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向上政治行為對個人工作、績效的影響

第四章 資料分析

第三節 向上政治行為對個人工作、績效的影響

一、向上政治行為 ( upward political behavior ) 定義

組織的政治行為就進行的方向而言,除了由上往下之外,還有由下 往上或水平的方向(Robbins, 1992)。Allen 與 Porter(1983)認為向上 政治行為是指部屬從事某種活動,以使上司產生所希望之行為或態度。

處於競爭激烈的環境,組織要追求永續的發展,除了讓上令能貫徹執行,

應同時注重平行溝通管道的通暢及向上的管理的妥善運用。當下情能充 分上達,多元化的意見能充分表達並被接受,組織才能求新求變,即時 掌握快速變化的外界情勢,不斷地成長。管理階層重視下對上的溝通,

才能瞭解員工的需求,訂定合理的管理措施,留住人才,厚植人力資本,

強化組織的競爭力。故而 Kotter(1982)認為組織面對競爭,必須讓全

18

19

McDonald 和 Gooding(2005)

谷蘭馨(2006)

3 讚美討好 Kipnis 和 Schmidt(1988)

McDonald 和 Gooding(2005)

4 交際應酬 余定中(1985)

池進通(1989)

5 引用法令制度 Kipnis、Schmidt 和 Wilkinson(1980)

Schilit 和 Locke(1982)

余定中(1985)

6 建立良好形象 谷蘭馨(2006)

7 事前妥善安排 Kipnis 和 Schmidt(1988)

8 組成聯合陣線 Schilit 和 Locke (1982)

Kipnis 和 Schmidt(1988)

9 越級求援 Kipnis(1984)

Kipnis 和 Schmidt(1988)

10 談判交換 Kipnis(1984)

20 表 2-5 向上政治行為分類表(續)

編號 向上政治行為方法 研究者 年代

11 堅持立場 Schilit 和 Locke(1982)

Kipnis(1984)

12 妥協 Kipnis(1984)

13 附和有權勢的人 Kipnis(1984)

14 抵制抗衡 Kipnis、Schmidt 和 Wilkinson(1980)

15 情感攻勢 余定中(1985)

池進通(1989)

16 虛假欺瞞 余定中(1985)

17 威脅利誘 Schilit 和 Locke(1982)

余定中(1985)

Kipnis(1984)

McDonald 和 Gooding(2005)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三、向上政治行為相關研究

為瞭解不同的研究對象使用向上政治行為方法、使用頻率、使用時 機的差異性,茲彙整相關的研究如表 2-6:

21

McDonald 和

Gooding

2005 探討商院校長領導關

22

23

24

(三) 向上政治行為與工作滿足及離職傾向有正相關。

(四) 男性部屬使用向上政治行為多於女性。

(五) 部屬職務與學歷高者使用向上政治行為的頻率較高。

(六) 資深部屬較資淺人員使用向上政治行為頻率高。

(七) 政治謀略向上政治行為使用愈頻繁工作滿足感愈低,專家權力 使用愈頻繁工作滿足愈高;亦即過度使用政治謀略反而不易取 得上司的認同,而以專業能力取向的影響方式較易得到部屬所 期望的效果。

(八) 管理者比一般人員使用向上政治行為的頻率較高。

第四節 公部門向上政治行為

一、 國內公部門向上政治行為的相關研究

向上政治行為的研究,國內相關文獻為數不多,而公部門的相關 研究更為稀少,根據

(一) 李枝花(2002)的研究顯示:

公務人員認為職務異動(升遷、調任)結交政要或長官推薦是必要的,

而最常使用的向上政治行為引用法令制度、提供資訊、理性說服等方 式,向上政治行為使用頻率越高效果越好。男性部屬多採用「專家姿 態」、「理性辯護」的方法影響上司,且認為對其升遷調任速度是有利 的。

職階高、年資深、教育程度高的部屬認為採用「交際應酬」、「理 性辯護」有較高的滿意度,而較排斥使用「情感攻勢」的方法;職階 低的部屬則慣於採用「專家姿態」的向上政治行為;年資淺的員工認 為採用「交際應酬」向上政治行為會降低其對升遷調任制度的滿意度。

25 (二) 易義勝(2002)研究的結果:

將向上政治行為分三個構面:理性辯護、交際應酬、政治謀略等。

男性的交際應酬向上政治行為大於女性。職階高、教育程度高者慣用 理性辯護和政治謀略向上政治行為。交際應酬在特殊狀況下可提高工 作滿足感。

(七) 顧家容(2006)研究結果:

本研究將向上政治行為分成五構面,包括「交換及向上訴求」、「理 性說服」、「形象管理」、「逢迎」、「阻礙施壓」。在私企業理性說服、形 象管理、逢迎等方法有助於薪資所得的提升。但在公部門中,由於薪 資的增加受到法規體制因素所影響,所以公部門中的員工如無法直接 透過向上司使用政治影響行為來達成升遷的目的,也無法使其薪資所 得有所增加。

(四) 葉倫均(2007)研究的結論如下:

向上政治行為的構面中「交換與向上訴求」「阻礙施壓」對任務達 成有反效果。亦即員工與上司互動時應避免利益交換或越級上報,以 免造成反效果;而採用「理性說服」、「形象管理」對任務達成有正向 的效果。換言之,員工應提升其專業能力並建立好個人的形象才能提 升上級對個人的信任進而增進個人或組織的績效;採用「逢迎」方法 有助於改善工作氣氛和人際關係。

二、小結

由上述公部門的向上政治行為實務研究結果得到的初步結論:

