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理論基礎

第二節 品牌承諾的目的

-動機-能力」(awareness-motivation-capability,簡稱 AMC 模型),在本研究 中引用 AMC 模型的概念,認為顧客必頇對品牌所採取的行動,有所察覺,並有 動機及能力去回應時,這時品牌刺激才是有效的。在賽局理論的策略行動中,

一個可信的承諾(commitment)將會改變第二行動者的決定,本研究以此延伸為:

一個可信的品牌承諾將會使顧客願意建立並深化關係。

本研究參考策略學者 Ghemawat(1991)對承諾的定義及 Sull(2003)有關

「管理承諾」的研究,將品牌承諾定義為:「企業針對品牌所做出的重大宣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國立政治大學 AMBA 論文 頁 11 研究生:陳茂鴻 撰

銷以消費者行為領域,並透過文獻的整理來說本研究為何採用關係意願來代替 購買意願。

顧客與企業的關係是由一連串的接觸事件,點點滴滴匯流在心頭留下深 刻印象,並且期許進展成長期關係,這部分的文獻除了品牌接觸點的研究外,

在體驗行銷及服務行銷的領域也提供了許多觀點。在接觸點的觀點中,關係的 建立及互動,均能在時間的進程中,逐漸發酵累積或是在不愉快中分手。接觸 點的研究將有助於對於關係建立、維繫、分手及所謂「互動」提供量化的觀點。

【資源依賴觀點】

Pfeffer & Salancik(2007)認為企業鑲嵌於相互依賴的社會關係網絡之中 (Granovetter, 1985),企業所需要的資源,如財務資源、實體資源和資訊等,

都必頇從環境取得,為了生存,企業必頇獲取資源,使得組織必頇依賴這些資 源的外部來源。結合杜拉克的觀點,顧客顯然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以資源依 賴觀點來看,企業必然致力管理顧客,以避免因顧客所造成的不確定性。企業 在既希望保有確定的資源交易,又要能兼顧自主性和行動自由,所以積極採取 -購併、合資、吸納、成長、政治參與以及侷限資訊流通等手段。

同時,在資源依賴觀點中,環境是組織給予注意的過程中被建構創造出來 的。環境不是客觀的事實,而是組織藉由組織知覺、專注和詮釋等建構創造的 過程所界定出來的,但是如何建構創造組織的依賴、所在環境、以及外部需求,

則又受到組織結構、資訊系統,以及組織中權力和控制力分布的影響。認為就 外部控制的觀點,管理者必頇扮演「倡導者」(advocator),所謂倡導者乃是積 極管理組織所鑲嵌社會情境的操弄者,管理者會希望制定或創造一個對組織更 有利的環境。

從資源依賴觀點來看,顧客既然是一個極重要的資源,為了確保企業的生 存,企業應該採取更極積的作為,如吸納顧客的方式。Pfeffer & Salancik (2007) 認為:「吸納是一個接近資源、交換資源、發展廠商間承諾以及建立正當性的 策略。」近年來,顧客關係管理(CRM)概念就是將顧客吸納在企業內部,以避 免善變的消費者影響到企業的生存。

【交易成本理論】

Coase(1937)獲得諾貝爾獎的名作 – 企業的本質,有一個重要的提問,

就是:如果市場機制如此有效率,企業為什麼存在?這個問題的另一個意思就 是:企業的成長茁壯,就要因為市場存在著沒有效率。經濟學者通常把焦點放 在企業存在的合理性,以及企業與市場如何分工,才會達到最大效率。但對企

交易狀況(Small number conditions),那麼品牌就會成為企業為顧客所投資 的專屬資產,所以 Williamson(1988)把品牌名稱(brand names)列為專屬資產 之一。當品牌是一個專屬資產時,企業最重要的動機就是把顧客內部化,讓顧

策略大師Prahalad & Ramaswary(2004)認為消費者與企業所建立貣來長期 而親密互動關係,不只帶來企業持續的收入的來源,消費者甚至於可以提供價

資料來源:顧淑馨譯(2004)。《消費者王朝》,頁115。台北:天下雜誌。(原書)Prahalad & Ramaswamy(2004). The Future of Competition:Co-creating Unique Value with Customers.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Education/Prentice Hall.)

圖2-1 新價值創造參考架構

資料來源:顧淑馨譯(2004)。《消費者王朝》,頁64。台北:天下雜誌。(原書)Prahalad & Ramaswamy(2004). The Future of Competition:Co-creating Unique Value with Customers.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Education /Prentice Hall.

價值由消費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國立政治大學 AMBA 論文 頁 14 研究生:陳茂鴻 撰

【競合策略與價值網】

Brandenburger & Nalebuff從賽局理論發展出競合策略(Co-opetition),他們 以價值網(Value Net)來描給全部參賽者與其間交互影響的關係。比較特別的互 補者(Complementor)這個角色,其定義為:「假如顧客因擁有其他參賽者的產 品而提高對你產品的評價,該參賽者就是互補者。」反之,「如果降低對你產 品的評價就是競爭者。」他們認為在顧客、供應商、互補者、競爭者都同時存 在雙贏與輸贏(零和)的要素。

在這邊加入價值網的概念,可以呼應Prahalad共創價值就是顧客與企業雙 贏的思維,在這樣的思維下,企業與顧客不再只是單純買賣交易的陌生人,玩 著你賺我賠的遊戲,企業跟顧客如果能維持長期友善的互動關係,可以和顧客 一貣將市場做大,共同創造新的價值。

圖2-2 價值網

資料來源:許恩得譯(2004)。《競合策略》,頁39。台北:台灣培生教育。(原書)Adam M. Breandenburger & Barry J. Nalebuff(1996). Co-opetition.: Pearson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