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中所涉及之重要名詞需先進行解釋與說明,本節將先就政治態度的 部分進行,包含政治功效意識、政治信任感、公民參與態度;其次為影響政治 態度因素中的家庭教養、學校自治組織與網路社群媒體。

壹、政治功效意識

政治功效意識是指個人對自己政治參與行為影響力的看法與感受,可區分 為兩個層面來看,一是內在層面,屬於對自身政治力量的看法,另一是外在層 面,指個人對政治體系回應其政治行動的看法。當一個人具備較強烈的政治功 效意識時,較可能認為自己的政治參與行動是有影響力的,並會獲得政治體系 的回應,也因此較可能具有政治參與的意願。

本研究政治功效意識乃指操作型定義,是受試者在政治態度量表中「政治 功效意識分量表」之得分,得分愈高代表其政治功效意識愈強烈。

貳、政治信任感

政治信任感是一種個人之評價與信任感受,其對象包含整個政治體系、執 政的權威當局、政治決策與產出、政府官員(包含對其能力與操守之評價)。當 個人政治信任程度愈高時,政治支持程度也愈高,若一國民眾普遍對政治體系 持有高度評價與信任時,也越有利於該政治體系之穩定。

本研究政治信任感乃指操作型定義,為受試者在政治態度量表中「政治信 任感分量表」之得分,得分愈高代表其政治信任程度愈高。

參、公民參與態度

公民參與是人民基於主體性的認知與實踐,經由對政府行政與公共事務相 關知識與資訊的吸收,透過平等公開的參與管道,直接貢獻自己的情感、意志 與行動於公共事務處理之中(林水波、王崇斌,1999),因此公民參與的範疇並

12

不局限於政治性質。公民參與態度包含四項內涵:公共事務態度、社會關懷態 度、社會責任態度與關心時事態度(鄭慧蘭,2001)。

本研究公民參與態度乃指操作型定義,為受試者在在政治態度量表中「公 民參與態度分量」之得分,得分愈高代表其公民參與態度愈積極。

肆、家庭教養

家庭教養(family parenting)或稱家庭教育,一般是指父母將其價值觀、態 度以及行為準則傳授給子女,使其成為社會可以接受的人,其實施以家庭為主,

實施者以父母為主,實施對象為子女(黃毓迺,2008)。心理學中許多理論指出 父母教養態度與方式對子女未來的發展有重要影響,例如:社會學習論強調觀 察學習與模仿是個體行為學習的方式,而父母是子女最早接觸的模仿與學習對 象,潛移默化之中父母之價值與行為模式為子女習得。在陳文俊(1983)之研 究中指出中學生之政治功效感與其家庭的親子關係親密程度、父母管教類型與 家庭政治化程度有關聯。

本研究家庭教養因素為操作型定義,限於評量工具上所包含之範圍,共包 含兩個因素:「父母管教」與「家庭政治化」。受試者在父母管教分量表之得分 愈高,代表父母管教方式愈傾向民主開放,反之,則愈傾向權威專制的管教方 式;而受試者在家庭政治化分量表之得分愈高,代表其家庭政治化程度愈高。

伍、學校環境

Verba 認為隨著家庭之後,學校是基本的政治社會化媒體,一個人政治態度 的主要來源(引自陳文俊,1983,頁 204)。而學校在政治社會化之型態,可以 表現在兩個面向,一是有意識地政治學習、正規課程,二是無意識地、偶然地 交替學習,透過各種儀式安排、符號運用、師生互動等,學習社會所讚許的行 為、獲得政治態度。

本研究在學校環境因素部分,為操作型定義,限於評量工具上所包含之範

13

圍,共包含同儕討論狀況、導師班級經營風格、學校組織氣氛,分別透過三個 分量表進行分析:「同儕討論狀況分量表」、「導師班級經營風格分量表」與「學 校組織氣氛分量表」,受試者在分量表之得分越高,代表同儕間對公共議題之討 論程度越高、導師管理班級之方式越民主開放、其感受到校園氛圍越民主。

陸、網路社群媒體

人類學家 Cohen(1985)指出社群乃是一種象徵性的結構,是意義、價值、

規範、習俗形成的集合,社群的意義及社群的身分是經由社會文化意義而相互 建構而成的,其本質是多元且複雜,至於網路社群(internet community)或稱 網路虛擬社群,是指建構於電腦網站平台(廣泛地利用電腦為基礎的電子網絡), 所提供遠距離的資訊和服務之社會人群,網友在此虛擬空間中不停的互動,並 發展出自己的意義、價值、習慣、友誼的一個集合(盧瑞陽,2013)。

本研究網路社群媒體之操作型定義,聚焦於現今臺灣社會高中生較常使用 的網路社群媒體,包括:臉書(facebook)、電子布告欄(Bulletin Board System, BBS)、推特(twitter)、Instagram(簡稱 ig)以及其他(由受試者填寫後再由研究 者判斷)。

柒、參與學校自治組織與自治活動之經驗

本研究探討之「個人參與學校自治組織與自治活動之經驗」乃根據教育部 公告之「高級中等學校輔導學生自治及社團活動事務參考原則」之定義,自治 組織是指學校核准登記之組織,常見的包括有學校之學生會、學生會議、班聯 會、畢聯會、社團,而自治活動是學生擔任上述組織之幹部、策劃者,此部分 之經驗為學生在量表上勾選「具有經驗」或是「不具有經驗」。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