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二節 國內推動永續發展的歷程

永續發展的概念與聯合國二十一世紀議程的共識,絕非是少數幾個國家或組 織可以獨自達成目標的,全球目前約有80個國家在地球高峰會議後採取相關措 施,有65個國家已指定機構來監督該議程的實踐,其中有35個國家設立新機構或 提昇原有機構,另外有53個國家採取明確的政策或行動(IUCN, 2000;盧誌銘,

1998)。而我國政府在面對國際上推動永續發展的潮流,於1990年初期,針對永續 發展議題進行諸多探討,1992年行政院首先成立「對外會報全球環境變遷小組」,

並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十八條明白揭示:「經濟及科學技術發達應與 環境與生態保護兼籌並顧」,即強調經濟與環保兼顧的永續發展目標。1993年國 家科學委員會將原有的「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改組為「永續發展研究推動委員 會」。於1997年設置「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其主要目標即是負責規劃 及推動國內永續發展之工作,並擬定我國永續發展策略綱領,依循「永續的環 境」、「永續的社會」、「永續的經濟」三大面向,提出各項課題之重點,針對 我國在永續發展的特色及未來五年的發展原則做了概括性及原則性的宣示。1998 年時,立法院成立「永續發展促進會」,主要關心廢棄物處理、歷史古蹟保護、

國土規劃、環保議題等,1999年時,行政院為加強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會 議所決議事項的執行,將其主任委員的層級提升至副院長兼任,而各工作分組的 召集單位由局處層次提升至部會層次。2000年,行政院最新修正的「憲法增修條 文」第十條,對於追求永續的社會、推動更為完善的社會福利、維護並保存多元 文化有清楚的明文規定,希望透過提出「永續臺灣的願景策略與行動方案」,建 構兼顧海島環境、經濟發展與社會正義的永續臺灣;行動方案中也明定,運用多 元化的學校和社會教育管道,並賦予組織健全的民間團體環境教育功能,提升全 國公民環境素養及推動永續發展教育。此計畫至西元2001年7月已有具體的行動 成果;同時,行政院院會也通過了「二十一世紀議程:中華民國永續發展策略綱 領」指出中華民國推動永續發展的四大願景與十項原則,以作為臺灣邁入二十一 世紀的永續發展策略,其內涵如表1及表2。

二十一世紀議程中華民國永續發展策略綱領中永續發展的四大願景如表1:

表 1 中華民國推動永續發展的四大願景

永續的生態 臺灣幅員雖不大,生物資源、種類卻相當豐富。全民經由教育及 環保意識之提昇,在使用資源以追求必要的物質生活過程中,應 充分體認與其他生物共存、共榮的倫理,令臺灣生物多樣性所建 構的功能網更為強化,人人皆可享受到大地生生不息的哺育。

適意的環境 居住環境面,生活圈內舉凡:公園、停車場、教育藝文場所、醫 療保健體育場及無障礙空間等設施期盼能逐趨完備;自然環境 面,因污染防治得宜,且生態保育措施發揮功效,臺灣終能恢復

「福爾摩沙-美麗之島」的面貌。

安全的社會 「安全無懼」、「生活無虞」、「福利無缺」、「健康無憂」、

「文化無際」應是安全和諧社會的寫照。當就業安全制度建立後 只要勤勞,人人皆有所用;當福利制度完備後,鰥、寡、孤、獨、

廢、疾者,人人皆有所養。當醫療體系健全,文化措施豐富,那 麼全體國民之心理健康皆將精進,進而全民能凝聚共識,珍惜所 有,並共同維護社會秩序與安寧,享有無虞無懼的日常生活。

開放的經濟 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經濟發展更應追求產業之開放良性競爭;

加強科技研發、創新,建立綠色生產技術,形成高科技製造業產 業體系。另一面,市場交易應力求公平,政府和民間企業皆能提 供「顧客為導向」的服務,消費者權益得以受到充分保障。此外,

網際網路因無遠弗屆,金融、保險、電信、運輸、法律服務、會 計服務等事業均當全面國際化,從而提昇效率,增進國家競爭力。

資料來源:引自國家永續發展論壇,2004.4.20

二十一世紀議程:中華民國永續發展策略綱領追求永續發展的十項原則說明 如表2:

表 2 中華民國追求永續發展的十項原則

世代公平原則 當代國人有責任維護、確保足夠的資源,供未來世代子孫享 用,以求生生不息、永續發展。

環境承載原則 社會及經濟之發展應不超過環境承載力。

平衡考量原則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應平衡考量。

優先預防原則 可能對環境造成重大的、不可避免的破壞時,為使破壞減至最 低,應事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並採取有效之預防措施。

