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師範校院學生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運動態度與休閒運動參與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灣師範校院學生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運動態度與休閒運動參與之研究"

Copied!
17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 體育學系 博士學位論文. 臺灣師範校院學生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 運動態度與休閒運動參與之研究. 研 究 生:陳瑞辰 指導教授:張川鈴. 中華民國 107 年 8 月 中華民國臺北市.

(2) 臺灣師範校院學生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運動態度與休閒運動參與之研究 2018 年 8 月 研 究 生:陳瑞辰 指導教授:張川鈴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師範校院學生之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運動態度與休閒運動參與的現 況;比較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學生對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的差異情形;分析學 生之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間的相關情形;探討學生之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 動態度對休閒運動參與之預測程度。本研究以臺灣地區三所師範大學與三所教育大學為研 究範圍,依據各校學生數在六所學校總人數的相對比例,透過「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運 動態度與休閒運動參與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法,採用分層叢集隨機抽樣 的方式,研究對象共有效抽取 1,831 位學生,所得資料再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 t 考驗、單 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與邏輯斯迴歸等統計分析方法進行分析,所得結論如下: 一、師範校院學生對體育課程滿意度之整體評價持滿意的態度水準;休閒運動態度之整體 評價持偏向同意的態度水準;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則以同學(朋友)獲得休閒運動的訊 息,並以輕鬆的運動強度,平均每週2次、每次91-120分鐘,於晚上的時間 (19點-24 點),透過慢跑參與休閒運動為主要特徵。 二、不同性別、年級、每週休閒運動次數、每次休閒運動時間、每次休閒運動強度,以及 每次休閒運動時段之師範校院學生,對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具有顯著差異 情形。 三、師範校院學生之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間具有五個典型因素存在,其主要由 體育課程滿意度的學習效果構面因素,經由第一典型因素而影響休閒運動態度整體構 面因素。 四、師範校院學生之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對休閒運動參與,具有顯著性影響關 係存在,尤以體育課程滿意度的學習效果構面因素 (勝數比2.16),以及休閒運動態度 的行為傾向構面因素 (勝數比1.57),對休閒運動參與具有正向影響力。 iii.

(3) 基於上述結論,針對教師能力、課程內容、教學策略、硬體設施、教學行政、選修喜 好、課程評量、學習成效與策略聯盟提出九點實務性建議;另外,針對研究變項、研究方 法與研究對象部分,提出三點後續研究的建議,以期臺灣大學生休閒運動參與的情形能夠 有效提升。. 關鍵詞: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運動態度、休閒運動參與、典型相關、邏輯斯迴歸. iv.

(4) The Study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Satisfaction, Leisure Sports Attitude, and Leisure Sports Participation in the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August, 2018 Author: Chen, Jui-Chen Advisor: Chang, Chuan-Ling.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iscus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satisfaction, leisure sports attitude, and leisure sports participation in the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compar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ree aspects under different population variables. This study sampled 1,831 subjects who surveyed by Stratified Sampling from three normal universities and three universities of education as research scope.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survey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satisfaction, leisure sports attitude, and leisure sports participation on students. The data will be analyzing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MANOVA,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The conclusions were as follows: 1. Students presented overall satisfaction attitude level by evaluated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satisfaction; Students presented overall agreement attitude level by evaluated the leisure sports attitude; Students’ mainly characteristic on leisure sports participation were obtained the leisure sports information by classmates and friends, used jogging for participating leisure sports under relaxed exercise intensity on 19:00- 24:00 (average two times per week, 91 min. - 120 min. per each time). 2. The gender, grade, participated leisure sports frequency per week, participated leisure sports time per each one time, participated leisure sports intensity per each one time, and participated leisure sports period per each one time, would affect students evalu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variables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satisfaction and the leisure sports attitude. 3. The variables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satisfaction and the leisure sports attitude had five canonical correlation factors. The highly correlated was the learning effect dimension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satisfaction which effected the total dimensions of the leisure sports attitude via first canonical correlation facor. v.

(5) 4.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satisfaction and the leisure sports attitud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leisure sports participation; specifically, the learning effect dimension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satisfaction (odds ratio 2.16), and the behavioral tendency dimension of leisure sports attitude (odds ratio 1.57) had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n leisure sports participat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nine practicality suggestions could be made on the dimensions of teacher ability, course content, teaching stategy, hardware facilities, theaching administration, elective preferences, course evaluation, learning effectiveness, and strategic alliance; three follow up research suggestions could be made on the parts of research variables,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object, expectted to promote the situation of leisure sports participation on the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satisfaction, leisure sports attitude, leisure sports participation,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logistic regression.. vi.

(6) 謝 誌 從碩士班畢業後即刻以取得博士學位為目標,歷經十年的煎熬,終於在此刻完成人生 重大里程碑!過程中全拜諸位貴人 (張川鈴指導教授、闕月清委員、陳逸政委員、楊志強 委員、蕭嘉惠委員、黃谷臣教授、洪耀昆教授、俞麟學長、建樺學長、豐宇學長、小潘學 長、凱智學長、子榮學弟…) 相助!沒有您們的支持與鼓勵,就沒能成就這篇論文的可能 性!謝謝您們!當然還有重要家人 (父親、母親、老婆、兄長、孩子) 的支持與陪伴,才能 有論文定稿的這一天!感恩您們! 謝謝指導教授的指導!張教授每每在我困頓疑惑之時,給予溫暖、清晰、正向且即刻 的指引!每次看到教授的文字都備感溫馨!每次看到教授的鼓勵,都讓我有再衝刺的動 力!讓我激起中心信念,秉持一步一腳印的奮鬥精神,持續努力!沒有教授的指導,學生 的畢業根本遙遙無期!謝謝您!感恩您;謝謝月清委員的指導!您就像媽媽一樣,在校園 裡照顧我、指導我、指引我!從大學階段在您研究室學習,跟隨您到澳洲雪梨大學學術發 表,到現在博士即將畢業,一路上都是您在關注我與提攜我,謝謝您的指導,感恩您;謝 謝逸政委員的指導!您就像我的百科全書一樣,解答我人生中大大小小的疑難雜症!舉凡 工作、溝通、協調、教養,乃至於學術論文!謝謝您!您就像我工作場域中的老大哥一樣, 指引我方向,帶領我走向更美好的未來!謝謝您!感恩您;謝謝志強委員的指導!謝謝您 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餘,還能夠鉅細靡遺地給予論文諸多指導,並能夠針對論文相關議題 以及未來發展與走向,給予諸多建議,由衷地感謝您!謝謝您的指導;謝謝嘉惠委員的指 導!謝謝您總是能夠明確地點出論文的疑惑、矛盾與不足之處,您的指導讓論文的品質以 及完整性更加紮實,謝謝您!感恩您的指導! 當然也要感謝如同兄弟一般的淡江同仁,謝謝您們的關注、鼓勵與支持!最後,特別 謝謝我的父母、老婆、兄長與小孩!您們不僅僅在精神上持續不斷的給予糧食!更在生活 面給予實質幫助!憑藉一己之力根本無法在專職工作、照顧三位可愛小寶貝,以及攻讀博 士學位三件重大事務當中勝任!所以,由衷地謝謝您們,您們大力的協助是我能夠完成博 士學位的重大推手之一!感恩您!愛您們! 陳瑞辰 謹誌 2018.8 vii.

