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小結與啟示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語言材料,也就是「由母語者產出,非為了教學需求而修改之語料」(Schwartz et al., 1983),在課堂上學習者能閱讀真實的語言而非簡化語言,最大程度地模擬真 實,為未來走入真實語言環境做準備;然而在實際語言教學中,若非面對高級程 度的學習者,這麼做有一定困難度,未改寫的真實語言材料對學習者而言太難,

無法提供符合其程度的語言訓練,且語言教室的功能之一,就是為了使學習者走 入真實世界前能有充分練習,而許多練習是需要人為加工、設計的,並不是真實 材料就能順利達成教學目標。多位學者基本上皆同意真實語言素材需經過改寫

(Madsen & Bowen, 1978; Breen, Candlin & Water, 1979)。Brinton et al.,

(1989:94-95)提供了一些運用真實語料時須注意的事項,包含適用性評估、改 寫原則、補充說明或引導等:

1. 需求分析:分析語言素材中的語言成份,及其可延伸的活動,是否符合學 生程度與教學目標。

2. 語言與內容之教學目標相互對應:教師應致力將語言目標對應至內容,基 於內容設計語言練習以及能激發學生思考之活動。

3. 篇章修正:真實語言材料不一定是最規範、標準的篇章,因而需要一些修 正才能使學生容易理解,也較容易設計相應的練習活動,包含:語言結構

(詞彙、句式)的增刪、將語義不明的內容刪除、增加部分內容使得論點 更明確或加強句間聯繫、篇章可能需要重組顯得更有組織性。

4. 充滿訊息的內容:進入核心素材(文章、影音媒材)前,可提供前置的活 動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核心篇章的組織、重點,比方說文章架構的學習單,

或是相關圖表等。

簡言之,真實語料的運用與改寫,須於「真實語言」和「教學成效」之間衡量,

最大程度模擬真實,也需得到最高的教學效率。

第三節 小結與啟示

在英語教學經驗中,將全球議題結合語言教學已有一段時日,甚至有較大規 模的組織定期發行期刊、電子報,舉行論壇;反觀華語教學較缺乏在此領域的發 展,研究者認為可借鏡英語教學的經驗以提升華語教學的內涵與豐富性。其中環 境議題為現今世界關注的議題,自 70 年代至今,環境保護的目標不斷修正,但 保護環境的目的始終不變。環境教育旨在使人們察覺與關心環境議題,並能培養 相關能力,以實際行動真正改善問題。而從日本語言教師學會與國際英語教師協 會下的全球議題組織,我們能找到許多具參考價值的文獻,並思考環境議題融入 語言課程可行的方向。

在教學目標的訂定上,能參考 ACTFL(1999)所訂定之「溝通」、「文化」、

「貫連」、「比較」、「社區」等 5C 準則,此五項準則互相作用,而溝通準則當中 的人際溝通、理解詮釋、表達演示模式則分別涵蓋了訊息的交流、接收與產出,

能將聽、說、讀、寫技能綜合運用。此外,環境教育與語言教學目標亦能適當融 合(Jacobs, 1995)。而從主題式教學法論述及其他教學案例中,可知較佳的目標 訂定方式為先選取主題內容、訂定主題內容學習目標,再決定語言學習目標,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分為六節。第一節介紹本研究採用方法,第二節說明本研究之流程,第 三節則說明研究者角色與研究對象,第四節介紹本研究所運用之工具,第五節為 資料蒐集與分析方式,第六節則說明研究遵循之倫理及信效度。

第一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運用之研究方法包含「發展研究法」以及「問卷及訪談調查法」,

茲分述如下。

一、發展研究法

發展研究法(Developmental research)指對於教學設計過程的研究,包含分 析、設計、發展、評鑑等過程之研究與執行,在此過程中分析、學習,得到能運 用於某特定情境或推論至所有情境的結果與建議,其意義在於結合知識理論與教 學實踐(Richey & Nelson, 1996 ; Van den Akker, 1999)。

教學設計(Instructional design)的過程又稱為「教學系統」(Instructional system)、「教學系統設計」(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ISD),學者對於教學 設計過程之定義大致上大同小異,如:「對增進學習活動之資源及歷程的安排」、

「建立教學系統的歷程」(Gagne, Briggs & Wager, 1992);「透過一組有順序的活 動發展教學系統的過程」(Leshin, Pollock, & Reigeluth, 1992);「對教學的目標與 學習者的特性,進行一系列分析、規劃、執行與評估的過程」(李宗薇,1993);

「一種具體實施教學系統方法而採行的可操作程序」(張祖忻、朱純、胡頌華,

1995)。

教學設計過程因應不同的情境與需求而發展出各種理論模式,不過大致上皆 包含了四個要素:1.分析教學對象;2.訂定教學目標;3.運用教學方法;4.實施教 學評量(張祖忻等,1995),其基本設計歷程大致不脫離「分析」(Analysis)、

「設計」(Design)、「發展」(Development)、「實施」(Implementation)、

「評估」(Evaluation)五個階段,又稱 ADDIE 模式(Gagne, Wager, Keller & Golas, 2005),而各階段間的連結性如下圖所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三-1 ADDIE 模式歷程圖

註:實線指出實際流程,虛線指出回饋途徑。

資料來源:Molenda, M. (2003). In Search of the Elusive ADDIE Model.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42(5), 35.

