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五、 教學實用價值

綜合上述動機,此研究將提供教育者一個新的思考方向,是為此研究最大之回 饋。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對 102 學年度高中通論(自然)地理教科書內容的「問題」做診斷:

一、分析不同版本教科書內容的「問題」

二、探究教科書內容「問題」的屬性

有鑑於在筆者八年多的高中地理教學經驗中,發現學生的發問主要有兩類,一 為不理解,此種不理解多半來自於學生看不懂文句之間的因果關係;二為過度概略 化地理事實,忽略實際狀況或個別差異,而導致困惑。加上筆者對於地理教材總有 些看法或疑惑,一直想去驗證或解答,所以歸類出下列幾個「問題」的屬性類別予 以檢核:

(一) 時、空間之範疇謬誤現象

(二) 文意的易解性與邏輯性

(三) 知識概念描述之正確性

(四) 語意型塑的刻板印象

三、探討「問題」可能衍伸的教材、教學或教育等「問題」

「問題」為何會成為「問題」?知道「問題」成為「問題」的原因,也才能對 症下藥,用適當的方法詮釋教材或成為編輯教科書的參考指標。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 高中通論(自然)地理教科書

現今(九九課綱編纂下)的高中地理教材總共有六冊,第 1 冊與第 2 冊為通論 地理,依據九九地理科課程綱要內容,通論地理課程欲達到的目標為:增進學生了 解人類活動和地理環境間關係的能力、培養學生了解地表重要現象空間分布的地理 意涵能力、提升學生了解重要的地理學觀點與方法,並適當應用於地理問題的能

3

力、幫助學生體會環境的多樣性及複雜性,培養其欣賞及包容的態度。本研究僅涉 及通論地理的自然地理領域部分,也就是第一冊內容,但不包含地圖與地理資訊主 題。自然地理的單元、主題與主要概念分列如下表 1-1(依據九九地理科課程綱要 內容):

表 1-1 高中通論地理教科書單元及主題

單元 主題 主要概念

地形 1. 地形作用 地表形貌、地形作用、內營力、外營力 2. 地形類型 風化、崩壞、 河流、海岸、 火山、岩溶、

風成與冰河 等地形、地形景觀

3. 地形及人類活動(個案) 地形資源、地形災害、地形變遷及土地利用 4. 地形辨識 等高線地形圖、地形剖面 圖、視域

氣候 與水 文

1. 氣候 天氣與氣候、氣候要素、洋流

2. 氣候類型 行星風系、地方風系、氣壓分布、天氣系統、

氣候分類

3. 水文 水循環、逕流、水平衡、 水資源、地下水、

補注、安全出水量、水文歷線、水平衡圖 自然

景觀 帶

1. 土壤分布及環境因素 土壤化育、土壤分布與環 境因素 2. 生物分布、組成及其環境

因素

生物區系(生物水平與垂 直分布)

3. 自然景觀帶的組成及特質 生態系、自然景觀帶

二、 「問題」

公認的「問題」定義,可在辭海或辭典等工具書中查詢,列舉數個解釋如下:

(一)辭海:1.謂詢問之事,或有疑問之事、2.事之有嚴重性,引起人注意者,亦 曰問題:如云勞動問題、婦女問題等是(臺灣中華書局編輯部,1977:603);(二)

新編國語日報辭海:1.需要研究討論的事。如「討論少年犯罪問題」、2.等待解決的 事、3.考試時的題目(國語日報出版中心,2008:310);(三)遠流活用中文大辭典:

1.要求回答或解釋的題目、2.需要研究討論並加以解決的事物、3.事故或意外、4.關 鍵(陳鐵君,2005:335)。得知「有疑問之事」、「需要研究討論之事」以及「等待 解決的事」都可以視為「問題」。

4 三、 文本

文本定義傳統上泛指一切文字作品,可能是一個句子、一個段落或者是一個篇 章。作品本身為一傳達語言的媒介,而文本所指涉的是在文字組成的文章或事物的 背後還有另一多元意義存在(夏春祥,1997;引自陳亞平,2009:55)。以「作為 傳達語言的媒介」一角延伸,可見廣義的文本還包含著文化作品(如繪本、攝影、

廣告、建築、服飾等作品)。文字作品、文化作品皆為傳達語言的「本」。

本研究內提及的「文本」二字指的就是「高中通論(自然)地理教科書」,不 涉及以文字表達的訪談稿件文本。是故,本研究中的「文本問題」指的是「高中通 論(自然)地理教科書」書寫的文字字面直接產生的意義與篇章結構等問題;「非 文本問題」代表的是「非教科書內容文字直接產生的問題」,但包含經由訪談稿件、

參考資料與教科書內容間的相互映照、對話而產生的議題。

四、 範疇謬誤

範疇謬誤(category mistake)是指將某事物、事件的屬性套用在沒有該屬性的 事物、事件上,簡單來說,就是誤把兩種不同類型或範疇(category)的事物歸屬 成同一類,可是事物彼此是沒有直接(因果)關係的,呈現文不對題的狀況。

五、 文意的易解性與邏輯性

對於教科書而言,文意的易解性與邏輯性表現在能否容易被讀者瞭解上,也就 是「可讀性」或「可理解性」(見本章第四節「地理教科書的內容選材」段落中(四)

以「可理解性」與有意義的文本設計觀點而言)。「可讀性」的文本可以讓讀者有效 理解,所以在文詞用句上,需以主要讀者的認知與經驗為前提,用語、文法與陳述 方式盡量淺顯易懂,不應過於艱澀;在陳述方式與結構上,是前後一致的、不矛盾 的、資訊充足的,以符合「邏輯性」,避免讓讀者產生語意上的誤解或疑問。

六、 知識概念之正確性

正確,指的是符合事實或與某普遍公認的用法、解釋或準則相符。知識概念之 正確,指的是符合某知識體系的專有名詞用法、概念解釋或背景脈絡。

七、 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stereotype),主要指人們對於某類別的人物、事件或物件等帶有一 種概括性的想像或看法,概括性的想像或看法套用到其他相似的人、事或物上,不

5

自覺的以為該類別的所有個體都是一樣的,或都具有相同特性。也因此常常忽略實 際狀況或個別差異。口語的說,是一種「以偏概全」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