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文本問題」屬性的數量分析

第三章 高中通論(自然)地理教科書之內容分析

第二節 「文本問題」屬性的數量分析

筆者將「原始問題」中屬於「非文本問題」刪除後,剩下的稱為「文本問題」,

再列入問卷發放給專家(4 位高中地理教師,這些教師皆非訪談步驟中的受訪教師)

做屬性的勾選,如果 4 位高中地理教師與筆者共 5 位的意見中,若有超過半數專家 勾選「無問題」時,也予以刪除,將不列入「文本問題」中。

本研究中,問卷上有 47 個筆者所篩選出來的「文本問題」, 專家問卷回收後,

本研究總共整理出 38 個「文本問題」。共刪除 9 個「問題」,其中,因為氣候與水

43

文部分的問題 10、問題 14 以及問題 22 為不同版本的相同問題,占了 3 個。

在「文本問題」屬性類別的統計上,專家問卷回收後,本研究總共整理出 38 個「文本問題」。在問卷票選時,一個問題若同時有兩種問題屬性,可以同時勾選 兩項屬性。因此筆者在後續的屬性數量統計上,皆列入次數計算,於是,表中屬性 的計數可能會大於「文本問題」的數量。

地形的問題 12 同時有文意的易解性與邏輯性以及知識概念之正確性兩種屬 性,以及氣候與水文的問題 5 同時有時、空間之範疇謬誤以及知識概念之正確性兩 種屬性,所以總「文本問題」的數量為 38 個,但總屬性數量為 40 個。

一、總「文本問題」數量,做不同版本、不同單元的比較 本研究總共整理出 38 個「文本問題」、40 個問題屬性。

(一) 不同版本

38 個「文本問題」,其中甲版本有 16 個、乙版本有 11 個,而丙版本有 11 個,

懸殊不大。

表 3-11 不同版本「文本問題」數量比較

版本 甲 乙 丙 小計

文本問題數量

(%) 16(42%) 11(29%) 11(29%) 38(100%)

序位 1 2 2

表 3-12 不同版本「原始問題」、「文本問題」數量比較

版本 甲 乙 丙 小計

原始問題

數量 25 20 19 64

文本問題

數量 16 11 11 38

數量差距 9 9 8 26

降幅(%) 36 45 42 41

(二) 不同單元

「文本問題」數量在「自然景觀帶」的比重最高、「氣候與水文」次之,最後 為「地形」單元,與表 3-4 不同單元「原始問題」數量比較趨勢一致。

44 表 3-13 不同單元「文本問題」數量比較

版本 地形 氣候與水文 自然景觀帶 小計 文本問題

數量(%) 10(26%) 11(29%) 17(45%) 38(100%)

序位 3 2 1

(三) 不同單元與不同受訪者的比較

不同單元、不同受訪者「文本問題」數量比較,與表 3-6 不同單元、不同受 訪者類型「原始問題」數量比較趨勢大致一致。

表 3-14 不同單元、不同受訪者「文本問題」數量比較 單元

受訪者 地形 氣候與水文 自然景觀帶 高中生 7(70%) 4(36%) 1(6%)

大學生 2(20%) 3(28%) 1(6%)

筆者 1(10%) 4(36%) 15(88%)

小計(%) 10(100%) 11(100%) 17(100%)

註:同表 3-5

以「地形」單元課文頁數分析,甲版本以及丙版本的「地形」單元頁數皆為三 單元之首,至少多出 12~23 頁左右,;乙版本的「地形」單元排序第二,頁數僅少 於排序第一的「氣候與水文」單元 8 頁。 但被提出的「文本問題」卻是最少的。

二、 全部「文本問題」屬性的數量比較

在屬性類別上:以「文意的易解性與邏輯性」問題最多,「知識概念描述之完 整性與正確性」次之。

表 3-15 「文本問題」屬性數量比較 問題屬性 時空範

疇謬誤

文意的易解 性與邏輯性

知識概念描 述之正確性

語意形塑的

刻板印象 總計 小計(%) 2(5%) 28(70%) 8(20%) 2(5%) 40(100%)

