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踐建構式教學的美術館線上課程—以問題導向學習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實踐建構式教學的美術館線上課程—以問題導向學習為例"

Copied!
39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指導教授:王秀雄 教授. 實踐建構式教學的美術館線上課程— 以問題導向學習為例 An action research of implementing the constructivistic teaching methods in art museum online courses—An example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研究生:吳佳蓉. 撰. 中華民國 一百零二 年 六 月.

(2) 謝誌 非常感謝一路上陪伴、協助的所有師長、親人、朋友,點點滴滴永留心頭, 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陪著我央圖找資料、一起讀書、幫我查榜、一起面對許多許多事……。幾次 想放棄,茫然過日子,但你總說: 「人還是要做點對社會有貢獻的事」 。因著你的 鼓勵、肯定、支持、和期盼,完成了論文,謹獻給摯愛的老公~周明德。. i.

(3) 摘要 本研究,基於對現行國內美術館線上課程,偏重指導式教學的現象,有所 困惑,而發展出的行動研究。 研究者本於建構式教學在美術館的教育理論與實體課程,均具有可行性; 同時網路具有實踐建構式教學的優勢,因此以問題導向學習為例,試圖在美術 館線上課程,實踐建構式教學。基本上,是從理論發展出的行動研究,經過前 導性和正式行動教學,最後訪談故宮人員,修正出美術館實務上可行的方案, 希望能處理美術館線上課程,偏重指導式教學策略的現象。. 本研究的結論 一、國外美術館線上課程的教學策略,也少使用建構式教學,難提供國內美術館 線上課程參考 二、在美術館線上課程,實施建構式教學,能提供不同的教學策略和學習觀點, 是可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三、「實踐建構式教學的美術館線上課程—以問題導向學習為例」是從前導性行動 教學中,發現問題,再修正出更具實踐性的正式行動教學 四、行動教學的成效 (一)Facebook 社群網站,適用於實踐建構式教學的美術館線上課程(以問題 導向學習為例),但需定期複製資料,供研究使用 (二)透過 1、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學習的方式;2、引導學生討論的處理方式; 3、延遲工作進度的處理方式;引導學生具備問題導向學習的精神 (三)使用問題導向學習策略,注重學生自我導向學習能力的培養,能減輕教學 者傳授跨領域知能的壓力 (四)証實美術館的線上課程,有使用建構式教學的可能性,並且在知識、技能 和態度三方面的學習成效,堪稱良好 (五)將學習主導權交給學生,各組學習成果呈現多樣的變化。但學習成果偏重. ii.

(4) 資訊技術的展現,對美術館作品的導覽內容,深度略為不足 (六)驗証此線上課程,可學到相關知能,但可能會偏重學生負責的部分,較難 全面理解完成任務所需的知能 (七)本研究以打字進行線上課程,可處理遠距學習的問題,但無法取代面對面 教學 五、分享研究成果並訪談實務工作者,提出美術館實務上可行的修正方案. 本研究的建議 一、對美術館的建議 (一)建構式學習提供不同於指導式教學的學習觀點,是值得在美術館線上課 程,執行的教學策略 (二)科技進步,更容易實施建構式的美術館線上課程,正是轉變的好時機 (三)可以下一循環的修正方案,在實務上實踐建構式的美術館線上課程 (四)可在美術館,舉辦線上教師研習、線上教育活動和館校合作的線上課程, 來實行下一個循環修正方案 二、對教學者的建議 (一)從行動教學中,歸納出教學過程的引導方式,可具體提供教學者參考 (二)跨領域的學習方式,不可能具備所有專長,承認自己的不足,教學相長 (三)注意問題導向學習任務的設計,給予較長的學習時間,能讓學生更全面地 理解,完成任務所需的知能 三、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可選擇時空距離更遠的學習者,應更能突顯線上課程的特色 (二)可以視訊溝通做後續研究. 關鍵詞 美術館教育、線上課程、建構式教學、問題導向學習、Facebook 社群網站. iii.

(5) Abstract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online courses of domestic art galleries and the phenomenon of the courses focusing on instructional teaching. It is an action research generated by the confusion of this phenomenon. Constructivist teaching is feasible in the art museum’s educational theories and courses; Internet has the advantage to implement a constructivist teaching. Hence, 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It attempted to implement constructivist teaching in the online courses of art galleries. Basically, it is an action research based on theories. In the beginning, leading and formal action teaching were performed, and then personnel at National Palace Museum were interviewed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feasible and practical option for art museum. It is expected to change the phenomenon of art museum’s online courses which focuses on instructional teaching. Results of this study: 1. The online courses of foreign art galleries seldom adopt constructivist teaching either. The online courses of domestic art museum can hardly refer to them. 2. If the online courses of art museums implement constructivist teaching, it will provide different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viewpoints of learning, which also can be further explored. 3. “An action research of implementing the constructivist teaching methods in art museum online courses—a problem-based learning example” found out problems in leading action teaching and modified them to result in more practical formal action teaching. 4. Effects of Action Teaching (1) The community website Facebook is suitable for implementing the online courses of art museum’s constructivist teaching (taking example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But the information should be collected regularly for studies. (2) The methods include: A.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learn actively and initially; B. Guide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with others; C. Delay the work progress,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ask questions and enable the students to acquire 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 ability. (3) Utilize the strategy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self-oriented learning ability, which can also reduce the pressure of teachers to teach cross-disciplinary knowledge and skills. (4) It was proved that it is possible to adopt constructivist teaching in the online courses of art museum. Also good effects are achieved in the three aspects of iv.

(6) knowledge, skills and attitude. (5) The dominant power of learning was handed over to the students. Different groups had different results. Their learning achievements laid particular stress on the displa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owev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art galleries’ articles and the depth were not enough. (6) It was proved that students can learn related knowledge and skills from the online courses, but it lays particular stress on those in which the students are responsible and it i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necessary for completing all the tasks. (7) This study performed online courses through typing. This can be used for long distance learning, but it can’t replace face to face teaching. 5. The study results were shared and the people involving in the field were interviewed. The modified option for practical business of art museum was proposed. Suggestions of this study: 1. Suggestions for art galleries (1) Constructivist teaching can provide viewpoints of learning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instructional teaching. It is a teaching strategy worthy for the online courses of art museum. (2) With advanced technology, it is easier to implement the constructivist online courses of art galleries and it is a perfect time to do it now. (3) The modified option of next circle can be adopted to implement the constructivist online courses of art galleries. (4) Online teacher training classes, online education activities can be hold at art gallerie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art galleries and schools can also be carried out to execute the modified option of next circle. 2. Suggestions for the teachers (1) From action teaching, the lead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s induced as concrete references for teachers. (2) The learning method of cross disciplinary indicated that it is impossible to possess all specialties. Admit your disadvantages and learn from teaching. (3) Pay attention to the desig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task. Give the students more time so that they can understand more completely and learn all necessary knowledge and skills for completing the tasks. 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1)Learners from farther places can be investigated to indicate the features of online courses. (2)More studies involving in video communication can be performed.. v.