(7) 目 次. 口試委員與系主任簽字之論文通過簽名表………….….……………………………………i 論文授權書…………….……………………………………….…..…………………………i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v 謝誌………………………………………………………………….………….……………vii 目次………………………………………………………………….…………...……viii 表次…………………………………………………………………………………..……..xi 圖次…………………………………………………………………................……xiii.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問題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問題…...…………………………………………………………………5. 第四節 研究範圍... ... ... ... ......…...……………………………………………………5 第五節. 研究限制…………...…………………………………………………………6. 第六節. 名詞解釋…………...…………………………………………………………6. 第貳章. 文獻探討…...…………………………………..……………………8. 第一節 大學生之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運動態度與休閒運動參與現況………….8 第二節. 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大學生對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差異情形...42. 第三節. 大學生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相關情形………………………46. 第四節. 大學生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對休閒運動參與之相關情形….48. 第五節. 師範校院之社會影響與貢獻…...………………………………………….56 viii.

(8) 第六節. 第參章. 本章總結…...………………………………………………………………..60. 研究方法與步驟……………………………..……………………63. 第一節 研究架構……………………………………………………………………...63 第二節. 研究流程…...………………………………………………..………………64. 第三節 研究對象…...…………………………………………………………………65 第四節 研究工具…...………………..…..……………………………………………66 第五節 資料處理…...…………………………………………………………………87. 第肆章. 研究結果…...………………………………………………………88. 第一節. 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運動態度與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分析……………88. 第二節. 人口統計變項對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之差異分析…………97. 第三節. 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之相關分析…………………………108. 第四節. 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對休閒運動參與預測程度分析……112. 第伍章. 討論…...…………………………………………………………114. 第一節. 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運動態度與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分析探討……114. 第二節. 人口統計變項對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差異分析探討…...123. 第三節. 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相關分析探討………………………126. 第四節. 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對休閒運動參與預測程度分析探討…127. ix.

(9)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131. 第一節. 結論……………………………………….……………………… …131. 第二節. 建議...….....……………………………………………………………134. 引用文獻……………………………………………………………………...137. 附 錄…………………………………………………………………….......147 附錄一 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運動態度與休閒運動參與之調查問卷(預試)..147 附錄二 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運動態度與休閒運動參與之調查問卷(正式)..153. x.

(10) 表 次 表 2-1 體育課程之相關理論表…………………………..…………………….………10 表 2-2 體育課程滿意度衡量構面之相關研究表..…………..………………………...17 表 2-3 休閒理論一覽表...………………………………..……………………………......22 表 2-4 休閒運動分類表………………………………..……………………………......24 表 2-5 休閒運動態度衡量構面之相關研究表…………..…………………………......29 表 2-6 學生變項背景分析表………………………..…………………………............34 表 2-7 休閒運動參與變項分析表…………………………..………………………………38 表 2-8 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關係之相關研究表……………………….47 表 2-9 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參與關係之相關研究表………………..49 表 2-10 休閒運動態度與休閒運動參與關係之相關研究表……….……………………52 表 2-11 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運動態度與休閒運動參與關係之相關研究表…………54 表 3-1 分層叢集隨機抽樣分配表………………………………..……………………66 表 3-2 專家學者諮詢組合表………………………………..…………………………67 表 3-3 體育課程滿意度問項對照表…………..………………………………………68 表 3-4 休閒運動態度問項對照表………………………………..………………………70 表 3-5 休閒運動參與問項對照表 …..…………………..………………………… 72 表 3-6 體育課程滿意度項目分析摘要表………...…………………………….73 表 3-7 休閒運動態度項目分析摘要表……………..………………………….75 表 3-8 取樣適切性量數與球形檢定摘要表………..……………………………77 表 3-9 體育課程滿意度因素分析統計量表…………..…………….........77 表 3-10 休閒運動態度因素分析統計量表..................................78 表 3 -11 體育課程滿意度因素結 構摘要 表 … .… . …… … …… … . .… … …… 78 表 3-12 休閒運動態度因素結構摘要表………………..……………………80 表 3-13 體育課程滿意度信度分析表……………..…………………………82. xi.

(11) 表 3 - 1 4 休閒 運動態 度信度分 析表 …… … .……… ………… … … ……… ……… 84 表 3-15 體育課程滿意度分析摘要表…………..……………………….........85 表 3-16 休閒運動態度分析摘要表………………..……………………………86 表 4-1 體育課程滿意度評估摘要表…………..……………….....................88 表 4-2 體育課程滿意度評估排序表…….………………………………………89 表 4-3 休閒運動態度評估摘要表.……………..……………………………91 表 4-4 休閒運動態度評估排序表..…………………….....................92 表 4-5 有效樣本人口統計變項次數分配表…….………………………………94 表 4-6 不同性別的學生對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7 表 4-7 不同年級的學生對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8 表 4-8 每週不同休閒運動次數對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0 表 4-9 每次不同參與休閒運動時間對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1 表 4-10 每次不同休閒運動強度對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3 表 4-11 每次不同參與休閒運動時段對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5 表 4-12 不同參與休閒運動情形對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6 表 4-13 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110 表 4-14 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運動態度對休閒運動參與之邏輯斯迴歸分析摘要表…113. xii.

(12) 圖. 次. 圖 2-1 體育課程滿意度影響休閒運動態度關係圖………………..…………47 圖 2-2 休閒運動態度影響體育課程滿意度關係圖…………………………47 圖 2-3 體育課程滿意度影響休閒運動參與關係圖…………………………49 圖 2-4 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參與互為影響關係圖…..………………49 圖 2-5 休閒運動態度與休閒運動參與互為影響關係圖…………………….52 圖 2-6 休閒運動參與影響休閒運動態度關係圖……………………….52 圖 2-7 休閒運動態度影響休閒運動參與關係圖………………...……….52 圖 2-8 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運動態度與休閒運動參與關係圖………54 圖 3-1 研究架構圖……………………………………..……………….63 圖 3-2 研究流程圖…………………………………………….……….64 圖 4 -1 體 育課 程滿意 度 與休 閒運 動 態度 典 型相 關分 析 徑路 圖 …… …. 111. xiii.

(13) 第壹章. 緒論. 本論文針對臺灣地區大學學生人口統計特徵與休閒運動參與做一描述性分析,並藉由 學生的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運動態度對休閒運動參與做深入探討。本章將分成六小節, 依序為問題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範圍、研究限制以及名詞解釋。. 第一節 問題背景 世界先進各國皆相當重視全民在非約束時間的休閒運動參與狀況,例如美國的父母會 帶著家人於閒暇時間從事動態性、健身性、放鬆性、教育性、遊戲性、娛樂性與創造性的 休閒運動。然而,韓國政府亦以「文化夢想計畫」方式,積極提升國家整體運動環境與全 民休閒運動參與的狀況。另外,英國政府以「終身運動習慣養成2012~2017」計畫,促進 全國民眾休閒運動習慣的養成與建立。世界先進國家皆知曉休閒運動的參與會帶給全民最 直接的回饋即為─健康 (黃振紅、呂碧琴,2012)。此外,休閒運動參與對個人的效益更包 括:生理效益 (增強心肺適能、免疫功能、活力、肌力、肌耐力、柔軟度、強化骨骼、體 重管理)、心靈效益 (提振心情、減輕壓力、自我形象、自我滿意、自我實現、成就感、愉 悅)、社會效益 (社交經驗、人際歸屬、團體意識、團隊合作)、家庭效益 (親子互動)、美學 效益 (滿足心靈、情感、靈性與生活品質);對社會與國家的效益更可提昇國民健康水準, 減少醫療支出,進而促進國家整體發展競爭力 (趙麗雲,2002;劉照金、周宏室,2002; 蔡熙銘、鄭文卿,2007;Ajzen, 1991;Berger, 1996)。國家未來的棟樑、社會的基石、競爭 力的泉源,即是大學階段的學生,擁有健康身心的大學生對於國家未來的動力、創造力與 經濟力,有絕對影響性 (康正男、黃國恩、連玉輝,2008;陳皆榮,2004;趙麗雲,2002)。 尤其師範校院的學生是國家未來培育優秀人才的重要推手,是教育革新成功的關鍵因素 (林政逸,2012)。師範校院一向以教育為核心背景,校方針對教學、研究、服務、環境與制 度等面向積極提升,連接產業脈動與國際趨勢,促進學生跨領域學習行為,藉以培養文史 學界、法政界、財經界、藝術界、設計界、新聞界、音樂界、演藝界、體育界、宗教界與 補教界等各領域專業人才,更藉以培養融合人文與科學並富有教育心、師範品之卓越教師. 1.

