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訊科技能突破某些層面上的教學,但不適當地使用科技可能會使學生產生學習 方法上或概念上的謬誤,這是因為科技上虛擬實體 (virtual reality) 與數學概念實體 (mathematics conceptual reality) 的偏差所導致 (郭禮賢,1999)。研究者從教室觀察、

電腦實驗活動、CAS 習題及問卷,將學生 CAS 之使用情形與態度作以下之探討:

(一) 使用情形與態度

CAS 能提供數值、圖形及符號多種呈現方式,使學習者較能完整的分析數學知 識。從 Pierce & Stacey (2001) 研究結果可知,大多數學生也將 CAS 視為數學專家 (expert),因此不太質疑軟體技術限制下的結果 (outcome)。從問卷統計結果可知,有 54.3% 學生認為「Maple 是個數學專家,因為它能解決許多問題」;有 34.3% 會對 執行結果產生質疑。從 Wain (1993) & Thomas (1994) 研究結果可知,數學慣用表示 法 (notation) 與 CAS 語法可能產生連結上的障礙 (Pierce & Stacey, 2001)。從問卷 統計結果可知,有 25.7% 學生認為在「Maple 語法與數學表示法 (notation)」之間 的轉換上有困難。

(二) 圖形視覺化問題

CAS 可做動畫模擬、數值計算及 3D 空間圖形之描繪,因此課堂上無法表達之 觀念或無法描述之現象,皆可善加利用電腦「動態」(dynamic) 的功能特性,來呈現 某些無法以講授或黑板的靜態表現方式來表達的題材。從文獻探討可知,概念視覺化 方法對微積分學習有所助益,但須注意如何充分地解釋圖形所傳達之意涵。CAS 描繪圖形亦有相當多微妙的 (subtle) 技巧,選擇適當的定義域與值域的範圍,才能 呈現合適的圖形 (Goldenberg, 1988)。以下說明活動中學生對圖形產生誤解之情形。

電腦實驗活動中,若未仔細觀察思索 CAS 所呈現的圖形,將影響數學概念的 學習,甚至產生迷思概念。以探索

( ) sin

x

f x

=

x 之極限問題為例,當給定誤差 0.1,

學生透過 CAS 表徵尋找適切的距離,某生使用的指令及其執行後結果如下:

> plot(f(x),x=-0.5..0.5,view=-0.1..0.1,thickness=2,axes=boxed);

從上圖中發現函數圖形並非與繪圖視窗的兩條「縱向」直線相交,學生誤以為顯示 視窗的兩條縱向直線為

x

= −0.5 與

x

=0.5。因此,繼續尋找更小的適切距離,但仍 發現無法與顯示方框兩條「縱向」直線相交。由此可知,學生觀察 Maple 呈現的圖 形時,未細查顯示視窗之刻度,以至於產生上述問題。此外, f x

( )

在 無定義,

學生心智中是否具有下圖之圖像?從 P-1.a 可知,學生大多都知道圖形不通過

(0

, 但所回答之 x-range 包含 。

0

x

=

,1) x

=0

由上述諸多討論可知,CAS 呈現 1 1 ( )

1 3 x

h x

⎛ ⎞

⎜ ⎟⎝ ⎠

=

圖形對學習影響較大,活動單

上詢問圖形 (圖 4-4) 中的「鉛直線」是否存在;從回答中可見,存在著無意識此一 現象之學生,即:學生將此「鉛直線」視為函數圖形的一部分。CAS 呈現的圖形,

可能造成意義上嚴重的誤解,學生必須了解如何解讀 CAS 所呈現的圖形,才能屏除 一些不適切的想法 (Goldenberg, 1988)。例如: 不是函數圖形、此鉛直線可能有 稍微傾斜、 為鉛直線上的任意值等。

( )

h x

(0)

h

研究者分析問卷 Q-4,再次探討學生對 CAS 圖形解讀情形,有 64.7% 學生勾

N09 give an ε and we can find an δ for δ − ≤ ≤ δ + we can find

a x a

可見量詞上的問題。研究者認為:對大一而言,以量詞化 (quantification) 基模完整地 表示形式定義是困難的。因此,教學時不宜貿然引入

ε

ε − δ 之極限概念。

研究者認為:CAS 圖形本身沒有對錯可言,它只是個技術限制下的產物。當所 呈現的圖形造成觀察者知覺上衝突時,就會產生視錯覺 (visual illusion),此一現象為 觀察者知覺所產生的。Maple 繪圖的方式為:在指定的 x-range 內選取一些點,計算 其函數值並連接相鄰