(7) Keywords: Education of Art Museum, Online Courses, Constructivist Teach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The Community Website Facebook. vi.

(8)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和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7. 第三節. 名詞釋義…………………………………………………………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5. 第二章. 國外美術館線上課程的教學策略分析………………………………19. 第一節. 美術館的數位學習、線上學習和線上課程……………………19. 第二節. 美術館線上課程的教學策略……………………………………28. 第三節. 國外美術館線上課程案例與教學策略分析……………………44. 第三章. 問題導向學習的相關概念……………………………………………64. 第一節. 問題導向學習的特色……………………………………………64. 第二節. 問題導向學習的實施……………………………………………73. 第三節. 問題導向學習的評量……………………………………………79. 第四節. 問題導向學習在美術實體和虛擬課程上的應用………………86. 第四章. 研究設計………………………………………………………………99. 第一節. 研究方法、步驟和架構…………………………………………99. 第二節. 研究者角色………………………………………………………106. 第三節. 研究對象、研究時間與共同研究者……………………………108. 第四節. 研究場域、課程方案與學習平台………………………………111. 第五節. 資料的蒐集與分析………………………………………………114. 第六節. 研究的可信賴度……………………………………………. 第五章. 119. 「實踐建構式教學的美術館線上課程—以問題導向學習為例」, 正式教學行動發展的歷程……………………………………………124. 第一節. 前導性的教學行動…………………………………………………124. 一、從美術館線上課程,發現的問題與反省……………………………124 二、擬定課程方案與反省…………………………………………………129 三、預備教學情境與反省…………………………………………………136 vii.

(9) 四、執行教學行動與觀察反省……………………………………………145 第二節. 正式的教學行動……………………………………………………180. 一、從前導性行動教學中,發現的問題與反省…………………………180 二、擬定課程方案與反省…………………………………………………181 三、預備教學情境與反省…………………………………………………188 四、執行教學行動與觀察反省…………………………………………193 第六章. 「 實 踐 建 構 式 教 學 的 美 術 館 線 上 課 程 — 以 問 題 導 向 學 習 為 例 」, 評估教學成效與成果分享……………………………………………256. 第一節. 教學成效的評估…………………………………………………256. 一、學習過程記錄……………………………………………………256 二、學生的學習成果…………………………………………………258 三、前後測問卷………………………………………………………270 四、教學者的省思……………………………………………………298 第二節. 成果分享與下一循環的修正方案………………………………308. 一、成果的分享─故宮人員對行動教學的評估與建議……………308 二、下一循環的修正方案……………………………………………317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323. 第一節. 結論…………………………………………………………………323. 第二節. 建議…………………………………………………………………334. 參考文獻………………………………………………………………………………340. 附錄……………………………………………………………………………………352 附錄一 「使用問題導向學習的美術館線上課程」的前測評量問卷………352 附錄二 「使用問題導向學習的美術館線上課程」之後測評量問卷………355 附錄三. 美術館人員的深度訪談………………………………………………359. 附錄四 『前導性行動教學,規劃「強調觀眾參與詮釋的線上導覽系統」時, 該系統的指定功能說』………………………………………………360 附錄五 故宮e學園中國繪畫數位學習課程…………………………………364. viii.

(10) 表次. 表 2-1 指導式教學和建構式教學的差異…………………………………………28 表 2-2. Roblyer 數位學習教學策略和 Hein 美術館教育活動之教學方法的比 較…………………………………………………………………………31. 表 3-1. 「決定矩陣表」…………………………………………………………76. 表 3-2. 各學者所提出的問題導向學習步驟比較表……………………………77. 表 3-3 「科學和藝術贗品的偵測」教學進度表…………………………………96 表 4-1. 各類資料的編號意義……………………………………………………117. 表 4-2. 量化研究典範規準與質化研究典範規準之比較………………………119. 表 5-1. KWL 表格…………………………………………………………………131. 表 5-2. 學生運用 KWL 表格討論的資料…………………………………………155. 表 5-3. 小組共識的討論過程……………………………………………………157. 表 5-4. 第 4 組的小組共識………………………………………………………158. 表 5-5. 前導性與正式行動教學,問題導向學習步驟的比較表………………186. 表 5-6. 前導性與正式行動教學比較表格………………………………………186. 表 5-7. KWL 表格…………………………………………………………………208. 表 5-8. 第一組的 KWL 表格………………………………………………………213. 表 5-9. 第四組的如何完成任務表格……………………………………………220. 表 6-1. 第一組線上導覽系統說明與截圖畫面…………………………………259. 表 6-2. 第二組線上導覽系統說明與截圖畫面…………………………………262. 表 6-3. 第三組線上導覽系統說明與截圖畫面…………………………………265. 表 6-4. 第四組線上導覽系統說明與截圖畫面…………………………………267. 表 6-5. 前測問卷知識部分的統計………………………………………………272. 表 6-6. 後測問卷知識部分~問題三、五的統計…………………………………277. 表 6-7. 前、後測問卷「中國繪畫知識」的比較表……………………………279. 表 6-8. 前、後測問卷「美術館線上導覽知識」的比較表……………………281. 表 6-9. 此次線上課程 10 個學習目標中,學習最用心和收獲最多的統計表…294. 表 6-10. 最用心學習和收獲最多的學習目標之排序…………………………296. 表 6-11. 前導性行動教學、正式行動教學和下一循環修正方案的比較表……319 ix.