(14) 或教育專業人才 (教育部部長、科技部部長、教育局局長、體委會主委、體育局局長、各 大專與中小學校長等),師範校院畢業生對於臺灣教育界與社會發展具有卓越影響力與貢 獻。俗話說:「國家的未來,關鍵在教育;教育的品質,奠基於良師」,因此,面對國家 社會未來的重要人物,提供具體影響其參與休閒運動的關鍵性因素,讓未來優良教師或社 會菁英於大學培育階段即養成良好、正向且積極的休閒運動參與行為,未來將間接性影響 中、小學甚至大專學生對自我休閒運動的態度,進而提升國家未來整體學子的身、心、靈、 社會與美學健康,並對國家未來整體國民之體力、競爭力與國力有其正面影響性。 影響大學生休閒運動參與的因素,可從體育課程的教育結果,以及學子內在既存的休 閒運動態度等變項,進行探討 (李建霖,2013;林貴福,1993;陳東韋,2008;陳俊民, 2002;陳瑞辰,2014;廖主民、林章榜,2008;鍾志強,2005;Biddle, 2001)。教學行政阻 礙、硬體設施 (張躍騰,1996)、學習成效 (楊志顯,1999)、教學策略 (歐陽金樹,1997), 以及同儕關係 (陳瑞辰,2014) 等乃為影響學生感受體育課程滿意度的因素之一;生理與心 靈成長 (李世昌、林聰哲、李政道,2005)、社會成長 (鍾志強,2005)、認知成長 (陳仁精、 鍾志強,2009)、情感投入、行為傾向 (楊亮梅、顧毓群,2004) 等乃為影響學生形成內隱 性休閒運動態度的因素之一;另外,大學生以每週1-2次、每次31-60分鐘、尚輕鬆至輕鬆強 度、下午時段、由同學朋友獲得資訊、男同學透過籃球、女同學主要走路,為過去研究顯 示大學生從事休閒運動的主要特徵 (陳逸政、李俞麟、王傑賢,2013;陳瑞辰,2014;黃 振紅、呂碧琴,2012);再者,學者們、體育課程理論、體育教學要素與休閒理論亦指出, 學生會經由動態的身體教育歷程,透過體育教師選擇符合學生特質與班級特性的體育課程 價值取向,依據學生個體、學科內容與社會影響等三者因素,進行課前系統性的研擬教學 計畫與教案設計,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生學習反應與進步情形,適時調整教學內容、教學器 材、輔具應用與教學評量,再依據多元的評量作為後續課程規劃調整的依據,藉以引導學 子獲得人體大肌肉活動的經驗,養成休閒運動正向價值、休閒運動知識技能、互助合作鼓 勵行為,並培養自我健康認知覺察與挑戰自我體能極限等態度,經由態度的養成而影響學 子的行為意圖,進而再由學子個體的行為意圖對身體性休閒活動產生一種持續性、一致性 的認知、情感與行為反應,藉此提升休閒運動參與的行為 (周宏室,2002;翁志成,2010; 楊亮梅、顧毓群,2004;葉憲清,2004;Ajzen, 1988)。 休閒運動參與行為會經由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的變化而產生影響,過去研 2.

(15) 究探討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運動態度、休閒運動參與三變項間的關係,發現休閒運動態 度情意因素層面對學習滿意度、體育課程滿意度具有正向影響 (陳文良、劉選吉、謝謨郁, 2005),學生個體的休閒運動心態、信念、想法會正向影響體育課程的學習感受;體育課程 滿意度對休閒運動態度具有正向的影響 (孫彩卿、陳鎰明,2009;陳東韋,2008;陳瑞辰, 2014;楊亮梅、陳俊民,2009),體育課程的系統化教學、教師的態度與正向行為,以及學 生運動能力與運動知識的養成等因素,對學生課後的休閒運動態度、適應能力與休閒喜好 產生正面影響;休閒運動參與對體育課程滿意度具有正面的影響 (林東泰,2002;陳民修、 張少熙,2007),學生自我休閒運動參與的意願、頻率愈高,對其體育課程學習的滿意度也 愈高;體育課程滿意度對休閒運動參與具有正面影響 (李建霖,2013;林貴福,1993;許 富淑,2010;陳俊民,2002;楊亮梅、陳俊民,2009;蔡貞雄,1998;鍾志強,2008;闕 月清,1999;Biddle, 2001; Carlson, 1995; Grady, 1993; Guo & Liu, 2016; Ignatov, 2016; Rice, 1988; Silverman & Subramaniam, 2000),學生經由體育課程獲得運動樂趣、運動需求、學習 成就、榮譽感與休閒運動知識,對其課後的休閒運動參與頻率、行為有正面影響;休閒運 動參與對休閒運動態度具有正面影響 (陳東韋,2008),休閒運動參與的次數愈多、時間愈 長,學生在休閒運動態度的運動技巧、技能層面得分亦愈高;休閒運動態度對休閒運動參 與具有正面影響 (陳瑞辰,2014;黃振紅、呂碧琴,2012;Guo & Liu, 2016; Lim, Khor, & Tham, 2010; Lim, 2009; McFarland, Zajicek, & Waliczek, 2014; Myung & Yang, 2016),休閒運動態度 會牽引著個體的行為意圖,進而影響休閒運動參與的類型、頻率、時間、強度、地點、同 伴等因素,此外,個體獲得的休閒運動效能、認知、體能與成就感愈高,則休閒運動參與 行為愈高;體育課程滿意度影響休閒運動態度,休閒運動態度進而再影響休閒運動參與 (陳 瑞辰,2014;楊亮梅、陳俊民,2009;楊亮梅、顧毓群,2004;蔡貞雄,1998),因為體育 課程可經由教師的活動安排,同儕間互助合作氛圍的營造,給予正向的休閒運動經驗、技 能與價值,進而影響學生課後的休閒運動參與行為。 過去相關研究探討範圍,多為單一學校個案 (王宏義,2008;洪慧敏,2009;孫彩卿、 陳鎰明,2009;許富淑,2010;陳仁精、鍾志強,2009;陳東韋,2008;陳瑞辰,2014); 二所大學 (楊亮梅、陳俊民,2009);地區性,縣市 (李世昌等,2005;黃振紅、呂碧琴, 2012;黃雅鈴、陳惠美,2005) 範圍的調查研究;全國性調查研究部分有鍾志強 (2006)、 陳肇芳 (2007)、陳逸政等 (2013) 等研究,但其探討變項分別為休閒運動動機、休閒運動 3.

