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根據上述綜合歸納之結論,提出具體可行之建議,以供教育輔導人員、

家長及老師及未來研究之參考。茲分述如下:

壹、 對教育與輔導作為的建議

一、 運用小團體輔導時機,教導學習樂觀技術,老師適時提供關懷

研究結果發現,高中職學生不同之家庭結構對樂觀傾向與生活適應均有顯著 差異,樂觀傾向與生活適應呈正相關,對其生活適應有較高的預測力,顯見家庭 結構的改變與樂觀傾向對高中職學生的影響甚鉅,因此,在學校教育與輔導作為 上,研究者建議宜透過學生個人基本資料的填寫,了解學生家庭狀況或透過憂鬱 相關量表找出悲觀、高風險家庭學生,利用小團體輔導時機,教導高危險群學生 學習樂觀的技術,如:Seligman(1990)提出一套改變思考習慣的 ABCDE 法則技 術(A:不愉快的事件(adversity)、B:信念(belief)、C:後果(consequence)、D:反駁 (disputation)、E:激勵(energization))。常雅珍(2004)等人研究證實透過樂觀訓練課 程的實施確實對提昇學生的樂觀信念、因應策略有幫助。另外,再配合班級導師 於平常生活與學習過程中,適時提供老師的關懷,藉以彌補孩子失去雙親缺乏關 懷的心靈,讓學生遠離悲觀、沮喪、無助的信念,迎向更光明的人生。

二、 訓練學生一技之長,培養學生正向樂觀的態度

研究結果發現,學業成績較佳學生比成績較差學生樂觀,生活適應也較好。

樂觀傾向與生活適應呈正相關,對其生活適應有較高的預測力,因此,加強學業 成績較差學生的教育與輔導作為就顯得相形重要,減少避免因適應不良,缺乏成 就感而產生徧差行為或輟學現象,訓練學生擁有一技之長,考取技能證照是個不 錯的作法,部份學生也許國英數等學科方面不如人,但並不代表日後前途發發展 不如人,如能藉由接受技能訓練之後,獲得一技之長,同樣也能獲得成就感,成 為日後的達人,但這並不代表所有接受技能訓練學生就一定可以成為達人,其中

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態度問題,不管在生活學習或面對困難問題、挫折挑戰時,

保有正確的學習態度與培養正向樂觀、積極進取的態度,才是獲致成功的關鍵。

三、 強化生涯規劃及職業試探課程內容,提早確立未來發展方向,建 立正確自我概念認知

研究結果發現,自我期望選擇繼續升學學生比尚未確定學生生活適應良好,

且主要差異在學校適應層面,顯示高中職學生自我期望目標確定與否會影響學生 生活適應情況,尤其是學校適應。另外,有一成四左右學生表示自我期望目前尚 未確定,而一、二年級學生佔的比率高逹87.1%。因此建議教育與輔導作為上應 強化高中職生涯規劃及職業試探等課程內容,引導一、二年級學生提早確立未來 目標,減少因目標不確定感而導致適應不良問題或偏差行為產生的因子。另外,

亦應將建立正確自我概念認知納入課程範圍,提昇個人適應,以使個人對未來的 自己期望有正確的選擇。

貳、 對家長及老師的建議

一、 父母、老師應與子女建立良好互動關係,積極主動參與未來目標 溝通討論,避免強迫或過高期望

研究結果發現,影響高中職學生決定未來自我期望之重要他人中,父母親及 老師的角色在學生心目中所佔的影響力,已不像以往主要以父母親及師長的規劃 與建議,作為未來生涯規劃及自我期望目標之重要指標,面對此一現象,研究者 建議父母親、老師應與子女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藉由主動積極參與,溝通、討 論與分享適切且實際的長期與短期的目標,使孩子能知覺父母及老師對其期望,

並經常給予孩子多鼓勵、打氣,使其建立自信心,日積月累之下才能對子女造成 深刻影響,但應避免以強迫或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否則反而造成孩子反感或退 縮等情事。

二、 家長、老師應注意言教重於身教,以身作則提供良好的學習示範

研究結果發現,男生與低社經地位學生對樂觀信念有認知上的偏誤現象,而 傾向相信樂觀是天生個性所形成,固定不變的看法。根據相關文獻指出,父母親

及老師本身對孩子表現狀況的批評與評論會影響孩子日後的解釋形態(Fincham

& Cain,1986;Seligman,1984)。因此,研究者建議家長與學校老師在日常生活教 養中,除了言教之外,更應多注意自己的身教,從自己以身作則做起,對生活中 的正負向事件,保持樂觀、合理的解釋形態,以作為孩子良好的學習示範,導正 其對樂觀錯誤的認知及對正負向事件的解釋歸因、平時習慣用語等。

