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綜合本研究之結果分析與討論,獲致以下結論:

一、師範校院學生對體育課程滿意度之整體評價持滿意的態度水準;休閒運動態度之整體 評價持偏向同意的態度水準;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則以同學(朋友)獲得休閒運動的訊 息,並以輕鬆的運動強度,平均每週2次、每次91-120分鐘,於晚上的時間 (19點-24點),

透過慢跑參與休閒運動。

(一) 體育教師是否能夠以正確態度與方法,搭配親切、輕鬆、愉快、和諧、鼓勵與幽默的 方式來授課,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感受與教學品質內容,體育教學行政單位應定期性規 畫與安排體育教師進修與體育教學研習課程,來精進與提升教師的能力。另外,教師 應利用系統性的課程內容與階段性學習目標,由簡而繁、由易而難,並重視學習者內 在反應與個人化學習需求;同時於課程設計與同儕關係間,創造良好互動與互助的學 習氛圍;並可利用創意教學、正向語言、目標管理、錄影帶、學習紀錄單、體驗比賽 與多元評量等教學策略,重視個別差異與成長歷程,使學生獲得運動技能、樂趣、成 就與健康,並發揮教學效能與提升學習效果。此外,校方宜招聘差異化能力與課程需

求的師資群,以利教學單位開設符應學生需求的多樣化體育課程,並提供不同時段的 課程選擇,以供選課學生課表與需求的彈性安排。再者,與校園周邊的運動中心簽屬 合作關係,並將室外平面場地建設成立體綜合多功能運動場館,以提供學生更多元、

充足、安全與價格優惠的休閒運動場地設施,來提升學生休閒運動參與的機會。最後,

校方行政單位宜重視學生的發展與受教權,適時提高必修時數或將選修學分納入畢業 學分,將對學生休閒運動的養成有正向影響,此外,降低課程中的師生比、增設班級 並招聘合格教師,將對學生的受教權益、獲得關照與學習發展有正向影響,更對於教 育界師資年齡生態與國家人才培養有遠大的正向影響。

(二) 學生認同休閒運動的參與可以讓自我獲得生理、心靈、社會與認知上的效益,而生理 性成長的效益 (專注力、免疫力、促進睡眠) 亦是吸引學生參與休閒運動的因素之一。

此外,團隊性球類運動溝通協調與互助合作的特性,讓休閒運動的心靈效益與社會效 益,普遍高於個人化閉鎖性的運動類型。再者,學生認同休閒運動應具有挑戰、融入 生活,並可表達自我感受。最後,新穎的休閒運動課程,搭配休閒運動團體、組織與 場館的介紹,以及計步器等自我運動參與的監控,對於學生休閒運動態度的行為傾向 因素,將有正向影響。

(三) 臺灣地區師範校院學生休閒運動參與特性以每週參與休閒運動2次以下為主要特徵;每 次參與休閒運動的時間主要為91-120分鐘,與過去研究所發現男性參與以31-60分鐘、

女性參與以31分鐘以下有所不同;每次參與休閒運動的強度以輕鬆為主,與過去研究 以尚輕鬆不同;主要參與閒運動時段以19點至24點為主,與過去研究男性主要時段以 13點至16點35分、女性以16點36分至18點不同;獲得休閒運動資訊來源以同學 (朋友) 為主;慢跑為師範校院學生最常參與的休閒運動項目,其次為快走,乃符合近年來政 府、運動團體與私人企業所推廣與推行的休閒運動項目。

二、不同性別、年級、每週休閒運動次數、每次休閒運動時間、每次休閒運動強度,以及 每次休閒運動時段之師範校院學生,對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具有顯著差異 情形。

(一) 不同的研究情境有不同的研究結果。而本研究發現男、女學生在先天睪固酮激素分泌 的差異,而影響男性學生於休閒運動態度行為傾向普遍高於女性學生,並導致男性學

生對於休閒運動的頻率、時間、總量、運動利益、學習成效與技能獲得等普遍高於女 性學生。

(二) 年級較高的學生普遍因其修課所獲得的休閒運動認知、校外工作經驗與社團幹部經驗 等因素,導致其評價的結果高於年級較低的學生。

(三) 參與休閒運動次數與時間愈多的學生,其獲得運動自我效能、知覺運動利益、運動社 會支持、正向心理情緒、健康生理狀態、自我信念、情感投入與行為傾向,均高於休 閒運動參與次數與時間較少的學生。

(四) 參與中高休閒運動強度的學生,可透過參與獲得生理與心理面向的正向回饋,此外,

參與最低運動強度的學生,則能夠透過休閒運動的輕鬆自在、舒壓放鬆、自主感受與 心靈復原等特性,而獲得較高的評價。因此,教師宜透過體育課程持續灌輸,休閒運 動參與對個人能夠產生的諸多效益,以提升學生參與休閒運動的可能性。

三、師範校院學生之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間具有五個典型因素存在,其主要由 體育課程滿意度的學習效果構面因素,經由第一典型因素而影響休閒運動態度整體構 面因素。

(一) 學習理論指出學生的學習歷程、學習經驗與學習成果,是形成其個人內在價值與態度 的重要因素。而良好的體育課程 (優質教師能力、團隊氣氛、課程安排、教材運用、

同儕互助、創新教學、成就榮譽、安全設施與多元評量等因素) 將可提升學生的學習 成效。因此,學生透過良好高優質的體育課程學習歷程,將可提升其學習成效,進而 形成正向的休閒運動態度,並促使學生對於休閒運動的效益認知、情感投入與行為傾 向等因素具有正面且積極的認同。

四、師範校院學生之體育課程滿意度與休閒運動態度對休閒運動參與,具有顯著性影響關 係存在,尤以體育課程滿意度的學習效果構面因素 (勝數比2.16),以及休閒運動態度 的行為傾向構面因素 (勝數比1.57),對休閒運動參與具有正向影響力。

(一) 學習理論指出良好高品質的體育課學習歷程可養成學生正向的態度,計畫行為理論與 理性行動理論亦指出態度是影響行為意圖的重要變項,而學生在休閒運動態度的行為 傾向因素,以及體育課程滿意度的學習效果因素,尤其學習效果因素的提升,更可有 效提高全體學生於休閒運動參與的機率,間接影響其參與的頻率、時間與總量。因此,

尤須經由多元的體育課程 (攀岩、潛水、街舞、保齡球、直排輪、健身舞蹈等) 傳授

休閒運動參與的能力 (方法、技巧、技能、技術)、知識 (賽事賞析、運動管道、運動 處方、運動傷害)、效益 (活化大腦alpha波、提高創意、正向情緒、促進睡眠) 樂趣與 成功經驗。亦可透過課程實施個人運動計畫承諾書,規劃生涯運動目標,來達到休閒 運動參與的自我監控,以提升其自我效能,讓其具備足夠的能力與信念,來決定自我 休閒運動參與的內涵 (內容、項目、方式、時間、頻率、夥伴等)。此外,學校端宜建 置充足的硬體設施、成立多元休閒運動社團、訂定全校休閒運動時間、辦理相關活動 與講座等政策與措施,提供學生更多參與休閒運動的機會與方法,滿足學習需求、提 升學習效果,並影響其主動參與休閒運動的行為傾向,對於該生未來的生活品質更有 其正面影響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