(11) 圖次. 圖 2-1. 紐約現代美術館的 red studio podcast……………………………………20. 圖 2-2. 弗利爾美術館和沙可樂美術館的 e-gallery………………………………22. 圖 2-3 故宮 e 學園的線上課程……………………………………………………25 圖 2-4. 數位學習、線上學習、線上課程比較圖…………………………………27. 圖 2-5 Hein 的美術館教育活動可用的四種教學方法……………………………30 圖 2-6. 各種形式的資訊地圖………………………………………………………35. 圖 2-7 故宮 e 學園的線上課程……………………………………………………38 圖 2-8. Holman 應用建構式教學的數位學習課程………………………………42. 圖 2-9. 面面相對肖像畫比一比……………………………………………………45. 圖 2-10. 參與者的個人部落格……………………………………………………47. 圖 2-11. 參與者完成的自畫像……………………………………………………48. 圖 2-12. 使用 Elluminate Live 討論兩件作品的差異……………………………49. 圖 2-13. 泰德線上課程……………………………………………………………52. 圖 2-14. 判斷藝術品價值的互動遊戲……………………………………………54. 圖 2-15. 課程中所提出的問題思考………………………………………………55. 圖 2-16. 大英博物館的網路資源…………………………………………………58. 圖 2-17. 大英博物館線上課程的教學內容結構…………………………………59. 圖 2-18. 大英博物館古中國線上課程……………………………………………60. 圖 2-19. 銅器上的文字圖片與文字翻譯…………………………………………61. 圖 2-20. 以互動遊戲,比對文字、圖像和象形文字,來評量學習成果……………62. 圖 4-1. 課程行動研究流程………………………………………………………100. 圖 4-2. 本研究的行動研究流程…………………………………………………102. 圖 4-3. 本研究的研究步驟………………………………………………………105. 圖 4-4. 中國繪畫數位學習課程…………………………………………………112. 圖 4-5. 本研究的可信賴度………………………………………………………123. 圖 5-1. 指定功能的相關說明……………………………………………………135. 圖 5-2. 問題導向學習平台的首頁………………………………………………140. 圖 5-3. 在問題導向學習平台上分組……………………………………………142 x.

(12) 圖 5-4. 問題導向學習平台的學習者介面………………………………………143. 圖 5-5. 問題導向學習平台的教學者介面………………………………………144. 圖 5-6. 系統公告區………………………………………………………………147. 圖 5-7. 相關教材…………………………………………………………………148. 圖 5-8. 相關連結…………………………………………………………………149. 圖 5-9. 指定功能說明……………………………………………………………149. 圖 5-10. 課程任務說明…………………………………………………………150. 圖 5-11. 教學者可進入各組的同步討論區與學生互動………………………152. 圖 5-12. 界定問題………………………………………………………………153. 圖 5-13. 蒐集資料─必須知道、已經知道、必須學習的知識………………157. 圖 5-14. 小組同步討論,獲得解決問題的共識………………………………159. 圖 5-15. 5、6、7 週以聊天室進行同步討論~進入各組聊天室的頁面………160. 圖 5-16. 5、6、7 週的同步討論過程~小組聊天室內容………………………161. 圖 5-17. 學生利用綜合討論區,上傳下載資料………………………………162. 圖 5-18. 各組的師生會議………………………………………………………163. 圖 5-19. 上傳「強調觀眾參與詮釋的線上導覽系統」網址和企劃書…………164. 圖 5-20. 綜合討論區,各組的非同步討論區…………………………………165. 圖 5-21. 小組非同步討論的內容………………………………………………166. 圖 5-22. 聊天室選單……………………………………………………………167. 圖 5-23. 線上學習者傳訊………………………………………………………168. 圖 5-24. 郵件管理區……………………………………………………………169. 圖 5-25. 學習平台的寄信系統…………………………………………………169. 圖 5-26. 學習歷程………………………………………………………………170. 圖 5-27. 互動(講座)的 Facebook 平台………………………………………189. 圖 5-28. 避免出現與教學無關的社交資訊……………………………………190. 圖 5-29. Facebook 的郵件通知…………………………………………………191. 圖 5-30. 複製到部落格的非同步討論內容……………………………………192. 圖 5-31. 建立各組不公開的社團………………………………………………195. 圖 5-32. 公告課程任務…………………………………………………………196. 圖 5-33. 公告教學流程…………………………………………………………196 xi.

(13) 圖 5-34. 公告成績評量方式……………………………………………………197. 圖 5-35. 公告小組討論方式……………………………………………………197. 圖 5-36. 與學生溝通問題導向學習的理念……………………………………198. 圖 5-37. 學生回傳前測問卷……………………………………………………199. 圖 5-38. 上傳相關參考資料……………………………………………………200. 圖 5-39. 第一週的教學公告……………………………………………………201. 圖 5-40. 第一週同步討論………………………………………………………203. 圖 5-41. 第一週非同步討論……………………………………………………206. 圖 5-42. 張貼第一週的小組討論共識…………………………………………206. 圖 5-43. 第一週非同步討論時,再提醒完成任務的相關條件………………207. 圖 5-44. 第二週的教學公告……………………………………………………209. 圖 5-45. 第二週的同步討論……………………………………………………211. 圖 5-46. 第二週的非同步討論…………………………………………………213. 圖 5-47. 第三週的教學公告……………………………………………………215. 圖 5-48. 第三週的同步討論……………………………………………………217. 圖 5-49. 第三週的非同步討論…………………………………………………221. 圖 5-50. 第四、五、六週的教學公告…………………………………………222. 圖 5-51. 第四、五、六週的同步討論…………………………………………224. 圖 5-52. 第四、五、六週非同步討論…………………………………………229. 圖 5-53. 第四、五、六週學生上傳的測試相片或影片………………………230. 圖 5-54. 第七週的教學公告……………………………………………………231. 圖 5-55. 第七週的同步師生會議………………………………………………233. 圖 5-56. 第七週的同步討論……………………………………………………235. 圖 5-57. 第七週的非同步討論…………………………………………………236. 圖 5-58. 第八週的教學公告……………………………………………………237. 圖 5-59. 第八週的同步討論……………………………………………………239. 圖 5-60. 第八週的非同步討論…………………………………………………240. 圖 5-61. 第四組雙喜冤家的大頭貼……………………………………………239. 圖 5-62. 小組每週的同步討論,記錄在收件匣訊息中………………………241. 圖 5-63. 快速回應非同步討論並分享資料……………………………………244 xii.

(14) 圖 6-1. 8 週各組同步討論週數的統計圖………………………………………256. 圖 6-2. 8 週各組非同步討論週數的統計圖……………………………………257. 圖 6-3. 8 週各組線上發言次數統計……………………………………………257. 圖 6-4. 前測問卷~過去線上課程經驗的統計圖………………………………271. 圖 6-5. 後測問卷知識部分~問題二、四的統計圖……………………………277. 圖 6-6. 前測問卷~技能部分統計圖……………………………………………283. 圖 6-7. 後測問卷~技能部分統計圖……………………………………………284. 圖 6-8. 前測問卷~態度部分統計圖……………………………………………289. 圖 6-9. 後測問卷~態度部分統計圖……………………………………………291. 圖 7-1. 正式教學行動發展的歷程………………………………………………325. 圖 7-2. 本研究的教學成效………………………………………………………327. xiii.

