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教科書中品德教育內涵之分析-以中國初中公民類教科書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國教科書中品德教育內涵之分析-以中國初中公民類教科書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୯ ୯ҥࡹ‫ݯ‬εᏢ௲‫܌زࣴػ‬ᅺγፕЎ! !!!!!!!ᏢՏፕЎ!. ύ୯௲ࣽਜύࠔቺ௲‫ػ‬ϣ఼ϐϩ‫!݋‬. 治 政 .аύ୯߃ύϦ҇ᜪ௲ࣽਜࣁ‫!ٯ‬ 大 立 ‧ 國. 學 ‧. !!!!!!!B!Tuvez!po!uif!Dpoufou!pg!Dibsbdufs!Fevdbujpo!jo!Dijobȷt!UfyucppltǺ. !. n. al. er. io. sit. y. Nat. !!!!!!!!!uif!Djwjd!Fevdbujpo!Ufyucpplt!jo!Kvojps!Ijhi!Tdippm!!. Ch. engchi. i n U. v. ࣴ‫ز‬ғǺ‫׵‬٫࣑! !. ࡰᏤ௲௤Ǻֆᄨ㩺!!റγ!. !!!!!!!!!!!!!!ύ๮҇୯!211!ԃ!23!Д!.

(2) 謝. 辭. 俗話說: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論文更非一蹴可磯,我在碩士班歷經了三 個秋冬,一路上除了所上老師如明燈般的指引,同學如手足的相伴關心,更是我 成長支撐的重要動力。 雖然在工作之餘,必須要挪出時間來完成學業,但每每教學或工作遇到瓶頸 時,碩士的學術殿堂如同綠洲般,注入新生的活力泉源,讓我能不斷充電,同時 教學相長,將理論與實務結合。. 政 治 大. 我的論文產出,經歷了很長一段陣痛期,從開始摸索、確定論文範圍及題目,. 立. 到蒐集資料、文獻分析,進行研究對象的分析,從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到思路清. ‧ 國. 學. 晰分析事理,從漫無邊際的撒網捕魚,到精準釣到大魚,歷經了嘗試、失敗、反 省及修正、再次嘗試,最終嘗到甜美的成果。. ‧. y. Nat. 這段漫長及艱辛的過程中,我十分感謝指導教授-吳榕峯博士,老師萬分用. er. io. sit. 心及耐心引導,使我於撰寫論文過程獲益良多,同時給予我十分大的發揮空去選 擇研究對象及方向,過程中,時時協助我釐清目標及方向。每一次與老師的討論,. al. n. v i n 都如同蘇格拉底利用「產婆術」將學生心中的智與德引發出來般,我能深刻感受 Ch engchi U 到老師希望我體會發掘答案的過程,如此的用心良苦實在令我永生銘記。. 此外,我十分感謝兩位口試教授-師大公領系所的鄧毓浩教授及政大教育所 的鄭同僚教授。鄧教授於我撰寫論文期間,給予許多協助,包含公民教科書研究 的相關資料及中國公民教育發展的相關脈絡,尤其是鄧老師自始至終都不厭其煩 為我提供許多建議的熱情,令我永生難忘且感激涕零。鄭老師在研究方法上給予 我許多精闢的指導,使我的論文研究進行過程更臻完備及周全,使研究結果能更 具參考性及學術價值,也時時給予我鼓勵及正向的力量,如此恩情非湧泉難以為 報。.

(3) 回首來時路,除了感謝教授們的指導及鼓勵外,還要感謝我的上海朋友-馮 砂、曉華,因為他們的幫忙,我才能得到許多一手及二手的中國教科書及相關資 料。感謝我的同事淑貞、悅貞及大學學姊敏慧,因為他們協助擔任評分員共同分 析,才能使論文順利完成。感謝研究所共患難的夥伴榮玉、佩真、巧惠、宛芸, 因為妳們的支持及鼓勵,讓我有更多力量往前進。感謝研究所的好同學小鬼、銀 映、思宇、筱恬、子晨、玉鳳、炫臻、智如,還有熱心又年輕美麗的闕助教。 另外,感謝大學的死黨兼好姊妹筱玲、毓珊及宜婷,以及實習同事兼好姊妹 的婷然,還有同事兼姊妹淘的慈霝。感謝因為妳們,讓我在最低潮及苦悶煩躁的. 政 治 大 感謝阿信、瑞騏不時找我聊天解解悶。感謝宜君、阿牛、哲緯、雨蓉、麵包,永 立. 日子中,增添許多活力及歡笑。感謝一路走來的好朋友維毅,總是為我加油打氣。. ‧. ‧ 國. 們。. 學. 遠像一家人般關心我。感謝力仁、歡歡、還有最棒的海寶家族,謝謝一路上有你. 我要感謝最甜蜜的家人,妹妹安平、弟弟峻宇、堂姊音瑤、堂弟英豪、叔叔、. y. Nat. sit. 嬸嬸、姨爹、姨媽、舅舅、舅媽、乾爹、乾媽,還有表弟宗達、黃凱、偉晉、表. al. er. io. 妹馨儀,每當我脆弱無力時,你們總是大方地讓我依靠,讓我再次充電上路。. n. v i n 最後,並我要將這本論文獻給生我養我及育我的父母,感謝你們將我生下, Ch engchi U. 給我健全的身體及頭腦,讓我擁有不服輸、越挫越勇且開朗往前的個性,經歷二 十多個歲月,你們看著我一路如何跌跌撞撞,又重新振作,如何面對許多困難挫 折又爬起來,你們的溫暖及支持是我衝衝衝的動力。 今天,完成這本論文,除了是一種對自我的肯定,更隱含無數的感謝,經歷 這一階段的洗鍊,在智慧及心境各方面的蛻變及昇華,讓我在未來,能秉持這樣 的精神與態度,繼續展開下一段人生的旅程。 佳珊. 于政大 2011 末.