45 三、 不同單元上屬性類別的數量比較

表 3-16 不同單元「文本問題」屬性數量比較 單元

問題屬性 地形 氣候與水文 自然景觀帶 小計 時空範疇謬誤 1 1 0 2 (5%)

文意的易解性與邏輯性 8 7 13 28(70%)

知識概念描述之正確性 2 2 4 8 (20%)

語意形塑的刻板印象 0 2 0 2 (5%)

小計(%) 11(27%) 12(30%) 17(43%) 40(100%)

註:同表 3-5 由表 3-16 得知:

(一) 所有「文本問題」以「自然景觀帶」單元比重最大,接著是「氣候與水文」,

最後為「地形」。但以所有版本的「地形」單元課文頁數分析,「地形」單元 的所占頁數較其他單元高,但被提出的「文本問題」比例卻最低。

(二) 所有單元:皆以「文意的易解性與邏輯性」問題最多,「知識概念描述之 正確性」次之。

(三) 「文意的易解性與邏輯性」問題中,以自然景觀帶出現的次數最多,包含 高中生所提的問題 1 以及筆者所提的 2、5、8、9、10、14、15、16、17、18、

19、22,其中,問題 8 與 16、9 與 18、10 與 19 以及 17 與 22,為不同版本 的相同問題。

(四) 「知識概念描述之正確性」問題中,以自然景觀帶出現的次數最多(問題 4、問題 20、問題 25、問題 12);另外出現在地形高中生所提的問題 12、筆 者所提的問題 16,以及氣候與水文筆者所提的問題 5、高中生所提的問題 15。

(五) 「語意形塑的刻板印象」問題,只出現在氣候與水文單元中筆者所提的問 題 9 以及高中生所提的問題 16。

(六) 「時空範疇謬誤」問題,在地形的問題 3 以及氣候與水文問題 5 中各出現 一次,分別為大學生以及筆者所提。

四、 不同類型受訪者上屬性種類的數量比較

在屬性類別上:以「文意的易解性與邏輯性」問題最多,「知識概念描述之完 整性與正確性」次之。各受訪類型來看,「文意的易解性與邏輯性」問題皆最多,

46 佔總屬性數的 68%~75%之間。

表 3-17 不同受訪者類型「文本問題」屬性數量比較 受訪者

問題屬性 高中生 大學生 筆者

時空範疇謬誤 0 (0 %) 1(6%) 1 (5%)

文意的易解性與邏輯性 9 (75%) 4(68%) 15(68%)

知識概念描述之正確性 2 (17%) 1(6%) 5 (22%)

語意形塑的刻板印象 1 (8%) 0(0%) 1 (5%)

小計(%) 12(100%) 6(100%) 22(100%)

註:同表 3-5

五、 不同受訪者類型,在不同單元上「文意的易解性與邏輯性」問題的數量比較 表 3-18 不同受訪者類型,在不同單元上「文意的易解性與邏輯性」問題數量比較

受訪者

單元 高中生 大學生 筆者

地形 6(67%) 1(25%) 1(7%)

氣候與水文 2(22%) 3(75%) 2(13%)

自然景觀帶 1(11%) 0(0%) 12(80%)

小計(%) 9(100%) 4(100%) 15(100%)

註:同表 3-5

表 3-18 所示,高中生在不同單元上的「文意的易解性與邏輯性」問題中,以「地 形」單元比重較高(67%);大學生以「氣候與水文」單元的比重較高(75%);筆 者以「自然景觀帶」單元的比重較高(80%)。與表 3-6 各受訪類型在不同單元的「原 始問題」序位相似:高中生以「地形」單元比重最大(53%)、大學生以「氣候與水 文」單元比重最大(40%)、筆者以「自然景觀帶」單元比重最大(57%)。也與表 3-14 各受訪類型在不同單元的「文本問題」序位相似:高中生以「地形」單元比重 最大、大學生以「氣候與水文」單元比重最大、筆者以「自然景觀帶」單元比重最 大。

顯示無論是「原始問題」還是「文本問題」的比重高低,皆被「文本問題」中 的「文意的易解性與邏輯性」問題主導著。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