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工具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3-1

中國初中公民類教科書教材內容整理

課本名稱 年級 出版日期

思想品德

七年級上學期 2009 年 6 月 七年級下學期 2009 年 11 月 八年級上學期 2008 年 7 月 八年級下學期 2009 年 11 月 九年級全學期 2009 年 6 月

歷史與社會

七年級上學期 2008 年 6 月 七年級下學期 2008 年 12 月 八年級上學期 2009 年 6 月 八年級下學期 2009 年 1 月 九年級全學期 2009 年 6 月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透過內容分析法來分析公民類教科書中呈現的品德內涵,研究途徑分 別為分析單位及類目的訂定、研究信度與研究效度,列述如下:

壹、 分析單位

歐用生﹙1991﹚提出教科書的內容分析單位﹙Unit of Analysis﹚通常採用

「章」、「節」、「單元」、「課」、「段」、「詞」、「句」、「字」、「頁」等單位。本研究 為探究課文中的品德教育內涵,若以大單元或課等大範圍則怕細節會有所遺漏,

但詞句又恐流於細瑣,故以課文中的「段落」為主要分析單位,此段落的界定為 每課中各節裡粗體標題為始,到下一個粗體標題前的末段句號為止,此為一完整 研究段落。本研究從整篇課文的主題去分析每一段落的品德教育內涵。

貳、 分析類目

王石番﹙1991﹚提出建構類目應注意原則為:符合研究目的、反映研究問題、

窮盡、互斥、獨立、單一分類原則、功能性、可操縱性及合乎信效度。類目所測 量的就是它真正要測量的,所以本研究透過文獻的分析後,進行類目的歸類與分 析,盡量使類目能達到欲測量到的品德內涵。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楊孝濚﹙1989:822﹚認為類目的發展,主要有兩種型式:一種為根據理論或 過去研究結果發展而成;另一種是由研究者自行發展而成。

本研究所欲探討的主題為「品德教育」的內涵,針對教科書分析所採用的研 究類目,由研究者參酌文獻自行編訂,在編訂過程中,將類目分為主類目與次類 目兩大類。

壹.內涵類目分析表

最後,統整主次類目表,並將主類目按照意義給予英語名稱,分別是個體品 德﹙self﹚縮寫 S;人際品德﹙interpersonal﹚縮寫I;公民品德﹙citizenship﹚

縮寫C;環境品德﹙Environment﹚縮寫 E,再將底下的次類目加以編碼,形成本 研究品德教育之內涵分析類目表,如下表 3-2:

表 3-2

本研究內涵類目分析表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貳.策略類目分析表

關於編寫課文所使用的「策略類目」,主要根據李琪明﹙1991﹚的品德內涵策 略類目定義表,輔以其他研究中使用的策略內涵,並參考本研究教科書的內涵,

最後編訂而成並給予編碼,如下表 3-3:

主類目 ﹙S﹚個體品德 ﹙I﹚人際品德 ﹙C﹚公民品德 ﹙E﹚環境品德

次類目

S1 自我節制 I1 孝親敬長 C1 國家情感 E1 關懷環境 S2 認真負責 I2 友愛他人 C2 公民意識

S3 忠正勇敢 I3 團結合作 C3 法紀概念 S4 堅忍不拔 I4 誠信相待

S5 愛好求知 I5 禮尚往來 S6 積極樂觀 I6 同理關懷 S7 自我概念 I7 尊重包容 S8 勤勞節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3-3

本研究策略類目分析表

類目 內涵

1.規範語句 以直述句陳述內容,並充滿「﹙只﹚要、應該、必須、

不得、一定要、讓﹙使﹚我們…」等語句。

2.類推與歸納

以類比或推理的方式做推論,或從個別事項歸納共同原 則做結論,或以總而言之、簡單來說、由此可見、因此 等語詞出現。

3.相互對比

教科書內容中,將兩種或兩種以上對立的資料與結果,

用比較的方式陳述,以突顯所欲強調的主題,或比較各 方優劣或異同的表達方式。

4.解釋說明 以對話或陳述方式來說明、解釋某名詞或概念的定義、

內容、歷程、發展等。

5.比喻及舉例﹙實例﹚ 以諺語、成語、對話等比喻方式,或舉實例加以說明,

或強調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6.因果關係 尋求原因及結果間的邏輯性,以「因為所以、如果於是、

只有…才能、由此延伸…正是…使」等語句表示。

7.提出問題 以提出問題尋求解答,或針對缺失提出未來展望,或是 無預設固定答案,重在讓讀者反思。

8.訴諸權威及傳統 引用某人、某書、文獻或法律等來支持其理論。

9.圖表引述 以圖片或表格方式來舉例或加強說明內容。

10.其他 不屬於上述類目策略者。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參、 研究工具的效度與信度

一. 效度

效度即正確性,指測量工具能正確測出欲測量的特質或功能之程度。效度越 高,表示測驗結果越能顯示預測量對象的真正特質﹙簡茂發,1982﹚。

巴德等人﹙轉引自王石番,1991﹚,認為內容分析效度的方法有多種,有評審 團法﹙jury﹚、已知團體法﹙known-group﹚、獨立-效標法﹙independent-

criterion﹚、建構效度﹙construct-validity﹚、和預測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等。

本研究的效度採用評審團法,是指由研究者延攬對研究問題有獨到見解的專 家若干,評斷研究設計、變項定義、抽樣方法等研究過程,並提出看法改進研究 過程品質﹙王石番,199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因此,首先就內容分析類目表,是經研究者參考相關文獻、學者理論及台灣 與中國德育相關法規綜合發展而來。為求提升研究類目分析表的內容效度,再將 初步完成的類目表請公民科課程及品德研究專長的教授及現職國中公民科教師加 以檢視審查,並針對研究過程提出建議,討論分析類目的適切性,舉例如下:

