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設計

第二節 正式的教學行動

本研究的正式行動教學,是透過前導性的教學行動,發現問題後,經過反省、

修正,再發展出正式的行動教學。研究者修正出的正式教學行動,還是依第四章 圖 4-2 的行動研究流程,來呈現正式教學行動的實施過程。分四部分,一、從前 導性行動教學中,發現的問題與反省;二、擬定課程方案與反省;三、預備教學 情境與反省;四、執行教學行動與觀察反省。

一、從前導性行動教學中,發現的問題與反省

(一)以 Facebook,改善自製學習平台功能、操作介面的問題

1、前導性行動教學中,學習平台的問題

前導性行動教學中,使用自製的問題導向學習平台,較外售的學習平台更能 符合本研究問題導向學習的需求,但畢竟成熟度不足,操作流暢性不夠,再加上學 生使用不習慣,教學上難免有問題。

學生反應自製的問題導向學習平台,有下列問題,需要在正式的行動教學 中改善:

(1)教學步驟操作繁瑣

(2)同步討論區和聊天室介面,操作不順暢…等問題。

2、以 Facebook,改善自製問題導向學習平台的問題

研究者不具備學習平台設計技術,又缺少研究經費。因此,進行正式的線 上課程,只能尋找免費、學生熟悉使用的平台工具,同時這個線上課程的平台,

還需讓學生分組進行同步討論和非同步討論,並且具備檔案、圖片、影片上傳下 載的功能。

隨著科技的進步,研究者發現現在的 Facebook 經歷多次改版,是具備上述 條件的平台工具。學生使用率高,熟悉操作介面,經過研究者測試 Facebook 介 面操作順暢,應可改善操作繁瑣的問題;而且能分組進行同步、非同步討論;也 具備檔案、圖片、影片上傳下載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完全免費使用,符合本研究

的需要。因此,正式的行動研究,將以 Facebook 來改善自製問題導向學習平台 的問題。

(二)真正做到完全線上課程,沒有面對面教學的部分

根據 2009 前導性行動教學的經驗,為符合研究定義做到完全的線上課程,

沒有面對面教學的部分。2012 年,借用台北科技大學互動媒體研究所的學生,特 別注意學生是否需要集中到固定的上課地點,經過溝通,正式參與行動教學的學 生,不需集中到固定的上課地點,學生完全模擬網路學習者,分散各地,在約定 的上課時間,使用網路進入學習平台,經過同步討論和非同步討論,完成所有的教 學活動,真正做到完全線上課程,沒有面對面教學的部分。

(三)降低學生人數和分組數,增加線上互動討論品質

2009 年的前導性行動教學,為符合一般研究對研究對象數量的要求,找了兩 個學校總共 27 個研究對象,分成 7 組,每組 3-4 人進行研究,結果發現網路速度和 組數太多,無法深入了解各組的討論和互動,對教學者的腦力、反應和體力,都是 很大的考驗。2012 年正式的行動教學,則將分組組數降低為 4 組,只有 15 個研究 參與者(與前導性行動教學不同的學生),希望能增加線上課程互動、討論的品質。

(四)修改教學行動的課程方案

在前導性的行動研究中,除了上述的三個問題之外,還有 1、自我省思的後 設認知問題,過於瑣碎;2、評量方式不夠完整,僅做為修正正式行動教學的依 據等問題。都應在正式行動教學的課程方案中修改,加入前後測問卷,以完整的 評量方式,和更精簡的自我省思問題,來進行正式的行動教學。

二、擬定課程方案和反省

前導性的行動研究,為配合屏教大美術系「網頁設計」,和北科大創意設計研 究所「當代藝術與文化創意產業」課程特色,將問題導向的真實問題設定為,以故 宮的中國繪畫展品為主,規劃並完成一個「強調觀眾參與詮釋的線上導覽系統」

正式的行動研究,以北科大互動媒體研究所的「互動講座」學生,為研究對 象,前導性行動研究的問題情境,要學生完成一個「強調觀眾參與詮釋的線上導

覽系統」,強調觀眾對作品的詮釋、評論、再創作或觀眾與作品互動,與任教老 師討論後,認為這樣的真實問題情境,相當符合互動講座課程的特色。因此,正 式的行動研究將維持這樣的真實問題情境;同時此次課程符合互動媒體研究所

「互動講座」的特色,不需配合課程融入特定的教學內容;但為配合暑假活動,

將上課時間縮減 1 週,以下是修改後的課程方案:

(一)正式的行動教學方案 1、教學目的:

(1)理解中國繪畫的相關概念、知識

(2)了解觀眾參與詮釋的美術館線上導覽之相關概念、知識

(3)培養問題解決、小組合作、自我導向學習、溝通的能力

(4)培養「觀眾參與詮釋的美術館線上導覽系統」之設計能力

(5)建立「自己可與他人合作解決美術專業領域問題」的態度

(6)培養「美術館線上導覽知識是可以討論,由我們所建構」的態度

(7)建立「觀眾對美術作品的詮釋,應成為美術館作品導覽的部分內容」

的態度

2、教學者—研究者本人

正式行動教學還是由研究者本人擔任教學工作。北科大互動媒體研究所「互動 講座」的教師,未進行實際的教學,僅從旁觀察、與研究者對話,並協助評鑑學 習者的學習成果。

3、教學的流程

正式的行動教學,還是依第三章歸納出 7 個的問題導向學習步驟,「面對問 題」、「確認已知道的或必須知道的知識」、「描述解決問題須處理的難題」、「蒐集 資料解決各個難題」、「小組討論獲得解決問題的共識」、「再詢問學生的表現」、「提 出研究結果」來進行教學。只是考量到暑期上課,安排在 8 週時間內完成整個教 學。

