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自我期望理論與相關研究

壹、 自我期望的意義

探討自我期望之前,首先就「自我」與「期望」的意義作一簡單的說明。「自 我概念」,簡單來說,就是個人對自己的看法,是個體發展過程中人格形成的核 心,張春興(1989)在《張氏教育心理學辭典》中指出自我概念是指個人對自己的 性格、能力、興趣的了解,與環境的關係、對處理事物的經驗及對生活目的認識 與評價。連廷嘉(2004)認為是個人對自己以及對自己與外界之間的看法、態度、

感情與評價的綜合。早期學者 Cooley 曾以「鏡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的說 法來解釋自我概念形成的過程,認為他人對自己的態度反應就如同一面鏡子,個 體會透過他人對自己的看法而界定自己,形成彼此相映的自我概念(引自邱圓 惠,2008)。社會心理學者金奇(J.W.Kinch)則以自我與他人的關係如圖 2 - 3 來說 明自我與他人的關係(引自張世平,1983)。

圖2 - 3 自我與他人的關係圖

資料來源:高中生的教師期望、父母期望、自我期望與學業成就的關係,張世平,

198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金奇認為自我觀念以個人知覺他人對其反應的方式為依據,具有導向個人行 為的功能,個人如能正確知覺他人對他的實際反應,那麼他人的實際反應,就會 成為個人行為反應的依據。在這個循環作用圈當中,顯示了個人的自我觀念、個

個人知覺

自我觀念 他人反應

個人行為

人行為、他人的反應以及個人對他人反應的知覺等四者關係,同時也說明自我概 念形成的過程是一個循環作用圈。

另一個以自我為探討的主題是 Bandura 所提出的自我效能。Bandura 認為「自 我效能」是個體對於自己能否獲致成功所具有的信念,此信念不但會影響個人所 設立的目標水準、努力程度,也會影響個人採取的行為、任務的選擇和表現的結 果(Bandura,1982)。Bandura 與 Wood 進一步指出自我效能包含兩個層面:效能預 期(efficacy expectations)和效能信念(expectation belief)。其中,「效能預期」是指個 人追求所欲達成的目標時,衡量自己是否有能力達成目標的一種信念,而「效能 信念」則是指個人透過自己的實際活動經驗、觀察他人經驗、以及社會的和生理 的各種認知歷程,所獲得的自我說服、及對自己學習能力的認知的複雜產物(引 自吳孟錞,2003)。

而「期望」的意義,Finn(1972)意指個人對重要他人或自己所形成的意識或 潛意識的評價,致使評價者對被評價者表了視其所持評價表現了視其所持評價為 真的態度,甚至他會期許被評價的人表現出與其所持評價一致的態度(引自周新 富,2004);Wigfield(1994)認為「期望」是指對成功的預期,此種成功期望可以 被界定成一個人對於「未來的工作中將有何種表現」所抱持的評估(引自李旻樺,

2002)。

自我期望,Finn(1972)認為是個人依其自我概念,對自我行為表現及未來發 展方向所持的知覺與評價。而張世平(1983)認為是個人對自己的行為表現及未來 成就所懷的期望。而本研究引用楊敏玲(1985)將自我期望定義為高中生依據其日 漸具體的自我概念,對自我行為表及自我發展方向所抱持的知覺與期望。

貳、 自我期望的形成過程與影響因素

從上述自我概念形成的過程中,可以了解自我期望達成受重要他人與自我知 覺影響,而重要他人在求學階段通常包括父母、教師、同儕等。

一、 父母期望

Finn(1972)從家庭的環境對子女自我期望的角度出發,建立個人教育期望的 模型,並提出「期望網」如圖2 - 4,從這個「期望網」中可以發現,父母親對子 女的關心與期望會影響子女的成果表現,此外同儕、教師期望與個體自我期望也 會產生交互影響,進而影響個體整體成就表現;而Finn(1972)在文中也提到在孩 子的成長過程中,週遭的期望反應會與孩子產生作用,進而影響孩子對自我及他 人的期望。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對孩子的影響甚鉅,相形之下,父母的期望 與個體的期望之間的那條雙箭頭似乎就更為重要了(沈力群,2009)。

圖2 - 4Finn 的期望圖

資料來源:"Expectation and the education environment."by Finn, J. G., 1972.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2, 387-410.

二、 教師期望

要探討教師期望對自我期望的影響前,首先必須先了解教師期望中兩個重要 名稱:「自我應驗預言」與「比馬龍效應」。「自我應驗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根據吳清山、林天祐(2005)解釋係指一個人對於他人的期望,往往成

文化傳統和需求

個人被知覺到的特性(年齡、種族、性別、能力、以往成就)

他人期望

自我 期望

成就表現 自我概念

直接影響 父母期望 教師期望

同儕期望

為被期望的人自我實現的預言,亦即一個人期望他人成功,他人就會成功;反之 期望他人失敗,他人就會失敗,故亦稱之為期望理論。而「比馬龍效應」係由兩 位美國心理學家羅桑莎(R.Rosenthal)與傑柯布遜(L. Jacobson)將「自我應驗預言」

應用在教育上,於1968 年出版《教室中的比馬龍》(Pygmalion in the Classroom) 一書,提出教師期望對於學生學習的影響。後來古德(T. L. Good)、布洛斐(J.