( , )

x y ,使學生誤以為該直線存在,造成部分學生學習上的困 擾。因此,使用時須了解軟體的限制性 (limitation) 與呈現方式,且態度上也不能盲

(三) 概念視覺化

在「微型世界」(microword) 裡,學生可利用「圖形」來判別函數之可微分性。

以分析學常見函數

當 x 軸與 y 軸之比例不為 時,圖形將產生不同效果。從 Goldenberg (1988) 研究報告可知:「尺度」(scale) 會產生斜率之視錯覺現象,因此適當地選取繪圖視窗 將可呈現函數極限存在之情形,以直線

1:1

1

y

= +

x 為例,相同尺度下以 為視窗 中心之函數圖形如圖 4-31 所示。首先,固定 y 範圍逐漸縮小 x 範圍,圖形之變化 情形如圖 4-32 所示;若固定 x 範圍逐漸放大 y 範圍,圖形之變化如圖 4-33 所示。

(0,1)

4-31 y

= +

x

1

函數圖形

4-32 繪圖視窗尺度之影響 (固定 y-range)

4-33 繪圖視窗尺度之影響 (固定 x-range)

從以上圖形之變化情形可知:不論是「固定 y-range,逐漸縮小 x-rnage」或「固定

x-range,逐漸縮小 y-range」

,皆能讓非水平直線產生「水平」之視錯覺。此一現象能

說明極限在

x

=0存在且極限值為1。

研究者用數學方法說明上述之現象,說明所使用之繪圖視窗如圖 4-34 所示。

所算出之極限值為 0.3333333333。然而,由數值表上猜測極限時,可能會猜測極限 值為0。

0.1000000000 10-5 0.

0.1000000000 10-6 0.

4-35

tan x x

3

y x

= −

之數值表

然而,不同的理論值可能產生相同的浮點數值,例如:8721 3 與 10681 2 , 在 8 位精確位數下之數值皆為 15105.215。當利用浮點數表示實數時,若該浮點數 表示法無法表示,會進行「進位」(rounding) 的動作,進位後難免產生「捨位誤差」

(rounding error)。此外,以有限的計算時間與空間近似理論精確值時,必須引入的 截斷問題會造成「截斷誤差」(truncation error)。例如:Taylor 展開之嚴格定義乃一 函數之無窮項的級數和,然而實際以計算機來運算時,必須終止於某一有限的項數,

如此便截斷了高階對理論值的精確性。因此,利用 CAS 進行數值運算可能遭遇數值 誤差,使用者對於計算結果需作審視與分析。

第伍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對於大學生極限概念表徵結構、各表徵之表現情形及 CAS 對極限概念之影響,

根據第肆章研究發現及分析討論之結果,分別於第一節提出本研究之結論,第二節 提出相關研究之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在 CAS 實驗活動的學習環境下,極限概念與表徵二者 之間的相關議題。進而提供教師們極限概念教學時,使用表徵探查學習終點行為之 依據。將極限概念表徵結構、概念心像及 CAS 對學習之影響,提出以下四點結論。

(一) 極限概念表徵結構

Cornu (1992) 指出:學習者與電腦互動 (interaction) 學習時,可能涉及到程式 (programming)。在 CAS 實驗活動的學習環境下,表徵方式必涉及相關程式,因此 產生數值、圖形、動畫及代數四種模式,以表示實驗活動中學生表現之行為模式。

研究發現學生以 CAS 表徵

lim ( )

x a f x L

=

的概念時,各種模式之表現情形如下:

(1) 數值模式:選定某些點讓這些點愈來愈靠近 a,計算這些點的函數值。若函 數值與定值 L 之距離漸漸縮小,學生猜測極限值為 L。程式碼示例如下:

> f:=x->sin(x)/x;

N:=10:

M:=matrix(N+1,2,(Row,Col)->0):

M[1,1]:='x': M[1,2]:='f(x)':

for i from 1 to N do

x1:=1/3^i:

M[i+1,1]:=evalf(x1): M[i+1,2]:=evalf(f(x1)):

od:

eval(M);

(2) 圖形模式:若 limiting point 附近能找到一個明確的位置,則認為極限存在 且極限值為該明確位置點之 y 座標;當給定ε 後,能藉由操弄圖形選取 δ , 判別命題 0< − < δ ⇒

x a f x

( )− < ε 是否成立。程式碼示例如下:

L

> L:=1:

> plot(f(x),x=-1..1,view=L-0.5..L+0.5,axes=boxed);

(3) 動態模式:透過多次操弄ε − δ 視窗,即:不斷拉近 (zoom in) 之動作,表現 極限存在時「∀ε 皆能∃δ」之現象。試題文字具引導時學生會考慮多個ε , 藉圖形模式選取 ;不具引導時學生幾乎不考慮多個δ ε 。程式碼示例如下:

> L:=1:

> plot(f(x),x=-1..1,view=L-0.5..L+0.5,axes=boxed);

> plot(f(x),x=-0.5..0.5,view=L-0.1..L+0.1,axes=boxed);

> plot(f(x),x=-0.1..0.1,view=L-0.01..L+0.01,axes=boxed);