1. 主類目:將原先的「生命品德」修改為「環境品德」。

2. 次類目:

(1)個體品德:原先的「堅忍不拔」與「刻苦耐勞」因重疊度高,合併為「堅 忍不拔」一項,另以「勤勞節儉」呈現節儉的品德。原先的「仁愛關懷」

歸於個體品德,後修正為「同理關懷」並改列於人際品德之下。

(2)人際品德:原先的次類目「公平正義」經討論認為歸於公民品德較為恰當,

且在公民品德下歸類於「法紀概念」中。原先的「虛懷若谷」由於文意較 不明顯,故將謙虛部份改列為「禮尚往來」之下。

(3)公民品德:由於原先的次類目「崇敬心理」與「國家情感」類似,因之合 併後,列於「國家情感」之下。原先歸屬於本類目的「團結合作」,經討 論後改列為人際品德之下。

最後,經過討論整合刪併,建構出較適合本研究需要之德育內容的類目分析 表。

二. 信度

信度即可靠性﹙trustworthiness﹚、是指測驗結果的一致性﹙consistencies﹚

或穩定性﹙stability﹚而言﹙王石番,1991﹚。

內容分析法中的信度分析是指測度研究者內容分析之類目及分析單元,是否 能夠將內容歸入相同的類目中,並且使所得結果一致。結果一致性的高低與內容 信度的高低成正比關係,因此,信度會直接影響內容分析的結果﹙楊孝濚,1989;

歐用生,1997﹚。

本研究所採取的信度考驗,包括評分者信度和研究者信度,待計算出兩者的 相互同意度之後,再依序算出內容分析的信度與研究者信度﹙楊孝濚,1989﹚。 本研究所選取的評分員,為求能較確實掌握課程內容,以目前具備多年教學 經驗的在職中學公民科教師為徵求對象,表 3-4 為各評分員的背景資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3-4

評分員個人背景資料說明表

本研究在評分前,由研究者向評分員進行說明研究目的、分析單位、編號原 則、類目及定義後,加以舉例說明,最後由研究者與評分員相互溝通並共同釐清 問題。

本研究採用的信度計算方法如下所示:

依編碼者之信度分析公式進行信度計算﹙王石番,1991﹚。

1、相互同意度 P= 2

M

N1+N2

M:為完全同意之數目

N1:為第一位編碼員應有的同意數目 N2:為第二位編碼員應有的同意數目 2、信度=n*﹙平均互相同意度﹚

1+[﹙n-1﹚*平均互相同意度]

n:為參與編碼人員數目

表 3-5 及表 3-6 為主題類目及策略類目之各評分員的相互同意度。

表 3-5

評分員互相同意度一覽表﹙主題類目﹚

甲 乙 丙 研究者

乙 0.71 * * *

丙 0.65 0.67 * * 研究者 0.74 0.75 0.70 *

由上述計算出平均互相同意度為 0.70,代入公式計算出信度為 0.90。

評分者代號 經歷 教學經驗

甲 國中公民科教師 11 年 乙 國中公民科教師 10 年

丙 高中公民科教師 6 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3-6

評分員互相同意度一覽表﹙策略類目﹚

甲 乙 丙 研究者

乙 0.79 * * *

丙 0.73 0.71 * * 研究者 0.78 0.80 0.69 *

由上述計算出平均互相同意度為 0.75,代入公式計算出信度為 0.92。

本研究信度公式設計,重視評分員的人數,因此按照公式,評分員越多,其 計算出的信度就越高,本研究總共四位評分員,故在平均互相同意度為 0.7 及 0.75 下代入公式,得出的信度為 0.9 及 0.92。

一般來說,信度通常是以 0.80 為信度係數之標準,如果係數介於 0.67 至 0.80 之間,下結論就要格外小心,不能過於武斷﹙王石番,1991:311﹚。因此,本研 究中品德內涵類目信度為 0.90,策略類目信度為 0.92,皆達標準值。

肆、 實施程序

本研究的實施程序如下:

一. 進行類目的定義與歸類,並界定分析單位,包括「主類目」、「次類目」。 二. 進行「專家效度」的審查,邀請學者專家三人一審查意見修訂類目表,委託

函如【附錄十二】。 三. 進行預試:信度檢定。

(一) 信度檢定樣本之選定

教科書研究樣本共有 68 課﹙《思想品德》五冊 47 課與《歷史與社會》五冊中 公民課程共 21 課,總計 68 課﹚,抽取十分之一數量,共 7 課,採立意取樣法,分 別自《思想品德》及《歷史與社會》兩套教科書按課數比例分別抽取 5 課及 2 課。

(二) 評分員之約請與溝通

其中為了使樣本具代表性,本研究邀請三位評分員連同研究者共四人,進行 信度檢定,委託函如【附錄十三】。研究者在評分前向三位評分員逐項說明類目定 義、分析單位、歸類劃記方式,並舉例說明之,在解說過程中,研究者與評分員 共同釐清問題與討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 歸類劃記之進行

說明討論後,評分員抽取樣本歸類劃記。

(四) 信度之檢定

歸類劃記後,研究者進行信度檢定,結果顯示都能達 80%以上,符合研究所需。

四. 研究者自行開始進行研究歸納,完成 68 課的分析工作。

伍、 資料處理與分析

一. 資料處理

本研究的資料處理部份,分為內容中「量化」的分析方式與「質性」的探討。

一為教科書內容分析當中品格教育內涵「量」的分析,另一個則是教科書中品格

一為教科書內容分析當中品格教育內涵「量」的分析,另一個則是教科書中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