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世界先進各國皆相當重視全民在非約束時間的休閒運動參與狀況,例如美國的父母會 帶著家人於閒暇時間從事動態性、健身性、放鬆性、教育性、遊戲性、娛樂性與創造性的 休閒運動。然而,韓國政府亦以「文化夢想計畫」方式,積極提升國家整體運動環境與全 民休閒運動參與的狀況。另外,英國政府以「終身運動習慣養成2012~2017」計畫,促進 全國民眾休閒運動習慣的養成與建立。世界先進國家皆知曉休閒運動的參與會帶給全民最 直接的回饋即為─健康 (黃振紅、呂碧琴,2012)。此外,休閒運動參與對個人的效益更包 括:生理效益 (增強心肺適能、免疫功能、活力、肌力、肌耐力、柔軟度、強化骨骼、體 重管理)、心靈效益 (提振心情、減輕壓力、自我形象、自我滿意、自我實現、成就感、愉 悅)、社會效益 (社交經驗、人際歸屬、團體意識、團隊合作)、家庭效益 (親子互動)、美學 效益 (滿足心靈、情感、靈性與生活品質);對社會與國家的效益更可提昇國民健康水準,

減少醫療支出,進而促進國家整體發展競爭力 (趙麗雲,2002;劉照金、周宏室,2002;

蔡熙銘、鄭文卿,2007;Ajzen, 1991;Berger, 1996)。國家未來的棟樑、社會的基石、競爭 力的泉源,即是大學階段的學生,擁有健康身心的大學生對於國家未來的動力、創造力與 經濟力,有絕對影響性 (康正男、黃國恩、連玉輝,2008;陳皆榮,2004;趙麗雲,2002)。

尤其師範校院的學生是國家未來培育優秀人才的重要推手,是教育革新成功的關鍵因素 (林政逸,2012)。師範校院一向以教育為核心背景,校方針對教學、研究、服務、環境與制 度等面向積極提升,連接產業脈動與國際趨勢,促進學生跨領域學習行為,藉以培養文史 學界、法政界、財經界、藝術界、設計界、新聞界、音樂界、演藝界、體育界、宗教界與 補教界等各領域專業人才,更藉以培養融合人文與科學並富有教育心、師範品之卓越教師

或教育專業人才 (教育部部長、科技部部長、教育局局長、體委會主委、體育局局長、各 大專與中小學校長等),師範校院畢業生對於臺灣教育界與社會發展具有卓越影響力與貢 獻。俗話說:「國家的未來,關鍵在教育;教育的品質,奠基於良師」,因此,面對國家 社會未來的重要人物,提供具體影響其參與休閒運動的關鍵性因素,讓未來優良教師或社 會菁英於大學培育階段即養成良好、正向且積極的休閒運動參與行為,未來將間接性影響 中、小學甚至大專學生對自我休閒運動的態度,進而提升國家未來整體學子的身、心、靈、

社會與美學健康,並對國家未來整體國民之體力、競爭力與國力有其正面影響性。

影響大學生休閒運動參與的因素,可從體育課程的教育結果,以及學子內在既存的休 閒運動態度等變項,進行探討 (李建霖,2013;林貴福,1993;陳東韋,2008;陳俊民,

2002;陳瑞辰,2014;廖主民、林章榜,2008;鍾志強,2005;Biddle, 2001)。教學行政阻 礙、硬體設施 (張躍騰,1996)、學習成效 (楊志顯,1999)、教學策略 (歐陽金樹,1997),

以及同儕關係 (陳瑞辰,2014) 等乃為影響學生感受體育課程滿意度的因素之一;生理與心 靈成長 (李世昌、林聰哲、李政道,2005)、社會成長 (鍾志強,2005)、認知成長 (陳仁精、

鍾志強,2009)、情感投入、行為傾向 (楊亮梅、顧毓群,2004) 等乃為影響學生形成內隱 性休閒運動態度的因素之一;另外,大學生以每週1-2次、每次31-60分鐘、尚輕鬆至輕鬆強 度、下午時段、由同學朋友獲得資訊、男同學透過籃球、女同學主要走路,為過去研究顯 示大學生從事休閒運動的主要特徵 (陳逸政、李俞麟、王傑賢,2013;陳瑞辰,2014;黃 振紅、呂碧琴,2012);再者,學者們、體育課程理論、體育教學要素與休閒理論亦指出,

學生會經由動態的身體教育歷程,透過體育教師選擇符合學生特質與班級特性的體育課程 價值取向,依據學生個體、學科內容與社會影響等三者因素,進行課前系統性的研擬教學 計畫與教案設計,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生學習反應與進步情形,適時調整教學內容、教學器 材、輔具應用與教學評量,再依據多元的評量作為後續課程規劃調整的依據,藉以引導學 子獲得人體大肌肉活動的經驗,養成休閒運動正向價值、休閒運動知識技能、互助合作鼓 勵行為,並培養自我健康認知覺察與挑戰自我體能極限等態度,經由態度的養成而影響學 子的行為意圖,進而再由學子個體的行為意圖對身體性休閒活動產生一種持續性、一致性 的認知、情感與行為反應,藉此提升休閒運動參與的行為 (周宏室,2002;翁志成,2010;

