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環保華語課程設計與實施

第三節 課程設計修正與第二次實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符合〈華語八千詞〉之詞彙比例高達 77.46%,其中 B2 級生詞最多,符合本課程 設計之程度,能使學習者多累積此程度詞彙,進而從中高級銜接至高級;B2 加 C1 則共占 67.6%。而不在 TOCFL 詞表中的詞(N 群組)亦占部分比例,推測由 於閱讀文本為教師改寫自真實新聞語料,聽力文本為真實語料,因而某些用詞可 能較難、較書面,也可能有少數較為通俗的用詞,不在詞表中24

(二)語言技能訓練調整

由於教學材料為改寫後的新聞與專題節目,為較正式文體,因此在語言技能 上訓練學習者快速、清楚掌握重點有其必要性、實用性。

針對四技之訓練,在第一次課程實施中,各單元皆有口語表達訓練,亦有專 注於聽力策略訓練之單元,較缺乏閱讀策略方面之訓練,因此第二次課程實施增 加閱讀策略訓練於第三單元,訓練學習者於短時間內抓取篇章主旨的能力,並掌 握文章整體書寫架構,如此一來能對文章邏輯脈絡有更清楚的理解。此外,第一 次課程實施較缺乏書寫練習,本次實施將要求學習者把各單元後語篇表達活動寫 成短文,可再次鞏固課堂所學內容,亦能作為學習成效評量方式。

(三)問題討論設計原則

根據課後訪談顯示學習者對於台灣相關情況感到有興趣,因而課程應該以介 紹台灣相關情形為主,包含環境問題之形成原因、對人類的影響、社會上的多元 論點、可行解決對策等,並請學生分享各國情況、做法或自己的觀點,然後一起 對比不同的現況、方式、見解。這些課堂討論原則應轉置到教材及教案設計中,

呈現於各單元問題討論環節,適當引導學習者思考與討論交流,幫助學習者釐清 自己所認同的態度與觀點為何。

二、第二次課程實施

第二次開課由於遇到一次假期停課,因此課程共計四週,自 2015 年 1 月 16 日起至 2 月 6 日止,每週五上課,每次 50 分鐘。

本次選修學生共有六位,2 位男性、4 位女性,國籍為 1 位美國、1 位印度、

2 位日本、2 位俄國,程度在中級第三級(I3)至中高級第二級(H2)之間25

24 N 群組生詞包含:攤販、討生活、習俗、盡一份心力、弱勢、貧乏、宴客、外食、焚燒、荒

野、淨灘、碎片、寶特瓶、免洗、觀光業。

25 I3 詞彙量約 3000 個,正在學習《實用視聽華語四》;H1 詞彙量約 3000 至 4000 個,正在學 習《迷你廣播劇》;H2 詞彙量約 4000 個,正在學習《實用視聽華語五》。各班級使用教材與詞 彙量、等級參照請見第三章第三節表三-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學生基本資料與出席狀況如下表:

表五-7 第二次課程實施學生基本資料

學生編號 性別 國籍 程度 各週出席情況 1 2 3 4 D 男 美國 H2 V V V V E 男 印度 H2 V

F 女 日本 H1 V V G 女 日本 I3 V V V H 女 俄國 I3 V V V V I 女 俄國 I3 V V V V 資料來源:筆者自行製作。

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態度良好,在課堂積極性方面,學生 D、E 語言水平較高,最 常提問與分享意見;F、G 次之,有時主動發言;H、I 各方面都需較長的反應時 間,一開始較不主動發表意見,不過後來漸漸也願意主動說說自己的看法。由於 H、I 對課程內容理解速度較一致,因而通常都將她們分在同一組,其他學生則 隨機分組。四週課程學生參與情形分別為第一週六人、第二週五人、第三週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