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相關分析探討

一、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相關分析探討

經由典型相關分析發現體育課程滿意度變項主要由學習效果因素,影響整體休閒運動 態度變項等五因素 (社會與認知成長、生理成長、心靈成長、情感投入、行為傾向)。而優 良的教師能力與素質、完善的課程內容與教材運用、良好的班級氣氛與同儕關係、適切的 教學策略與團隊氣氛、多元化的課程評量與評分方式,以及安全且充足的硬體設施環境,

對於學生的學習成效將有正向影響 (黃美蓉,2003;楊建隆,2007;劉明川,2002;劉雅 文等,2015;歐陽金樹,1997;鄭志富,1994)。陳文良等 (2005) 則指出,學生對於體育 課程的學習滿意度,主要受休閒運動態度的休閒運動情意因素所影響,亦即學生自我休閒 運動的信念、態度與價值,會影響體育課程的學習感受程度;然而,陳瑞辰 (2014) 發現體 育課程滿意度變項的教師行為與同儕支持因素,是影響整體休閒運動態度的主要因素,亦 即為教師的教學態度、講解示範、鼓勵支持對學生休閒運動態度的養成具有影響性。此外,

學習理論指出學生的學習經驗、學習成果是形成個人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孫彩卿、陳鎰 明,2009)。亦即為透過大學多元化、興趣化與選修化的體育課程,提供學生系統、創新、

刺激、冒險、挑戰並融入休閒運動技能、體能、知識、團隊、成就與榮譽等學習效果元素 的獲得,將能夠有效提升與養成大學生正向的休閒運動態度、技能與認知,進而能夠精緻 化大學生休閒生活的品質與內涵 (陳東韋,2008;楊亮梅、陳俊民,2009)。

二、本節小結

學習理論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歷程是形成其內隱價值與態度的重要因素。而高品質的 體育課程 (重視教師能力、系統課程、同儕支持、創新教學、成就榮譽、多元評量與硬體 設施等因素) 將可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學生經由高品質的體育課學習歷程獲得良好學習 成效,進而影響其正向的休閒運動態度,使之對於休閒運動的效益認知、情感投入與行為 傾向等因素具有正面且積極的認同。

第四節 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對休閒運動參與預測程度分析探討

一、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對休閒運動參與預測程度分析探討

休閒運動態度變項的行為傾向因素對學生實際參與休閒運動具有顯著性的影響,若學 生具備某些態度,例如可決定自我休閒運動項目、會參加新的休閒運動項目、會增加休閒 運動時間、會購買休閒運動用品、會蒐集休閒運動相關資訊、會參加休閒運動團隊、會優 先考慮參與休閒運動、會鼓勵他人參與休閒運動等態度,則該生比其他同學多出 1.57 倍參 與休閒運動的可能性。大學生個人內隱的態度,牽引著該生外顯的運動參與行為 (Coults, 1973; Lim et al., 2010; Ragheb, 1980)。計畫行為理論與理性行動理論指出態度 (attitude) 是 形成行為意圖 (behavior intention) 的重要變項,而行為意圖亦是預測與解釋個人實際行為 表現的指標 (Ajzen & Fishbein, 1980; Ajzen, 1985)。Noland 與 Feldman (1984, 1985) 亦指出 身體活動態度能有效預測個人的運動行為。當大學生的休閒運動態度愈高,則該生的休閒 運動參與行為愈佳 (洪慧敏,2009;陳仁精、鍾志強,2009;楊亮梅,陳俊民,2009;Myung