楊亮梅、顧毓群,2004;葉憲清,2004;Ajzen, 1988)。

休閒運動參與行為會經由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的變化而產生影響,過去研

究探討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運動態度、休閒運動參與三變項間的關係,發現休閒運動態 度情意因素層面對學習滿意度、體育課程滿意度具有正向影響 (陳文良、劉選吉、謝謨郁,

2005),學生個體的休閒運動心態、信念、想法會正向影響體育課程的學習感受;體育課程 滿意度對休閒運動態度具有正向的影響 (孫彩卿、陳鎰明,2009;陳東韋,2008;陳瑞辰,

2014;楊亮梅、陳俊民,2009),體育課程的系統化教學、教師的態度與正向行為,以及學 生運動能力與運動知識的養成等因素,對學生課後的休閒運動態度、適應能力與休閒喜好 產生正面影響;休閒運動參與對體育課程滿意度具有正面的影響 (林東泰,2002;陳民修、

張少熙,2007),學生自我休閒運動參與的意願、頻率愈高,對其體育課程學習的滿意度也 愈高;體育課程滿意度對休閒運動參與具有正面影響 (李建霖,2013;林貴福,1993;許 富淑,2010;陳俊民,2002;楊亮梅、陳俊民,2009;蔡貞雄,1998;鍾志強,2008;闕 月清,1999;Biddle, 2001; Carlson, 1995; Grady, 1993; Guo & Liu, 2016; Ignatov, 2016; Rice, 1988; Silverman & Subramaniam, 2000),學生經由體育課程獲得運動樂趣、運動需求、學習 成就、榮譽感與休閒運動知識,對其課後的休閒運動參與頻率、行為有正面影響;休閒運 動參與對休閒運動態度具有正面影響 (陳東韋,2008),休閒運動參與的次數愈多、時間愈 長,學生在休閒運動態度的運動技巧、技能層面得分亦愈高;休閒運動態度對休閒運動參 與具有正面影響 (陳瑞辰,2014;黃振紅、呂碧琴,2012;Guo & Liu, 2016; Lim, Khor, & Tham, 2010; Lim, 2009; McFarland, Zajicek, & Waliczek, 2014; Myung & Yang, 2016),休閒運動態度 會牽引著個體的行為意圖,進而影響休閒運動參與的類型、頻率、時間、強度、地點、同 伴等因素,此外,個體獲得的休閒運動效能、認知、體能與成就感愈高,則休閒運動參與 行為愈高;體育課程滿意度影響休閒運動態度,休閒運動態度進而再影響休閒運動參與 (陳 瑞辰,2014;楊亮梅、陳俊民,2009;楊亮梅、顧毓群,2004;蔡貞雄,1998),因為體育 課程可經由教師的活動安排,同儕間互助合作氛圍的營造,給予正向的休閒運動經驗、技 能與價值,進而影響學生課後的休閒運動參與行為。

過去相關研究探討範圍,多為單一學校個案 (王宏義,2008;洪慧敏,2009;孫彩卿、

陳鎰明,2009;許富淑,2010;陳仁精、鍾志強,2009;陳東韋,2008;陳瑞辰,2014);

二所大學 (楊亮梅、陳俊民,2009);地區性,縣市 (李世昌等,2005;黃振紅、呂碧琴,

2012;黃雅鈴、陳惠美,2005) 範圍的調查研究;全國性調查研究部分有鍾志強 (2006)、

陳肇芳 (2007)、陳逸政等 (2013) 等研究,但其探討變項分別為休閒運動動機、休閒運動

參與現況、體育課參與現況。顯示過去研究透過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運動態度等變項,

來預測全國性師範校院學生休閒運動參與行為的研究卻未建樹 (陳瑞辰,2014)。此外,過 去研究調查工具之發展,乃未加入相關理論的探討 (陳瑞辰,2014)。而本研究工具乃透過 相關理論與實徵性研究的探討,進而發展出結構完整的量表,藉以進行多向度的調查與探 討。再者,過去研究以非機率抽樣 (non probability sampling) 類別中的便利取樣進行抽樣 調查 (陳瑞辰,2014)。而本研究有別於過去研究,針對全國三所師範大學與三所教育大學 為研究對象,各校依學生總數,以機率抽樣 (probability sampling) 類別中的分層叢集隨機 抽樣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進行調查,並透過邏輯斯迴歸依變項 (二分變項) 的設 計,來預測自變項的關鍵因素,基此,本研究針對國家棟樑,透過實徵性的研究,針對全 國師範校院學生的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運動態度與休閒運動參與行為進行研究,結果可 提供具體提升未來師資休閒運動參與行為的關鍵因素,更將結果提供給全國師範校院體育 課程的規劃與設計,藉此影響未來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的具體方向,形成正向循環並間接性 地影響中、小學甚至大專學生之休閒運動態度與休閒運動參與行為,進而提升整體學子的 身心健康與國家未來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