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中國初中公民類教科書中品德教育內涵之分析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

壹、 研究背景

一. 品德缺乏是社會常見現象

社會要能依循倫常運作,有賴團體中的個人品德之建立,傳統東方社會依循 三綱五常建構起社會的互動結構,強調倫理道德,倫理亦即人與人相處的道理,

道德就是一種人的本體性的存在方式,亦即做人的根本目的與方向。西方的亞里 斯多德認為德性不應是狹義的道德品格,根本問題應是去思考人生的目的及如何 生活﹙魯吉,2010﹚。

因此,一個健全的人,外貌、財富、學歷等都是附加價值,最重要的價值是 品德,缺乏品德的教育,只教育了一半,缺乏品德的人,也只是個『半人』(黃政 傑,2008﹚。

亦即「德育是教育的靈魂」,若教育過程中只有「外在」的知識建構卻沒有「內 在」的品德養成,不過是緣木求魚,永遠達不到真正價值﹙檀傳寶,2005a﹚。

俗話說:「兒童及少年是國家未來的棟樑」,透過國家及社會的栽培影響,期 望他們成為國家下一個世代的支柱,政府也往往藉由教育方式來形塑理想的人民 素養。

然而,今日世界各地的社會正遭逢嚴重的社會與道德問題,像是家庭的破碎、

暴力犯罪、物質主義的扭曲價值、藥物與酒精的濫用等,如何藉由品德教育提升 人民的德行與素養受到世界各國日益受到重視。

以美國社會為例,近二十多年來經歷著嚴重的道德與社會問題,如:日增的 青少年暴力、不誠實﹙說謊、欺騙﹚、不尊敬師長、自我傷殘、偏執與仇恨罪行的 增加等﹙Licknona,1996﹚。因此,1990 年代以來,促使「品格教育夥伴」﹙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品格至要聯盟」﹙Character Counts Coalition﹚、「社 群主義網絡」﹙Communitarian﹚等組織陸續成立。這些教育組織相當關心、投入 與研究學生的道德教育,主張品格教育是克服學生行為問題的最佳希望﹙李奉儒,

200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以台灣為例,近年來教育改革十分強調教學成果,家長也往往只重視學生學 科成績的提升,學校教育充滿填鴨式的知識教學,卻忽略了生活與品德教育,造 成學生在盲目追求成績與物質的同時,忽略了品性的涵養及德行的建立,導致台 灣學生品德涵養每下愈況,形成當前青少年自我中心論點與價值觀之偏差。

臺北市議會曾公佈一份針對北市 1,108 名教師的民調,發現高達八成的教師 認為學生禮貌教育嚴重失序,其行為包括:冷漠、不用敬語、欠缺口德、不服管 教、現實、不負責任、沒有分寸、舉止失儀、自私、不尊重別人﹙李珀,2005﹚。

周祝瑛﹙2004﹚提出天下雜誌 2003 年公佈的品格教育大調查中,有八成的國 中小教師及家長認為,台灣社會普遍的品格比十年前差,尤其是老師與家長對學 生影響力式微,排名落在電視與網路之後。

隨著全球化的影響,對於品德下滑的問題中國也無法倖免。今日,中國的青 少年面臨中國近年來由於經濟的發展,在物質生活品質上已逐漸提升,然而由於 經濟進步的速度過於快速,但對於人民的教育時程卻無法跟上進度,以致經歷過 文革摧殘卻尚未有足夠文化素養洗練的情形下,中國出現了許多經濟發展與教育 文化水準不成正比前進的詭異現象,所謂的山寨產品已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名 詞,仿冒王國的稱號也成為中國另一個代名詞,許多人聞「made in china」而避 之。而導致中國精於「山寨」的人數眾多,就是由於人民缺乏對產權尊重的品德,

且將聰明和智慧錯用在仿冒﹙唐糧1,2011﹚。

另外,插隊也似乎成為一種習慣,生活中插隊的方式無奇不有。從下列這則 例子即可窺見﹙唐糧,2011﹚:

有一次,我帶著孩子回國,在吃麥當勞的時候,大家都在排隊,

一位八九歲的小女孩,穿著校服,臂佩「三道杠2」,毫不猶豫地插隊到 第一個,且自豪地招呼其母親過來,其母親也為女兒的「優秀」表現感 到驕傲。我的孩子對此舉感到吃驚,不能理解這位小學生為什麼會不遵 守公共道德。

李方3﹙1999﹚指出中國由於獨生子女家庭普遍。孩子少,自然寶貴。於是孩 子成為家中的小皇帝,嬌生慣養。許多家庭沒有教導子女應該艱苦奮鬥、磨練意 志;忽視節約錢財、孝敬父母及尊賢敬長的觀念;不重視培養子女的社會責任感、

公民意識、參與意識、競爭意識、服務精神、愛國情懷,以及自尊自愛自立和關

1 現為德國慕尼黑中華文化中心主席。

2 據《中國少年先鋒隊章程》,少先隊在學校、社區建立大隊或中隊,中隊下設小隊。小隊由 5 至 13 人組成,設正副小隊長,即「一道杠」。中隊由兩個以上的小隊組成,成立中隊委員會,由 3 至 7 人組成,中隊長是「二道杠」。大隊由兩個以上的中隊組成,成立大隊委員會,由 7 至 13 人組成,大隊長是「三道杠」,也是最高道杠﹙王海亮,2011﹚。在此代表該位學生在校應為「三 好學生」或者是「助人為樂」的模範。

