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品德教育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品德教育之相關研究

江曉青,2010;黃巧妏,2010

1. 研究對象以班級學生或

問卷調

劉佳惠,2008;許易萍,2009;吳秀枝,2009

1. 研究對象以教師、行政人

黃湘閔,2008;楊怡婷,2009;溫舒敏,2009

1. 要推行品德教育,需要教

宜嫻,2008;楊麗靜,2008;蔡佩珈,2008;周靜宜,2008;李漢村,2008;黃 惠英,2008;劉朝順,2007;劉秋和,2007;林明真,2007;陳蓓燕,2007;許 玉佩,2007;林素芬,2007;陳惠美,2007;王馨梅,2007;盧蒨慧,2007;吳 銘惠,2007;陳俊明,2007;林家正,2006;劉雅玲,2006;余碧玉,2006;張 燕文,2006;闕美珍,2006)、教師道德素養(王苓如,2007;林欣毅,2008;許 易萍,2009;蔡佩珊,2006;羅道勳,2006)、班級經營(江宜嫻,2008;周于綺,

2008)、校長品德教育領導模式(余秋範;2006)與家長對品德教育之期望研究(吳 秀枝,2009)等,故可知品德教育漸為眾所討論與重視,唯以品德教育教學課程 實施的文獻居多,為教師所認同與實踐。

二、研究對象

就研究對象而言,品德教育研究對象涵蓋了學生、家長、學校教師、行政人 員、校長…等,從文獻中分析發現,研究對象大多以教學主體—學生為主,其次 是學校教師與行政人員。

三、研究方法

就研究方法而言,研究者採 2006-2010 年之相關研究文獻,從歸納整理中發 現,所採取的研究方法以行動研究法居多,多使用於研究品德實踐之教學活動當 中,透過行動研究,亦可以發現品德教學可以融入在各學習領域(林明真,2007;

林家正,2007;邱碧瑩,2007;陳惠美,2007),可以培養良好的班級氣氛與建立 學習環境,使學生獲得正向道德理念,進而反思以增進自我概念的建立(江曉青,

2010;黃巧妏,2010),研究方法中亦能得到值得探討的問題,諸如;教學時間掌 控不易、學生個別化能力不一、知識與實際生活實踐落差等問題(張乃仁,2009)。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茲舉例相關研究文獻說明如下:

林明真(2007)採行動研究將品德教育融入國語文教學,探討學生之認知階段,

設計融入式教學計畫,發現學生在尊重與關懷品德方面的表現,具有立即性和持 續性的效果。

楊淑馨(2008)運用繪本、戲劇、討論、遊戲等教學活動,發展「禮貌」與

「自律」為核心之品格課程,以國小二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在行動研究歷程中,

進行教學修正與省思。

周于綺(2008)採行動研究的方式,透過故事教學實施品格教育程,根據教 學現場的問題設計故事教學活動,進而觀察學生在故事教學之後的

品格發展情形。

衛韻全(2009)將品格教育融入於閱讀活動之歷程,利用價值澄清法實施閱 讀討論活動,可以重視學生的思辨與批判能力。

張乃仁(2010)探討故事教學運用於國小高年級品格教育課程之可行性及實 施成效,採行動研究方式,利用故事教學實施品格教育課程方案,結果發現,運 用故事教學對於國小高年級品格教育課程有其教學成效。

四、研究結果

就研究結果而言,大多數的研究結果發現,品德教育課程對於學生行為與教 師班級經營是有所改善與幫助的,且有助於研究者之專業成長,家長的配合亦能 使品德教育之成效更加顯著。教學活動當中,品德教育融入教學能提昇學生解決 問題的知識及實踐能力,好品德的學習與實踐也可延伸進入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