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教材來源與分析

Duffy, Lowyck & Jonassen (1993) 指出:學習者主動參與各種學習活動時,給予 更多探索的空間活動,將使學習者的學習更加具有效果。同時也指出:學生的學習 成效與電腦學習環境的設計之間有極大的相關存在。Jonassen (1996) 認為學習者將 電腦科技當作認知學習環境的工具,可以提升解決問題能力與擴展思考力,進而提升 學習者知識建構與認知的能力。同時也指出:教學科技媒體,只是一個做為訊息承載 的資訊呈現工具之一,故對教學上並不會產生實質的學習效果,但是只有符合教學 策略與學習活動的設計基礎下,才會對學習者產生學習效果的影響 (沈中偉,2004)。

Ausubel 有意義學習的觀點探討科技融入教學時,教師須考慮如何藉由科技讓 學生主動學習 (active)、建構學習 (constructive)、意圖學習 (intentional)、真實學習 (authentic) 與合作學習 (cooperative) (如圖 3-3,五項有意義學習的屬性);上述有意 義學習的屬性都是有相互關係與相互作用的 (Jonassen, Howland, Moore & Marra, 2003);學習與教學活動的設計能同時包含上述五個屬性,將比單獨一個屬性出現,

更能產生有意義的學習 (沈中偉,2004)。

有意圖的 (自我調整的)

主動積極的 (操弄/觀察)

有建構性的 (清楚說出 反思) /

真實的 (複雜的/有脈絡的)

合作的 (有交談互動的)

3-2 五項有意義學習的屬性 (Jonassen, Howland, Moore & Marra, 2003)

白啟光 (2005) 參考 Cottrill 等人 (1996) 所提出

lim ( )

x a f x L

=

的基因分解,並 根據修改後之基因分解 (genetic decomposition),設計極限探索之實驗活動。本研究 將延用此實驗活動及其成效評量,探究與研究問題相關的議題,以下分別說明此實驗

活動試題引導步驟如下 (白啟光,2005):

(a) 計算並觀察在一些越來越靠近

x

=

a

之函數值。

(b) 由(a)猜測極限值或極限不存在,並了解極限的動態逼近程序。

(c) 引入誤差及距離的概念。即:給定誤差之後,適當的選取 x 範圍,使得範圍 內 x 所對應之 f x

( )

與極限值 (猜測) 的距離,在給定的誤差範圍之內。

(d) 對於不同的誤差,利用繪圖視窗的調整及觀察,了解教科書及課堂上所述

lim ( )

x a f x L

=

之非形式定義。

(e) 了解

lim ( )

x a f x L

之非形式定義,解決問題(iii)。

(f) 藉由步驟(d)、(e)的反思,內化

lim ( )

x a f x

的極限概念成為一個物件,進一步 探討較複雜的極限問題(iv)。

上述步驟(a)至(d)為探索

lim ( )

x a f x L

=

之主要引導步驟;步驟(e)至(f)為探索

lim ( )

x a f x L

之主要引導步驟。此引導方式採用 Bruner 所倡導的「引導式發現」

學習法,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教師提供有關如何解題的指導語,使學生的問題解決 保持在教師的注意範圍內。訊息處理論強調知識形成的過程中,學習者的先備知識 和經驗是吸收新知的重要條件。由步驟(a)、(b)喚起學生「動態逼近」之概念心像,

亦即從長期記憶中提取與極限概念相關之舊知識;當學生探索到步驟(c)、(d)問題時,

非形式定義將於短期記憶中與舊知識產生連結,亦即 Ausubel 所言「學習者產生了 有意義學習」。

2. 成效評量

成效評量的設計除了針對實驗活動所要傳達之極限概念做考察外,並對於使用 CAS 繪圖時可能產生之迷思概念 (P-1.a) 及如何解讀 CAS 產生之圖形等議題提問 (P-1.bc),藉此探查學生是否了解 CAS 使用方法及其限制性。認知學習部分包含:

如何由函數數值及圖形解釋極限 (P-3)、能否深入了解形式定義並將完整的概念應用 到特定情境 (P-2)。

(二) 測驗工具

在學生的學習歷程中 (實驗活動→成效評量→ CAS 習題→成就測驗→期中考),

以下方所呈現的試題為主軸,透過學生解題時所呈現的外在表徵,探索極限概念之 表徵結構。而其它出現在測驗中而未提及之試題,將用來提供資料判讀的準確性。

z 第一階段:實驗活動 (Laboratory, L) 及其成效評量 (Performance, P) 如附錄一、附錄二。

z 第二階段:CAS 習題 (Exercise, E)

(a) For the limit 3 , use a graph to find a value of lim(1 1) 3

x

x x

+ + =

δ

that corresponds to ε =0.4.

(b) By using a computer algebra system to solve the cubic equation x3

+ + = +

x

1 3

ε , find the largest possible value of δ that works for any given ε > . 0

(c) Put ε =0.4in your answer to part (b) and compare with your answer to part (a) . z 第三階段:成就測驗 (Achievement tests, A)

(a) For showing that

lim1 1

x

x

= , find the largest possibleδ that works for any given 0.

ε >

(b) Given

1

ε = 2

, find the largest possible δ for showing that

lim1 1

x

x

= .

z 第四階段:期中考 (Midterm, M)

In using the ε − δ definition to prove that

lim1 1

x

x

= , when ε is 1, what is the largest value that δ can be ? (A) 2 (B) 4 (C) 3 (D) 1 (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