3 時任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系教授,現為湛江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論文科帶頭人及教育科學學院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心他人等態度的建立。

王延年﹙2004﹚認為近年來,隨著中國社會風氣的惡化,青少年犯罪率大幅 增長,中央政府歸因為教育的疏忽。據洛杉磯時報報導,去年中國青少年犯罪猛 增 12.7%。這樣的情形與目前中國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變化有關,不但官場多貪汙 腐敗,商場也多偽劣產品,人們變得唯利是圖,互相猜忌。在這樣的大氛圍下,

青少年犯罪率增長也就不足為奇。

郭清霞﹙2010﹚發現中國目前存在的社會環境沒有得到徹底淨化,網路遊戲 的氾濫,特別是互聯網、KTV 等娛樂活動場所迅速發展,嚴重腐蝕著學生的心靈。

與此同時,現實社會中的腐敗現象、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因素也嚴重侵蝕 了青少年的思想,導致青少年早戀、攀比、奢侈、貪圖享受、怨天尤人、不思進 取,悲觀厭世,愛國主義精神缺失,民族精神淡薄,對國家的光榮歷史知之甚少,

對民族英雄、模範人物缺乏仰慕和敬重。取而代之的對現代影視偶像的盲目崇拜、

模仿與追逐。因此,教育和現實的落差,不但導致青少年信仰失落,道德缺失,

價值觀錯位,而且也是青少年極端個人主義、功利主義形成的現實根源。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4在 2006 年 4 月中發佈的資料顯示,十幾歲孩子的 犯罪率,尤其是惡性事件的犯罪率,每年都以比較大的比率在上升,這與中國前 些年提倡的一胎化政策有關,家長對獨生子女的過份關心,導致現今的孩子較為 自我意識強、自私、脆弱,其道德感相對也較低。

在這個瞬息萬變,競爭激烈的時代,一個國家競爭力的強弱不僅在於硬體的 科技設備,更重要的是軟體的技術人才與人民的素質。而人民素質差異的體現不 僅表現在智慧上的競爭,各國人民的道德水準更是一國國力的展現。

因此,中國身為正在發展及崛起的國家,擠身全球 G8 之列,更應該重視國家 人民素質的培養,而其根本做法就是從品德教育著手。

二. 品德教育的發展為世界趨勢

(一)從素質培育看出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俗話說:「教育為百年大計」,又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為了提高國民 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雖說才德兼備很難得,而其 中品德又比才能重要。人才除了教育程度、領導力、想像力、分析能力、專業能 力、實事求是、衝勁等條件外,最重要是品德與動機,如果品德與動機不良,反 而對社會及國家都會造成傷害﹙陳清溪,2004﹚。

從下列事例,可見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1995 年,一位年僅 28 歲的霸菱銀行新加坡分行期貨交易員李森﹙Nick

4 資料參考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官方網站:http://www.mps.gov.cn。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Lesson﹚,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以偷天換日的手法,進行不當交易,讓長達 232 年歷史的英國霸菱銀行﹙Barings Bank﹚倒閉,最後以一英鎊的象徵性價格,被 荷蘭 ING 集團收購﹙林宜諄,2004﹚。

2003 年 10 月,華人圈最大的律師事務所理律驚爆員工劉偉傑盜賣客戶託管股 票案,盜賣股票金額高達新台幣 30 億元,讓公司一度瀕臨破產,雖然最後取得客 戶諒解並達成協議,但在金錢損失外,多年打造的品牌商譽受創更大﹙林宜諄,

2004﹚。

因此,高學歷不保證高素質,人才素質的提升首重品德的養成,否則才能再 強,若卻缺乏德性,反而成為高知識犯罪者,危害社會的發展。

而國家的素質教育中又以品德教育應為首要發展的方向。唯有透過樹人的教 育工作,讓問題不會隱藏於學校而顯露於社會,亦即透過提升學生的品德,使他 們成為國家未來真正的棟梁,支撐起社會的發展。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提到:「沒有 離開教育的教學」,此處即指出教學中教人的部份尤為重要,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勝 過知識性的教學。

斯邁爾斯﹙Smiles﹚在一百四十多年前《自己拯救自己》的書中,就告訴當 年的年輕人:「在人生的歷程中,人們的幸福生活大都是要靠自己的努力…依靠自 己的勤奮、自我修養、自我磨練和自律自製;但是首先要依靠誠實、正直和不折 不扣的履行自己的職責」﹙顏弘洺,2007﹚。

馬丁路德﹙Marin Luther﹚認為「一個國家的興盛,不在於國庫的殷實、城 堡的堅固或是公共設施的華麗,而在於公民的素養,也就是人民所受的教育、人 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柴松林,2007:203﹚。

當代美國著名的德育學家裏可納﹙Lickona﹚也明確指出:「我們民主的奠基 人認為,道德教育是我們民主社會得以存在的關鍵」﹙檀傳寶,2005b﹚。

綜觀上述,素質教育必須建立在良好的道德基礎上,其中,品德教育就扮演

綜觀上述,素質教育必須建立在良好的道德基礎上,其中,品德教育就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