(16) 參與現況、體育課參與現況。顯示過去研究透過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運動態度等變項, 來預測全國性師範校院學生休閒運動參與行為的研究卻未建樹 (陳瑞辰,2014)。此外,過 去研究調查工具之發展,乃未加入相關理論的探討 (陳瑞辰,2014)。而本研究工具乃透過 相關理論與實徵性研究的探討,進而發展出結構完整的量表,藉以進行多向度的調查與探 討。再者,過去研究以非機率抽樣 (non probability sampling) 類別中的便利取樣進行抽樣 調查 (陳瑞辰,2014)。而本研究有別於過去研究,針對全國三所師範大學與三所教育大學 為研究對象,各校依學生總數,以機率抽樣 (probability sampling) 類別中的分層叢集隨機 抽樣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進行調查,並透過邏輯斯迴歸依變項 (二分變項) 的設 計,來預測自變項的關鍵因素,基此,本研究針對國家棟樑,透過實徵性的研究,針對全 國師範校院學生的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運動態度與休閒運動參與行為進行研究,結果可 提供具體提升未來師資休閒運動參與行為的關鍵因素,更將結果提供給全國師範校院體育 課程的規劃與設計,藉此影響未來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的具體方向,形成正向循環並間接性 地影響中、小學甚至大專學生之休閒運動態度與休閒運動參與行為,進而提升整體學子的 身心健康與國家未來整體競爭力。.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主要旨於瞭解臺灣地區師範校院學生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運動態度、休 閒運動參與現況,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學生對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運動態度的差異情形, 探討體育課程滿意度以及休閒運動態度的相關情形,再探究體育課程滿意度以及休閒運動 態度對休閒運動參與的預測情形,並將研究結果提供給學術界與實務界作為未來調整體育 課程教學規劃,提升學子休閒運動情形之參考,並以此進行實證研究。 基於上述,本研究之目的可歸納為: 一、瞭解師範校院學生之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運動態度與休閒運動參與的現況。 二、比較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師範校院學生對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的差異情形。 三、分析師範校院學生之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間的相關情形。 四、探討師範校院學生之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對休閒運動參與之預測程度。. 4.

(17)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將研究問題分述如下: 一、師範校院學生對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運動態度與休閒運動參與的現況為何? 二、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師範校院學生對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是否有差異? 三、師範校院學生之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間的相關情形為何? 四、師範校院學生之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對休閒運動參與的預測程度為何?. 第四節 研究範圍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將研究範圍分成研究主題範圍、研究對象範圍、研究時間範圍、 研究方法範圍、研究統計範圍,分述如下: 一、研究主題範圍:本研究探討臺灣地區師範校院學生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運動態度與 休閒運動參與等三變項的現況與關係,其中包含瞭解學生對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運 動態度與休閒運動參與的現況、比較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學生對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 閒運動態度的差異情形、分析學生之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的相關情形,及 探討學生之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對休閒運動參與的預測程度。 二、研究對象範圍:本研究針對臺灣地區三所師範大學與三所教育大學 (教育部,2015) 的 1,831位男、女學生為研究對象。 三、研究時間範圍:本研究問卷調查期程為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 四、研究方法範圍:本研究依據各校學生數在全國六所師範校院總人數的相對比例,採用 分層叢集隨機抽樣的方式,透過「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運動態度與休閒運動參與調 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法。 五、研究統計範圍:本研究使用描述統計、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與邏輯斯 迴歸等統計分析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5.

(18) 第五節 研究限制 一、本研究以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所得資料的真實性仍取決於研究參與者的誠實程度, 此為研究者無法完全掌握的情況。 二、因無法確實掌握施測期間,學生於課堂當中出席人數的多寡,因此,曠課、請假與拒 答之學生未能納入分析。 三、本研究針對研究參與者最近一學期所修習大學體育課程的感受情形進行調查,故未修 習體育課程的學生未能納入分析。. 第六節 名詞解釋 一、師範校院 一般所指大專校院包含一般公私立大學校院、科技大學、技術學院、直轄市立大學、 縣 (市) 立大學、空中大學、宗教研修學院、軍警校院等。另外,臺灣高等教育依據「體系 類別」,區分為一般體系、技職體系與師範體系。本研究所指師範校院乃依據教育部103 學年度大專校院概況統計 (教育部,2015),臺灣地區三所師範大學與三所教育大學,分別 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立 新竹教育大學 (研究調查時間為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當時該校尚未合併)、國立臺中教 育大學等校。 二、學生 一般所指學生為註冊於臺灣地區一般公私立大學校院、科技大學、技術學院、直轄市 立大學、縣 (市) 立大學、空中大學、宗教研修學院、軍警校院的大學生。本研究學生乃依 據教育部103學年度大專校院概況統計 (教育部,2015),所涉及臺灣地區三所師範大學 (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與三所教育大學 (國立臺北教育 大學、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的男、女學生,研究參與者並於105學年度 第1學期註冊擁有學籍 (包含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且曾經修習該校體育課程。 三、體育課程滿意度 學生期望的課程內容水準,與實際在課堂中,接受教育後的感受水準之差距,而予以 主觀判斷的結果。本研究綜覽體育課程滿意度相關研究,將體育課程滿意度衡量構面分成. 6.

(19) 「教師能力」、「課程內容」、「教學策略」、「同儕關係」、「硬體設施」、「教學行 政」、「課程評量」、「學習效果」、「選修喜好」、「傷害處理」十個構面來進行衡量 (李 建霖,2013;陳瑞辰,2014;劉雅文、潘義祥、周宏室,2015;劉義群、季力康、劉嘉倫, 2003;鄧正忠,2000;鍾志強,1997b;Pan, 2014)。 四、休閒運動態度 經由體育課程的教育,讓學生在課後的自由閒暇時間中,對身體性休閒活動參與的一 種特殊認知、情感與行為傾向。本研究休閒運動態度之衡量構面綜覽休閒運動態度相關研 究,將休閒運動態度衡量構面分為「生理成長」、「心靈成長」、「社會與認知成長」、 「情感投入」、「行為傾向」等五個構面來進行衡量 (李世昌等,2005;李德仁、莊國上、 黃雅陵,2008;洪慧敏,2009;孫彩卿、陳鎰明,2009;陳仁精、鍾志強,2009;陳志成、 俞柏志、王毓鼎、柯佩岑,2007;陳東韋,2008;陳瑞辰,2014;陳肇芳,2006;黃振紅、 呂碧琴,2012;黃雅鈴、陳惠美,2005;楊亮梅、陳俊民,2009;楊亮梅、顧毓群,2004; 溫延傑、李鑑芸、陳金聲,2008;鍾志強,2005;Kenyon, 1968; Ragheb & Beard, 1982)。 五、休閒運動參與 學生實際參與休閒運動的情形。本研究休閒運動參與之衡量構面,參考陳瑞辰 (2014) 所提出的「實際參與」做為休閒運動參與的衡量構面來進行衡量。. 7.

(20)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將針對本研究之相關文獻,加以回顧與整理,以建立本研究之架構與假說。以下 依序就第一節、大學生之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運動態度與休閒運動參與現況;第二節、 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大學生對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差異情形;第三節、大學生 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相關情形;第四節、大學生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 度對休閒運動參與之相關情形;第五節、師範校院之社會影響與貢獻;第六節、本章總結, 進行相關文獻探討。. 第一節 大學生之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運動態度與休閒運動參與現況 本節將探討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運動態度與休閒運動參與相關理論、衡量構面與實 徵性研究,以期明確瞭解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之理論與意涵,並經由體育課程 滿意度、休閒運動態度與休閒運動參與的相關研究中,探討人口背景變項與學生休閒運動 參與的情形。. 一、大學生體育課程滿意度之分析 第一部分將探討體育課程滿意度理論,分為五個部分依序討論,分別為體育課程理論、 體育教學構成要素、體育課程滿意度之影響因素、體育課程滿意度衡量構面、小結,以期 明確瞭解體育課程滿意度之理論依據。 (一)體育課程理論 《運動教育學》指出設計體育課程須密切考慮三個課程組成的要素,亦即為學科、社 會及個體,體育課程則根據三大要素,形成五大價值取向 (理論),分別為學科精熟 (disciplinary mastery)、學習過程 (learn process)、自我實現 (self-actualization)、社會重建 (social reconstruction)、生態整合 (ecological integration) 等五種 (Jewett, Bain,& Ennis, 1995) (如表2-1)。五大價值取向分別討論如下。 1.學科精熟 學科 (subject) 為學科精熟取向的主要課程組成要素,是體育課程的傳統核心,主要以 8.