(4) 摘要 本研究旨在討論中國初中階段,7-9 年級公民類教科書中品德教育的內涵, 希望透過文獻探討了解中國初中公民教科書的發展及品德教育實施的背景,進一 步分析中國政府期望培育的公民,其所需具備的品德內涵。本研究藉由內容分析 法,採用量化的方式計算教科書中品德內涵及使用策略的次數及分布情形,同時 輔以文獻探討的結果,進行質性的分析及討論。 本研究先進行文獻探討,提出當前中國品德問題的現象,以及各國將品德 教育視為教育主流的趨勢,接著分析中國改革開放後對人才素質的重視,導出對 初中品德教育實施之迫切。本研究以 2003 年通過的課程標準, 「人教版」之《思 想品德》及《歷史與社會》為研究對象,由中華文化的品德內涵以及馬克思主義、 毛澤東思想及鄧小平理論等為主,輔以其他相關政策,發展出本研究之內涵類 目,再根據專家編輯之類目修改之策略類目,由此展開初中公民類教科書之品德 內涵分析。. 學. ‧ 國. 立. 政 治 大. 本研究的結果如下:. ‧. 1. 依年級觀之,品德內涵分布呈現不連續。七年級重個體品德,八年級重人際 及公民品德,九年級重公民品德;環境品德則散見於各年級課文之段落。 2. 依主類目觀之,首重公民品德,次為個體品德;而人際品德分布比例偏低, 環境品德明顯欠缺。 3. 依次類目觀之,各有所偏重,呈現不平均情形。個體品德偏重自我概念,人 際品德偏重尊重包容,公民品德偏重法紀概念,環境品德重視關懷環境。 4. 教科書的品德內涵編寫符合學生年齡心智之發展,先是自身關係從個體、人 際到國家社會,採「由近及遠」 ;次為內涵深度從個人觀念到公民知識,採「由 淺及深」。 5. 編寫策略方面,教科書中多用「提出問題」 、 「比喻及舉例」 ,較少使用「類推 與歸納」 、 「相互對比」及「因果關係」 。且依年級與主題差異,調整編寫策略, 越低年級採用較多圖片,越高年級較多解釋說明。.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關鍵詞:中國初中公民類教科書、品德教育、內容分析 i. v.

(5) Abstract The study explores the content of character education in textbooks. The civic education textbooks of junior high school (from 7-9 grades) in China are regarded as object. First of all, the background and developing of the civic education textbooks could be understood through the reviewing of literatures. Secondly, different kind of character education contents that the citizens of China need could be analyzed. Thirdly, the numbers and distributions of character education contents and tactics we could be counted by the content analysis. 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 the result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by the literature reviewing. The study points out the appearing of the character education problems in China, and the trend of character education in countries. Then it exposes that government respects the quality of people, so they eager to implement the character education. The object of the study is the textbooks published by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based on the course standard in 2003. The analytical table of contents is based o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haracter education and the Marxism, Mao Zedong Thought, Deng Xiaoping Theory, and other important policies. The analytical table of writing tactics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rofessionals. According to two analytical tables, we begin to the study.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 1.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grades: the 7 grade focused on self character, the 8 grade focused on interpersonal character, the 9 grade focused on citizenship character. The environment character is dispersed in the textbook. 2. According to main categories : the most important item is citizenship character, the second one is self character, the third one is interpersonal character, the last one is environment character. 3. According to the secondary categories: their distributions aren’t averaged. Self character focused on self-concept, interpersonal character focused on respecting and tolerating, citizenship character focused on the conception of law and discipline, environment character focused on caring environment. 4. The writing of the textbooks are following the tips: from person to the government, and from easy to hard. 5. The writing tactics of the textbooks: the main tactics are ”asking questions” and ”giving an example”; the least tactics are “reasoning and induction” , ”comparing” and ” cause and effect”. The lower grade prefers using photos and the higher one prefers using explanation. Key words: The civic education textbooks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China, character education, content analysis.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n U. v.

(6)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 ………………………………………………………1 研究目的……………………………………………………………………10 研究問題……………………………………………………………………10 名詞定義……………………………………………………………………11 研究範圍與限制……………………………………………………………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15. 政 治 大 第一節 品德教育的定義與內涵……………………………………………………15 立 第二節 中國品德教育之探討………………………………………………………25 ‧. ‧ 國. 學. 第三節 中國初中公民類教科書中品德教育之探討………………………………40 第四節 品德教育及公民教科書相關之研究………………………………………46 第五節 初中公民類教科書德育課程之品德類目及內涵…………………………50. Nat. sit. io. al. er. 研究流程……………………………………………………………………61 研究方法……………………………………………………………………63 研究對象……………………………………………………………………65 研究工具……………………………………………………………………66. n.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y. 第三章 研究方法………………………………………………………61. Ch. engchi. i n U. v. 第四章 分析結果與討論………………………………………………75 第一節 品德內涵主題類目之分析…………………………………………………75 第二節 品德內涵策略類目之分析 ………………………………………………108 第三節 綜合討論 …………………………………………………………………12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3 第一節 結論 ………………………………………………………………………133 第二節 建議 ………………………………………………………………………135 iii.

(7) 參考書目 …………………………………………………………………………139 附錄一. 中國其他德育相關政策一覽表…………………………………………153. 附錄二. 中國德育課程發展之三階段……………………………………………156. 附錄三. 中國公民教育發展之六階段……………………………………………157. 附錄四. 中國公民教育相關政策一覽表…………………………………………158. 附錄五. 中國初中公民教育課程「改革階段」相關政策…………………………159. 附錄六 《思想品德》與《歷史與社會》課程目標整理表………………………160. 政 治 大 主類目與品德教育相關研究之內涵……………………………………166 立. 附錄七 附錄八. 中國初中公民類教科書之學習主題與目標整理表……………………163. 與次類目相關品德教育之內涵…………………………………………169. 附錄十. 次類目劃記………………………………………………………………173. ‧. ‧ 國. 學. 附錄九. 次類目之定義、內涵及參考來源表…………………………………192. 附錄十二. 專家效度委託函………………………………………………………195. 附錄十三. 信度考驗評分員委託函………………………………………………198. 附錄十四. 研究對象(教科書部分)課文名稱……………………………………202. n. al. er. io. sit. y. Nat. 附錄十一. Ch. engchi. iv. i n U. v.

