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主要變項包括背景變項、正向心理、自我期望、生活適應,為使研究 的分析與討論更為清晰明確,重要名詞詮釋定義如下。

一、 高中職學生

係指九十八學年度第一學期就讀於台東地區十所公私立高中職一、二、三年 級日間部在校學生(不含進修學校學生)。

二、 正向心理

Seligman & Csikszentmihalyi(2000)推展正向心理學運動之初提出正向主觀 經驗、正向個人特質、正向組織環境等三個主要研究主題;Seligman(2002)進一 步指出正向主觀經驗著重研究人對過去、現在和未來正向主觀經驗的特徵與產生 機制,以時間來區分,在主觀層次上,包含對於未來積極的認知:樂觀(optimism)、

希望(hope)及信念(faith)等三項,而本研究所探討之正向心理主要聚焦於「樂觀」

(optimism)領域,係指個體能以正向、樂觀的態度面對事情發展的結果,以樂觀、

積極的信念,確信樂觀對生活具有影響力,包含「樂觀傾向、樂觀信念與影響力」

兩個部份,以樂觀量表中「樂觀傾向」及「樂觀信念與影響力」得分高低表示之,

得分越高,表示正向心理情況越好。各層面所代表的意義說明如下:

(一) 樂觀傾向

「樂觀傾向」是指預期好事將會發生在他們身上,而且不管是在一般的自然 狀態或是特別的情況下,個體會傾向做正向的結果預期。在本研究中,是指受試 者在吳靜吉、李澄賢(2003)所編之「樂觀傾向量表」中得分的高低,得分越高表 示受試者越樂觀。包含「正向態度」、「如己所願」,以下分別說明:

1. 「正向態度」是指個體總是以正向的眼光看事情的光明面,往好的地方想,

遇困難、挫折時抱持勇於接受挑戰的態度,不輕言放棄,繼續奮鬥。在本研 究中,是指受試者在吳靜吉、李澄賢(2003)所編之「樂觀傾向量表」中,「正 向態度」層面得分的高低表示之,得分越高,表示受試者越能抱持正向態度 接受挑戰,總是以正向的眼光看事情的光明面,往好的地方想。

2. 「如己所願」是指個體對於事情發展的結果,能符合當初自己所預期的結 果。在本研究中,是指受試者在吳靜吉、李澄賢(2003)所編之「樂觀傾向量 表」中,「如己所願」層面得分的高低表示之,得分越高,表示受試者認為 事情發展的結果,越能符合當初自己所預期的結果。

(二) 樂觀信念

包含「樂觀固定信念」、「樂觀增長信念」,以下分別說明:

1. 「樂觀固定信念」是指個體認為樂觀是天生個性所形成,而且不會隨時間與 經驗而改變的信念。在本研究中,是指受試者在吳靜吉、李澄賢(2003)所編 之「樂觀信念與影響力量表」中,「樂觀固定信念」層面得分的高低表示之,

得分越高表示受試者越相信樂觀是天生個性所形成,固定不變的信念。

2. 「樂觀增長信念」是指個體認為樂觀會隨時間與經驗而改變的信念。在本研 究中,是指受試者在吳靜吉、李澄賢(2003)所編之「樂觀信念與影響力量表」

中,「樂觀增長信念」層面得分的高低表示之,得分越高,表示受試者越相 信樂觀是會隨時間與經驗而改變的信念。

(三) 樂觀影響力

樂觀影響力是指個體認為樂觀對於生活的影響力。在本研究中,是指受試者 在吳靜吉、李澄賢(2003)所編之「樂觀信念與影響力量表」中,「樂觀影響力」

層面得分的高低表示之,得分越高,表示受試者認為樂觀對生活的影響程度越大。

三、 自我期望

係指高中職學生依據其日漸具體的自我概念,對自我行為表現及未來自我發 展方向所抱持的知覺與期望(引自楊敏玲,1985),包含繼續升學、不升學直接就 業、先就業再找機會升學、尚未確定等四個選項。

四、 生活適應

生活適應是指個體與環境之間持續不斷的互動歷程,個體為了滿足各種基本 需求,採取適當的因應行為,而與環境之間維持一致、和諧的關係(引自孫育智,

2004)。本研究之生活適應係指受試者在黃玉臻(1997)所編之「生活適應量表」的 得分高低表示之,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適應情況越好;反之,得分越低,則表 示其生活適應情況越差。量表內涵區分為「個人適應」、「家庭適應」、「學校 適應」及「同儕適應」四個層面,所代表的意義陳述如下:

(一)個人適應:包括對自我的接受與情緒的感受、表達。

(二)家庭適應:包括對家庭的歸屬感、家庭成員的接受及家中的生活情形。

(三)學校適應:以學校裡的生活為主,包括對教師、教室常規及學習的適應。

(四)同儕適應:以同儕的人際關係為主,包括對同學與朋友的相處與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