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城市與地景空間

第一節、 詩的城市與地景美學

城市以各種形式的召喚吸引我們,或者該說是一座城市的精神與氣質,不同 的地域空間,不同的地形、政治、宗教、風土形塑不同城市的普遍精神。《城市 的精神》一書中說明了不同城市的社群精神,例如耶路撒冷向世人展現這是一座 信仰和宗教掌握著權力的城市;牛津顯現出氣候給這座城市的學習與深思氛圍;

巴黎城市的浪漫在追尋平等的過程中逐漸建構,而此書歸納了一些城市的觀察指 出體現在某個城市裡的普遍性的價值觀。148但是城市給一個作為個體的意見來說,

它可以是更為私密的對話過程,例如文學中的主觀理解。作家生活在現實生活裡 受到地景空間的影響,更進一步表現在筆下的文學空間裡面。相較於現實生活裡

148貝淡寧(Daniel A.Bell)、艾維納.德夏里特(Avner de-shalit)著,《城市的精神》(台北:財信出版 社,2012)。

的城市精神,作家的觀察與探索表現了更為自我獨特的詮釋空間,同樣的空間由 不同的描述有不同的感受表現。

Mike Crang 的《文化地理學》中也指出透過人文地理學的路徑指出文學地景 裡的地方經驗是獨一無二的精神核心,文學能夠帶領讀者感受地方場所的特有精 神,鮮活地體驗其中的熱情。149透過現代詩作品,羅智成在《透明鳥》與《地球 之島》中也描寫到許多對於空間觀點的詮釋,〈透明鳥〉以北非突尼西亞的華麗 鳥籠的聯想作起,將場景由北非想像拉至歷史、現實交織而成的現代都市;〈寂 靜布拉格〉以夢境空間作為探索布拉格的線索;〈月曆〉處處顯現台北的居住生 活感受。以一種更為私密的隱喻方式,表述了城市地域的獨特語境空間。在這樣 的範疇之下,筆者企圖各自討論城市的空間設置與地景意涵的探索。

一、〈寂靜布拉格〉中的地景書寫

布拉格是一個現代與古老歷史互相輝映的百塔之城,孕育了卡夫卡、米蘭昆 德拉等偉大的文學靈魂。在《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裡的布拉格不只是愛情式的 描寫也把捷克的歷史記憶包括其中,鐵幕時代的歷史在斥說著其城市靈魂的複雜 性。在建築方面,教堂、市政廳等等,大大小小的塔組合成尖銳而古典的城市天 際線。文化的建築上,劇院、博物館、音樂廳等應有盡有,各種藝術表演蓬勃發 展,都在影響著歐洲美學歷史。這座城市有一種專注的美麗,在羅智成筆下的〈寂 靜布拉格〉,城市別有一種陳舊而模糊不清的朦朧感,他由睡眠中的路徑為出發 點進入布拉格這座小城:

當我醒來--- 當我在夢中醒來

城市已在霧中三尺之外 顯現,並

荒蕪了!150

透過記憶、想像與輾轉難眠 我在複製在潛意識裡的 城市裡遊蕩

透過書寫和腳步聲

城市向我的意識領域延伸151

149Mike Crang 著,《文化地理學》(台北:巨流圖書出版社,2004)。

150羅智成,《透明鳥》(台北:聯合文學,2012),Ⅰ。

城市在睡夢裡展開,這是一座想像大於現實的城市。普遍而言要建構文學裡 對城市空間以自身的生活經驗開展出來。布拉格在詩裡面以一種隱藏不明的神秘 輪廓在意識底層之中被書寫出來,在複製的記憶之中不斷延伸出去並且這種擴 大以一種雙向的回返,意識想像城市、城市也在被觀看的過程中深入潛意識裡再 現,是一種互相影響的過程。

建築是布拉格這個城市的精華,他蘊涵了隨著歷史發展各種時代的建築形式

,西洋建築史中的羅馬式建築、後現代形式的建築都能在城市裡看到。雖然看似 最為平凡的建築物但對於人類卻非常重要,建築讓我們生活、吃飯、受教育、休 憩、睡眠,又或是逃避外在的地方。它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結合,在建物裡我們表 現自我的情感,它們也毫無保留地吸收我們的記憶與祕密建築物的影響力似乎比 我們了解的要強大的多,而它們能夠承載的情感與記憶也絕對超乎我們所想像的。

〈寂靜布拉格〉是羅智成為了布拉格攝影集,為了讓讀者更容易進入到其城市的 情境當中所寫的組詩。其詩中的建築以各種描述出現:

哥德式城堡訴說恐懼與安慰 文明幼稚期的惶惑與自咎 長長的高牆訴說窺探的慾念 與不得其門而入的自棄自得之感 中庭廣場:空間如水,不實的擁有 花園:禁錮、馴養與陷溺

噴泉:生命如常運行,或隱匿操控 乾涸的噴泉:淡季、小感冒、沒有心情152

歷史總是充滿許多故事與說法,這些來自於古老的建築正在訴說著屬於它們 的歷程。城堡有著厚牆承重的特質,也有保護的象徵意味,高牆給了我們幽暗冷 凝的時空感,不得其門而入而孤獨等待座落其中。詩中的花園並不如春天庭園繁 花盛景之感,而別有一種被隔離被刻意區分開來的孤寂。噴泉的兩種意象在詩中 都別有一種與人無關的遺世之感,而且象徵著生命的如常與休憩,乾涸的噴泉就 像有生命一樣,將具有空間感覺的噴泉、花園給了如同生命的休止停頓感。