(8) 表次 表 2-1 道德教育、公民教育與品格教育之差異比較表…………………………18 表 2-2 美國品德教育的價值一覽表………………………………………………22 表 2-3 中學德育大綱目標與內涵…………………………………………………37 表 2-4《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課和初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修訂)》內 容整理一覽表……………………………………………………………42 表 2-5. 主類目之定義及相關內涵之對照 ………………………………………55. 表 2-6. 重要政策與品德內涵主類目對照表 ……………………………………56. 表 3-1. 中國初中公民類教科書教材內容整理 …………………………………66. 表 3-2. 政 治 大 本研究內涵類目分析表 …………………………………………………67 立 本研究策略類目分析表 …………………………………………………68. 表 3-4. 評分員個人背景資料說明表 ……………………………………………70. 表 3-5. 評分員互相同意度一覽表﹙主題類目﹚ ………………………………70. 表 3-6. 評分員互相同意度一覽表﹙策略類目﹚ ………………………………71. 表 4-1. 主類目分布情形 …………………………………………………………75. 表 4-2. 次類目分布情 ……………………………………………………………76. ‧. ‧ 國. 學. 表 3-3. er. io. sit. y. Nat. al. 表 4-4. 八年級課文與對照之品德內涵 …………………………………………79. 表 4-5. 九年級課文與對照之品德內涵 …………………………………………80. 表 4-6. 個體品德次類目各冊分布情形 …………………………………………86. 表 4-7. 人際品德次類目各冊分布情形 …………………………………………91. 表 4-8. 公民品德次類目各冊分布情形 …………………………………………95. 表 4-9. 環境品德次類目各冊分布情形 …………………………………………97. n. 表 4-3. v i n C h …………………………………………77 七年級課文與對照之品德內涵 engchi U. 表 4-10 各類目主要主題之分布情形 ……………………………………………99 表 4-11 各類目合併次要主題後之分布情形. v. …………………………………102.

(9) 表 4-12 七年級策略類目分布情形………………………………………………109 表 4-13 八年級策略類目分布情形………………………………………………110 表 4-14 九年級策略類目分布情形………………………………………………111 表 4-15 三個年級策略類目分布情形……………………………………………112 表 4-16 各品德內涵之策略類目分布情形………………………………………11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 i n U. v.

(10) 圖次 圖 2-1. 品格教育架構圖 …………………………………………………………18. 圖 2-2. 品格與道德教育架構 ……………………………………………………20. 圖 3-1. 本研究流程圖 ……………………………………………………………61. 圖 4-1. 七年級次類目分布情形 …………………………………………………78. 圖 4-2. 八年級次類目分布情形 …………………………………………………80. 圖 4-3. 九年級次類目分布情形 …………………………………………………82. 圖 4-4. 三個年級次類目分布情形 ………………………………………………83. 圖 4-5. 個體品德次類目總計分布情形 …………………………………………88. 圖 4-6. 人際品德次類目總計分布情形 …………………………………………93. 圖 4-7. 公民品德次類目總計分布情形 …………………………………………96. 圖 4-8. 環境品德次類目總計分布情形 …………………………………………97. 圖 4-9. 各年級策略類目分布情形………………………………………………11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at. sit. y. 圖 4-10 個體品德策略類目分布情形……………………………………………114. n. al. er. io. 圖 4-11 人際品德策略類目分布情形……………………………………………115. i n U. v. 圖 4-12 公民品德策略類目分布情形……………………………………………116. Ch. engchi. 圖 4-13 環境品德策略類目分布情形……………………………………………117 圖 4-14 圖表引述舉例-遵守法規 ………………………………………………121 圖 4-15 圖表引述舉例-規則標誌 ………………………………………………122 圖 4-16 圖表引述舉例-自尊 ……………………………………………………122 圖 4-17 圖表引述舉例-競爭 ……………………………………………………123. vii.

(11) 中國初中公民類教科書中品德教育內涵之分析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 壹、 研究背景 一. 品德缺乏是社會常見現象 社會要能依循倫常運作,有賴團體中的個人品德之建立,傳統東方社會依循 三綱五常建構起社會的互動結構,強調倫理道德,倫理亦即人與人相處的道理, 道德就是一種人的本體性的存在方式,亦即做人的根本目的與方向。西方的亞里 斯多德認為德性不應是狹義的道德品格,根本問題應是去思考人生的目的及如何 生活﹙魯吉,2010﹚。.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因此,一個健全的人,外貌、財富、學歷等都是附加價值,最重要的價值是 品德,缺乏品德的教育,只教育了一半,缺乏品德的人,也只是個『半人』 (黃政 傑,2008﹚。. y. Nat. sit. n. al. er. io. 亦即「德育是教育的靈魂」 ,若教育過程中只有「外在」的知識建構卻沒有「內 在」的品德養成,不過是緣木求魚,永遠達不到真正價值﹙檀傳寶,2005a﹚。. i n U. v. 俗話說:「兒童及少年是國家未來的棟樑」,透過國家及社會的栽培影響,期 望他們成為國家下一個世代的支柱,政府也往往藉由教育方式來形塑理想的人民 素養。. Ch. engchi. 然而,今日世界各地的社會正遭逢嚴重的社會與道德問題,像是家庭的破碎、 暴力犯罪、物質主義的扭曲價值、藥物與酒精的濫用等,如何藉由品德教育提升 人民的德行與素養受到世界各國日益受到重視。 以美國社會為例,近二十多年來經歷著嚴重的道德與社會問題,如:日增的 青少年暴力、不誠實﹙說謊、欺騙﹚ 、不尊敬師長、自我傷殘、偏執與仇恨罪行的 增加等﹙Licknona,1996﹚ 。因此,1990 年代以來,促使「品格教育夥伴」 ﹙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品格至要聯盟」﹙Character Counts Coalition﹚、「社 群主義網絡」﹙Communitarian﹚等組織陸續成立。這些教育組織相當關心、投入 與研究學生的道德教育,主張品格教育是克服學生行為問題的最佳希望﹙李奉儒, 2004﹚。. 1.

