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環保華語課程設計與實施

第五節 小結與討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四)學習者對本課程之評價與建議

當詢問學習者認為本課程是否有意思時,學習者皆給予肯定答案:

[例一]

D:比我想像的有意思,就像我剛剛說的,我對環保沒什麼興趣,可是後來上 一上課,我們講到了一些會在台灣每天遇到的事情,去便利商店,拿塑膠 袋,要不要收錢,我為什麼要收錢,都講到了,所以這樣很有用。(T:跟 生活有關係?)對,跟生活有關係,都不是很抽象的東西,都是很具體的、

很常用的。(2015 年 2 月 11 日訪談)

[例二]

H、I:有意思。

I:我已經說過,有很多不認識的詞,嗯,提了民眾(社會上)的問題,而且 在這堂課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以前沒有這樣的機會,所以覺得很有 意思。

H:我同意,我沒覺得無聊,在別的免費課我做我的功課,哈哈!……(略)……

I:我會把這堂課向別的同學建議。(2015 年 2 月 9 日訪談)

學習者認為課程內容很生活化,由此能更了解台灣社會,並且在課堂上有機會表 達自己的看法,也學了許多生詞,因而感到很實用、有意思。

針對本課程的其他建議,D 認為若學生語言程度能更集中一點較好,較易討 論與交流。研究者開課之初希望能有多一點符合此程度的學習者修習本課程,因 而讓程度在中級第三級(I3)至中高級第三級(H3)的學習者皆能選修,然而來 自不同班級的學習者間仍有語言落差,是未來開設此類課程時應仔細考量項目。

此外,I 建議多看影片,能多練習聽力;然免費班時間實在有限,建議應精準掌 握時間以利聽力教學,或另外設置運用真實材料之聽力課程。

第五節 小結與討論

由於第二次課程實施已有第一次實施之經驗與建議,因而實施情形較佳,主 要差異在於課程設計經過調整,使課堂參與人數增加,課堂人數多亦有利於合作 學習及意見交流。整體教學成效茲分為語言學習目標、環境教育目標、現實議題 之教學進行探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語言學習目標方面

在詞彙學習方面,本課程能使學習者複習舊詞彙,並學習新詞彙,包含較實 用、專業或和文化相關詞彙。在聽力方面,透過真實材料訓練在篇章中掌握重點 的能力,並能於反覆聆聽後了解細節,亦提升在真實語境中的溝通交際能力,如 熟悉台灣人表達時的思維方式、習慣用詞、口音、語速等。在口說方面,透過問 題討論、交流,能訓練特定議題表達能力,同時運用所學詞彙。在閱讀方面,可 訓練學習者在有限時間內掌握篇章主旨之能力,並了解詞彙與書面語的用法。

而對應至一開始課程目標設定(本章第一節「教材編寫」部分所訂定之四技 目標),學習成效較不佳的部分包括:

1. 在口說方面,由於課時少,單元末端的口語表達活動有時無法進行,因而 較缺乏「運用篇章規模清楚、有條理地表達」此項訓練。

2. 在寫作方面,由於學習者根據筆者所提供之句式寫作,因而具有大致的組 織;然而因為沒有訂定文章字數,學習者所繳交的作業內容偏少,較沒有 達到文章規模。此外,文章中仍有詞彙、語法偏誤,或是語意不完整之處。

僅列出兩篇學習者作業為例(其餘學生作業請參見附錄):

[例一]

行天宮最近為了落實環保,決定了從下個星期開始不再放香爐,供桌。

這個做法引起了大家對燒香拜拜的討論,有些團體認為零食不健康。有的人 相信,沒有香爐,供桌也沒關係,民眾只要有誠心,神明就能感受到。民眾 認為不拿香覺得不太習慣,可是醫生說燒香與金紙產生的煙,對人的身體有 不好的影響。環保署雖然覺得這些東西是浪費資源的、金錢的,也對環境造 成汙染,但是他說這是大家的習俗,政府不會禁止。

針對放香爐、供桌的問題,我同意跟環保署的看法。(第一單元學生作業)

例一在篇章組織方面,學習者能大致描述事件起因、社會上不同的觀點及自 己的意見,不過僅停留於簡單敘述,沒有太深入地描寫;詞彙方面,大致能使用 課堂所學詞彙。

[例二]

我覺得食物是一條生命。要不是食物,我就會死。食物是非常重要我們 生活的一部分,它們讓我們更有力氣。可是,真可惜,大部分的人最近浪費 食物,並不珍惜它們。人們認為之所以他們可以浪費食物,是因為他們不太 窮,賺的錢多的很。不過我不贊成。首先,雖然你是比較有錢的人,可是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不要隨便處理食物。其次,有一天食物會不見,是因為它們不是無限的。最 後,浪費食物對環境的傷害很大,所以我們為了保護環境而要不亂處理食物,

否則的話,地球會生氣,這個引起世界性的問題。(第二單元學生作業)