(4) 代數模式:能推演出 與δ ε 關係式,並利用 CAS 解此代數方程式,但未深 入了解應如何選取才能達成目的。此外,有少部分學生在使用 CAS 作代數 運算能力上較弱。程式碼示例如下:

> with(RealDomain):

> assume(epsilon>0):

> f:=x->x^3+x+1:

> a=1: L=3:

> sols R:={solve(f(x)=L+epsilon,x)};

> sols L:={solve(f(x)=L-epsilon,x)};

> convert(min(abs(sols R[1]-a),abs(sols L[1]-a)),piecewise);

而以 CAS 表徵

lim ( )

> h:=x->1/(1-3^(1/x));

> N:=10:

> M:=matrix(N+1,4,(Row,Col)->0):

> M[1,1]:='x': M[1,2]:='h(x)': M[1,3]:='x': M[1,4]:='h(x)':

> for i from 1 to N

> do

> x1:=1/2^i: x2:=-1/2^i

> M[i+1,1]:=evalf(x1): M[i+1,2]:=evalf(h(x1)):

> M[i+1,3]:=evalf(x2): M[i+1,4]:=evalf(h(x2)):

> od:

> plot(h(x),x=-1..1,view=L-0.5..L+0.5,axes=boxed);

從「圖形模式」可發現學生遇到撲朔迷離圖形,會以心智中較穩固之概念心像思 考問題,進而影響非形式定義之學習。從「動態模式」可發現以動態逼近方式思索問 題之學生,將目光聚焦在尋找 limiting point 附近的一個明確位置;而以非形式定義 思索之學生,將目光聚焦在所操作的行動上。

Posner, Strike, Hewson & Gertzog (1982) 指出:利用各種方式 (如:口語、數字、

圖畫等) 幫助學生將知識由某種形式轉變成另一種形式,可有效地產生概念的改變 (余民寧,1997)。對大一學生而言,以量詞化 (quantification) 基模完整地表示形式定 義是困難的,即缺乏符號表徵與各表徵之間的連結。

(二) 概念心像對學習之影響

本研究指出:學生的極限概念受「先備知識」之影響,也就是學生易喚起既有 概念心像 (concept image);若所提供的示例無法打破非相關屬性所建立的基模,反而 有機會讓學生穩固這個錯誤的基模。研究發現學生解題時,常常使用既有概念心像:

「動態逼近」及「左右極限不相等則極限不存在」。例如:以動態逼近說明 L-4 之 函數極限;以左右極限不相等說明 L-3 等。這些都將有礙於非形式定義及後續形 式定義之學習。

研究者參考 Vinner (1991) 所使用之圖示,說明 CAS 學習環境下學生概念定義 與概念心像互動情形,如圖 5-1 所示。學生以既有「動態逼近」之概念心像啟蒙,

若以「直覺思維」輸出之學生,即:路徑 1→2→5→7,經常產生不自覺地迷思概念;

實驗活動讓學生透過「 視窗」建構非形式定義,將既有概念心像轉化成非形式 概念定義,即:路徑 1→2→3→6→7;若學生對非形式概念定義產生心像時,將以 非形式概念定義心像輸出,即:路徑 1→2→3→4→5→7;引進形式定義後,透過非 形式概念定義心像產生形式定義而輸出,即:路徑 1→2→3→4→3→6→7。

ε − δ

概念定義 概念心像

智力行為 (intellectual behaviour)

(三) 學生極限概念之迷思

從 Monaghan (1991) 與 Cornu (1992) 研究結果可知,學生以「直覺思維」極限 概念或將數學上「極限」一詞與生活上「限制」之義相混淆,產生極限無法達到及 Mayer (1985) 在數學解題錯誤類型之分類可知,此種錯誤類型屬於「遺漏的錯誤」

(omission error),即:對命題不能完整地回憶。此外,形式定義中「 0< − < δ 」

x a

大於零部份也是學生常犯錯的地方。學生以口語表達「x 趨近於 a,x 不等於 a」,

但書寫時常常寫成「 x a− < δ 」,此種屬於「轉換的錯誤」(conversion error),此類 學生在語意與符號表徵轉換能力較弱;從整體樣本看來,學生普遍都缺乏以符號表徵 概念之能力。

(四) 電腦代數系統對學習之影響

概念視覺化的方法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概念性理解,而不需要以所對應的符號 表示 (symbolization) (Heid, 1988)。CAS 整合教學環境中,透過「 視窗」使學生 在「給定ε ,存在 」之多次操弄上,意識到非形式定義,即:藉由 CAS 外在動態

概念視覺化的方法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概念性理解,而不需要以所對應的符號 表示 (symbolization) (Heid, 1988)。CAS 整合教學環境中,透過「 視窗」使學生 在「給定ε ,存在 」之多次操弄上,意識到非形式定義,即:藉由 CAS 外在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