參、 對未來研究者的建議

一、 在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以台東地區十所高中職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其他地區之高中職學生 未納入,因此研究結果的推論有其限制,建議未來研究者可以不同地區之高中職 學生或其他不同年齡之學生為對象,進一步探究正向心理、自我期望與生活適應 之間的相關情形。

二、 研究變項方面

本研究正向心理方面僅以正向心理學中「樂觀」領域來探究學生之正向心理 狀況,其他不同領域如「幸福感、希望感」等不在本研究範圍,建議未來研究者 可以搭配其他領域探討學生正向心理狀況。自我期望方面,本研究僅以四個不同 自我期望目標為選項考驗與正向心理、生活適應之差異情形與預測能力,無法探 討與正向心理、生活適應之間的相關情形,因此,建議未來研究者可以考慮以自 編量表方式探討學生自我期望與正向心理、生活適應的相關程度。背景變項方面 則可增加或以其他不同變項如出生序、父母管教態度、地區等,使研究更臻完整。

三、 在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來蒐集資料,其中部份樂觀及生活適應問卷題目較為 敏感,且協助發放問卷者均為學校教官,學生是否因個人對教官印象影響,而產 生部份學生自我防衛心理,導致問卷結果隠藏失真,無法獲得真實情形,因此建 議未來研究者可以搭配質性訪談研究法,以進一步了解學生真實的心理與適應狀 況。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明潔(2003)。國中生樂觀/悲觀傾向、課業壓力評估、課業壓力因應方式與學校 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仁弘(2002)。國小中高年級學童人際溝通能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台 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全益(2004)。私立高職學生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

玄奘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王沂釗((2005)。幽谷中的曙光-正向心理學發展與希望理論在輔導上的應用。教 育研究月刊,134,106-117。

王沂釗(1994)。家庭結構、家庭關係與青少年生活適應之分析研究。國立彰化師 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王財印(2000)。國民中學學生情緒智力、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蓁蓁(2000)。台北縣國中生之壓力源、因應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寶墉譯(1998)。新新人類五大危機-綜合輔導策略。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任俊(2006)。積極心理學。大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成章瑜(2006)。趁著年輕失敗更能蓄積成功能量。商業週刋,989。

何金針(1986)。國中學生性別角色與生活適應、學習成就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何家齊(1998)。大學生的樂觀傾向、壓力因應方式與生活適應的相關研究。國立 彰化師範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何緯山(2007)。外籍配偶子女自我概念、學業表現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 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吳秀華(2005)。高職學生身體意象與生活適應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 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吳秀碧(2000)。單親家庭之教育與輔導。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吳育楷(2006)。國民中小學資賦優異班學生父母教養行為之研究-以嘉義市為例。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吳孟錞(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效能、知覺父母期望、教師期望與行為困擾、

學業表現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明隆(2007)。SPSS 統計實用學習實務:問卷分與應用統計。台北:加樺國際。

吳武典(1978)。再談適應不良行為的輔導策略。測驗與輔導,7(4),470。

吳相儀(2006)。樂觀訓練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童樂觀信念、因應策略之影響。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相儀、陳學志、邱發忠、徐芝君、許禕芳(2008)。樂觀訓練課程對國小高年級 學童樂觀信念之影響研究,師大學報,53(2),193-221。

吳清山、林天祐(2005)。自我應驗預言。教育研究月刋,134,155。

吳新華(1996)。兒童適應問題。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吳靜吉、李澄賢(2003)。樂觀量表的建立。未出版。

吳麗卿(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家庭系統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嘉 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李佩珊(2005)。國小學童內外控、幸福感與情緒智力及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 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李旻樺(2002)。高中學生之自我效能、成功期望、學習任務價值與課業學習動機 調整策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彰化市。

李俊甫(2002)。國中學生知覺導師期望、自我期望與違規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澄賢(2004)。大學生的情緒調節、調節焦點、樂觀與創造力之關係。國立政治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坤崇(1995)。其實您不懂我的心:談如何及早發現適應欠佳兒童。國教之友,

47(2),24-34。

杜品儀(2007)。樂觀學習課程方案對國小六年級學童樂觀解釋型態及正向情緒之

杜品儀(2007)。樂觀學習課程方案對國小六年級學童樂觀解釋型態及正向情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