社會公義原則 環境資源、社會及經濟分配應符合公平及正義原則。

公開參與原則 永續發展的決策,應彙集社會各層面之期望和意見,經過充分 的溝通,在透明化的原則之下,凝聚各方智慧,共同制定。

成本內化原則 以「污染者有責任解決污染問題」、「受益者付費」為基礎使 用經濟工具,透過市場機能,實現企業與社會其外部成本內部 化,合理反應生產成本的目的。

重視科技原則 以科學精神和方法為本,擬定永續發展相關對策並評估政策風 險;透過科技創新,增強兼顧環境和經濟雙重目標的動力。

系統整合原則 制定永續發展方案應整體考量生態系統之不息;推動永續發展 政策也要整合政府及民間部門,使各盡其責、克竟全功。

國際參與原則 善盡國際社會一份子的責任,以先進國家的經驗為借鏡;有關 環保法規之制定應依循國際規範,對其他開發中國家提供外援 永續發展應列入重點項目。

資料來源:引自國家永續發展論壇,2004.4.20

台灣21世紀議程國家永續發展願景與策略綱領架構圖

「顧客為導向」的服務,消費者權益得以受到充分保障。

然而,在「永續發展」的大前提下,我們必須調整過去側重開發,追求快速 高度經濟成長的心態,改變過去的產業發展方向,以「質」的提升取代「量」的 擴增,著重於良好品質且與環境相容的經濟發展。這樣的經濟發展才符合永續發 展的精神。

以下為研究者針對臺灣二十一世紀議程國家永續發展願景與策略綱領中永 續經濟所細分之重要發展策略進行整理,現歸納如表3:

表3 二十一世紀議程中華民國永續發展策略綱領中永續經濟的重要發展策略

2.永續社會

在臺灣從「發展中」國家邁入「已開發」國家之際,整體社會目標也必須從 過去較為偏重高度經濟成長轉而追求社會的更加和諧、生活品質(而不是消費物質) 的更加提升、社會更加公平、資源更合理的分配、人民身體更加健康、民眾更有 機會與意願參與社會政治事物以及社區再造與發展;這一切也就是「永續社會」

的意涵了。

以下為研究者針對臺灣二十一世紀議程國家永續發展願景與策略綱領中永續 社會所細分之重要發展策略進行整理,現歸納如表4:

表 4 二十一世紀議程中華民國永續發展策略綱領中永續社會的重要發展策略

了各類污染公害。而永續環境政策與行動綱領中,自然保育政策重在事先防範,

2002年時,永續發展委員會完成國家的「永續發展行動計畫」並明定2003年 為臺灣的永續發展行動元年,簡稱「永續元年」。其主要目的是促成永續臺灣的 實現並善盡地球村成員之責(高宗聖,2008)。事實上,為了早日落實永續發展的 實際行動,今日的人類已不再只是處於「坐而言」的狀況,而是提出許多立即性

「起而行」的相關策略,所以,當我們期望臺灣切實地追求永續發展這個世代性 與前瞻性目標達成的同時,也應該試圖喚起社會大眾對永續發展概念的共識及主 動參與,而教育便是一極佳的途徑,於是,在2006年召開的國家永續發展會議,

進一步凝聚產、官、學界的共識,也再一次確認國家永續發展的願景與行動方案。

4.小結

永續發展的理論正是針對人類盲目追求生活品質及不斷提高的生產與消費 方式所導致的不能持續發展,而提出的全新發展概念(劉孟修,2006)。所謂的「永 續發展」是一種持續性的發展,它是一種動態的過程,由於其目標會隨著人類對 未來的憧憬而有所改變,因此,人類必須不斷的努力(Floke & Kaberger, 1991)。

但是,綜觀我國推動永續發展的歷程可知,我國政府自1990年便陸續提出許多相 關策略、行動方案與計畫來推動永續發展,可是,自2006年以後便無太大的進展。

也就是說,推動永續發展如果只是依賴政府的推行、政策的實施是不夠的,還需 要喚醒民眾對於生態環境變化的覺知能力,進而改變自己對環境的態度和行為,

如此才能真正達到永續的未來(高宗聖,2008)。事實上,永續發展的實踐,需要 進步的社會互動與產業發展的機制,更需要新的生活態度與價值觀,這都需要教 育來促進與完成,透過教育的力量,改變社會大眾的行為,喚起社會大眾對環境 的覺知(張子超,1999)。在人類實踐永續發展的過程中,教育扮演絕對必要的角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