(12) 以台灣為例,近年來教育改革十分強調教學成果,家長也往往只重視學生學 科成績的提升,學校教育充滿填鴨式的知識教學,卻忽略了生活與品德教育,造 成學生在盲目追求成績與物質的同時,忽略了品性的涵養及德行的建立,導致台 灣學生品德涵養每下愈況,形成當前青少年自我中心論點與價值觀之偏差。 臺北市議會曾公佈一份針對北市 1,108 名教師的民調,發現高達八成的教師 認為學生禮貌教育嚴重失序,其行為包括:冷漠、不用敬語、欠缺口德、不服管 教、現實、不負責任、沒有分寸、舉止失儀、自私、不尊重別人﹙李珀,2005﹚。 周祝瑛﹙2004﹚提出天下雜誌 2003 年公佈的品格教育大調查中,有八成的國 中小教師及家長認為,台灣社會普遍的品格比十年前差,尤其是老師與家長對學 生影響力式微,排名落在電視與網路之後。 隨著全球化的影響,對於品德下滑的問題中國也無法倖免。今日,中國的青 少年面臨中國近年來由於經濟的發展,在物質生活品質上已逐漸提升,然而由於 經濟進步的速度過於快速,但對於人民的教育時程卻無法跟上進度,以致經歷過 文革摧殘卻尚未有足夠文化素養洗練的情形下,中國出現了許多經濟發展與教育 文化水準不成正比前進的詭異現象,所謂的山寨產品已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名 詞,仿冒王國的稱號也成為中國另一個代名詞,許多人聞「made in china」而避 之。而導致中國精於「山寨」的人數眾多,就是由於人民缺乏對產權尊重的品德, 且將聰明和智慧錯用在仿冒﹙唐糧1,2011﹚。.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io. sit. y. Nat. 另外,插隊也似乎成為一種習慣,生活中插隊的方式無奇不有。從下列這則 例子即可窺見﹙唐糧,2011﹚:. n. al. er. 有一次,我帶著孩子回國,在吃麥當勞的時候,大家都在排隊, 一位八九歲的小女孩,穿著校服,臂佩「三道杠2」,毫不猶豫地插隊到 第一個,且自豪地招呼其母親過來,其母親也為女兒的「優秀」表現感 到驕傲。我的孩子對此舉感到吃驚,不能理解這位小學生為什麼會不遵 守公共道德。. Ch. engchi. i n U. v. 李方3﹙1999﹚指出中國由於獨生子女家庭普遍。孩子少,自然寶貴。於是孩 子成為家中的小皇帝,嬌生慣養。許多家庭沒有教導子女應該艱苦奮鬥、磨練意 志;忽視節約錢財、孝敬父母及尊賢敬長的觀念;不重視培養子女的社會責任感、 公民意識、參與意識、競爭意識、服務精神、愛國情懷,以及自尊自愛自立和關 1 2. 3. 現為德國慕尼黑中華文化中心主席。 據《中國少年先鋒隊章程》,少先隊在學校、社區建立大隊或中隊,中隊下設小隊。小隊由 5 至 13 人組成,設正副小隊長,即「一道杠」。中隊由兩個以上的小隊組成,成立中隊委員會,由 3 至 7 人組成,中隊長是「二道杠」 。大隊由兩個以上的中隊組成,成立大隊委員會,由 7 至 13 人組成,大隊長是「三道杠」 ,也是最高道杠﹙王海亮,2011﹚ 。在此代表該位學生在校應為「三 好學生」或者是「助人為樂」的模範。 時任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系教授,現為湛江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論文科帶頭人及教育科學學院院 長。 2.