(15) 實踐建構式教學的美術館線上課程─以問題導向學習為例.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研究背景 (一)數位學習是 時 代 趨 勢 , 美 術 館 教 育 亦 然 數位科技的蓬勃發展,讓人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上網取得資訊並進 行活動,使得網路成為學習上相當受歡迎的科技媒體,企業界、大專院校、中小 學開始運用網路進行各種學習活動。數位科技打破時間、空間與對象的限制,把 傳統學習延伸到網路的虛擬世界上,擴展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領域,自活字版印 刷以來,最大的學習革命現在開始(王梅玲, 2005)。 的 確 , 隨 著 數 位 科 技 的 發 展,應用數位科技在有線或無線網路上所進行的進行數位學習活動,已 成 為學習的重要場域,影響擴及各個學習領域。 數位科技的蓬勃發展,也對國內外各大美術館的典藏、研究、展示與教育產 生莫大的影響,各大美術館將數位科技應用到美術館教育的案例,相當的多。國 內的故宮博物院有「數位博物館」 、 「數位典藏計畫」 、 「故宮文物數位學習計畫」, 正有計畫的將數位科技應用到美術館教育中;此外,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市立 美術館、國立台灣美術館,亦可找到許多相關的案例。在國外,紐約現代美術館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設計了紅色工作室,使用播客(podcast) 、You Tube… 等數位科技工具,針對 13-19 歲的青少年,進行美術館教育推廣工作;除此之外, 法國羅浮美術館、英國大英博物館的網站上,亦可找到許多數位科技在美術館教 育應用的案例。足見,美術館教育並未在這股數位學習革命中缺席。 (二)數位科技在美術館教育的應用方式多元,線上課程為其中之一 研究者從文獻 ( Burnette, 2007; Hsu, 2007; Din, 2007; Howes, 2007; Lin, 2007; Proctor, 2007 )和網路蒐尋中,發現數位科技在美術館教育活動的應用方式多樣, 因此也發展出許多不同形式的美術館數位學習方式,有國科會定義的數位學習 (台北市立美術館/教育/多媒體/podcast, http://www.tfam.museum/12_OnlineMedia/Default.aspx?PKID=3) ,也有學者所定義的 線上學習(國立台灣美術館/教育推廣/線上互動/網路遊 e 室, 1.

(16) http://www1.ntmofa.gov.tw/artgame/index.htm?m1=2&m2=6&m3=0)或線上課程(故 宮 e 學園的線上課程, http://m-learning.npm.gov.tw/npm/portal/learn/learn04/list.aspx),同時隨著 WEB2.0 在 美術館教育上的應用,也帶起了觀眾參與式的學習(Burnette, 2007; Proctor, 2007) ,讓這些數位科技在美術館教育的應用更加多元。 美術館的線上課程為其中一種應用方式,例如故宮的 e 學園,即設有 9 個主 題課程,使用一個課程管理系統,來呈現課程的學習目標、教學內容和評量工具, 同時還規劃有部落格和相關社群,讓學習者與教學者可以進行溝通與互動,具備 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評量工具、學生組織(社群)、教學者與學生的溝通、學 生與學生的溝通等多個課程要素1,是國內一個相當完善的美術館線上課程案 例,獲獎無數,相當有代表性。 (三)國內美術館線上課程偏重指導式教學,較少建構式教學 根據 2012 年 9 月以前搜尋台北市立美術館、歷史博物館、高雄市立美術館、 國立台灣美術館、故宮博物院的結果,發現符合本研究定義的美術館線上課程, 僅故宮的 e 學園,但劉襄儀(2006)認為故宮 e 學園的線上學習課程,其教育模 式和文稿設計是以課堂章節方式計劃,偏向制式教學的線性學習模式,研究者對 e 學園青銅器導論課程(Wu, 2007)和其他課程的分析(吳佳蓉,2007)也發現 其教學策略偏重教導式,從這些研究可發現台灣的美術館線上課程具有 Michael (2003)所言「內容中心」的特色,傾向以學科專家的觀點,來呈現學習內容的 結構和次序,而較少以建構主義的觀點來教學。. 二、研究動機: (一)建構式教學在美術館的教育理論與實體課程均具有可行性 回顧美術館相關的教育理論,Hein(1998)認為美術館教育活動可使用的四 種教學方法,即以 Gagne′學習階層為基礎的講述式教學法(pedagogy for didactic, expository education)、以行為主義為基礎的刺激—反應式教學法(pedagogy for stimulus-response education)、以 Bruner 認知理論為基礎的發現式學習法. 1. 黃政傑(1991)認為最常被提及的課程要素有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活動、課程評鑑,其 他課程要素還有教學策略、課程時間、學生組織、材料資源…等等。 2.

(17) (pedagogy for discovery learning)、以 Piaget 和 Vygotsky 學習理論(learning theories)為基礎的建構主義教學法(pedagogy for constructivism),從 Hein 的論 述中,可知美術館教育是可實施建構式教學的。的確,博物館的實體課程也確實 有實施建構式教學的例子,如:聖保羅明尼蘇打科學博物館(the Science Museum of Minnesota, in St. Pual)就鼓勵高中學生組成專題社(project club),利用博物 館的資源,以專題研究的方式做自己的研究或為博物館計畫工作(Kotler & Kotler, 1998),就是個建構式教學的案例。而研究者實際參與台灣的美術館教育推廣工 作(實體課程),亦從中體會到美術館為了能貼近學習者的生活、興趣、需求, 常以建構式教學概念來設計他們的探索發現室(Hein, 1998),如國立台灣美術 館的發現室,就相當生動有趣,也是建構式教學策略在美術館實體課程實踐的案 例。可見,建構式教學在美術館的教育理論與實體課程上,均具有可行性。 (二)網路具有實踐建構式教學的優勢 網路是知識大寶庫,能提供各式資料,幫助學習者主動學習,建構自己的 知識;網路無遠弗界,能讓世界各地的學習者彼此分享學習心得,擴大了學習的 社群;而在網路環境下,能清楚記錄學生的學習路徑及討論互動的情況,並可設 置電子化學習歷程檔案(游光昭、蔡福興,2001) ,記錄學生的探索學習;而建 構式教學強調在資源豐富而複雜的環境中,以問題導向的活動,來進行小組合作 的探索學習(Roblyer, 2003; 魏立欣譯,2004) 。因此研究者認為建構式教學理念 與學習的特色,在網路中更具實踐的優勢。 的確,許多研究指出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影響了網路學習的相關學習策略 (程銘國,2004;蔡崇元,2001;謝沛珊,2005;顏榮泉、陳明溥,2006) ;而 Ally(2004)也指出線上課程,有傾向建構主義學習的趨勢。所以,近年來應用 建構式教學所進行的數位學習、線上教學或線上課程,漸成為許多學者(Björck, 2002; Cameron, Barrows, & Crooks, 1999; 王千倖,2000)研究討論的主題。 事實上,Chickering 和 Ehrmann (1996)很早就認為應用特定的技術,可能會 伴隨著使用不同的教學策略與理念。因此,數位學習(線上課程)的教學若未能 3.