151羅智成,《透明鳥》,(台北:聯合文學,2012),Ⅴ。

152羅智成,〈寂靜布拉格〉《透明鳥》(台北:聯合文學,2012),Ⅷ。

我來到中庭廣場 四周廊柱門扉緊閉

這不是孔雀與鴿群的時辰 只有靜止的石塊

迄今等待著當初它掉落時的 回聲153

停留在夢境空間中的中庭廣場裡的氛圍並不是人聲喧嘩,人物在詩中的布拉 格是隱藏缺少的。門扉的緊閉、靜止的石塊,都指出中庭廣場的寂寥之感,甚至 等待著一個細微的回聲。以一個集會場所的象徵意象表達出被記憶遺忘的歷史,

帶給我們利用空曠的空間感帶來的靜心反思。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個性,因為來自現實的各方面挑戰與應對,產生了每個 城市不同的遭遇與困境,選擇不同的面對方式是城市精神的價值所在。種族群體、

社會階級、性別待遇讓城市精神各有不同。伊凡.克里瑪以其《布拉格精神》154 向我們訴說,城市就像人際關係一樣,必須親自與其建立自己的關係,它才不會 從我們的生命中消失,必須觀察城市的特性,了解他的生存環境,才是自己的城 市。於是在此書中,他探索著捷克這個國家在歷史過程中遭到重大的挑戰之餘,

還是保留自己的文化,找到一條艱難維持著市民精神與真正的底層文化。這是一 本以精神認同書寫一座城市的革命內涵。而有別於這份書寫城市的過程,羅智成 在此詩運用的手法是自己的書寫認同想像,並不以歷史痕跡著墨,而是以想像體 驗來書寫地景空間,這樣的手法形似於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以一種混雜 了史實與小說的敘述,寫跨越了真實與虛擬的探索歷程,打開了城市建築與空間、

時間的組構討論。建築有其符號,有其感情,而且以其多樣性來指涉人類居住空 間的意識。

〈寂靜布拉格〉是詩人自己的布拉格,在情感上並非與人共享的存在,這樣 的城市造訪以一種私人獨有的表現:

孤獨一直是我的嚮導 它引領我到靜止的花園 鐘樓與城市上空

到隱蔽於市集裡的沼澤 或始終沒有行人再踏入的 一個在童年時被棄置

153羅智成,〈寂靜布拉格〉《透明鳥》(台北:聯合文學,2012),Ⅸ。

154伊凡.克里瑪(Ivan Klima)著《布拉格精神》(台北:時報出版,2003)。

便完整保留下來的神祕社區155

……

伴隨著已在空氣中褪色的樂曲 沿階而下

一路望去

沒有別人的觀點

這是多麼純粹而自我的風景 多麼廣闊的私密156

羅智成筆下的布拉格是寧靜的、個人的、在情感的取向上甚至是私有的。

這樣的情感以一種原始的孤獨感被完整的保留下來,獨自展開城市的探索,所以 在詩裡他說孤獨一直是我的嚮導引領我到靜止的花園,它總是能夠找出那些城市 裡最細微的情感脈動之處。透過沼澤一路延伸到神祕社區裡,擅長與城市裡那份 帶有私密性的幽深記憶對話。其實「孤獨」一直是羅智成詩作中時常出現的元素

,那份獨行者的觀察與行動準則使得到異於其他詩人觀看空間的方式。在其早期 的詩作《畫冊》中當中,詩人從了把自己的創作觀用詩來呈現之外,裡頭也附有 許多自繪的圖樣,那是一種藝術性的設計感,關於空間、關於深淺、關於縱橫維 度的圖樣,宮殿似的建築圖樣,也是表現在他深層意識的原始符號。研究者李泓 泊在延伸夢境的空間一節中,分析其早期的空間書寫經驗,大多建立於想像、虛 構的空間,分析其建築的體驗創作,早期羅智成喜愛在詩裡建構一些宮殿建築式 濃厚的間,在《畫冊》詩集裡頭的插畫,亦出現相當多且強烈的物體建築的圖形,

多是以走廊與殿柱,拱門與屋宇的明暗線條為主,並且引用了《M 湖書簡》中的 一段文字,如下:

我曾予狂熱迷戀著建築相關的事物。想像應用著各式的材質與結構,創造 出美不勝收的內心景觀,讓所有進入的人,迅速、徹底地被你布置的空間 舞台所震撼、感動、說服、催眠。就像我們想像中的埃及神殿、希臘廢墟、

歌德式教堂、懸空的廟宇、異教的秘窟或各種縱橫在宇宙、自然與心靈之 間的巨大雕塑—各種可以妥善安置一個漫小的人,和他的龐大的視野的,

地方。157

155羅智成,〈寂靜布拉格〉《透明鳥》(台北:聯合文學,2012),ⅩⅠ。

156羅智成,〈寂靜布拉格〉《透明鳥》(台北:聯合文學,2012),ⅩⅩⅡ。

157〈建築〉《M 湖書簡》(台北:正中出版社,2002 年),頁 59。

文中提到各種偉大且令人心向神怡的各式建築,詩人在崇拜之餘對於為何對 建築物那份吸引人的神秘特質作出解釋。早期由於詩人特別迷戀空間感、線條、

形狀所帶來的各鄉美感享受,並且在這些過程中,感知道一些蘊涵在空間裡的祕

形狀所帶來的各鄉美感享受,並且在這些過程中,感知道一些蘊涵在空間裡的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