(21) 體適能與運動技能的養成爲主軸,於澳洲、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體育課程皆以運動技能 的養成爲主幹,並將運動技術融入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之中,因此,運動技術、運動技巧、 運動技能等有關學科知識內容皆是學科精熟取向所重視的議題。此外,教師教學著重各類 運動知識與運動技能的傳遞,例如運動競技戰略戰術運用、體育運動發展史、各項運動規 則等知識範疇。另外,透過體育課程的執行,培養學生良好健康體適能、競技體適能,亦 為學科精熟取向的焦點。因此,學科精熟取向目標乃透過教師的體育教學活動,促使學生 獲得運動知識、提升體適能與精進運動技能。 2.學習過程 學科與個體 (individual) 是學習過程取向的課程組成要素,其兼顧學科精熟及個體需 求,取向著重發展個人化特色的學習技巧,使學習模式符應個人化的特性,促使學得更有 效率。教師於教學中擔任協助者角色,採間接性指導教學方式,營造探索學習的良好環境, 並培養學子自我學習核心能力。教學內容以單向式傳授技術或知識,更透過鼓勵探索與輔 導自我網路學習技能等多面向學習途徑,讓學生主動獲得諸多體育知識、訊息與賽事活動。 此外,教師應從旁協助學生規劃個人化學習目標,並於期中、期末與學年終達成學生自我 設定目標 (許義雄、黃月嬋,2001)。 3.自我實現 個體為自我實現取向的課程組成要素,教師須致力於學生的自我實現,並注意學生的 興趣和需要。學生獲得基礎生理需求的滿足後,進階轉向心靈層面的滿足。自我實現取向 著重學生開發自我成長目標,教師則從旁輔導,培養學生自我計畫、執行、管理與負責的 能力,亦即為養成學生自我探索與自我經驗統整能力,讓學生勇於發展個人興趣、檢核個 人學習過程,並對自我目標負責。自我實現取向將擴展社會知能與學科內容擱置,重視學 生個體的經驗歷程。自我實現課程取向系統性地開發學生,擴展個體,跨越框架,讓學生 重新認識自我、挑戰自我、發展自我與實現自我。因此,課程教師須營造能夠發揮學生個 人特質的教學環境,協同擬定個人化具備挑戰性的目標,安排能力適切的課程教學活動, 創造學生個人化目標內的成功經驗與成就感,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滿意度與自我實現。 4.社會重建 社會 (social) 為社會重建主義的課程組成要素,設計社會重建取向課程時,須考量社 會未來所需人才,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促進社會發展與進步,讓學生於社會中展現其長 9.

(22) 處與力量。社會重建價值取向亦強調批判的能力,針對社會不良的價值觀加以批判,進而 重建社會價值體系,樹立理想生活世界。課程教學過程中,著重學生間的互動、合作、尊 重、完成團體目標,並承擔團體所賦予的責任。設計課程時,須符合社會多元化需求,並 於運動員功利主義、運動商業化,以及運動暴力等議題中,激發學生間相互的思辨空間, 並輔以價值澄清法,建立學生正確的運動價值態度。此外,課堂即是社會的小型縮影,透 過體育課程活動,讓學生培養社會互動與學習遵守社會規範的能力,亦是落實社會重建取 向的主軸。 5.生態整合 學科、個體與社會為生態整合取向的課程組成要素,該取向與杜威主張的自然情境學 習模式相類似 (周宏室,2002)。生態整合取向整合學科需求、個體需求及社會需求的內涵, 因此,課程規劃整合世間、人我與己我。課程主張個人意義的探尋,以及個體目標與信念 的實現,也強調個體與人文環境、自然環境的協調,並強調個體於學科知識的基礎之下, 於和諧的人文與自然社會環境之中,以及瞭解社會需求與動態的認知之下,進而追尋個人 生命意義的真諦。因此,體育課程的設計,應透過課程活動的安排,讓學生瞭解學科系統 與內容、自我意義與目標、社會現況與需求,觸發學生經由體育運動來契合自我整合性的 目標。. 表2-1. 體育課程之相關理論表 理論 學科精熟 學習過程 自我實現 社會重建 生態整合. 論點 學科 (Subject) 為學科精熟取向的課程組成要素,其主張是以體適能與運動技 能的促進爲核心。 學科 (Subject) 與個體 (Individual) 為學習過程取向的課程組成要素,主張經由 學習探索的過程,促使學生學會自我如何學習。 個體 (Individual) 為自我實現取向的課程組成要素,強調學習者的興趣和需 要,並養成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責任感,以協助學生的自我實現。 社會 (Social) 為社會重建主義的課程組成要素,依據社會現況的需求來設計課 程內容,強調學生間的相互尊重、互助合作、承受團體責任與完成團體目標。 學科 (Subject)、個體 (Individual) 與社會 (Social) 為生態整合取向的課程組成 要素,其整合了學科需求、個體需求及社會需求的內涵,藉由運動來拓展或發 現個人生命的真正意義。. 10.

(23) 綜覽體育課程之相關理論,發現學科精熟取向最主要是以運動技能、知識與體適能的 提升爲核心,聚焦於學生於課程中的學習效果,並檢核學生是否提升了運動技能、運動知 識、體能狀態,以及健康適能等能力;學習過程取向主要經由學習探索的過程,讓個體學 會如何自我學習,並透過教師的現代教育思潮,利用多元化教學方法與策略,以及創新的 教學安排與活動,讓學習的主動權回到學生身上,觸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核心能力;自我實 現取向訴求學生的自我實現,注意學生的興趣與需要,因此,教師於教學活動中須滿足學 生個人化的運動目標、運動需求與運動指導等要素,並發展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與責任感; 社會重建主義乃呼應社會不同需求的面向,講求個體思辨能力的培養,強調學生間的鼓勵 支持、互助合作與相互尊重,並培養負起團體責任與達成團體目標的能力;生態整合取向 強調個人的自我實現,以及個人與人文環境、自然環境的互動,平衡社會與個人需求,於 體育課程設計中,讓學生學習透過體育運動,使其能拓展並發現個人生命整合性的目標。 (二)體育教學構成要素 體育課程是學校教學科目一環,亦是學校體育的基石,同時屬於動態性的課程教學, 透過教學指導、場地設備、運動規則、教材應用、經驗累積和身體活動來進行體育教學 (葉 憲清,1986)。此外,體育教學是一項複雜的活動過程,亦是教師與學生間彼此互動的歷程, 因此,教師與學生為根本要素,再者,體育教學構成要素更包括教學目標、教學計畫、場 地器材、教法、教材與評量 (葉憲清,2004)。分別將體育教學構成要素進行討論。 1.教師 教師職責在於主導課程教學與學生學習的過程,其積極正向的教學態度對於自主運動 意願偏低的學生具有影響,因此,教師須利用有效的方法協助學生學習,並依據欲達成的 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背景,以及學習與教學過程,設計符應學生學習經驗的課程內 容,此外,教師須對體育教學具備清晰之理念、教法之多元、環境之掌握、氣氛之營造, 以及目標之達成 (許義雄,1988;許義雄、黃月嬋,2001)。再者,今日的教學氛圍適逢強 調分工與專精的時代脈動下,體育教師依其專長進行分站教學 (station teaching),亦成為體 育教學之趨勢 (鄭志富,1990)。 2.學生 學習者的學習效能,受教師對該學習者的主觀認知與回饋所影響。當學習者受教師認 定具有學習能力時,則學習成果與成就較高,因此,教師須對學習者抱持正面、正向且積 11.