(18) 實現新的教學概念和設計,仍像學校教育那樣強調指導講述式教學,將無法證明 數位學習(線上課程)的價值(Caplan, 2004) 。目前國內的數位科技多偏重技術 層面,以網頁、動畫、電子翻頁書、視訊搭配投影片…等來傳授傳統指導式課程, 將會限制數位學習(或線上)課程的發展(徐新逸、廖珮如,2004)。 (三)從國內美術館線上課程所用教學策略的現況中,可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美術館的線上課程是以網路做為數位傳遞的媒體,而這個線上課程的媒體 工具—網路,具有實踐建構式教學的優勢;同時,建構式教學在美術館的教育理 論與實體課程均具有可行性。在這兩個條件下,研究者對於現行國內美術館線上 課程的教學策略,傾向指導式教學的現象,有點困惑! 因此,研究者想進一步探討下列兩個問題: 1、了解國外美術館線上課程的教學策略現況? 美術館的線上課程,使用網路為傳遞媒體,具有實踐建構式教學的優勢, 但國內美術館線上課程的教學策略,有傾向指導式教學的問題。面對這個現象, 研究者想先了解國外美術館的線上課程使用的教學策略,是否發揮網路的優勢, 實施建構式教學?以做為國內美術館線上課程的參考。 2、國內美術館的線上課程,是否有實踐建構式教學的可能性? 研究者認為國內美術館線上課程的教學策略,傾向指導式教學的現象,可 試著改變,發揮網路適合實施建構式教學的優勢,在美術館線上課程實施建構式 教學,為美術館線上課程提供不同的教學策略和學習觀點。 因此研究者希望在了解國外美術館線上課程教學策略現況的基礎下,以更 廣泛的探究為根基,試著在國內的美術館線上課程,實踐建構式教學,透過研究 者的研究,來了解國內的美術館線上課程,是否有實踐建構式教學的可能性?實 踐過程中,又會遇到什麼問題? 基於上面的論述,研究者對國內美術館線上課程傾向使用指導式教學的現 況,想探討的問題,可聚焦為:「了解國外美術館線上課程的教學策略現況?」 以及「如何在國內美術館線上課程,實踐建構式教學?」 4.

(19) (1)以問題導向學習做為實踐建構式教學的教學策略 針對「如何在國內美術館線上課程,實踐建構式教學的教學策略?」這個 問題,我們可以從文獻中發現,近年來應用建構式教學所進行的數位學習、線上 教學或線上課程,漸成為許多學者(Björck, 2002; Cameron, Barrows, & Crooks, 1999; 王千倖,2000)研究討論的主題,藝術領域亦然(Crow & Din, 2007; Din, 2007a, Costantino, 2002)。而研究者亦從文獻中歸納出在數位學習、線上教學或 線上課程中,具建構式教學特色的教學策略有:問題導向學習、專題導向學習、 情境學習、合作學習…等(程銘國,2004;蔡崇元,2001;謝沛珊,2005;王緒 。 溢、劉子鍵、王瑀、賴慧王民,2000;黃淑玲,2000) 有學者(Duffy, Lowyck, & Jonassen, 1993; Savery & Duffy, 1995)認為情境學 習、專題導向學習,兩者都是以問題導向學習為基礎的一種創新應用,同時小組 合作學習又是問題導向學習一個重要的特色(王千倖,2000;邱漢東,2003;施 川淵,2004) ,可見,在使用建構式教學的數位學習、線上教學或線上課程之教 學策略中,問題導向學習有其重要性。 研究者基於這些學者的論述,在進行「實踐建構式教學的美術館線上課程」 之研究時,將以問題導向學習做為實踐的教學策略,所以有關「如何在國內美術 館線上課程,實踐建構式教學?」之研究問題,可再聚焦為:「實踐建構式教學 的美術館線上課程—以問題導向學習為例」。 (2)以質性研究突顯美術學習的特質 部分實踐問題導向學習的線上課程研究,常在學校場域實踐,且大多採實驗 研究法(顏榮泉、陳明溥,2006;邱漢東,2003;黃淑玲,2000;程銘國,2004; 鄭琮生,2004) ,在操控某些變項的情況下進行研究,且多以量化數據的方式呈 現研究結果(部分研究亦結合質化的內容分析,如 2006 年顏榮泉和陳明溥的研 究)。但研究者認為美術學科相當重視情意學習的部分,實驗研究法難以完全操 控情意學習的變項;同時以量化數據呈現美術學習的結果,也恐在量化過程中失 真。因此,研究者打算以質性研究方式來突顯美術學習的特質。 (3)以行動研究提升美術館線上課程的實務工作 Lewin 說:「研究應有所行動,行動應有所研究(No research without action. No action without research)(引自 Minor, 1981: 485)。」也曾說過:「一個好的理. 5.

(20) 論應是實務的 (There is nothing so practical as a good theory) (Lewin, 1951: 169)。」 研究者相當認同這樣的看法,也認為在實務工作中進行研究,並將研究結果用於 實務工作中,才能真正跨越理論與實務的鴻溝,而行動研究就是一個能強力聯結 理論和實務的有用方法(Minor, 1981; Rowell, 2006; 賴秀芬、郭淑珍,2005;甄 曉蘭,2003) ,目的在幫助實務工作者解決問題或提升實務工作(Mckernan, 1996)。 本研究秉持這樣的理念,希望能結合美術館線上課程的理論與實務,透過研 究,探討美術館線上課程的實務工作。因此,研究者以教學設計身份,進入美術 館線上課程的場域,從國內美術館線上課程的教學現況中,發現美術館線上課程 教學策略,可進一步探討的問題;接著探討國外美術館線上課程的教學現況,尋 找可能的解決案例;然後提出處理美術館線上課程教學策略問題的方案;接著預 備教學情境,執行教學行動;然後評估教學成效;最後進行成果分享,並對下一 個循環的行動,提出建議。針對美術館線上課程教學策略,可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提出實務工作上可行的方案,希望能處理美術館線上課程,傾向指導式教學策略 的現象。. 6.

