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近數十年來,科技進步帶動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急遽發展,人們的生活型態 亦隨著物質生活的富裕而朝向大量製造、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方式,致使人類 的營生過程對環境的破壞遠超過其自然復元能力(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2001)。除了糧食缺乏、資源銳減、生態歧異度萎縮等問題,亦嚴重危及到人類的 世代永續發展,尤其是環境災難的頻繁發生,使世人深感環境危機日趨嚴重(楊冠 政,1997)。

1972年以米都斯(D. L. Meadows)為首的世界知名科學家及經濟學家所組成的

「羅馬俱樂部」(The Club of Rome) ,提出世界趨勢的研究報告,即《成長的極 限(The Limits to Growth)》,在報告書中指出:由於人口急遽增加、追求經濟發 展,造成地球資源及能源逐漸減少,再加上公害汙染,致使環境生態不斷的遭受 破壞,因此人類的成長將於數十年內到達極限,如果目前人口和資本的快速成長 趨勢持續下去,最可能的結果將是人口和工業生產發生快速而不可遏止的衰落,

世界就會面臨一場「災難性的崩潰」(楊冠政,1998)。

在全球化的經濟對自然環境及社會人文的衝擊下,人類對於與環境失衡的共 生關係產生了危機意識,挪威總理布蘭特倫女士(G. H. Brundtland)於1987年領導 聯合國環境與發展世界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WCED)完成一份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在 此份報告中詳析全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現狀與未來,更針對永續發展做出明確的 定義,並將永續發展定為世界各國共同的發展策略與目標,以追求所謂經濟、環 境和社會的永續發展,正式將「永續發展」觀念帶入世界論辯的主流當中(劉阿榮,

2000)。

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所召開的「地球高峰會議」(Earth Summit)中,由與 會的一百七十二個國家之領袖及代表,共同簽署了「二十一世紀議程」(Agenda 21),此一議程被稱之為二十一世紀的「希望文件」,是人類如何與自然共存共榮 的行動藍圖(劉阿榮,2000)。此一議程並非是一份靜態的文件,而是行動綱領,

是引導地球朝永續發展的有力工具(盧誌銘,1998;葉俊榮,1999)。其中強調應 將永續發展的觀念納入社會各級的教育體系中,而永續發展的思潮更是在聯合國 環境與發展大會(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UNCED)後被世界各國所接受,國際間對於環境問題及永續發展的 重視充分展現在各項國際會議及公約上,其間的共同點,都是在於對人類思想、

行為及態度改變的要求,為了達到有效的「改變」,教育乃是最佳的方法之一,

透過教育可以確實改變個人的態度和行為,從根本上改造人類,促使每個人都擁 有適切的環境素養、倫理覺知,同時培養正確的價值觀、技能和環境行為,以促 進永續發展的達成(王鑫,1994)。

面對國際上推動永續發展的趨勢,我國政府也在1997年成立「行政院國家永 續發展委員會」(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2002)。並將永續發展的教育工作 交由教育部來負責,因此,教育部在2007年的補助地方政府辦理環境教育輔導小 組計畫之中,特別將「臺灣二十一世紀議程」永續發展的內涵與理念融入於學校 課程內,以增進教師及學生永續發展的相關概念。而教育部國民教育司更是早已 明文將永續發展有關之概念納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目標之中(行 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2007)。期望藉由全民在接受最基礎的教育之時,使其能及 早接觸相關議題,將永續發展的相關理念向下紮根。

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祕書長Maurice Strong曾提到:在面對世界當前永續 發展的挑戰上,形成共有的價值觀是關鍵(引自趙玲君,2004)。而孩童階段是生 活習慣養成及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Iozzi, 1989),在這個階段中,孩童的可塑性 最大,最容易接受教育的知識,對世界的態度最為開放,同時也未受到太多傳統 的思維來限制他們接受各種新潮流的思想(江東祐,2002)。所以,如果能夠充分 利用此一時期,提供各種不同的觀點以培養孩童批判意識和探索自己未來的能 力,並使其了解民主化進程,給予孩童能夠真正地參與決策的機會,應該是為他 們提供培養永續發展基本技能的良好機會。

事實上,國民教育之主要的教育目的是透過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

各種不同學習領域的教育活動傳授基本的知識,養成學童正確的價值觀。而教師 便是擔任著知識的傳遞、創新、發展與學習的不同角色(吳清山,2001)。當學生 透過教育接受各方面的知識時,也同時形成一定的見解,最終成為其自身的世界 觀、人生觀(鍾啟泉譯,1995)。所以,最初的教育、啟蒙的老師--「國小教師」便 肩負著教育國民的重大使命(蔡義雄、林萬義、呂祖琛、陳迺臣,1997),因此,

國小教師在教育上所扮演的重要性角色無庸置疑(莊淑臻,2008)。而就整個接受 教育的過程而言,學生與老師的互動在國小階段是最為頻繁的時期,此一階段的 學生有著典範上的需求,其主要的模仿對象從父母親轉移為學校教師,所以,在 此階段,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國小學生的影響最為深遠(Beckner, 1978;Crouse、

