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極限概念 (limit concept)

極限出現在許多不同的數學脈絡 (context),例如:函數的極限、數列的極限、

級數的極限等。此外,連續、微分與積分等概念也涉及到極限。本研究指的極限概 念是「函數的極限」(limit of a function),其中又包含下列三種陳述方式:

1. 直觀概念

f D

: → R

是一實函數,其中 D 為 R 的一個子集。若 a R∈ ,則

lim ( )

x a f x L

=

的意義是,當 x D∈ 且 x a≠ ,而 x a− 非常小時, ( )

f x

− 會隨著 x a

L

− 變小而逐漸變 得非常接近零 (余文卿等人,2001)。

2. 非形式定義 (informal definition) We write

lim ( )

x a f x L

=

and say “the limit of f x

( )

, as x approaches a, equals L”, if we can make the values of f x

( )

arbitrarily close to L (as close to L as we like) by taking

x to be sufficiently close to a (on either side of a

) but not equal to a (Stewart, 2003).

3. 形式定義 (formal definition)

Let f be a function defined on some open interval that contains the number a, expect possibly at a itself. Then we say the limit of f x

( )

as x approaches a is L, and we write

lim ( )

x a f x L

=

, if for every number ε >0 there is a number δ > such that0

f x

( )− < ε

L

(二) 表徵 (representation)

本研究的「表徵」是指 Behr, Lesh & Post (1987) 所述:外在具體化已內在概念 化的知識,即:將「極限概念」視為內在概念化的表徵對象,將所觀察到的呈現方式 作為外在具體化之表徵形式。由於外在具體化表徵具多樣的呈現方式,而組成多重 表徵之表徵結構。

首先,研究者參考諸位研究者 (Lesh et al., 1987; Janvier, 1987; 左台益、蔡志仁, 2001) 所設計的數學概念表徵形式,進行傳統 (不涉及 CAS) 學習模式下,極限概念 表徵形式之設計,最後擴增原先設計完成的表徵形式之表現內容,孕育出 CAS 實驗 活動的學習環境下之表徵形式。研究者所設計的表徵形式 (不涉及 CAS) 如下:

1. 語意表徵

極限概念的語意表徵是指:將概念意涵以口語方式敘述或以文字呈現;以下說明 直觀及形式概念之語意表徵內容。

z 直觀概念:學生說出或寫下「當 x 夠靠近 時,

a

f x

( )

會夠靠近極限值L」、「當 x 越來越靠近 時,

a

f x

( )

越來越靠近L」與「當 x 接近 時,

a

f x

( )

接近L」等。

z 形式概念:學生說出或寫下「給定誤差ε ,找尋x與a的可行距離 δ ,讓所有滿足前 者條件x的函數值與極限值,在誤差ε 範圍之內」等。

2. 數值表徵

透過觀察教科書上以「數值表列」(numerical table) 呈現函數的方式,揣測極限 的存在性,進而臆測可能的極限值。極限概念之數值表徵是指:學生藉由電算器或 徒手計算一些函數值 (數值形式),揣測極限的存在性,進而臆測可能的極限值;以下 說明直觀及形式概念之數值表徵內容。

z 直觀概念:學生只選取「一個」數列並計算函數值,從函數數值之行為,揣測極 限的存在性,進而臆測可能的極限值。

z 形式概念:學生選取「多個」數列並計算函數值,從函數數值之行為,揣測極限 的存在性,進而臆測可能的極限值。

例如:觀察

( ) sin

x

1-1 圖形表徵直觀概念 Stewart (2003) 1-2 圖形表徵形式概念 Stewart (2003)