(2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基於上述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動機,本研究將採行動研究法,針對「實踐建構 式教學的美術館線上課程—以問題導向學習為例」進行研究,研究目的與問題分 述如下:. 一、研究目的 (一)了解國外美術館線上課程的教學策略現況。 (二)提出解決美術館線上課程的教學策略問題之方案—建構式教學,以問題導 向學習為例 (三)預備教學情境,實踐「建構式教學的美術館線上課程—以問題導向學習為 例」之行動研究。 (四)了解「實踐建構式教學的美術館線上課程—以問題導向學習為例」,學習 者的學習成效。 (五)與美術館人員合作,提出建議或一套修正的方案,做為下一個行動研究循 環的參考. 二、研究問題 (一)國外美術館線上課程使用哪些教學策略? (二)美術館線上課程的教學策略有什麼樣的現象?可能的解決方案為何? (三)如何實踐「建構式教學的美術館線上課程—以問題導向學習為例」之行動 研究? (四)實踐「建構式教學的美術館線上課程—以問題導向學習為例」時,如何進 行學習者的學習成效評估? (五)如何與美術館人員合作,提出建議或一套修正的方案,做為下一個行動循 環的參考?. 7.

(22)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線上課程 在許多文獻和研究中,數位學習、線上學習和線上課程常有混用的現象 (Ally,2004),研究者探討相關文獻資料,以「上線與否」、「是否有明確課程 概念和多個課程要素」和「是否有面對面教學」三因素,來區分數位學習、線上 學習與線上課程三者的差異(如圖 2-4 所示,並詳述在第二章第一節) 。 線上課程比線上學習具有較明確的課程概念,且具有教學者的角色、課程管 理機制、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者和學生的溝通、學生與學生間的溝通、評量工 具和評量成績的管理…等多個課程要素(McFadden, 2000),這些課程的要素, 大致在傳統課程要素的範疇內,但為了在網路上實施線上課程,常需要一個課程 管理系統或類似的科技,來管理這些課程要素。同時,線上課程還可分為兩類: (一)複合式的線上課程,雖使用線上課程,但部分課程時間教學者與學生是面 對面的;(二)完全的線上課程,學習者與教學者分散各地,沒有面對面教學的 部分。 本研究將以「上線」 、 「具有明確課程概念和多個課程要素」和「學習者分散 在各地,沒有面對面教學」的完全線上課程為研究範圍。. 二、美術館的線上課程 美術館的線上課程尚在發展階段,截至 2012 年 9 月,符合本研究完全線上 課程定義的美術館線上課程並不多,尤其在「具有明確課程概念和多個課程要素」 這項,部分線上課程雖具有課程的概念,但未能同時具備教學者角色、課程的教 學內容、課程的管理、教學者和學生的溝通、學生與學生間的溝通和評量工具… 等各項課程要素。因此研究者在判斷「具有明確課程概念和多個課程要素」的判 斷標準,是以黃政傑(1991)認為最常被提及的四個課程要素,課程目標、課程 內容、課程活動、課程評鑑為準,再配合前面提及的教學者角色、課程的管理、 教學者和學生的溝通、學生與學生間的溝通…等各項課程要素,綜合判斷。結果 發現能同時具備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活動、課程評鑑、教學者角色、課程 的管理、教學者和學生的溝通、學生與學生間的溝通…等多項課程要素,符合「具 明確課程概念和多個課程要素」的美術館線上課程並不多。 因此研究者將「具明確課程概念和多個課程要素」的判斷標準放寬,最少需 8.

(23) 同時具備課程內容、課程評鑑這兩項課程要素,才算符合本研究「具明確課程概 念和多個課程要素」的判斷標準,接著再符合「上線」 、 「學習者分散在各地,沒 有面對面教學」,才可列為本研究美術館完全線上課程的探討範圍,這樣的美術 館完全線上課程定義雖不完善,但可增加現有美術館線上課程探討的案例。 而為了與美術館線上學習區隔,研究者亦做下列的釐清 (一)將只具備教學內容這項課程要素的線上數位資料、線上導覽資料、線上資 源工具,列為美術館線上學習的範疇; (二)部分美術館所推出的互動式線上遊戲,由於只具備課程活動這項課程要 素,亦為線上學習範疇,不在本研究線上課程的範圍內; (三)美術館所規劃的部落格,具備了課程內容和學習者間的溝通,這些課程要 素,但由於本研究以課程內容和課程評鑑這兩項課程要素為主,因此美術 館的部落格亦列為線上學習的範疇,不在本研究線上課程範圍內。. 三、建構式教學 建構式教學認為學習者必須自行發現或建構知識,而不是被動接受資訊的傳 授,因此學生需有機會經由介紹目標和少量的資訊來建構;同時學習是有異質性 的(idiosyncratic) ,一般的教學形式和策略是無效的 (Kirschner, Sweller, & Clark, 2006)。所以建構式教學質疑傳統教育的目的,提倡創新的教學方法,著重培養 學生解決真實生活問題的能力,認為學生不應從教師身上擷取知識,而應自己建 構知識。因此建構式教學,重視學生主動參與,並自行建構出對學生有意義的結 論,不強調特定內容、技巧的學習,與指導式教學由教師設計目標,傳授大部分 課程,有很大的差異(Roblyer, 2003; 魏立欣譯,2004;Hein, 1998) 。 使用建構式教學法的課程有兩個主要的假設,一、讓學生在資訊豐富的環境 中,解決真實問題,建構自己的答案,導致最有效的學習經驗,從中獲得複雜的 知識;二、透過經驗學科的程序,可獲得最佳的知識,如果學習者需要,將提供 過程形式或任務相關的資訊。雖然此教學法以許多不同名稱出現,如問題導向學 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探究學習(inquiry learning) 、經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和建構主義的學習(constructivist learning) ,也被統稱為 unguided instruction 或 minimally guided instruction (Kirschner, Sweller, & Clark, 2006),但本研究所指的建 構式教學具有下列特色。 9.

