料編寫方式;第三節則是從前兩節文獻中所得之結論與啟示。

第一節 環保議題與語言教學

本節將分為「全球教育與全球議題」、「環保思潮發展與環境教育」、「全球議 題融入語言教學之發展」三個層面。由於在環境議題融入語言教學方面,最具代 表性的組織為「語言教學中的全球議題組織」(the Global Issues in Language Education Special Interest Group; GILE SIG),主要關注全球議題融入語言教學的 各種層面,環境議題為其中重要的一項,因而本章先從全球教育與全球議題談起,

接著再聚焦至環保思潮發展及環境教育內涵,最後則說明全球議題融入語言教學 之發展,了解其動機、發展與現況。

一、全球教育與全球議題

在經濟、社會、科技、資訊等各方面高速發展下,全球各地的關係愈發緊密,

單一區域發生問題便會牽連整個世界,相對地,當全球問題產生,任何地區皆無 法置身於外,因而「全球教育」(Global Education)逐漸受到重視,並在今日成 為各國教育中重要的面向。全球教育旨在培養學習者的全球素養,首要須學習系 統知識,包括社會、文化、種族、經濟、語言、生態等,了解各種系統與系統間、

個人與全球環境間的相互關係,並培養相關的技能(批判思考能力、文化觀察能 力等)及態度(身為全球公民的責任與義務、同理心),期許學習者能參與公共 事務並為共同議題提出解決之道。

全球教育知識內涵廣泛,各國教育組織所提出之核心議題不盡相同。美國社 會科國家委員會(NCSS)所提之學習內涵,在國際議題方面包括衝突、和平、

人權、環境等主題,文化學習方面有歷史、地理、經濟、政治、文化等主題,國 際連結方面有國際合作交流、全球經濟連動關係、全球化的利弊、公民素養、時 間關連1、空間關連2、議題關連3(NCSS,2014)。歐洲委員會南北教育中心

1 從歷時角度探討議題,了解過去行為和現在社會的連結,以及現在的選擇如何影響未來發展,

即「過去-現在-未來」之連結。

2 為世界、區域、個人間的關係,了解在地的人、世界各地的人和整個世界環境同為世界的一部

分。

(North-South Centre of the Council of Europe; NSC)所提之全球教育指導手冊

(Global Education Guidelines)之學習內涵:一、全球發展與全球化,包括:社 會正義、居住環境、多元文化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暴力衝突、區域與國家 之間的連結依賴、有限天然資源、資訊社會與媒體;二、普世價值相關之歷史與 哲學,包括:人權、民主與統治、經濟、社會正義、公平貿易、性別平等、和平 與衝突、公民素養、跨文化/信仰對話、永續發展、科學與科技的妥善使用等;

三、區域差異,包括:生活習慣、文化、宗教、世代(NSC,2008)。

教育組織所提出之全球教育學習內涵大致涵蓋三個面向,全球化、國際議題、

1972 年,聯合國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人類環境會議(UN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會後發表「聯合國人類環境宣言」(斯德哥爾摩宣言),提 出了環境保護與改善綱要,號召全球各國人民共同保護與改善環境,促使人們開 始關切環境議題。1975 年,聯合國在前南斯拉夫貝爾格勒舉辦環境教育工作坊,

會後發表「貝爾格勒憲章」(The Belgrade Charter)作為工作坊具體成果,此份 文件清楚闡明環境教育的內涵、目標與操作策略。1983 年成立「世界環境與發 展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WCED),關注環 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聯與作用,此委員會於 1987 年發布「我們共同的未 來」(Our Common Future)宣言,呼籲全球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不要忽視自 然環境的破壞及未來將面臨的挑戰(教育部,2012)。

1992 年,聯合國邀請一百多位國家元首在里約熱內盧召開「地球高峰會」

(Earth Summit),針對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進行討論,達成永續發展、消除貧窮 之共識,因改善貧窮情況為未開發、開發中國家欲達成永續發展目標最重要的一 環,同時亦通過「二十一世紀議程」(Agenda 21),此份文件主要針對當前急迫 問題提出政府可行的辦法與政策,並給予發展中國家必要協助,將永續發展理念 規劃為具體行動方案,成為各國推動永續發展的藍圖(UN,1992)。此外,各國 也簽訂了保護生物與基因之「生物多樣性公約」(CBD)、「森林原則」,控管溫室 氣體排放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2002 年,在南非約翰尼斯堡進

3 各種系統之間的關連與影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行「永續發展世界高峰會」,針對消滅貧窮、改變不永續之消費及製造型態、保 護及管理經濟社會發展基石之自然資源、於全球化世界追求永續發展、健康與永 續發展、小島國家之永續發展、非洲永續發展等議題進行探討,發表「世界高峰 會永續發展行動計畫」、「約翰尼斯堡永續發展宣言」(UN,2002)。2012 年,各 國再次回到里約熱內盧召開「聯合國永續發展大會」(UNCSD),以綠色經濟、

永續發展體制為主題,發表「我們想要的未來」(The future we want),針對過往 努力之成效、不足以及目前仍持續惡化的環境進行檢討,重申消除貧窮、保護自 然資源、發展永續生產與消費模式的重要性,並提供策略呼籲各國能在國內、國 際間持續行動(UN 永續發展大會,2012)。此次大會台灣亦參與其中,除了向 國際宣示我國對永續發展的支持,也依據本次會議出產文件修正我國永續發展策 略(行政院,2014)。

經過多年的交流與努力,部分環境情況獲得改善,部分仍是成效不彰,現階 段推動永續發展仍為國際間最重要的目標。在某些政府、企業、民間團體、民眾 的努力下,環保意識逐漸抬頭,於世界各地發酵。其中,「教育」亦為不可或缺 的一環。環境教育具體理念與目標首度於1976 年提出,彼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經過多年的交流與努力,部分環境情況獲得改善,部分仍是成效不彰,現階 段推動永續發展仍為國際間最重要的目標。在某些政府、企業、民間團體、民眾 的努力下,環保意識逐漸抬頭,於世界各地發酵。其中,「教育」亦為不可或缺 的一環。環境教育具體理念與目標首度於1976 年提出,彼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