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尋找「透明鳥」

第三節、 哲學的思考批判

羅智成學習哲學的背景,在大學期間就與好友楊澤、廖咸浩、苦苓等人一起 倉辦了「台大現代詩社」,在詩社中也發表許多作品,更進一步建構屬於自己的 詩學觀念。134透過他的詩作把這部分提升及關於我們的整個世界,進行哲學和歷 史文明的觀察思索,但又在現代詩的範疇上,最大化詩的本質與美感。從直觀式 的感覺書寫推論到社會裡,把內心感性的那分詩意轉化為比較純粹的理性,他為 了追求較美好的人格始終保持著哲學思考的探索。詩人楊牧的讚譽,135林燿德也 給了他教皇的稱號。136向陽也在《聯合文學》中形容他像魔法師一樣。137而這些 讚美離不開對於他對於抽象的知性轉換到文字的功力。對於那些靈性而幽微的感 覺,詩人總是可以把思想邏輯轉化為詩中的符碼系統之中。《透明鳥》一詩中,

同樣可以看出他獨有的哲學式的思考邏輯,對這個世界寫下他的反省、思考、觀 察。而在思考之餘,可以從詩中看出美感與哲思的平衡,也能發現神秘幽深的氣 息。從下面這幾個段落可以看到從一個更高的角度來看文明與社會的思考:

神從不曾應允人類智慧 宿命地

我們對仇恨 貪婪以及 唉所有劣根性都沒有免疫力

我們以為文明已駕馭了它們 控制 昇華或消除了

最本能的本能

134台灣大學真正「長壽」的校園詩社,當屬 1976 年由羅智成廖咸浩、詹宏志、楊澤、苦苓、方 明、天洛等人所創的「現代詩社」。該社曾數度易名,1976 到 1989 年叫「現代詩社」,1990 到 2000 年改稱「詩文學社」,至 2001 年又改回「現代詩社」。---楊宗翰,〈一群青年藝術家的畫像〉

《聯合文學》第 330 期,頁 57。

135秉賦一份傑出的抒情脈動,理解純粹之美,詩和美術的絕對權威,而且緊緊把握住創造神秘色 彩的筆意…通過象徵來揭發人際關係的美好和晦暗,動人和無奈。羅智成,《傾斜之書》楊牧〈走 向洛陽的路—羅智成詩集《傾斜之書》序〉(台北:時報出版社,1982)。

136喜直覺、善隱喻的羅智成正是微宇宙中的教皇,他語言的驚人魅力,籠罩了許多八零年斂詩人 的視野,近乎純粹的神秘主義,使得他在文字中坦露無摭的陰森個性,以及他牢牢掌握的形式,

同時成為他詩思的本質。林燿德,《一九四九以後》(台北:爾雅出版社,1986),頁 114。

137 羅智成的詩迷人,耐讀,在於他具備超越這個時代的感知想像,也在於他跳脫出了傳統習焉 不察的語法——但更重要的是,他擁有驅策感性入於知性的邏輯語言,魔法師一樣,他堆疊出了 一座迷宮,路徑綿密,處處風景,讓人流連而不想走出!向陽,〈現代詩迷宮建構者〉《聯合文學》

第二十八卷第六期(2012.4),頁 66。

它們卻以更具生命力 更文明的型態還魂 正如妖嬈的惡性腫瘤 正如那過度發展而侵噬了 物種均衡之美的

人類本身138

首句立刻就透露出詩人心中對於智慧的概念,那是如同希臘神話裡盜火的普 羅米修斯。如同火帶一樣,智慧帶給我們相較於其他生靈更能思考、溝通,卻也 是危害這個地球的危險因子,仇恨、貪婪都是隱然於社會的黑暗面。下一段更深 刻地討論文明,在高度發展的文明之下,我們能用智慧解決許多問題,但卻不能 控制所謂「最本能的本能」,意即破壞侵噬的劣根性。

我們對貪婪沒有免疫力 那是慾念的本質

意志的動能 文明的肉身

我們對愚昧沒有免疫力 那是理性的界限

信仰的基礎 智慧的血親

我們對惡俗沒有免疫力 那是民主的肥料

媒體的美學 生命的原貌

唉 也許也是藝術

抗拒與迎合 一體兩面的辯證139

138羅智成,《透明鳥》no31。

139羅智成,《透明鳥》no32。

詩人繼續討論智慧帶來了文明發展,也帶來了貪婪、愚昧、惡俗。在詩中貪 婪與慾念掛勾,愚昧卻又超出理性的限制,在媒體宰制下更對欣賞事物的眼光有 著惡俗的趣味。詩作為一種藝術,也作為一種生產與動能,應該在其中發揮智慧 的功用。文明就如同人體,不斷長大,但來自外來的病毒無時無刻企圖入侵,能 否發揮免疫力來抗拒?宋螢昇在其論文談到羅智成的詩是在現實中滲入理想彼 岸,有遺世而獨立的美感,並找尋詩的美學信仰:

若詩人是美學信仰最虔誠的信徒,那詩人傾盡心力求索的藝術回歸必然是 美學本身,因而詩美學是詩人畢生要窮通的「道」……更多現實感的孤寂 的加入,使羅智成的哲性思維更向生命的本質靠近。140

這段文字點出其書寫風格的特色在於詩人所堅持的詩的品質與本質,不斷地在生 命的路途上「以現實生活滲入理想的彼岸」,並且走在這條艱難的路途上,是「孤 獨」的,這份難以言說而對現有文明的的所見所得,帶有濃烈的孤寂感,也是這 孤寂感帶他看現實生命,更深刻地以詩企圖超越現實,書寫那些無以名狀的本質 宇宙觀。

我們對仇恨沒有免疫力 因為遠古的恐懼與競爭 已刻記於染色體

一個憎惡的眼神 怎麼可能交換到

比反射的敵意更合理的待遇?