& Yang, 2016)。學生養成休閒運動態度,可幫助其體驗休閒運動,間接養成良好休閒運動 參與的習慣 (黃振紅、呂碧琴,2012)。例如學生提高自我的休閒運動費用時,則運動參與 行為相對提高 (黃振紅,2004)。此外,分析休閒運動態度,可深入瞭解大學生休閒運動參 與行為的情形 (孫彩卿、陳鎰明, 2009;Guo & Liu, 2016)。因為,休閒運動態度與運動頻 率 及 運 動 總 量 有 顯 著 相 關 性 ( 楊 亮 梅 、 顧 毓 群 , 2004) 。 Nurmi, Hagger, Haukkala, Araújo-Soares, 與 Hankonen (2016) 亦 指 出 養 成 學 生 自 我 調 節 技 巧 (self-regulation techniques) 中的自我監控能力 (self-monitoring),對於其參與身體活動具有顯著性影響。再 者,提高學生的休閒運動自我效能 (運動技能、體適能、成就感),讓其具備足夠的能力與 信念,能夠讓其自我決定休閒運動的內容、項目、方式、時間與夥伴等要素,對於該生實 際參與休閒運動具有正相關 (楊亮梅、陳俊民,2009;Lim, 2009; Lim et al., 2010; Yin & Boyd, 2000)。此外,透過體育課程中的運動計畫承諾書,讓學生為自我設下課餘時間的運動參與 承諾,將有助於學生自發性主動增加休閒運動參與的時間 (曾沈連魁,2014)。陳瑞辰 (2014) 亦發現大學生具備主動參與休閒運動態度因素時,當其能夠自我決定休閒運動項目、會關 心自我休閒運動情形、即使忙碌仍覺參與休閒運動是重要的、希望週遭有更多運動場所,

則該生參與休閒運動的機率,高出其他同學 2.97 倍的可能性。因此,應透過動態的體育課

程與教師行為,來深化學生參與休閒運動的行為傾向,並透過增設休閒運動社團、休閒運 動設施 (撞球檯、桌球桌、健身設備等)、全校休閒運動時間、相關活動 (全校越野賽、體 育表演會、運動明星講座、結合休閒運動協會),以及休閒運動規劃講座,量身訂製客製化 的休閒運動項目、強度、時間、頻率與目標,基此引發休閒運動參與的內在原動力 (洪慧 敏,2009;倪瑛蓮、施致平,2010;曾沈連魁,2014;溫延傑等,2008;鍾志強,2006;

Guo & Liu, 2016; Lim et al., 2010; Zimmerman & Schunk, 2011)。

體育課程滿意度變項的學習效果因素對學生實際參與休閒運動影響效果最大,顯示學 生若能夠經由體育課程的修習,而提升運動知識、技能、體能、健康,獲得成就感、榮譽 感,同時紓解壓力並培養休閒運動習慣,將提升該生實際參與休閒運動2.16倍的可能性。

體育課程的修習與高評價的滿意度,是學生日後參與休閒運動以及建立終身運動習慣的關 鍵性影響因素 (李建霖,2013;鍾志強,2008;Biddle, 2001; Guo & Liu, 2016)。陳民修與 張少熙 (2007) 指出學生在體育課有較高的學習成就水準,其對休閒運動的參與意願與頻率 就會提高,此外,讓學生於體育課程中獲得運動知識 (賽事欣賞、球員介紹、運動管道、

運動方法),將可提升學生休閒運動參與的動機。另外,傳授運動傷害、運動賞析及各種運 動處方的知識,讓學生對休閒運動更了解也更加親近 (鍾志強,2005)。許富淑 (2010) 指 出大學生在游泳課評價高度的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對課後參與游泳運動具有正向影響 性。楊裕隆 (2007) 亦指出足球課程學習成效愈好,則學生課後愈會參與足球運動。高評價 的學習成效滿意度,對於休閒運動的社交、健康與運動效益等構面,具有正向影響力 (李 建霖,2013)。能否獲得運動技能、生理健康、運動成就與多元廣泛運動知識,亦是影響未 來休閒運動參與行為的因素之一 (楊亮梅,陳俊民,2009)。此外,經由體育課傳遞參與休 閒運動的效果知識 (可活化大腦alpha波、提高創意、正面情緒、紓壓、良好睡眠) (龍裔夫、