(1)第一週:面對問題,並完成前測問卷

此次的教學,雖然以相同的真實問題情境來教學,還是將原情境中配合屏教

大「網頁設計」的特色減少,此次開放性、專業領域的真實問題情境,模擬如下:

你們從事文化創意產業,故宮博物院有個委託案,希望從故宮的中國繪畫展 品中,規劃並完成一個「強調觀眾參與詮釋的線上導覽系統」(不限中國繪

畫主題、作品)

這個強調觀眾參與詮釋的線上導覽系統,除應具備(1)作品的相關資料、

補充資料外,特別希望能收入(2)觀眾對作品的詮釋、評論、再創作或觀 眾與作品互動…等等的資料或圖文。而為了吸引觀眾的參與並具備故宮博物 院的特色,這個線上導覽系統還應具有(3)故宮的去背標誌(或浮水印)、

(4)優美的圖文色彩安排、(5)背景音樂、(6)網頁動態化等特色【(1)~

(4)必備,(5)(6)參考】。

參與評選時,應有「強調觀眾參與詮釋的線上導覽系統」(含觀眾參與詮釋 的實際案例)和企劃書以利審查。

(2)第二週:「確認必須知道、己經知道、必須學習」的知識,並「描述解 決問題須處理的難題」

以表 5-1 的 KWL 表格,協助同學思考一個「強調觀眾參與詮釋的線上導覽 系統」,必須知道、已經知道、必須學習的知識,達成小組的共識,並「描述解 決問題須處理的難題」,決定如何達成任務。

(3)第三週:「蒐集資料解決各個難題」

持續蒐集資料,小組討論提出解決各個難題的辦法,並達成共識。

(4)第四、五、六週:依小組共識,著手完成一個「強調觀眾參與詮釋的 線上導覽系統」。

(5)第七週:「再詢問學生的表現」

教學者分別與各組會議,再詢問學生的表現,要學生回溯問題解決的策略,

以「是否…」的陳述,擴展學生對解決問題情境的理解,幫助學生轉換已學的情 境因素,幫助學生再檢視學習的概念和技巧。其他各組持續實作。

(6)第八週:「提出研究結果」

第 8 週完成後測問卷,繳交「強調觀眾參與的線上導覽系統」(自定繳交方 式,網址、光碟...等),並將企劃書上傳到 Facebook 上。

4、教學評量

(1)形成性評量—以過程導向的評量為主 A、學習過程相關的記錄文件

(A)每週日晚上 8:00-10:00 為共同上線時間,能準時上線者,每週加 5 分,8 週均準時者加 40 分。10%。

(B)除共同上線時間外,每週下課後,能上 fb 留言,進行非同步討論者,

每週加 5 分,8 週均達成者加 40 分。佔 10%。

(C)在 fb 上參與課程討論、發表文章解決問題、蒐集相關資料,依內容 品質和次數多寡予以評分。佔 42%

B、師生會議的訪談內容

在第七週的師生會議中,再詢問學生的表現,以了解各組學習狀況為 主,不計分。評量重點為:

(A)有關中國繪畫相關概念、知識的理解

(B)觀眾參與的美術館線上導覽相關概念、知識的理解情形

(C)有關問題解決、小組合作、自我導向學習、溝通能力的培養狀況

(D)「觀眾參與詮釋的美術館線上導覽系統」之設計能力

(E)有關「自己可與他人合作解決美術專業領域問題」態度的建立

(F)有關「美術館線上導覽知識是可以討論,由我們所建構」態度的 培養

(G)有關「觀眾對美術作品的詮釋,應成為美術館作品導覽的部分內 容」態度的建立

(2)總結性評量—以結果導向的評量為主

A、學習成果—「強調觀眾參與詮釋的線上導覽系統」網站和企劃書。

由研究者和台北科技大學教師共同評量,評量重點如下,佔 50%:

(A)線上導覽系統的作品和補充資料之內容

(B)觀眾參與詮釋的設計形式

(C)線上導覽系統的色彩與圖文版面安排

(D)相關功能(如浮水印、背景音樂…等)的設計

(E)創意

B、「使用問題導向學習的美術館線上課程」之前、後測評量問卷,以了解 學習情形,不計分。

由學習者進行的自我評量,評量重點如下:

(A)有關中國繪畫相關概念、知識的理解

(B)觀眾參與的美術館線上導覽相關概念、知識的理解情形

(C)有關問題解決、小組合作、自我導向學習、溝通能力的培養狀況

(D)「觀眾參與詮釋的美術館線上導覽系統」之設計能力

(D)「觀眾參與詮釋的美術館線上導覽系統」之設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