z 形式概念:將極限的 程序 (process) 以「人工動態」方式呈現,也隸屬於圖形 表徵之內。學生透過操弄繪圖視窗,不斷重複地表現出「畫二條水平線 (給定

ε − δ

ε ),

畫二條鉛直線 (尋找δ )」之行為模式,使得 0<│

x

−2│< δ ⇒│

f x

( ) 3− │<ε ,步驟 分解如圖 1-3 所示。

第二步 第一步

圖1-3 人工動態ε − δ程序之步驟分解 4. 代數符號表徵

在數學教育裡使用代數符號表徵數學概念為終極的目標,從獲得符號初步意義、

使符號成為溝通工具後,要逐步提升學生對此表徵的使用,使符號成為解題工具。

極限概念的符號表徵是指:以數學語言表達極限概念,包含著一般常用的數學算式、

約定俗成的數學符號與記號 (notation) 等。例如:對於所有「 」、存在「

∃ 」、

無窮大「

」及極限形式定義所使用的不等式等。

z 直觀概念:學生將 視為一固定的數,找尋可行之ε δ 並檢驗其正確性。

z 形式概念:學生將 視為可操弄之文字符號,找尋可行之ε δ 並檢驗其正確性。

以上四種形式為傳統模式下所具有的表徵內容,本研究欲探討 CAS 實驗活動 的學習環境下,表徵結構之相關議題;有鑒於 CAS 能提供數值、圖形及代數等多種 呈現方式,讓學習者能透過 CAS 呈現概念之各種表徵形式。研究者以「CAS 表徵」

表示透過 CAS 呈現數學概念之各種表徵形式,以 rep(CAS)

= ( , , , )

N G D A 表示所呈 現之結果,也就是 rep(CAS) 涉及到數值計算 (N)、圖形呈現 (G)、動態展示 (D) 和 代數運算 (A)。以下說明「CAS 表徵」的四種模式:

z 數值模式 (numerical model):CAS 提供快速且大量的數值計算,透過 CAS 能 立即建立若干函數數值表,提供學習者觀察大量函數數值行為,揣測極限存在性,

進而臆測可能的極限值。因此,引進 CAS 後較能體驗「對於所有」之意涵,並增 加學生從數值取向探索極限之可能性。

z 圖形模式 (graphical model):CAS 協助學生處理圖形的描繪,進而改變傳統模式 下概念教學的次序。因此,引進 CAS 後增加從函數圖形探索極限之可能性。

z 動態模式 (dynamic model):透過 CAS 呈現動態ε − δ 視窗*,以不斷拉近 (zoom in) 之動作,表現極限存在時「∀ε皆能∃δ 」之情境。

z 代數模式 (algebraic model):透過 CAS 符號計算功能,計算出相對於 之可行ε δ 並檢驗其正確性。

因此,引進 CAS 後形式概念之數值表徵增加了數值模式、圖形表徵增加了圖形 及動態模式、代數符號表徵則增加了代數模式,亦提供學生表徵與表徵之間之轉換 情境。研究者參考 Lesh 等人 (1987) 表徵系統的互動模式,以「金字塔」(pyramidal) 模型呈現 CAS 實驗活動的學習環境中,極限概念之表徵轉換關係。CAS 位於金字 塔最頂端,若去除此頂點 (CAS) 將形成與 Lesh 等人相類似的平面網絡,亦即傳統 學習模式 (不涉及CAS) 的表徵轉換系統,如圖 1-4 所示。

1-4 極限概念表徵系統的轉換模式 CAS

語意

代數符號 數值

圖形

(三) 迷思概念

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前已有許多先入為主的概念,學生也會利用這些概念來學習 知識或解釋教師授課的內容,但這些概念若與專家學者的概念有所不同,這時這個 所形成的概念被稱為「迷思概念」(misconceptions)。

(四) 概念心像與概念定義

Vinner (1975) 定義個體概念的「心像」(mental picture),為關於此概念所有的 視覺及符號表徵;Vinner (1980) 定義個體的「概念心像」(concept image),包括心像 及在個體頭腦中所有相關概念的性質 (Tall, 1980)。Tall & Vinner (1981) 延續此一想 法將「概念心像」定義為包括心像、性質及概念相關過程的認知結構,也就是本研 究所指的「概念心像」。而「概念定義」(concept definition) 是指:用來具體說明此 概念的文字形式,也就是數學家所接受的定義。此外,概念定義所產生的概念心像稱 為「概念定義心像」(concept definition image)。

(五) 認知衝突

Tall & Vinner (1981) 使用「潛在衝突因子」(potential conflict factor),表示概念 心像的任何部分或概念定義的任何含意,與其它部分或其它的含意相衝突。本研究 所提及的「認知衝突」(cognitive conflict) 是指:用以描述心智中喚起相互矛盾概念 心像或概念定義心像之情境。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 CAS 實驗活動的學習環境中,大學生極限概念與表徵二者之間 的相關議題。因此,本章文獻探討主要區分為五個部份,第一節介紹認知學習理論;

第二節是 APOS 理論相關研究;第三節將表徵相關研究做綜合性的論述;第四節是 與 CAS 相關的議題;而第五節則是極限概念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