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國外美術館線上課程的教學策略分析

第二節 美術館線上課程的教學策略

研究者從文獻中發現,數位學習的教學方法(Roblyer, 2003; 魏立欣譯,2004)

和美術館教育活動的教學方法(Hein, 1998),均根據各種學習理論發展而來,因 此研究者將以各種學習理論為基礎,先比較數位學習的教學方法和美術館教育活 動的教學方法,再統整出美術館線上課程的教學策略和特徵。

一、Roblyer 數位學習教學方法和 Hein 美術館教育活動的教學方法的比較

(一)Roblyer 數位學習教學方法

Roblyer(2003; 魏立欣譯,2004)認為各種學習理論引發兩種不同的學習觀 點,一是指導式教學(directed instruction),主要根據行為主義、認知學習理論中 的訊息處理學派6和 Gagne′學習階層...等發展而來;另一種則是建構式教學

(constructivistic teaching methods),由認知學習理論的其他學派衍生而來,如 Piaget 認知發展、Vygotsky 學習鷹架和 Bruner 認知理論、Brown 的認知學徒制…

等。這兩種教學法有不同的哲學觀點,指導式教學認為知識獨立於人類大腦之外,

當知識傳遞並儲存於大腦中,學習就發生了;建構式教學則認為人類藉由參與某 些歷程,將所得的知識建構於腦中,當人建立學習機制和自己的知識時,學習才 發生。Roblyer 所提出的這兩種教學方法,主要用於數位學習領域,並為其他學者

(Kirschner, Sweller, & Clark, 2006; Tse-Kian, 2003; Smith, 1998; Conway, 1997)所 引用。而這兩種教學法的差異,如表 2-1 所示。

學習目標 熟悉並精熟某一範圍的能力 提升學生能力,使其能夠單獨或

資料來源:魏立欣譯(2004:92)

(二)Hein 美術館教育活動的教學方法

美術館教育的學者 Hein(1998),亦根據教學理論和知識論觀點,提出美術館 教育活動的教學方法,他認為學習理論(learning theroy)有兩個極端,一邊視學 習為被動的傳送-吸收,另一邊視學習為主動的自我建構;知識論(theory of knowledge)也有兩個極端,一邊為實在主義(realism),知識獨立於學習者之外;

另一邊為唯心主義(idealism),知識是在學習者心中建構而來的。Hein 以這樣的 知識論和學習理論觀點,建構出美術館教育活動可使用的四種教學方法(如圖 2-5 所示),即以 Gagne′學習階層為基礎的講述式教學法(pedagogy for didactic, expository education)、以行為主義為基礎的刺激—反應式教學法(pedagogy for stimulus-response education)、以 Bruner 認知理論為基礎的發現式學習法(pedagogy for discovery learning)、以 Piaget 和 Vygotsky 學習理論(learning theories)為基礎 的建構主義教學法(pedagogy for constructivism)。但 Hein 特別提到刺激—反應教 學法在規劃美術館教育活動時,有些類以講述式教學,只是會多一些增強學習的

(三)Roblyer 數位學習教學策略和 Hein 美術館教育活動的教學方法之比較 若將 Roblyer 數位學習教學策略和 Hein 的美術館教育活動的教學方法相比 較,會發現兩者都基於各個學者的學習理論觀點,Roblyer 的指導式教學基於行為 主義、訊息處理學派和蓋聶的學習階層,Hein 將這些學習理論依不同知識論觀點,

區分為講述式教學法和刺激—反應式教學法,並認為講述式和刺激—反應式教學 法有相似之處;Roblyer 的建構式教學以 Piaget 認知發展、Vygotsky 學習鷹架和 Bruner 認知理論、Brown 的認知學徒制…等為基礎,Hein 將這些學習理論依不同 知識論觀點,區分為發現式學習法和建構主義教學法,並說明兩者用於美術館教 育活動的相似之處,兩位學者的觀點可比較如表 2-2。比較特別的是 Hein(1998)

認為發現式學習法希望學生在活動中,積極建構學習,但卻需達到預期的教育結 果,由其他人來決定的結論,這個教學法的內在矛盾是很明顯的;而 Roblyer(2003)

在描述建構式教學的特徵時,也提到建構式教學強調探索,呼籲以更多彈性來達 圖 2-5 Hein 的美術館教育活動可用的四種教學方法

資料來源:Hein (1998: 25)

學習者 主動建 構知識 知識被

動傳送 接收

知識存在於學習者之外

所有知識由學習者本身或在社會環境下所建構出來 建構主義

刺激—反應

講述 知 發現 識 論 學 習 理 論

成可能的預期目標,而非僅是獲得正確答案的所謂高度「發現學習」,因此本研究 所謂的建構式教學,將不包含發現式學習法:

表 2-2 Roblyer 數位學習教學策略和 Hein 美術館教育活動之教學方法的比較 學習理論 Hein 美術館教育活動之教

學方法

Roblyer 數位學習教 學策略 課程包含在廣泛的數位學習範疇內,Roblyer 的數位學習教學策略應可適用於本研 究。因此研究者將以 Roblyer 的數位學習教學策略為主,參考 Hein 美術館教育活 動之教學方法和其他相關學者的觀點,歸納出美術館線上課程可應用的教學策略 和特徵:

(一)指導式教學(directed instruction; guided instruction)

指導式教學也稱之 guided instruction (Kirschner, Sweller, & Clark, 2006),視學 習為長程記憶的改變,主要在提供資訊完全解釋學生應學習的概念和程序,而學 習策略也會支持人類的認知結構。Roblyer(2003;魏立欣譯,2004)認為指導式教 學以行為主義和訊息處理學派為理論基礎,常與傳統、教師中心或學科中心的教 學聯想在一起,而 Gagne′則結合上述兩大理論,發展出指導式教學指南,強調 以學習階層(learning hierarchy)來安排各個教學步驟的適當順序,具有下列特徵:

1、指導式教學的特徵(Roblyer, 2003; 魏立欣譯,2004;Hein, 1998):

(1)確定已獲得的先備技能:老師必需在學生熟練前一個技能或步驟後,

才繼續下一個技能或步驟的學習,所以教學前要先確定學習新技能所 需的先備技能。

(2)決定學習類型:學習類型可分為心智技能、認知策略、語文知識、動 學派以及統整兩理論的 Gagne′學習階層,而 Ally(2004)曾提及行為主義、訊息 處理學派和部分認知理論在線上學習的應用情形,根據研究者對數位學習、線上

(2)應用指導式教學的線上課程,應以適當順序安排學習材料,以幫助學習,

8 Ally(2004)提到幾種不同學習風格學習者的特性:A、偏好具體經驗的學習者,教材應包含特 定的案例,他們較喜歡與同儕而非專家互動,視教學者為教練,喜歡團隊工作和同儕的回饋,這

(advance organizers)可喚起現存的認知結構或提供資訊以吸收課程的 細節,比較性的前導組織,可在過程中用來回憶先前的知識;說明性的 前導組織可用來吸收課程的細節;B、概念模式可用來回憶已存的心智 模式或貯存所學課程細節的結構;C、使用教學前的問卷來預期並喚起 學習者既有的知識結構,在上課前呈現問卷有助於回憶既存的知識,幫 助學習者學習教學材料,也有助於尋找額外的資源以達成預期的成果;

D、使用必要的測驗題,來喚起學習新教材需要的知識結構,應用線上 課程的彈性,在呈現新資訊前,可考量學生不同的背景和知識,來選擇 最適當的路徑,以回顧先前(或必要)的知識。

線性資訊地圖

網狀的資訊地圖

學習階層式的資訊地圖

圖 2-6 各種形式的資訊地圖 資料來源:Ally (2004: 13)

(8)應用指導式教學的線上課程,應注意資訊的處理以防止過渡負荷。在一 個螢幕中,線上課程的材料需以 5-9 個細項呈現,才能有效地在活動記 憶區被處理,如果一堂課有許多細項,需以資訊地圖的形式來呈現其組 織。廣義的資訊地圖(information maps),可以是線性的、學習階層式 的、網狀的形式(如圖 2-6)。資訊地圖在線上課程的應用方式有:A、

作為線上課程的概述,在課程進行中或進入下一個學習項目失敗時,可 介紹資訊地圖的每個細項;B、在課程結束時,這個地圖中各細項的關 係應以圖表再呈現一次;C、為了有助於深入的進行學習,在學習過程 或活動的結論部分,可要求學習者產生資訊地圖;D、除了有助深入進 行學習外,資訊地圖能提供學習者大地圖(big picture)的概念,幫助他 們理解課程細節;E、線上課程能利用電腦的視覺特性,為學習者呈現

(13)應用指導式教學的線上課程,應測驗學習者是否達成學習的成果。將 線上測驗或其他形式的測驗規劃到學習的順序中,以評量學習的成果並 提供適當的回饋。

3、指導式教學在美術館線上課程的呈現:

截至 2012 年,研究者搜尋台灣各大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歷史博物館、

高雄市立美術館、國立台灣美術館、故宮博物院),發現符合本研究完全線上課 程定義的美術館線上課程,僅故宮的 e 學園。而根據 Roblyer(2003)指導式教學 的特徵和 Ally (2004)指導式教學在線上課程應用應注意事項,亦發現故宮 e 學園 的線上課程(如圖 2-7,詳見 http://elearning.npm.gov.tw/index.htm)傾向指導式教 學策略。的確,劉襄儀(2006)就認為故宮 e 學園的線上課程,其教育模式和文 稿設計是以課堂章節方式計劃,偏向制式教學的線性學習模式;而研究者對故宮 e 學園青銅器導論課程(Wu, 2007)和其他課程的分析(吳佳蓉,2007),可證實其 教學策略偏重指導式教學,這些特色使得故宮 e 學園具有 Michael(2003)所言「內 容中心」的特色,傾向從學科專家觀點而非學習者觀點來呈現學習內容的結構和 次序,即使考量學習者的觀點,也只是設計一系列謹慎安排次序的活動,來讓學 習者練習應建立的技能,欠缺讓學員主動發現、建構知識的學習。

(二)建構式教學(constructivistic teaching methods)

建構式教學認為學習者必須自行發現或建構知識,而不是被動接受資訊的傳 授,因此學生需有機會經由介紹目標和少量的資訊來建構;同時學習是有異質性 的(idiosyncratic),一般的教學形式和策略是無效的 (Kirschner, Sweller, & Clark, 2006)。所以建構式教學質疑傳統教育的目的,提倡創新的教學方法,著重培養學 生解決真實生活問題的能力,認為學生不應從教師身上擷取知識,而應自己建構 知識。因此建構式教學,重視學生主動參與,並自行建構出對學生有意義的結論,

建構式教學認為學習者必須自行發現或建構知識,而不是被動接受資訊的傳 授,因此學生需有機會經由介紹目標和少量的資訊來建構;同時學習是有異質性 的(idiosyncratic),一般的教學形式和策略是無效的 (Kirschner, Sweller, & Clark, 2006)。所以建構式教學質疑傳統教育的目的,提倡創新的教學方法,著重培養學 生解決真實生活問題的能力,認為學生不應從教師身上擷取知識,而應自己建構 知識。因此建構式教學,重視學生主動參與,並自行建構出對學生有意義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