(24) (一)本研究建構式教學的特徵(Roblyer, 2003; 魏立欣譯,2004) 1、問題導向的活動:建構式教學強調學生對單科或各學科間問題的解決, 結合問題的提出、解決向同儕學習。問題可能依特定目標而產生,也 可能是假設性的問題,或是開放式問題,這些問題通常比指導式教學 更複雜,學生需花更多時間和技能去解決。 2、以視覺影像協助學習:影像形式的教學活動能有效幫助學生建立好的 問題解決之「心智模式」,幫助學生發展自己的辨別技能。 3、資源豐富而複雜的環境:建構式教學需要豐富的學習環境,而非單靠 教師、教科書及預備教材等簡單的教室環境。Perkins(1991)認為下 列資源的結合,能為建構式教學提供更豐富的學習環境:A、資料庫 (information banks) ,用來蒐集、擷取資訊的教科書、電子百科全書; B、筆記型電腦,幫助學習者維持短期記憶;C、建構工具組,讓學習 者可以自行操作,與學習環境互動;D、現象模擬(phenomenaria), 能在其中探索的電腦模擬系統;E、任務管理者(task managers),如 老師及電子教師,能對學生的建構式教學任務提供協助和回饋。 4、小組合作學習:多數建構式教學相當著重小組任務,而非個人解決問 題,研究指出,學生分派到合作小組,是促進多元化學習的最佳方法。 5、探索的學習:所有建構式教學均呼籲以更多彈性來達成可能的預期目 標,因此大部分強調探索,而非僅是獲得正確答案或所謂高度的「發 現學習」 。然而教師在探索過程中,應提供多少協助及引導,學者的看 法是有差異的,只有一些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生應擁有全部的自由, 不受時間限制去發覺所需知識。 6、採實作評量方法:建構式教學希望能呈現更多質性而非量化的評量,比 較受歡迎是學生檔案的評量方法,包含學生的作品集、作品的檢核表、 教師對作品優缺點的敘述和判斷學生表現成果的評量。 (二)本研究建構式教學不含發現式學習法 Roblyer(2003; 魏立欣譯,2004)認為建構式教學(constructivistic teaching methods) ,由認知學習理論的某些學派衍生而來,如 Piaget 認知發展、Vygotsky 學習鷹架和 Bruner 認知理論、Brown 的認知學徒制…等。而美術館教育的學者 Hein(1998)則把 Bruner 認知理論為基礎的教學,視為發現式學習法(pedagogy 10.

(25) for discovery learning);以 Piaget 和 Vygotsky 學習理論(learning theories)為基 礎的教學,視為建構主義教學法(pedagogy for constructivism) 。Hein 還指出發現 式學習法希望學生在活動中,積極建構學習,但卻需達到預期的教育結果,由其 他人來決定的結論,這個教學法的內在矛盾是很明顯的;而 Roblyer(2003)在 描述建構式教學的特徵時,也提到建構式教學強調探索,呼籲以更多彈性來達成 可能的預期目標,而非僅是獲得正確答案的所謂高度「發現學習」,因此本研究 所謂的建構式教學,將不包含發現式學習法。 (三)本研究的建構式教學將以問題導向學習為例 近年來應用建構式教學所進行的數位學習、線上教學或線上課程,漸成為 許多學者(Björck, 2002; Cameron, Barrows, & Crooks, 1999; 王千倖,2000)研究 討論的主題。而一如建構式教學在實體課程中,以許多不同名稱出現般(如:問 題導向學習、探究學習、經驗學習和建構主義的學習等),研究者亦從文獻中歸 納出在數位學習、線上教學或線上課程上,具建構式教學特色的教學策略有:問 題導向學習、專題導向學習、情境學習、合作學習…等(程銘國,2004;蔡崇元, 2001;謝沛珊,2005;王緒溢、劉子鍵、王瑀、賴慧王民,2000;黃淑玲,2000)。 有學者(Duffy, Lowyck, & Jonassen, 1993; Savery & Duffy, 1995)認為情境學 習、專題導向學習,兩者都是以問題導向學習為基礎的一種創新應用,同時小組 合作學習又是問題導向學習一個重要的特色(王千倖,2001;邱漢東,2003;施 川淵,2004) ,可見,在使用建構式教學的數位學習、線上教學或線上課程之教 學策略中,問題導向學習有其重要性。因此,研究者基於這些學者的論述,在進 行實踐建構式教學的美術館線上課程之行動研究時,將以問題導向學習做為實際 實踐的教學策略。. 四、問題導向學習 (一)問題導向學習的定義 1、Barrows 和 Kelson 的定義 根據南伊利諾大學 Barrows 和 Kelson 的定義:問題導向學習是一種課程, 也是一種過程。課程是由小心選擇、設計的問題所組成,這些問題需要學習者批 判的知識、解決問題熟練度、自導的學習策略和小組參與的技巧;過程是重覆使 用系統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或對抗生活、職業所遭遇的挑戰(引自 Levine, 2001) 。 11.

(26) 2、Torp 和 Sage 的定義 Torp 和 Sage(2002)將問題導向學習定義為,以心智或實作的經驗學習為 主,這樣的經驗學習主要在研究和解決混亂、真實世界的問題,……問題導向的 課程在提供真實的經驗,以提昇主動學習、支援知識的建構,並且自然的統整學 校學習和真實生活,同時也滿足州和國家的課程標準以及學科的統整。學生是問 題的解決者,定義問題的本質,也定義解決問題所需條件,追求意義和理解,並 成為自我導向的學習者;老師是問題解決的伙伴,鼓勵學習的興趣和熱忱,也是 認知的輔導者,提供開放探究的環境。 3、Greening 的定義 Greening(1998)將問題導向學習定義為:以問題為中心的一種學習方法, 這種方法是使用非結構(ill-structured)的問題來引導和激勵學習,並以問題做 為鼓勵學生掌控學習環境的工具。通常問題導向學習會強調學習情境的脈絡,為 稍後的學習遷移提供基礎,而學習同時會伴隨著反省,這是問題導向學習重要的 後設認知觀點。問題導向學習課程的實踐,通常以小組工作為主,這反映著建構 主義者重視協商的觀點,而沒有清楚的學科界限,以學習者知覺的問題需求為基 礎,鼓勵統整的學習方法,也是問題導向學習的特色。 4、Duch 的定義 Duch(2006)在德拉威大學的問題導向學習網頁中,提到問題導向學習是 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在挑戰學生學習如何學習,以小組合作方式尋找真 實世界問題的解答,這些問題被使用來吸引學生的好奇心,並開始學習這個主 題,問題導向學習讓學生準備批判分析地思考,並發現使用適當的學習資源。 5、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Wikipedia,2006a)將問題導向學習定義為,學習被開放式問題 所挑戰,學生以小組合作方式工作,老師是學習輔導者的角色,因此學生被鼓勵 對小組負責,並在教學者的支持下組織、指導學習的過程。問題導向學習的擁護 者認為,問題導向學習可用來提升知識,鼓勵溝通的發展、問題的解決和自我導 向學習的技巧。 6、本研究的定義 本研究根據這些學者的定義,將問題導向學習定義為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 學方法用真實世界的非結構性問題來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方式來定義問題、分 12.