E.Brophy)、韋恩斯坦(R. S.Weinstein)相繼投入教師期望理論研究,提出教師期望 模式五個步驟:

(一)教師對特定學生期望特定行為和成就;

(二)因為教師對於學生不同期望,教師表現不同行為對待學生;

(三)教師對待學生不同態度,使學生知道教師所期望於自己是什麼行為與期 望,進而影響到學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動機和抱負;

(四)若這種教師對待學生態度持續一段時間,而學生並未以某種方式改變,則 教師將影響學生的行為與態度,高期望學生將達高成就水準,低期望學生 將達低成就水準;

(五)如此持續一段時間,學生的成就與水準,將越來越接近當初教師的期望。

可見教師期望對於學生學習與行為表現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Braun(1976)指出教師期望發生作用的歷程中,教師期望必先轉變成學生的 自我期望,教師期望作用方得以完成。學生根據自我期望表現行為,並進一步提 供教師期望的新回饋,如此學生的自我期望與教師期望形成循環圈,不斷地互相 影響。他並列出教師期望與學生自我期望的關係圖,說明教師期望所產生自我應 驗預言效果的過程。教師乃學生週遭重要的影響人物,透過教師期望的歷程,學 生樹立個人的自我期望。

三、 同儕團體

在學校中除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與行為表現休戚相關外,與其年齡相仿,相互 觀摩學習,互動最頻繁的就是同儕團體。由於學生在同儕團體中能獲得接納、地 位、與尊重的強烈需求,同時可在同儕團體中獲得溫暖、安全感與滿足。因此,

學生的行為、態度與價值,受此「參照團體」的影響深遠。同儕團體是個人的參 照團體,其成員間的地位平等、年齡相仿、沒有成熟性或聲望的區別。同儕團體

不但能使在成長中的青少年獲得身分地位、同儕的認同及心理的支持,也能獲得 歸屬感和安全感。同儕團體的學習意願高,個人的學習意願也就高,反之,團體 的學習意願低,個人的學習意願也就低。因此,當其週遭的朋友同學決定升學或 從事相關工作時,參與者也因而受到影響,而選擇與同儕同樣的人生道路。

四、 自我知覺

無論是教師期望、父母期望或同儕團體,欲達自我應驗預言效果,仍必須經 由學生或子女的自我知覺。若自我期望與他人期望趨於一致時,則表示個人接受 了他人對其所寄予的期望而形成一股合力,對個人學習與行為表現產生一股奮發 向上發展的強大動力;否則,他人期望可能變成其精神壓力與負擔,惡性循環下 易因失去自尊心、自信心導致自暴自棄情事,影響人格的發展,學習成就也愈來 愈低落。因此,學生或子女對於他人期望的自我知覺,勢必成為他人期望能否應 驗的關鍵所在。張世平(1983)針對高中生的自我期望、父母期望、教師期望與學 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亦獲得同樣之結論:知覺他人期望高者,其自我期望亦高,學 業成就亦高;知覺他人期望低者,自我期望亦低,學業成就亦低。

參、 自我期望相關研究

在學生自我期望方面,目前國內研究尚少,主要以搭配父母期望、教師期望 探討與學生學業成就關係。本研究主要在探究高中職學生正向心理(樂觀)、自我 期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情形,從自我期望的意義中可知,自我效能部份與本研究 之自我期望研究較為密切,因此,以下就自我效能與樂觀及自我效能與生活適應 之相關情形作一探究。

一、 自我效能與樂觀

自我效能是一種以預期觀點為基礎的構念,所謂自我效能,Bandura 認為是 個體對於自己在某特定情境下能夠獲致成功的一種信念,而此信念乃是對自己完 成某種行為的一種能力判斷(黃希庭,1998)。張春興(1996)則將自我效能定義為 個體根據自己以往經驗,對某一特定事務或情境,經過多次成敗的歷練,以確認 自己對處理該項工作具有高度效能。若個體具有自我效能感,就會產生正向的情

緒經驗,使人感到愉悅;反之,若個體不具有自我效能感,就會產生負向的情緒 經驗,而產生無助感。

根據過去的研究,多數認為自我效能與樂觀的構念都是以預期的觀點來解釋 個人的目標導向行為,但後者的預期概念較為廣泛,而不僅限於對自我能力的評 估(何家齊,1998;丁明潔,2003;李澄賢,2004)。

二、 自我效能與生活適應

部份研究指出:自我效能較高的人對自己有較高的期望,面對困難時也有較 高的努力程度。高申春(2001)認為自我效能感會影響到個體活動過程中的努力程 度,以及面對挫折障礙的耐力與持久力。因此,強烈的自我效能感對個體的適應 具有很大的意義。

有些研究顯示,自我效能與個體的生活適應關係密切,游璧如(2005)以資優 生為對象的研究中發現「自我效能」是影響情緒適應的重要因素。具有正向自我

有些研究顯示,自我效能與個體的生活適應關係密切,游璧如(2005)以資優 生為對象的研究中發現「自我效能」是影響情緒適應的重要因素。具有正向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