與例一相比,在內容方面例一大致上只描寫了課程所學內容,沒有太多個人 意見,例二大部分內容為課後學習者所產生的觀點,創造性較高;在篇章組織方 面,同樣由於篇幅較短,沒有太深入地闡釋,不過例二中運用了課堂學過的轉折 語「首先……其次……最後……」能使篇章邏輯較清晰;在詞彙方面,例二能使 用課堂所學詞彙,亦能用其他新詞彙,不過仍有偏誤。

二、環境教育目標方面

在貝爾格勒憲章中,環境教育的願景為「使全體人類察覺、關心環境及環境 問題,並能擁有知識、技能、態度、動機、承諾,以個人或團體行動,解決目前 所面臨的問題,並避免新問題產生。(UNESCO-UNEP, 1976:3)」在「察覺」、「知 識」、「態度」、「技能」、「評估能力」、「參與」六項具體目標中,本課程大致達成 前五項;而第六項由於為個人意志,再加上課時較短,無法於本設計中實踐。在 環境問題的察覺上,本課程起了提醒作用,使學習者發覺問題的存在;在知識內 容的學習上,使學習者學習部分環境知識、了解台灣的環境問題、情況、政策、

民眾觀點等,並透過討論了解其他國家的情形;在態度的培養上,經由課堂上互 相分享,了解各國情況及比較不同的態度、觀點與做法後,學習者能自行運用其 技能與評估能力,最後形塑自身的觀點與態度。

三、現實議題之教學

本課程透過新聞、專題節目探討現實議題,能使學習者更了解台灣的社會與 文化,知道現在社會上人們關心什麼事、有哪些不同觀點及可能的解決之道。學 習者雖然生活在台灣,然而對於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可能不知道如何表達、不了解 其意義、不曉得現象背後的來龍去脈,如拜拜文化、限塑政策。平時正規課由於 時間緊湊,須專注於課堂教材學習,較沒有時間顧及其他方面,因而學習者較少 機會接觸這樣的內容。學習者在訪談中皆對現實議題討論給予正面評價,一位學 習者在訪談中表示,他沒想到課後他的台灣朋友真的和他談論到了拜拜與環保的 問題,使他能將課堂所學語言成分與知識內容實際和母語人士溝通交流。此外,

部分問題亦為世界共同問題,透過課堂練習,學習者能知道如何用華語表達這些 內容。因而學習者認為語言課中的現實議題討論很重要且實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旨在設計以環境保護為主題之中高級華語課程,使中高級華語學習者 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亦能了解環保相關知識,並透過共同討論現實世界所面臨的 問題提升其環保意識。本章為本研究設計總體評價與心得,並說明過程中所遇之 不可抗因素造成的研究限制,最後提出未來研究發展之建議。

第一節 結論

在本研究過程中有幾項成果,分為課程設計模式、教學內容選取與呈現、環 境教育目標於華語課實踐方式、課堂活動安排、教師角色、學習者評價、免費班 開課注意事項等逐一探討。

一、課程設計模式

本課程設計模式遵循第三章之發展研究法進行,透過分析、設計發展、評量、

修正之循環過程得出研究成果。在分析階段,包含文獻與師生問卷調查分析,確 立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法,並了解學習需求與問題。在設計發展階段,依據教學理 念選定教學內容,設計課程大綱、教材、教案,並發展更細緻之單元教學目標與 具體教學流程。在評量階段,透過課程滿意度問卷、學習者訪談、教師課堂札記 分析課堂成效,並提出修正建議。

教學理念方面,採用主題式教學法及溝通式教學法,以訓練真實溝通交際能 力為目的,課堂教學則以學習者為中心,師生、學生間相互合作完成學習過程。

此外,亦以美國外語教學學會(ACTFL)之外語教學五大準則(5C Standards)

為理念,在溝通(Communication)層面,將「人際互動」、「理解詮釋」、「表達 演示」三種溝通模式能力融入課程,分別有語言交流、輸入與輸出的活動;在文 化(Culture)層面,透過課堂素材與活動更加深學習者在文化產物、習俗與認知 上的認識;在貫連(Connections)層面,學習者能加深對環保議題的理解,並學 到唯有透過華語學習才能得到的知識或觀點;在比較(Comparisons)層面,透 過聽力、閱讀文本,學習者能比較華語與自身母語的差異,進一步修正、增強自 己的華語能力,亦能比較中華文化與自身文化,並建立多元文化的觀點;在社區

(Communities)運用層面,本課程設計雖然未實際帶學生走入社區,但有學習 者在課後達成了此項目標,顯示本課程內容能實際運用於真實語境中。

具體教學目標之訂定,在語言技能方面,教材詞彙依據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 作委員會之〈華語八千詞〉選取,擴充中高級華語學習者之詞彙量,並根據需求 分析師生問卷調查結果,以聽、說、讀技能訓練為主,並參考受訪教師之意見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定各技能目標。在環境教育方面,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SCO-UNEP)之貝

定各技能目標。在環境教育方面,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SCO-UNEP)之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