(13) 心他人等態度的建立。 王延年﹙2004﹚認為近年來,隨著中國社會風氣的惡化,青少年犯罪率大幅 增長,中央政府歸因為教育的疏忽。據洛杉磯時報報導,去年中國青少年犯罪猛 增 12.7%。這樣的情形與目前中國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變化有關,不但官場多貪汙 腐敗,商場也多偽劣產品,人們變得唯利是圖,互相猜忌。在這樣的大氛圍下, 青少年犯罪率增長也就不足為奇。 郭清霞﹙2010﹚發現中國目前存在的社會環境沒有得到徹底淨化,網路遊戲 的氾濫,特別是互聯網、KTV 等娛樂活動場所迅速發展,嚴重腐蝕著學生的心靈。 與此同時,現實社會中的腐敗現象、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因素也嚴重侵蝕 了青少年的思想,導致青少年早戀、攀比、奢侈、貪圖享受、怨天尤人、不思進 取,悲觀厭世,愛國主義精神缺失,民族精神淡薄,對國家的光榮歷史知之甚少, 對民族英雄、模範人物缺乏仰慕和敬重。取而代之的對現代影視偶像的盲目崇拜、 模仿與追逐。因此,教育和現實的落差,不但導致青少年信仰失落,道德缺失, 價值觀錯位,而且也是青少年極端個人主義、功利主義形成的現實根源。. 政 治 大. 立. ‧ 國. 學.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4在 2006 年 4 月中發佈的資料顯示,十幾歲孩子的. ‧. 犯罪率,尤其是惡性事件的犯罪率,每年都以比較大的比率在上升,這與中國前 些年提倡的一胎化政策有關,家長對獨生子女的過份關心,導致現今的孩子較為 自我意識強、自私、脆弱,其道德感相對也較低。. n. al. er. io. sit. y. Nat. 在這個瞬息萬變,競爭激烈的時代,一個國家競爭力的強弱不僅在於硬體的 科技設備,更重要的是軟體的技術人才與人民的素質。而人民素質差異的體現不 僅表現在智慧上的競爭,各國人民的道德水準更是一國國力的展現。. i n U. v. 因此,中國身為正在發展及崛起的國家,擠身全球 G8 之列,更應該重視國家 人民素質的培養,而其根本做法就是從品德教育著手。. Ch. engchi. 二. 品德教育的發展為世界趨勢 (一)從素質培育看出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俗話說:「教育為百年大計」,又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為了提高國民 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雖說才德兼備很難得,而其 中品德又比才能重要。人才除了教育程度、領導力、想像力、分析能力、專業能 力、實事求是、衝勁等條件外,最重要是品德與動機,如果品德與動機不良,反 而對社會及國家都會造成傷害﹙陳清溪,2004﹚。 從下列事例,可見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1995 年,一位年僅 28 歲的霸菱銀行新加坡分行期貨交易員李森﹙Nick 4. 資料參考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官方網站:http://www.mps.gov.cn。 3.

(14) Lesson﹚,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以偷天換日的手法,進行不當交易,讓長達 232 年歷史的英國霸菱銀行﹙Barings Bank﹚倒閉,最後以一英鎊的象徵性價格,被 荷蘭 ING 集團收購﹙林宜諄,2004﹚。 2003 年 10 月,華人圈最大的律師事務所理律驚爆員工劉偉傑盜賣客戶託管股 票案,盜賣股票金額高達新台幣 30 億元,讓公司一度瀕臨破產,雖然最後取得客 戶諒解並達成協議,但在金錢損失外,多年打造的品牌商譽受創更大﹙林宜諄, 2004﹚。 因此,高學歷不保證高素質,人才素質的提升首重品德的養成,否則才能再 強,若卻缺乏德性,反而成為高知識犯罪者,危害社會的發展。 而國家的素質教育中又以品德教育應為首要發展的方向。唯有透過樹人的教 育工作,讓問題不會隱藏於學校而顯露於社會,亦即透過提升學生的品德,使他 們成為國家未來真正的棟梁,支撐起社會的發展。. 政 治 大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提到:「沒有 立 離開教育的教學」 ,此處即指出教學中教人的部份尤為重要,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勝. ‧ 國. 學. 過知識性的教學。. ‧. 斯邁爾斯﹙Smiles﹚在一百四十多年前《自己拯救自己》的書中,就告訴當 年的年輕人: 「在人生的歷程中,人們的幸福生活大都是要靠自己的努力…依靠自 己的勤奮、自我修養、自我磨練和自律自製;但是首先要依靠誠實、正直和不折 不扣的履行自己的職責」﹙顏弘洺,2007﹚。. sit. y. Nat. n. al. er. io. 馬丁路德﹙Marin Luther﹚認為「一個國家的興盛,不在於國庫的殷實、城 堡的堅固或是公共設施的華麗,而在於公民的素養,也就是人民所受的教育、人 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柴松林,2007:203﹚。. Ch. engchi. i n U. v. 當代美國著名的德育學家裏可納﹙Lickona﹚也明確指出:「我們民主的奠基 人認為,道德教育是我們民主社會得以存在的關鍵」﹙檀傳寶,2005b﹚。 綜觀上述,素質教育必須建立在良好的道德基礎上,其中,品德教育就扮演 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 各國對品德教育的重視 當今正處在大變革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 月異,人才競爭日趨激烈。近年來,世界各地重視人才素質的提升,並進一步增 進公民的品德內涵。 1989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面向二十一世紀研討會」 ,特別指出,道德、 價值、倫理、價值觀的挑戰會是二十一世紀人類面臨的首要挑戰。面對這樣的挑 戰,在二十一世紀教育擬訂新方向的全球教育諮議會中提出「新世紀的教育,讓 4.

(15) 學生變好,比讓學生變聰明來得重要得多」 。為了搶奪國家發展的制高點,培養世 界競爭的人才,各國將塑造積極樂觀、品格高尚的好公民,成為教育的重點﹙陳 清溪,2004﹚。 日本的《教育改革報告書》指出:「道德情操和創造力將決定 21 世紀日本年 輕一代未來的命運,當務之急就是加強學校的道德教育」﹙柴松林,2007:205﹚。 2001 年,日本政府在《青少年白皮書》提到現代家庭結構的轉變,由於家長溺愛 孩子,導致青少年只懂得強調自己的權利,卻忽略了對社會的責任和公德﹙周慧 菁,2003﹚。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認為一旦倫理和道德價值水準低落,國家就會日益走下 坡。因此,國家要維持穩定和保持優勢,關鍵非在經濟發展,而在社會的道德結 構﹙周慧菁,2003﹚。. 政 治 大. 不論是西方或是東方社會,都發現由於時代的變遷與價值觀的轉變引發道德 嚴重失序的情形,甚至是學風開放後所造成的亂象,都讓教育單位反思回復過去 及開始重視倫理觀念。. 立. ‧. ‧ 國. 學. 因之,各國也紛紛制訂各自的道德教育目標,以培養社會需要的道德人才。 例如:中國確定了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道德教育目的,日本提出 培養「面向世界的日本人」的道德教育目的,美國則把培養「合格美國公民」作 為道德教育目的﹙程晉寬,2005﹚。. Nat. y. sit. n. al. er. io. 另外,多年來,美國以多元教學方式推動「新品德教育」 ,並重視課程中呈現 當代核心價值﹙教育部,2004﹚。目前,有超過三十州正大力推動品德教育 ﹙character education﹚﹙陳清溪,2004﹚;英國也為提升公民品德,增訂「價值 教育」與「公民道德教育」等課程﹙教育部,2004﹚ ;澳大利亞強調學生核心能力 與就業力培養,同時重視良好的態度與品德﹙教育部,2004﹚。亞洲方面,1987 年,成立了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日本國立教育研究所為後援的「亞洲國家道德 教育研究會」,宗旨是尋找「普遍的道德價值」,希望能改進道德教育內涵﹙檀傳 寶,2005b﹚。其中新加坡與日本,則一向以正式課程來落實品德教育。. Ch. engchi. i n U. v. 由上述的各國教育趨勢,可見品德教育的落實日趨重要,也顯示各國對於人 才的培育及素質的提升都認為應當從學校的品德教育著手。 三. 中國對人才品德教育的重視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開放,為了提升國際競爭力,不論是政府或學者對於 人才的培育更加重視。 陸傑華5﹙1999﹚認為中國若要塑造現代化的人文精神,必須自全面提高國人. 5. 時任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副教授,現為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5.