一個優勢的產生 怎麼可能躲過

劣勢者受挫心裡的不平衡?

演化尚未終止 對手永遠環伺

140宋螢昇,〈出入人生—詩與現實的磨合:以簡政珍、羅智成、陳克華為中心〉(桃園:國立中興 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6,頁 88。

世界總是撩撥著我們的憤怒141

詩人進一步的把生命思索提高到時間線的最前頭,人類的仇恨已刻記於染色 體中,憎惡的反射換來的當然只能夠是憎惡。而得到優勢者自然有劣勢者的不平 預,這是妒嫉的心理使得人類產生的陰暗面。在《文明初啟》中,我們看見詩人 透過描寫古代生物恐龍的守護意象,如今〈透明鳥〉卻在另一種表達上書寫劣根 性並未停止演化。

從三首詩中,我們可以看見詩人之眼觸及了更為深層的層面,直往心理與人 類共有本質欲望與原罪批判,對於文明與從古至今的結構意識作出哲思的問題根 據。前人研究者援用榮格心理學中,關於阿尼瑪的概念來討論羅智成詩中的情人 意識原型。142同樣使用「原型」觀念,在榮格所提出的「集體潛意識」概念中,

說明人類從祖先承繼而來的許多原始意象,給了人的行為有傳襲的模式,潛意識 中也有許多的感覺情感化成原型的感知,例如最深層的恐懼、性慾、暴力等等,

以及這邊詩人所說的,刻記於染色體的,是最本能的渴求欲望。

慾望的本質是人類不斷演化而來經驗的認識結構,經過了千萬年所保留下來 的心裡表象,再經過遺傳等等的積累進而我們在潛意識中,作出行動的根據與反 應,而深入我們的潛意識之中。人類在心理層面的分裂與衝突出現許多危機,如 果這種危機不待更大的包容去相互理解,追求更為和平的狀態,而導致社會的分 崩離析,我們最終會導致解體。

「我聽見沉默的擺設呼之欲出的嘆息 起伏的胸腔裡隱藏著炫然欲泣

冷氣輕轉 在小公園對面的練琴室 陽光掉落 在樹葉與枝枒剝離的一瞬 我聽見隔壁女主人抱著睡著的女兒回來 吃力單手開鎖的喘氣

但我沒聽見透明鳥的聲音」

韜韜把耳朵貼著鳥籠 焦急地說

141羅智成,《透明鳥》no33。

142李癸雲,〈寶寶-阿尼瑪-羅智成:論羅智成詩中的女人原型〉(台北:政治大學中文系,2003)

陳俊榮,〈羅智成詩中的情人形象〉(台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 21 期,2012)

我的心忽然

因為渴望他能生長在一個

更願意 更有能力了解他的世界 而柔軟了起來143

有如以長鏡頭所拍攝的記錄片般,生活的日常與無奈。家具擺設是沉默不語 的,嘆息般的空間裡盡是無奈,令人悲傷欲泣。冷氣與陽光都表現了緩慢而灰色 的色調。在長詩的終曲之處,又回到了詩人一開始想為自己的孩子書寫的童詩詩 心,這是一首作為父親為自己孩子的世界的殷殷期待,也是他對自己孩子將要面 對的文明世界發出的喟嘆與擔憂。

法國的象徵主義詩人波特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追求「真」與「美」

的形式,同時也影響了後世象徵主義的發展,如梵樂希,里爾克等。在追索詩的 本質、生命的美感,作為一個具有靈性光輝的典型人物。羅智成可以說是彷如波 特萊爾的氣質。來看下面這首發表於 1851 年《議會信使》的詩〈貓頭鷹〉:

黑暗水松樹的葉陰下,

貓頭鷹並列棲停,

彷彿異端神祇,

紅眼眈眈而視,陷入深思。

牠們紋絲不動,直到 那一刻憂鬱的時光:

斜陽終於被推落,

黑色的夜幕沉沉落定。

牠們的態度啟悟了智者:

人生於世,應當迴避 庸俗的動盪與擾嚷;

總是沉迷飄忽的蜃影

在幻變之中,隨時蠢蠢盲動,

那種人將遭受懲罰。144

143羅智成,《透明鳥》no49。

144 波特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著,郭宏安譯,《惡之華》(台北:新雨出版社,2012),頁 195。

這首詩寫夜晚黑暗水松樹上的貓頭鷹,透過貓頭鷹的姿態與其所展現的形象 聯想,集中在看盡人生的智慧書寫上面。貓頭鷹就像神祇一樣,紋風不動地深思,

那帶有憂鬱卻又銳利的雙眼,就像一位聰明的智者,對於人生的庸俗與不安動盪 全都了然於心。人類的活動在黑夜以後結束,而精神上的思索在黑夜中靜靜開啟,

詩人用貓頭鷹的形象深沉地表現思索與批判人性。作為一位智者、知識的概念,

對於庸俗的一切是斷然拒絕的。

以貓頭鷹作為象徵,波特萊爾在此具有一定是反抗傳統的文化自覺。羅智成 的透明鳥形象以純淨的歌曲詩心嘲弄批判文明,都是透過大自然中鳥類的形象對

以貓頭鷹作為象徵,波特萊爾在此具有一定是反抗傳統的文化自覺。羅智成 的透明鳥形象以純淨的歌曲詩心嘲弄批判文明,都是透過大自然中鳥類的形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