(24) 極的學習能力認同感,來提高學習者學習的信心、成就與興趣。此外,學習者來自不同的 個體與特質,因此,教師運用同一份教法、教材會產生學習者間不同的學習成效。教師尤 須注意學習者間不同的學習特性、人格特質、社會發展、身心發展及運動技能學習的發展 等特徵,以有效協助每一位學子的學習歷程與學習成效 (Thomas & Halliwell, 1976)。 3.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程規劃、活動設計、學習成效考評的依據 (許義雄,1988),二十一世紀 我國學校體育教學目標應將學生的特殊性及發展的差異性納入考量,並經由團體運動養成 學生運動技能、建構運動知識、激發運動潛能、瞭解比賽規則、充實運動術語、體驗團隊 精神、培養社會行為、獲得運動樂趣、學習運動風度、陶冶文化涵養、紓解生活壓力、提 升自我價值,以及奠定終身參與休閒運動的能力 (呂碧琴,1990;楊建隆,2007;葉憲清, 2004;Avery & Lumpkin, 1987)。因此,進行教學目標訂定時須考量動作技能目標 (動作、 體適能、身體技能)、認知目標 (知識、策略、創造性、認知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情境知 識移轉能力) 與情意目標 (情感價值觀、社交行為態度),並以建立學生終身參與體育活動, 為體育教學首要教學目標 (許義雄、黃月嬋,2001)。 4.教學計畫 教學計畫是決定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方案、方法、活動與細節的先行步驟,亦可作為考 評體育課程教學成效與學生學習成效的具體指標。教師經由具體教學目標,而進行教學計 畫的擬定。規劃過程中應將教學進度與過程等每一步驟仔細思考與研擬。計畫內容包含目 標取向 (說明課程中某項課題的達成目標)、預定進度 (說明預定教學的課程內容)、溝通方 式 (說明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方式,例如示範、口語、講義、影片、特定提示等)、時間 (說 明是否有效分配與利用時間)、上課安排方式 (說明教師、學生、場地、器材等元素的安排) 等要素,因此,教學計畫是體育課程實施前的決策過程,是某項運動種類或教學單元的明 確教學指引、順序與範圍 (許義雄、黃月嬋,2001)。 5.場地器材 學者鄭志富 (1994) 指出學校器材設備、運動設施、運動場地等,須於設計之初進行通 盤規劃,尤其應特別考量使用者以及學生的使用安全性,學校單位提供高度安全性的設施 器材與運動場地,將增進教師的教學效能與學生使用上的信心程度,以利學生愉快使用與 安心運動,同時滿足學生安全運動之需求,對於提升學生修課滿意度與意願將有所助益。 12.

(25) 此外,設施器材與運動場地亦須定期檢查、維修、保養、添購與汰換,以減少意外事件發 生的可能性,俾使器材設備於體育教學過程中,有效發揮安全性之功效,亦可提升學生修 習體育課程的意願與滿意程度 (楊建隆,2007)。然而,若造成學生感受課程提供之器材數 量不足、場地積水、地板不良、空間狹小、光線不足、浴廁不潔,以及課程場地臨時停用, 導致學生喪失課程使用權力時,學生將對體育課程感到失望,進而產生負面感受與影響 (田 文政,1991)。學校行政單位應給予學生提供良好的休閒運動場地設施與設備,若校內無法 提供足夠的場地空間或硬體設施器材不足,則可結合校園周邊的環境設施與社區資源,並 輔導與轉知學生加以利用,以期能夠達到足夠的運動空間與運動效果 (洪昭坤,2002)。 6.教材 體育教材編排首先須考量學習者的生理機能、心理狀態與興趣,教材內容應具有系統 性與邏輯性,由易而難、由簡而繁,教材設計配合學校器材、設施、氣候與社區資源,編 排元素融入創造性與獨立性元素,培養創造、獨立思考與學習特質,並融入技術性、體能 性與團體性元素,均衡發展學生各部位的身體能力、技巧與溝通協調等社會能力 (林靜萍、 曾瑞成,2007)。 7.教法 教學非精確的科學,而是教師使用有效的方法來協助學生學習,亦為不同學生找出適 合的學習方式以達成學習目標,透過體育課學習經驗的差異,進而衍伸體育教學七種方法, 包括命令式教學法、同儕教學法、場地教學法、認知教學法、合作教學法、協同教學法, 以及自我指導教學法,各種教學方法的使用,乃依據師生自我管理程度的不同而決定之 (許 義雄、黃月嬋,2001)。 8.評量 評量是蒐集教學資訊的重要過程,並可作為改善教學成效與內容的重要依據。而評量 項目必須與課程目標一致,評量項目可適時誘發學生努力積極的行為,並可作為學生學習 成果與成就的可信指標。此外,教師須於教學初始階段,明確告知學生評量項目與標準, 以及優良的行為表現內涵,並透過多元化的評量方法,以及客觀性的等級量表,例如技能 測驗、教師觀察、歷程檔案、同儕評量與錄影帶回溯等。以瞭解學生的測驗結果、行為態 度與進步情形。因此,體育課程應將評量納入教學的過程中,透過觀察學生的課程情形、 進步情況,或以測驗、抽驗的方式,實際瞭解學生階段性與總結性的學習狀況,以作為學 13.

(26) 生間分組依據、學生個人學習成果,以及教師教學效能的回饋,並作為後續課程規劃調整 的指南,藉以瞭解、控制與提升教學品質 (Safrit & Wood, 1995)。 (三)體育課程滿意度之影響因素 體育課程滿意度係指學生期望體育課程的品質結果與實際感受後的品質結果,二者間 的比值,若感受的品質結果大於期望的品質結果則偏向滿意感受程度水準,反之則偏向不 滿意程度水準,而學生對體育課程的滿意度水準愈高,則學習成就得分亦愈高 (陳瑞辰, 2014)。首先影響大學生體育課滿意度因素為教學行政阻礙,涉及課程時段選擇性與選課手 續便利性等面向 (張躍騰,1996)。第二因素為學習成效,涉及學生自我身體能力的開發、 突破與展現,以及運動知識、技能與成就感等面向的獲得 (楊志顯,1999)。第三因素為教 學策略,涉及教學方法創新、教學內容合適、瞭解學習挫折、重視個別差異、教學態度親 切,與塑造休閒化體育運動教學環境等面向 (黃振興,1995;歐陽金樹,1997)。第四因素 為硬體設施,涉及運動場地、使用器材,以及教學設施之數量、品質、整潔與安全性等面 向 (張躍騰,1996)。第五因素為同儕關係,涉及同儕支持、班級氣氛、良性競爭等面向 (陳 瑞辰,2014)。因此,體育教學尤其需考量學生的學習成效,以及是否能夠達到學生的身心 需求,此外,課前應備妥教學的場地器材設備,以利課程教師教學時之操作與運用,再者, 今日體育教學的策略亦可結合休閒運動相關課程、知識與操作,提供樂趣、新穎、活潑的 課程內容,並於課程中營造良性競爭、同儕支持的氛圍,建立學生良好社會行為。另外, 體育教學行政單位亦應提供教學所需之行政支援,包括,教師與學生不同面向的需求,透 過行政單位的協助與支持,以提升教學軟硬體環境品質與學生知覺體育課程的滿意程度, 對體育教師的教學效能以及學生的學習成效皆有助亦。 (四)體育課程滿意度衡量構面 綜覽體育課程滿意度過去相關研究 (表2-2),發現研究者間的衡量構面數目不盡相同, 從二個衡量構面 (教務因素、教師因素) (鍾志強,1997b);三個衡量構面 (硬體設施與環境 安全、教師行為與同儕支持、課程時數與人數安排) (陳瑞辰,2014);四個衡量構面 (教學 策略、課程內容、學習評量、課室經營) (劉雅文等,2015);乃至於七個衡量構面 (身體技 能發展、場地與器材、同學關係、教師能力素養、樂趣因素、成績評量、設備與行政) (劉 義群等,2003) 皆有研究成果。此外,研究者間的衡量構面之定義不盡相同,然而研究者 間衡量構面的內容義涵呈現相近的結果,例如:教師能力之衡量構面定義,於研究者間定 14.