1. 公務人員普遍認為職位的升遷、調任,結交政要或長官推薦 是必要的。因此在公務機關上司是決定個人升遷的重要因素 之一。

26

2. 公務人員最常使用的向上政治行為有:政治謀略、專家姿態、

遵守規則、理性辯護、交際應酬、情感攻勢,探究其原因可 能是使用以上的方法,效果較顯著,因而使用的頻率較高。

公部門的文官體制嚴謹,上下隸屬層級分明,上級的權威較 高,因此部屬極少使用果斷要求、討價還價(或交換)、高度權 威與形成聯盟等方法爭取上級的支持,因其可能造成以下犯 上的印象,反而不易取得上級的認同。而堅持立場、建立形 象、友善讚美、依法獎懲、奉承討好等方法則視長官的特質 而選擇性使用。

3. 部屬的職階高低、年資深淺、教育程度不同所採用的向上政 治行為不同,使用頻率也不同。

4. 向上政治行為使用頻率越高則使用效果越好,這可能導因於 員工多次使用該行為而深諳使用的時機與分寸的拿捏之故。

5. 男性部屬使用向上政治行為的頻率大於女性,且男性部屬認 為採用「專家姿態」、「理性辯護」向上政治行為最容易得到 上級的認同。

6. 多數員工認為適度使用向上政治行為,對個人爭取資源及獲 得上級肯定有正向的作用。

向上政治行為的內涵應包含「向上溝通」、「向上影響」、「向上管理」

等層面,雖然向上政治行為的定義係以自利的觀點出發,然而,若純粹 從部屬只為爭取個人利益的觀點去看向上政治行為似乎過於狹隘。從實 務面觀察:不論公私部門,管理者為了做出正確的決策需要部屬提供正 確的資訊與建議,因此負責盡職的部屬,為了個人工作或組織的利益,

勢必要在重要時刻說服上司,爭取上司的支持以達成個人或組織的目標。

27

故而組織中的向上政治行為應有其正面的意義。由上述文獻探討,公部 門的向上政治行為以政治謀略、專家姿態、遵守規則、理性辯護、交際 應酬、情感攻勢等方式使用頻率最高,使用的成效應是關鍵因素,部屬 應用個人專業對問題深入了解,並對各種可能產生的影響做理性且完整 的分析,同時讓上司瞭解這不僅僅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而是為了部門 或是組織整體利益著想,如此的向上政治行為對個人或組織都極為有利,

故而向上政治行為自非狹隘的自利行為可涵蓋。

2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高階公務人員的向上政治行為,係以國內各行 政機關簡任第 10 職等以上人員為研究對象,本研究將採質性取向多重 個案研究法來進行,以訪談的方式搜集資料,將資料予以分析後進行編 碼。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為本研究之概念性架構,第二節說明研究 方法,第三節為研究步驟與流程,第四節為研究工具,第五節係研究對 象,第六節為資料處理與分析,以下分別敘述之。

第一節 概念性架構

研究者以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文獻為基礎,採用質性研究之個 案訪談法建立本研究之概念性架構如圖 3-1。

本研究藉由上述之概念性架構及文獻探討所得的結論及本研究目 的所對應之問題,推演出本研究之命題:

命題 1:高階公務人員常使用的向上政治行為方法有訴諸專業、理性說 服、政治謀略、交際應酬、情感攻勢、堅持立場、建立形象、

友善讚美等方法。

命題 2:不同資歷、職階、教育程度的高階公務人員向上政治行為有差 異性。

命題 3:男性高階公務人員運用向上政治行為的頻率較女性高。

命題 4:向上政治行為使用頻率高低會因其使用效果而增減。

命題 5:與上級維持良好的關係有利於個人工作及職涯發展。

30

圖 3-1 概念性架構圖

3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一、質性研究:

Taylor 和 Bogdan(1984)認為,質性研究是指產生描述(descriptive) 資料的研究,描述的內容包括人們說的話、寫的字和可觀察的行為。質 性研究重視對人類社會日常生活的理解,基本上質性研究的本質是透過 全面式、深度的探索,了解其動態的過程中豐富的意涵。因此,質性研 究是在探討問題中的複雜性,從研究對象本身來瞭解其行為 (歐用生,

1989)。

質性研究的特性為(1) 自然的情境中蒐集描述性的資料。(2) 強調現 場參與者對歷程的關注。(3) 歸納分析統整的資料。(4) 「意義」是整個 研究的重點。研究中清楚地分析質與量研究的差異,並擷取其中的優點,

以補強各研究之不足,以利未來研究者對研究做充分的解釋與印證之參 考資料,使研究更趨完善。而在研究方法論中,仍是以深度訪談最常使 用。(謝秀芳,2002:45-53)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我國高階公務員的向上政治行為,前一章的文獻 都是以量化研究法來分析向上政治行為,少有採用實地觀察或訪談的質 性研究方法,以獲得第一手的資料。質化研究乃是為了彌補量化研究的 缺失而發展出來的研究典範。本研究為探討行政機關高階公務人員向上 政治行為的現況,每個個案都具有其獨特性,若採用傳統量化研究,則 無法完整地呈現個案的獨特經驗。因此,本研究在方法上採用質性研究 的多重個案研究法,而以「訪談」方式進行資料的搜集。又為使訪談過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我國高階公務員的向上政治行為,前一章的文獻 都是以量化研究法來分析向上政治行為,少有採用實地觀察或訪談的質 性研究方法,以獲得第一手的資料。質化研究乃是為了彌補量化研究的 缺失而發展出來的研究典範。本研究為探討行政機關高階公務人員向上 政治行為的現況,每個個案都具有其獨特性,若採用傳統量化研究,則 無法完整地呈現個案的獨特經驗。因此,本研究在方法上採用質性研究 的多重個案研究法,而以「訪談」方式進行資料的搜集。又為使訪談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