黃崇儒、洪聰敏,2010;Berger, 1996) 將可提高休閒運動參與的行為。再者,體育課程中 若提供學生運動認知、能力、樂趣與成功經驗,對於其日後持續參與運動具有影響力 (楊 亮梅、顧毓群,2004)。而體育教學最終目的,即為透過身體活動培養學生規律運動的習慣 (闕月清,1999)。大學體育課程更是培養學生運動習慣最後的把關 (李建霖,2013)。故應 於課程中實施生涯運動規劃活動,促進學生於閒暇時間的運動參與 (鍾志強,2008)。是故,

大學亦須具備規劃運動相關政策與措施的功能,促進學生有品質的善用自我休閒時間,確 保身體活動與休閒運動有效地深植於學生的態度與實際生活中,將對其未來的生活品質具

有正面影響的意義 (Guo & Liu, 2016; Ignatov, 2016)。

學生能夠在體育課程中獲得樂趣與紓解課業壓力,對終身運動習慣具有影響力 (Rice, 1988);若學生無法從體育課程中獲得成就感時,則可能產生負面的身體活動感受,進而不 喜歡體育課程或休閒運動,導致降低日後參與休閒運動的動機 (林貴福,1993;Carlson, 1995)。Silverman 與 Subramaniam (2000) 亦指出學生對體育課程所持有正面或負面的態 度,於某種程度影響課堂外參與體育活動的意願;此外,學科精熟理論指出,教師於體育 課程中讓學生學到正確的運動技巧與知識,並讓學生擁有良好的體適能,是體育課程實施 的焦點 (Jewett, Bain, & Ennis, 1995)。體育課程中若能針對體適能課程做完善的編排,可讓 學生習得運動技能、增進體能、提升健康,並能夠於休閒運動場域展現運動技能,對於學 生身體活動態度與休閒運動參與意圖有正面助益 (楊亮梅、陳俊民,2009;蔡貞雄,1998;

Grady, 1993);因為,教學成效中的技能效果,對於學生日後參與休閒運動影響最為顯著 (彭 馨潁,2008)。再者,成功的大學體育課程,應透過多元課程選項 (例如:保齡球、直排輪、

攀岩、潛水、健身舞蹈、街舞等),讓學生自由地選擇喜愛課程,再經由課程內容建立學生 正確的休閒運動價值、觀念,以及休閒運動參與自我控制能力,進而影響大學生的行為意 圖與實際參與行為 (徐慶忠、陳鎰明,2006;陳俊民,2002;Guo & Liu, 2016)。

經由典型相關分析發現體育課程滿意度變項主要由學習效果因素 (提升體能、健康、

知識、技能、紓解壓力、培養習慣、獲得成就與榮譽),影響休閒運動態度整體五個因素,

再經由邏輯斯迴歸發現體育課程滿意度變項的學習效果因素,以及休閒運動態度變項的行 為傾向因素 (決定運動項目、參與新運動、增加時間、加入團隊、購買用品、蒐集資訊、

重要性高、鼓勵他人參與),是影響學生實際參與休閒運動的主要因素,其中尤以學習效果 因素影響效果最大。學生體適能、運動技能、運動習慣、社會學習效益的獲得,是影響其 休閒運動態度、休閒運動參與、自我運動行為與決定 (dicision-making) 的重要因素之一 (黃 振紅,2004;楊亮梅、陳俊民,2009;蔡貞雄,1998)。體育課程若能提供學生休閒運動的 經驗、認知與能力,日後將增加學生對於休閒運動價值觀、態度與行為的提升 (楊亮梅、

顧毓群,2004)。陳瑞辰 (2014) 亦指出透過教師的體育教學行為,讓學生獲得體能上的進 步,對於學生的運動休閒態度具有影響力,此外,學生若具備主動參與因素 (能夠主動關 心自我休閒運動情形、休閒運動重要性高、可決定自我休閒運動項目、渴望更多休閒運動

顧毓群,2004)。陳瑞辰 (2014) 亦指出透過教師的體育教學行為,讓學生獲得體能上的進 步,對於學生的運動休閒態度具有影響力,此外,學生若具備主動參與因素 (能夠主動關 心自我休閒運動情形、休閒運動重要性高、可決定自我休閒運動項目、渴望更多休閒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