(27) 義上的差異包括:教師教學、教師個人、教師的能力與素養、師資方面、教師特質、教師 專業能力,以及教師行為與同儕支持等定義之差異;硬體設施之衡量構面定義,於各研究 者間定義上的差異包括:場地設施、場地設備、上課場地與器材設備、運動場地器材及設 備、場地滿意度、場地與器材、場地器材、學校環境與設備,以及硬體設施與環境安全等 定義之差異。因此,本研究立基於體育課程相關理論,並參考實徵性相關研究,歸納綜整 研究者於體育課程滿意度變項中,所使用的衡量構面包括:教師能力、課程內容、教學策 略、同儕關係、硬體設施、教學行政、課程評量,以及學習效果等八個構面。本研究整合 過去研究的相關衡量構面,包括:教師因素、課程因素、教學因素、同儕因素、場地因素、 行政因素、評量因素,以及成效因素等面向;亦有別於以往相關研究的衡量構面,而是採 用八個衡量因素構面來進行體育課程滿意度的調查與探討,期能透過多角度、多面向、多 方位的研究,來完整探究體育課程滿意度變項的意義內涵。茲將各因素構面內容涵意分別 討論如下。 1.教師能力 指教師自身的根本能力。教師乃教學過程的靈魂之窗,是主導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的 核心人物,須有最高水準的教育目標期許,並通曉教學之原理原則,以利完整發揮體育課 之功能與學習者學習之功效 (許義雄,1988)。此外,行為主義模式主張教師須有正確的示 範與回饋行為,並能夠經由說明與示範程序,將高度複雜的教學內容與設計,拆解成簡單 易懂的學習內容,以提升學習者的成功經驗,並達到教學之目標 (許義雄、黃月嬋,2001)。 因此,教師能力因素構面內涵包括,教師的教學態度、動作說明能力、動作示範能力、教 師的表達技巧,以及解答問題能力等 (陳瑞辰,2014;劉義群等,2003)。 2.課程內容 指課程規劃、教材運用、活動內容安排與課程管理情形。良好課程包括課前的完整教 學規劃,針對課程內容訂定明確教學理念與課程目標,並依據認知目標、技能目標與情意 目標,規劃教學程序、範圍與備案,以利教學過程系統合宜性 (許義雄、黃月嬋,2001)。 因此,課程內容因素構面內涵包括,教材運用適當性、教學進度合宜度、課程內容系統化、 運動價值觀念引導、個體運動需求滿足、運動傷害知識傳授、課程服裝要求、準時上下課, 以及秩序管理情形等 (劉雅文等,2015)。. 15.

(28) 3.教學策略 指教學過程、課程操作策略,以及教學活動內容。許義雄與黃月嬋 (2001) 指出教師須 以多元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來滿足多元特質學生的需求,促使不同起始能力的學生皆能獲 得成長,以利教學目標的達成,此外,認知策略模式強調創造教學、教學整合與問題解決, 透過多元化的教學策略,讓學習者學習自我成長。因此,教學策略因素構面內涵包括,教 學活動創新、教學態度親切、教學方法多元、良好團隊氣氛、適切的分組競賽、獲得個別 化的指導、課程點名方式,以及建立學習信心等 (劉雅文等,2015)。 4.同儕關係 指社會行為的發展,以及同學間關係的建立情形。經由教師多元性內涵能力的展現, 將可營造班級團隊精神與良好秩序,培養學生社交能力與社會行為 (黃月嬋,1992)。因此, 同儕關係因素構面內涵包括,同學間的鼓勵與支持、同學間互助合作的行為、同學間良性 的競賽機會、欣賞同學運動能力、促進同學間人際關係,以及增進同學間的感情層面等 (陳 瑞辰,2014;劉義群等,2003;鄧正忠,2000)。 5.硬體設施 指課程實施環境的場地設備與器材品質情形。高品質的場地設施,以及良好的運動器 材安全性,對於學生感受課程滿意度與修課意願將有正面影響 (鄭志富,1994)。因此,硬 體設施因素構面內涵包括,運動器材安全性、照明燈光明亮度、運動器材品質、運動場地 安全性、運動器材數量、課程活動空間、運動場地品質,以及更衣盥洗設備品質等 (李建 霖,2013;陳瑞辰,2014;劉義群等,2003;鄧正忠,2000)。 6.教學行政 指行政程序與體育課程排定。畢業所需修習體育學分、每週體育課程應上課時數、體 育課程選課便利性、體育課程種類多樣性、體育課程時段選擇性、體育課程加退選手續便 利性、班級人數開課限制性、體育課程性別分班選擇性等面向皆屬於體育課程的行政程序, 該程序為體育課程的行政支援與輔助作業。行政程序若運作得宜,將可提升學習滿意度與 教學效能,因此,教學行政因素構面內涵包括,必修學分數、課程安排時數、借用器材手 續、班級修課人數、選擇喜歡時段便利性、選修喜歡運動種類或項目便利性、選課過程手 續便利性、選擇喜歡教師便利性、運動傷害處理設備、運動傷害處理方式、男女分班上課 方式,以及男女合班上課方式等面向 (陳瑞辰,2014;劉義群等,2003;鄧正忠,2000)。 16.

(29) 7.課程評量 指教師對於課程操作部分與執行內容的評量,以及教師對學生的回饋情形。評量是教 學過程的重要一環,透過有效的總結性評量與形成性評量,可獲得教學效能、學生行為改 變與學習成效的重要資訊,對於改善與修正教師的教學品質,以及提升學生知覺體育課程 滿意度具有重要性影響 (Safrit & Wood, 1995)。此外,訊息處理模式亦強調教師必須嚴謹地 觀察學生對課程議題的接收與詮釋情形,再透過教師的引導與回饋,以及師生的問答過程, 來瞭解學生的學習與吸收情形 (許義雄、黃月嬋,2001)。因此,課程評量因素構面內涵包 括,針對學習落後學生的補救教學情形、學生問題給予的回饋情形、評量客觀性、上課表 現評量方法,以及學生進步情形的評量方法等 (劉義群等,2003;劉雅文等,2015;鄧正 忠,2000)。 8.學習效果 指學生所獲得的知識、能力與學習成就。Silverman (1991) 指出教師清楚的講解、適當 的練習、明確的示範,以及結構性演練,將可提升學習成效。而體育課程即為透過身體大 肌肉的活動內容,將體育的技能、認知與情意等三大總目標傳授給學生,體育的總目標亦 延伸出運動能力的成長、身心健康的促進、運動認知的發展,以及運動精神的養成等四大 主目標 (林靜萍、曾瑞成,2007)。因此,學習效果因素構面內涵包括,提升運動知識、紓 解生活壓力、培養休閒運動習慣、提升運動技能、提升健康狀態、提升體能、獲得學習榮 譽感,以及獲得學習成就感等 (李建霖,2013;劉義群等,2003;鄧正忠,2000;Pan, 2014)。. 表2-2. 體育課程滿意度衡量構面之相關研究表 學者 (年代) 鍾志強 (1997b). 研究對象 衡量構面 雲林科技大學選修體育 1.教師因素 2.教務因素 運動相關課程滿意度. 鄧正忠 (2000). 國立宜蘭技術學院體育 1.個人身心發展 2.教師的能力與素養 3.上課場地 課興趣選項教學滿意度 與器材設備 4.體育教學行政 5.同儕關係. (接下表). 17.