Hardy&potts, 1981;Haggard, 1981;Van&Kathleen, 1983)。也就是說,教師若能 在此階段確實的將永續發展相關概念運用於課程之中,並樹立正確的典範和給予 正確的引導,透過教師所提供的知識、技能、行為、態度和價值觀對學生產生正 面的影響,甚至對其家人的不良行為產生改變,無不是一種加速實踐永續發展的 方法,所以全民教育的基礎--「國小教育」在推動永續發展的重要性上不容忽視。

此外,由於國小高年級學生的思考能力漸趨成熟,不但具有獨立思考、推理假設 等能力,也漸漸地發展出自我興趣(張瑋玲,2003),他們的認知水平發展在此一 時期已達到足以接受各種不同觀點的程度。因此,把握這一階段的教育,施以正 確的環境保護觀念,對於當前環境問題之解決將會有事半功倍的成效。讓學生透 過教育認識、喜愛、進而保護臺灣這片土地,永續發展的理念在臺灣也才有真正 落實的可能(陳秋正,1997)。

目前有許多關於課程與學生環境態度的研究,如:Hodgkinson and Innes(2001) 的研究指出,雖然大多數的學生對於環境仍持有正面的態度,但是就不同背景、

的學生而言,由於其所接觸、學習的領域不同,對環境的態度也有所差異,而造 成此一結果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學生如果有較多機會接觸環境相關課程,能夠更深 的了解到環境對於人的重要性,所以相較於其他一般學生,較多機會接觸環境相 關課程的學生對於環境的態度相對來的更為友善;而王懋雯(1990)、張素瓊

(1994)、莊宓珍(2004)等人研究亦顯示接受環境教育之學生比未接受環境教育之學 生較具有正面的環境態度,所以說,課程的規劃對學生的環境態度似乎具有一定 程度的影響,如果使學生有機會多了解環境相關議題的各類知識,那麼其態度亦 會有所差異,同理可証,如果國小教師能融入永續發展相關概念於課程中,那對 學童的環境態度或許也會產生正面的影響。此外,環境知識與環境行動的相關文 獻,如:一些國外學者(Hopper & McCarlinielsen, 1991;Bradley、Waliczek & Zajicek, 1999;Huang & Yore, 2002)及國內學者(張雅惠,2001;沈廣誠,2002;徐國森,

2002;鄭英耀,2002)的研究皆發現環境知識與環境行動有強烈的正相關。晏涵文、

劉潔心、陳富莉(1992)的研究中更是指出環境知識是環境行為意向的重要變項之 一,也就是說,透過提供學生豐富的環境知識,將是增進其正向環境行為的一個 有效方法。歸納上述各研究可發現,個人如果對環境有較高的責任感、較豐富的 知識、較正向的態度,就可能會從事較負責任的環境行為。所以,如果教師能融 入永續發展相關知識於課程中,那對培養學童學習尊重並愛護周遭的每一生物、

珍惜且節約地球上的每一資源等種種的環境行動力應該會產生更正面的影響。

其實,研究者在進行相關文獻收集的過程中發現,大多數有關永續發展的研 究都偏向以社區發展、經濟議題、以及建設規劃為主(呂欣尚,2005;陳禮樂,2002;

王翔生,2005)。教育領域上與永續發展相關的研究不多,以社會領域為題的研究 更少。因此,我國政府如果希望透過教育推動永續發展,那麼教師是否能將永續 發展相關概念融入於課程之中,實有探討的必要。此外,永續發展涵蓋的範圍包 含經濟、社會、環境等各種不同的面向,其相關議題眾多,所以利用一適合融入 各種議題的學科來進行永續發展理念的傳遞,是對於目前教育部期望透過將永續 教育相關議題納入九年一貫課程,以提昇師生及家長共同的永續發展環境素養來 說,應該是較為恰當的。而社會學習領域所含括的範圍極為廣泛,是最易於應用 來融入各種議題的一門學科,因此,將永續發展相關概念融入於社會學習領域,

應該是最適合的(黃朝恩,2002)。

本研究希望以永續發展為名,藉由進行中部四縣市國小高年級教師將永續發

展相關概念融入社會領域課程之現況研究,來檢視目前國小高年級教師將永續發 展相關概念融入社會領域課程的情形,一方面藉由內容分析,直接從各版本之教 師手冊中,找出與永續發展概念有關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將內容分析所得之資 料編製成問卷,透過分層抽樣之方式,選取中部四縣市各公、私立國民小學之高 年級教師進行填答,以釐清國小高年級教師將永續發展相關概念融入社會領域課 程之情形。同時藉由訪談之方式加以深入了解教師們在將永續發展相關概念融入

展相關概念融入社會領域課程之現況研究,來檢視目前國小高年級教師將永續發 展相關概念融入社會領域課程的情形,一方面藉由內容分析,直接從各版本之教 師手冊中,找出與永續發展概念有關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將內容分析所得之資 料編製成問卷,透過分層抽樣之方式,選取中部四縣市各公、私立國民小學之高 年級教師進行填答,以釐清國小高年級教師將永續發展相關概念融入社會領域課 程之情形。同時藉由訪談之方式加以深入了解教師們在將永續發展相關概念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