該圖呈現了大致的設計流程,每個階段的成果都將反映於下一階段的設計,

而後一階段的設計也會回饋至前一階段,最後「評量」階段的結果則能夠修正前 面四個階段。其順序與詳細內涵可能因各種因素而有些微調整。

筆者在考量教學設計理論與本研究需求後,整理出適合本研究的設計流程,

主要為五階段:分析、設計發展、課程實施、成效評估、修正,並再進行第二次 課程實施,提出最後結論與建議。各階段具體內容為:

表三-1 課程設計各階段流程與內容

分析 1. 需求分析:對學習者及華語教師發放問卷,了解學習者需求。

2. 教學目標確立:分析相關文獻後,訂定課程方向與原則。

設計發展 1. 教學內容選定:處理「教什麼」的問題,蒐集可運用教學素材,

並選定教學內容。

2. 教材編寫:將課程宗旨與教學理念轉至到各單元目標,編寫各單 元教材。

3. 課程大綱編寫:說明各單元教學目標與重點,勾勒出課程樣貌。

4. 教案編寫:依教材內容設計各單元活動與詳細教學步驟。

5. 評量設計:設計課堂評量活動以了解教學目標達成程度。

課程實施 教學實施,同時觀察課堂情況。

Analysis

Design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資料來源:筆者參考 Molenda(2003)、Gagne, Wager, Keller & Golas(2005)並依 據本課程設計需求繪製而成。

二、問卷及訪談調查法

問卷(survey research)和訪談(interview)指從母群體成員中,蒐集所需的 資料,以決定母群體在一個或多個變項上的現況,或諸變項之間的關係。問卷與 訪談使用的題目,通常採問題式提出,要求受訪者回應(Kerlinger & Lee, 2000; 王 文科與王智弘,2006)。

本研究於課堂設計前,針對華語教師與中高級華語學習者發放問卷,了解學 習需求,作為課堂設計參考依據。課程教學結束後,透過課程滿意度問卷及訪談,

了解參與課堂的學習者對本課程的想法、心得與建議,進一步回饋至課程設計。

第二節 研究流程

本文研究流程如圖三-2,本節將依章節結構分述流程,請見圖三-2:

成效評估 1. 學習成就方面:

(1) 根據各單元末端評量活動驗收學生學習成果。

(2) 透過課堂觀察了解學習成果。

(3) 透過課程滿意度問卷與學習者訪談蒐集學生自我評量。

2. 課程設計方面:

(1) 詳細考量整體課程設計過程,評估缺失。

(2) 根據課堂觀察、課堂札記、課程滿意度問卷、學習者訪談評估 課程目標實踐度。

(3) 透過課程滿意度問卷、學習者訪談蒐集課程回饋與建議。

修正 根據成效評估結果提出建議,將課程設計進行修正。

二次實施 實施修正後課程,透過課堂評量活動、課堂觀察、課堂札記、學習 者訪談進行評量,歸納出結論與建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三-2 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筆者自行繪製而成。

本研究首章闡明研究動機、目的、問題及名詞釋義,由此架構出研究之大綱、

範圍與目標。

課程設計與實施

設計發展:教學內容選取、教材編寫、

課程大綱編寫、教案編寫 課程實施:教學與課堂觀察

成效評估:評估學習成效與課程設計 過程

修正與第二次實施 第二次實施成效評估

小結與討論

結論與建議

問卷、訪談 錄音、課堂札記 提出研究大綱

確定研究範圍與目標

研究方法與架構訂定

需求分析 問卷

文獻蒐集與探討

問卷、訪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四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則透過前行文獻探討以釐清概念,並為本研究找尋最適當之理論依據 與設計參考。首先,在了解全球教育定義、內涵及環保思潮發展歷程後,掌握環 境教育之基本目標,接著耙梳全球議題與語言教學的關係,從英語教學的經驗中,

汲取能供華語教學參考之養分。再者,從具體課堂案例、教學目標訂定方式、教 學法理論、教學材料之探討進一步建構更為清晰的課程設計方法。

本章則為研究方法與架構之訂定,研究方法提供了科學性與嚴謹性,並透過 不同研究工具獲得所需資料,以進行分析;研究架構則提供具體進行流程,流程 主要根據發展研究法以及本研究所需條件規劃而成。

第四章為需求分析。透過問卷發放,調查中高級華語學習者對於環保主題的 想法、課程經驗、學習意願及感興趣的次主題,並了解華語教師對於此課程之看 法,由教、學兩端掌握學習需求,以做為教學設計的具體參考。

第五章為環保華語課程設計與實施,分為設計發展、第一次課程實施、成效 評估、課程設計修正與第二次實施、第二次課程實施成效、小結與討論等部分。

在設計發展階段,依據課程理念與目標,選定教學內容、設計教材、發展課程大 綱與各單元教學方案。在教學實施階段,將設計付諸實踐,並於課堂上觀察、錄 音,於課後紀錄課堂情形。成效評估階段將參考課堂札記、課程滿意度調查、學

在設計發展階段,依據課程理念與目標,選定教學內容、設計教材、發展課程大 綱與各單元教學方案。在教學實施階段,將設計付諸實踐,並於課堂上觀察、錄 音,於課後紀錄課堂情形。成效評估階段將參考課堂札記、課程滿意度調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