(30) 表2-2. 體育課程滿意度衡量構面之相關研究表 (續) 學者 (年代) 劉義群等 (2003). 李建霖 (2013) 陳瑞辰 (2014) Pan (2014). 劉雅文等 (2015). 研究對象 衡量構面 北部地區五所大學必修體育課興 1.場地與器材 2.身體技能發展 3. 趣選組滿意度 教師能力素養 4.同學關係 5.樂趣因素 6.設備與 行政 7.成績評量 羽球體育課學習滿意度 1. 學習成效 2. 教師教學 3. 場地器材 淡江大學體育課程滿意度. 1.教師行為與同儕支持 2.硬體設施 與環境安全 3.課程時數與人數安排 體育教學教師自我效能、學習動 1.教學策略 2. 學習成效 機、氣氛與教學滿意度之關係 發展大專校院體育教學品質量表. 1.課程內容 2.教學策略 3.課室經營 4.學習評量. 本研究參考上述相關研究將體育課程滿意度衡量構面分為「教師能力」、「課程內容」、 「教學策略」、「同儕關係」、「硬體設施」、「教學行政」、「課程評量」、「學習效 果」八個構面來進行衡量,其操作性定義如下: 1.教師能力:指教師之態度與能力。 2.課程內容:指課程規劃、內容、安排,與教材運用、課程管理情形。 3.教學策略:指教學過程、內容的執行策略。 4.同儕關係:指同學間關係的建立、友好情形。 5.硬體設施:指課程環境的品質情形。 6.教學行政:指體育課程編排、排定情形。 7.課程評量:指課程內容的評量、評鑑情形。 8.學習效果:指課程所獲得的成就、知識、能力情形。 (五)小結 大學生知覺高度的體育課程滿意度,將對其自我產生正面的回饋與效應,最直接的影 響即為提升其體育運動的技能、認知與情意態度,間接性影響國家社會未來人才的體力、. 18.

(31) 能力與競爭力。然而,衡量學生知覺體育課程滿意度因素的面向多元,透過體育課程理論、 相關實徵性研究與相關論述型研究的探討,發現體育課程組成涵括三大要素,亦即為個體、 學科與社會。此外,課程構成要素更包括教師、學生、教學目標、教學計畫、場地器材、 教材、教法與評量等面向,而影響學生知覺體育課程滿意度之因素構面,包括,教學行政、 學習成效、教學策略、硬體設施與同儕關係等五因素。因此,本文再深入進行探討,瞭解 透過量表工具而進行實證性調查研究的衡量構面內涵,發現體育課程滿意度的衡量構面可 歸納綜整出教師能力、課程內容、教學策略、同儕關係、硬體設施、教學行政、課程評量 與學習效果等八因素構面來進行衡量。第一部份透過完整的文獻探討,歸納分析出完善、 多元、多面向的體育課程滿意度衡量構面,期以針對大學體育課程滿意度的調查與探討面 向更臻完善,並將結果作為提升大學體育課程教學品質的重要參考指標。. 二、大學生休閒運動態度之分析 第二部分將探討休閒運動態度理論,分為四個部分依序討論,分別為休閒理論、休閒 運動類別與效益、休閒運動態度衡量構面、小結,以期明確瞭解休閒運動態度之理論依據。 (一)休閒理論 休閒運動為休閒活動的內涵,休閒活動亦為休閒的內涵,因此,休閒包含休閒活動與 休閒運動,休閒活動則包含休閒運動 (張良漢,2002)。探討休閒運動態度需先瞭解休閒相 關理論。《休閒運動概論》一書中指出,休閒是人類必然的生活內容,是時代潮流及人類 發展不可抵擋的趨勢,休閒與人類密不可分,而人類乃是思緒縝密的動物,因此一件事情 或一個行爲,都有許多的觀念或論述,因此人類面對休閒議題也不例外,進而衍伸出七個 休閒理論,包括目的理論、補償理論、後遺理論、熟悉理論、同僚理論、自我挑戰理論、 動機理論 (涂淑芳,1996;翁志成,2010;Bammel & Bammel, 1992)。茲將其分別討論如 下。 1.目的理論 目的理論為最早的休閒行為理論,源於亞里斯多德 (Aristotle) 在其著作中所提出,「人 們戰爭以求和平,勞動就是為了要得到休閒」,因此,目的理論主張休閒是人類所有活動 的目的 (Leisure is the goal of all human behavior, the end toward which all action is directed), 人類生活中的目的應以美德善行為與高貴思想出發,朝向自我休閒行為的展延。生命中的 19.

(32) 萬物皆與休閒密切相關,並促使所有行動與休閒連結,並主張人類唯有在休閒時,才是真 實地生活著,因此,休閒是靈魂存在的本源,是人類精神的根基,社會文化的基礎,更是 人類生活中所有活動的目的,此外,主張休閒人士並非皆為富裕之人,而是以追求富有休 閒意義為生命核心價值的人。 2.補償理論 補償理論最早由恩格斯 (Engels) 與馬克斯 (Marx) 提出,補償理論主張休閒是作為平 日學術研究、辛勤工作與行政事務,而產生的衍伸活動與補償行為 (Work is seen as the dominant force in life, and leisure is seen as compensating for either the boredom or the excitement of the job),亦即人類當有機會避開平日的例行性工作時,會朝向一件完全相反 的事物來進行。例如學生族群透過週休二日的戶外運動、暑假期間的旅遊活動、平日課後 的休閒娛樂等補償行為,即是補償理論所主張的人類行為。人類透過相反性質的活動,利 用相異特質的空間與時間,以補償自我的需求,調整日常辛勤工作的枯燥,讓自我獲得犒 賞、放鬆與調養生息,並重新獲得學術研究、工作解決與行政處理動機的動力與能量。 3.後遺理論 後遺理論是由馬克斯和恩格斯提出,爾後由瓦蘭斯基 (Wilensky) 對理論進行闡述。該 理論說明了人類的休閒行為乃源自於平日主要的生活作為,亦即為休閒與工作平行發展, 或為工作的結果 (Leisure somehow parallels or results from work activity)。例如體育教師的休 閒行為會受其工作內容而影響,多傾向參與休閒運動類型的休閒行為;牙醫師下班後的休 閒活動,多傾向從是較為精細動作的休閒行為;運動社團社員、運動代表隊隊員的休閒行 為,亦多傾向休閒運動類型的活動。後遺理論主張人類的休閒行為,來自於日常主要活動 的後遺 (spillover) 結果,將日常的主要活動延伸帶入個人的休閒與閒暇之中。此外,當個 人在平日主要活動中若獲得較多的成就與成功經驗,並且對活動內容充滿高度興趣,則擁 有較多良好休閒行為的習慣,以及有較高的比例從事刺激性的休閒活動。 4.熟悉理論 熟悉理論是由柏區 (Burch) 提出,該理論主張人們的休閒行為是源自於自我熟悉的事 物,亦即為人類的休閒行為乃與習慣或慣例相互連結,休閒行為者因個人適應於某些習慣, 而從事那些休閒行為 (People who return to the same spot for their annual vacations)。例如擁有 野炊、登山、野營技能與經驗的人,休閒行為多從事登山活動;擁有高爾夫球技能與經驗 2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of package tours in Europe. Tourists and aboriginal people. The performance-importance response function: Observations

The prevalence of the In-service Education is making the study of In-service student satisfaction very important.. This study aims at developing a theoretical satisfaction

(計畫名稱/Title of the Project) 提升學習動機與解決實務問題能力於實用課程之研究- 以交通工程課程為例/A Study on the Promotion of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Practical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er’s 19 years learning proc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martial arts as a form of Serious Leisure and then to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It also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ir leisure lives, or even health.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xtent to which leisure constraint and leisure activity demand to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service quality gap of leisure farms through the consumers' ideas, and applies Kano’s two-dimensional quality analysis to not only explore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