(16) 素質著手。而「人的素質」包含知識、技能、身體健康以及思想道德,其中又以 人的思想道德最為重要。 1999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全 文﹚》中,更指出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各類人才的品質和數量。 由於中國目前中小學片面追求升學率,導致中小學生心理和思想出現問題, 形成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薄弱﹙劉勝驥,2006﹚ 。中國政府對於人才品德教育的加強 更加重視,並自下列幾點著手: (一)體制改革 1985 年 5 月 27 日發佈《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 ,指出改革的目 的在「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以實現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 建設的目標﹙林新發、王秀玲,2003;周祝瑛,2007﹚。 (二)人力素質的要求.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1. 1993 年,國務院發佈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 「中小學要由『應 試教育 』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 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教育部政策研究與法制建設司, 2002﹚。. n. al. er. io. sit. y. Nat. 2.1999 年,國務院的《面向 21 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明確提出:「要實踐 『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 ,要求素質教育從典型示範為主轉向整體推進,全 面提高國民素質和民族創新能力,以建設高品質的教育」 ﹙教育部政策研究 與法制建設司,2002﹚。. Ch. i n U. v. 3.2010 年 7 月 29 日,國務院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 年﹚》強調:「強國必先強教,國家未來的發展及民族的復興 關鍵在於人才,其基礎就是透過教育」﹙中國國務院,2010﹚。其中,提出 要以提高品質為核心,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從教育大國邁向教育強國、 從人力資源大國成為人力資源強國。. engchi. 另外,自聯合報於 2011 年 1 月報導6可見中國政府對人才素質的重視: 中國的「唯考試論」教育造就了中國菁英式人才,但卻犧牲掉學 生健全的人格發展。為彌補應試教育的不足,在中國教育部的支持 下,台灣素質教育的培訓種子教師,躍升中國人格教育的中堅力量。 有專家評估,中國素質教育的大餅,至少一千億人民幣﹙約合新台幣 五千億﹚以上。. 6. 資料參考自海峽資訊網:http://www.haixiainfo.com.tw/t2-131738.html。 6.

(17) 整體而言,中國政府一方面為因應急速變化的世界,必須在人力的素質上提 升,另一方面,傳統應試教育的思想導致學生身心發展不均,面對舊有體制的缺 漏,中國政府警覺應盡速改革,因此發展出後續品德教育的相關政策。. 貳、 研究動機 一. 中國教育實施的目標及內涵 自從 1949 年政府搬遷來台,兩岸開始進行長達 60 餘年的分治局面,以華人 世界而言,台灣與中國之間在文化淵源上有著高度的關係,同文同種的背景下, 因為政治情勢的分治,形成兩岸教育文化上逐漸地走向差異的道路。 台灣與中國雖然歷史背景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然而前者受到美國文化影 響較深的自由經濟主義,後者則是承襲蘇聯共產主義的制度下統治。根據研究(顧 海良、方曉利,1999;祁珮琳,2006;顏佩如,2010) ,中國教育深受馬克思主義、 毛澤東思想及鄧小平理論影響,在如此差異的思想背景下,研究者想要探討中國 教育的實施目標及內涵有什麼特色呢?.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亞洲新興勢力的崛起,經濟的發展穩定,擁有十三億 人口的中國,在共產制度下政府操控市場的強勢及高效率下,其整體的經濟實力 迅速攀升,其中中國龐大的人口壓力,要培育出素質齊平的公民,更要從基礎的 教育紮下,因此研究者想要瞭解中國對於初中學生的品德教育內涵,從而略窺中 國政府對於未來公民素質發展的期許。. sit. y. Nat. al. n. (一). er. io. 二. 中國人才素質的問題. 中國人民素質現況. Ch. engchi. i n U. v. 這些年來,研究者幾次到中國與當地大學生交流,雖然學生素質之優秀令人 大開眼界,但也觀察到生活中的幾個現象,例如:當地人不習慣把「請,謝謝, 對不起」掛在嘴邊,講話總是拉大嗓門,彷彿要吵架;馬路上,交通秩序混亂, 闖紅燈、不禮讓、逆向行駛,險象環生情形經常上演。 李德順7﹙1999﹚指出經常聽到:「『司機素質差,經常違規』、『警察素質差, 指揮不靈』、『行人素質差,不守規則』」等等問題。 不僅如此,中國人民愛嗑瓜子,凡是火車站、公車站、火車上、公車上,甚 至在大街上走路,都是手上拿一包瓜子,邊走邊嗑邊吐。研究者於 2010 年參觀上 海世博時,就親眼目賭不講規矩、隨地吐痰、亂丟垃圾、亂插隊等現象。 此外,根據 2004 年大紀元的新聞報導,標題為〈重慶科技公司開革 20 多名. 7. 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現任中國法政大學終身教授。 7.