(27) 析解決問題所需條件,使用適當、沒有學科界限的學習資源來解決問題,並重覆 使用這一系統的方法直到問題解決。在這過程中,老師是問題解決的伙伴,學生 將學會批判性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導的學習策略和小組參與的技巧,並 學習如何學習,成為自我導向的學習者。 (二)問題導向學習與其他教學方法的差異 1、問題導向學習不同於問題解決策略和探究導向學習 本研究的問題導向學習不同於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策略和探究導向 學習(Inquiry-based learning)。使用問題解決的學生,先學習知識,然後綜合先 前學得的知識解決應用的問題,與問題導向學習先提供學生問題,再由學生確認 需要獲得什麼知識?如何獲得並尋找這些知識,最後解決問題(Woods,1995), 整個學習的過程和重點均不相同。 此外,問題導向學習和探究導向學習雖被統稱 unguided instruction (Kirschner, Sweller, & Clark, 2006) ,兩者在研究、溝通的技巧…等方面,有許多重疊的部分, 但還是有些不同,例如:探究導向學習是問題導向學習過程中,學生進行學習時, 所需應用的方法(Costantino, 2002);而問題導向學習通常是以小組方式進行, 但探究學習可能是以小組方式進行,也可能不是(Vajoczki, 2004)。 2、釐清問題導向學習與一些美術教學方式的不同 當問題導向學習應用在美術教學時,也需釐清與一些美術教學方式的不同。 例如:問題導向學習強調後設認知和合作學習,也可在視覺思考策略(Visual Thinking Strategies)中發現(Housen, 2001; Yenawine, 1998),但視覺思考策略並非 統整活動,然而問題導向學習是一個統整的教學方法,從不同學科吸收內容和技 巧,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小心計劃時,問題導向單元甚至可被視為課程的 組織中心(Costantino, 2002)。 另外,問題導向學習也可能使用難題的個案導向方法(case-based approach) (Baton, Fisher, Moore, & Silvers, 1989)、議題導向方法(issues-based approach) (Gaudelius & Speirs, 2002)、或者角色扮演策略(Venable,2001)。但除了事件導向、 議題導向和角色扮演方法中,主要的討論活動和典型的爭辨外,問題導向學習的 中心活動是廣泛的研究問題,並呈現研究發現的結果,重點在學習如何做研究, 並在過程中發展必要的邏輯推理的技巧(Costantino, 2002)。 由上述的論述我們可以知道,問題導向學習與問題解決策略、探究導向學 13.

(28) 習、視覺思考策略、事件導向、議題導向、角色扮演方法等教學方法均有所不同, 它更能體現學習者主動建構、小組合作學習、學會如何學習、強調科際整合等建 構式教學的重點。. 14.

(2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本研究建構式教學不含發現式學習法 本研究的建構式教學,強調在資源豐富而複雜的環境中,所進行的問題導 向和小組合作的學習活動,採用實作評量方式來評量學習成果,並以視覺影像和 探索學習來協助學習活動的進行。由於研究中將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探究學習, 有些研究亦將使用探究學習的發現式學習法,歸為建構式教學,但本研究基於 Roblyer(2003; 魏立欣譯,2004)和 Hein(1998)的論述,研究中的建構式教學, 將不含發現式學習法,相關的論述見本章第三節建構式教學的名詞釋義部分,有 關發現式學習法的相關論述不在本研究範圍內。. 二、本研究的建構式教學,以問題導向學習為例 近年來應用建構式教學所進行的數位學習、線上教學或線上課程,漸成為 學者們(Björck, 2002; Cameron, Barrows & Crooks, 1999; 王千倖,2000)研究的 主題。而問題導向學習、專題導向學習、情境學習、合作學習…等,均是具有建 構式教學特色的數位學習、線上教學或線上課程之教學策略(程銘國,2004;蔡 崇元,2001;謝沛珊,2005;王緒溢、劉子鍵、王瑀、賴慧王民,2000;黃淑玲, 2000) 。有學者(Duffy, Lowyck, & Jonassen, 1993; Savery & Duffy, 1995)認為情境學 習、專題導向學習,兩者都是以問題導向學習為基礎的一種創新應用,同時小組 合作學習又是問題導向學習一個重要的特色(王千倖,2001;邱漢東,2003;施 川淵,2004) ,可見,在使用建構式教學的數位學習、線上教學或線上課程之教 學策略中,問題導向學習有其重要性。 因此,研究者在進行實踐建構式教學的美術館線上課程之行動研究時,將 以問題導向學習做為實際實踐的教學策略,未能涵蓋所有使用建構式教學特色的 線上課程教學策略,為本研究的研究限制之一。. 三、本研究的問題導向學習,不同於問題解決策略、探究導向學習、視覺思考策 略、事件導向、議題導向、角色扮演方法等教學方法 本研究根據 Woods(1995)的觀點,認為問題解決策略和問題導向學習的學 習過程、重點均不相同,兩者是不同的。又依據 Costantino (2002)和 Vajoczki (2004) 1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National Museum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Korea.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5) A guide to safe practice in art & design.. Sunderland: A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5) A guide to safe practice in art & design.. Sunderland: AN

13 Leidy, Denise Patry and Donna Strahan Wisdom Embodied: Chinese Buddhist and Daoist Sculpture in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Reston, Virginia: National Art Education Association.. The foundations of aesthetics, art and art

In 2013, the author and 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Faculty of Edu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jointly published a paper in Gifted and Talented

Digital PCR works by partitioning a sample into many individual real-time PCR reactions, some portion of these reactions contain the target molecules(positive) while others do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5) A guide to safe practice in art & design.. (1990) Artists handbook 2 health & safety: ma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