(18) 新員工,稱素質道德太差〉8: 中國四川重慶市一家科技公司,最近大刀闊斧,一口氣解聘了二 十一名才剛錄用沒多久的大學畢業生,理由是這些大學生專業素質與 『道德修養』無法符合公司要求。 由此可知,中國社會的物質生活雖然逐漸富足起來,但國民的道德修養卻並 沒有因為生活的豐衣足食而提高,相反卻有江河日下的趨勢﹙韋政通,1992﹚ 。唯 有指望「人的素質」的提高才可能根本解決問題﹙李德順,1999﹚。 (二). 青少年階段品德教育的偏失. 品德教育的目的是從社會客觀實際出發,根據社會對青少年一代的品德要求 和受教育者自身發展的需要提出來的。因此,不管中國,還是日本和美國,各自 的道德教育目的都體現了當今社會基本行為方式和交往方式。. 政 治 大. 一般少年之道德教育,是希望使其道德認知能順利從自我中心、避罰服從階 段而依年齡拾級向上發展,如此能使其能表現出更多的利社會行為,成為社會穩 定與維護秩序的力量﹙陳建安、吳芝儀、李奉儒,2001﹚。. 立. ‧ 國. 學. ‧. 目前中國針對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實施,卻出現了一些問題。由於長期以來, 中國在普及「國民基礎教育」時,注重知識和技能的提高,卻忽視了思想道德教 育,妨礙了人的全面發展及社會的進步﹙陸傑華,1999﹚。. Nat. y. sit. n. al. er. io. 李方﹙1999﹚指出現今中國應試教育日甚,正常的學校教育被扭曲了。片面 追求升學率,於是,全面發展的個性化的培養變為片面知識教學和應考智能發展。 於此之下,有不少學生心理素質脆弱,身體素質日差,社會生活知識貧乏,社會 交往能力低下。. Ch. engchi. i n U. v. 綜觀之,中國政府一直以來對於青少年在正規教育上品德教育的發展是有所 欠缺,並且教育體制的僵化,甚至形成青少年品德低落的現象,故近年來,在中 學品德教育上極力加強。 三. 教科書對於思想影響的重要性 國家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育優秀的人才、國家的棟樑,更希望透過教育教導 出符合國家期待的現代公民,然而如何去塑造國家的公民意識?非正式層面可以 透過媒體宣傳、政令宣導、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等多元管道,而正式層面則非學 校教育莫屬,藉由學校正式的課程安排有系統的將知識甚至價值觀傳遞給學生。 在學校教育中,以正式課程觀之,公民類科目與政治的關係最為密切,其教導最 多與公民養成相關的知識與價值觀,因此各個國家都有類似公民教育的課程,目 的就是要培育出國家理想的公民人才。 8. 資料參考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4/11/15/n717904.htm。 8.

(19) 教科書並不是百科全書,而是針對學科內容所設計之有系統、有組織的教學 用書。教科書通常直接由國家課程綱要轉化編撰,是謂國家課程的表徵,也是教 室課程的主角,學校正式教育的主要教學工具,亦是學生經驗課程的基礎﹙林碧 雲,2009﹚。 歐用生﹙2003﹚認為即使到了 21 世紀教科書的重要性依舊,且教科書在學校 中的影響力是無遠弗屆、無所不在的。 「教科書是教材的權威,是教學方案的心臟, 沒有教科書就沒有學校;應該教什麼,要如何教,幾乎完全決定於教科書」 ﹙Chambliss & Calfee,1999﹚。亦即透過教科書有系統規劃的安排來進行塑造國 家理想的人才素質。 中國為解決目前品德下滑的社會亂象,並提升青少年的品德涵養,吳文侃 ﹙2002﹚指出上海市於 1980 年 5 月成立「上海中小學課程教材改革委員會」,並 在初中開設的「公民學科」列為綜合性的必修課。. 政 治 大. 1985 年,中共中央頒發《關於改革學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通 知》 ,在初中開設公民課,並組織編寫了公民教育教學大綱和教材﹙吳文侃,2002﹚ 。. 立. ‧. ‧ 國. 學. 2003 年由中國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義務初中教育思想品德課課程標準》與 《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 ,並據此編定了《思想品德》及《歷史與 社會》兩套公民類教科書。前者認為初中學生正處於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形成的 關鍵時期,需要得到正確指導;後者則以提高學生人文素質、鑄造民族精神為宗 旨,強調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 sit. y. Nat. n. al. er. io. 由上述歸結,目前中國的官方為了提升人民素質,不論中央或地方都開始著 手品德教育的工作,其中針對青少年品德意識的提升最直接有效率的方式即透過 學校教育,其中最能反映學校價值理念與國家意識型態的工具就是教科書。. Ch. engchi. i n U. v. 而中國的初中德育課程是透過公民教育教科書來落實,本研究即針對中國初 中公民類教科書進行其中品德教育內涵的研究。. 9.

(20)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期望透過品德教育內涵的探討,設計出合適本研究的類目表,以 此來分析中國人教版依照 2003 年頒布之課程標準所編寫的初中公民類教科書。透 過如此的設計與研究希望瞭解中國對中學生品德教育重視的內容,與當今中國社 會的現象相互解釋,得出其背後的原因與結論。 最後,透過本研究針對中國初中公民類教科書中品德教育安排的情形,能夠 提供中國初中公民類教科書品德內涵編輯的相關建議。 研究目的如下: 一、 分析中國初中公民類教科書中所呈現之品德教育內涵及各年級分布情形。. 政 治 大 三、 分析中國初中公民類教科書中品德內涵呈現之策略類目及各年級分布情形。 立 二、 分析中國初中公民類教科書依主題重要性,品德內涵之分布情形。. ‧ 國. 學. 四、 將研究結果提供中國初中公民教科書品德教育內涵編輯的相關建議。.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透過本研究,研究者希望能夠對下列問題獲得解答:. y. Nat. io. sit. 一、中國初中公民類教科書中的品德內涵主類目與次類目之內涵為何?. n. al. er. 二、中國初中公民類教科書中各年級品德內涵主類目與次類目分布情形為何?. Ch. i n U. v. 三、中國初中公民類教科書中主要主題之品德內涵分布情形為何?. engchi. 四、中國初中公民類教科書中合併次要主題後之品德內涵分布情形為何? 五、中國初中公民類教科書中品德內涵所使用之策略類目為何? 六、中國初中公民類教科書中各年級策略類目分佈之情形為何?. 10.

(21) 第四節 名詞定義 壹、 品德教育 character education 有人解釋為品格教育,也有翻成品德教育,按照國內學 者李琪明﹙2000﹚認為其意涵接近「道德教育」而非「人格教育」 ,翻成品格也易 著重在個人品行操守,而忽略公共領域的道德層面,因此翻譯成品德教育是較合 適的﹙李琪明,2006﹚。 陳迺臣﹙2000﹚認為,「品德教育」即是「品德的教育」其中「品德」係指 人的「品格」和「道德」而言。 「品格」是指人在待人接物的處世中,依循正直良善的行為法則,從內隱的思 想觀念、動機、情感、意志,到外顯的言語、舉止行為上,存在並展現人類高價 值的格調。 「道德」則是規範人們外部行為,以人性和所有理性事物為基礎,並能 合乎正義的規範﹙陳迺臣,2000﹚。.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al. n 一.個體品德:. Ch. engchi. er. io. 本研究所指之品德內涵分類及定義如下:. sit. y. Nat. 貳、 品德內涵. ‧. 本研究中的品德教育是指透過學校正式教育管道,藉由教科書傳遞品德內 涵,教導並培育學生於內在品格動機及外在道德行為上,都能合乎社會的規範, 展現良善的人性價值。. i n U. v. 與自己最切身相關的品德內涵,指個人行為的外在表現與內在休養,亦即對 自我的要求,強調修身的功夫,也就是所謂的「私德」。 二.人際品德: 即個人與他人的交往關係,強調倫理關係,包含傳統五倫中親近者間的互動, 也涵蓋現代與不特定人的個體間互動所形成之關係。 三.公民品德: 人與社會或團體間的關係,關注於個人與公共環境及事務間的處理,能關懷 社會群體利益,執行身為團體成員應有的權利義務。. 11.

(22) 四.環境品德: 強調人與文明社會以外的世界之互動關係,包含親近與瞭解自然,愛護動植 物及關懷環境,甚至是超自然的領域,如:宗教的信仰。. 參、 中國初中公民類教科書 中國教育部黨組在<關於教育戰線學習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通 知>中提到將結合小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中學《思想品德》、《思 想政治》等新課程標準的制定,把《綱要》對公民的道德建設要求分層次、有針 對性地融入課堂教學之中。由此可知,中國學校中的公民教育,在初中教科書的 部分是透過《思想品德》來施行。 此外,根據《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一﹚》:「…整合歷史、人文地理、經濟、 政治、社會等多領域的知識…」 。 《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二﹚》 : 「…培養青少年應 有的公民素質、民族精神和國際意識…」。可見,《歷史與社會》中包含了歷史、 地理及公民的教材內涵,同時也重視公民素質的培育及加強,將之歸為本研究初 中公民類教科書的一環。.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雖然中國幅員廣大,中小學生人數眾多,但在中小學教科書的編輯方面,仍 以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為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版﹚成立於 1950 年 12 月 1 日,直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從 1951 年編寫出版了 10 套全國通 用中小學教材起,至今已發行各類出版物 3 萬餘種,發行量逾 600 億冊。目前中 國中小學教科書的市場中,由人教版發行的各版本教科書,其佔有率約為 50%;其 他約八、九十家中小型的出版社,則分占另外 50%的中小學教科書市場﹙楊國揚、 王立心,2010﹚ 。由於「人教版」教科書為全國通用之版本,較具研究代表性﹙祁 珮琳,2006﹚。故本研究中採行的研究對象為「人教版」的中國公民類教科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簡言之,本研究的對象為根據中國教育部於 2003 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及《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一﹚﹙二﹚ 》兩 套標準編輯, 「人教版」的《思想品德》及《歷史與社會》課本,範圍為初一到初 三之一到五冊﹙七年級上下冊、八年級上下冊、九年級全一冊﹚,共十本教科書。. 12.

(23)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 資料蒐集的限制 一.教科書的取得 在教科書的蒐集取材上,礙於研究者無法直接到當地購買取得,但目前中國 的網路書局上都是販售近代課程標準改革後新版的教科書,故透過中國友人經由 網路購買之。 此外,中國幅員遼闊,各地方選用的教科屬版本有所差異,為求研究品質, 研究者在教科書的選擇上選取市占率或發行歷史較久遠的版本,目前以「人教版」 的教科書同時兼具歷史悠久與較高的市占率兩項特點;至於年代方面,由於最近 一次的頒布的課程標準為 2003 年中國教育部頒發的《全日制義務教育初中思想品 德課程標準﹙實驗稿﹚》與《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實驗稿﹚》 ,故 採用據此編輯的《思想品德》與《歷史與社會》為研究對象。.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總之,研究者透過中國友人的協助,購買「人教版」初中七年級到九年級《思 想品德》及《歷史與社會》各五冊,總共兩套十本的公民類教科書進行比較研究。 針對過去教科書的內涵部分則透過文獻的探討與分析來補充不足。. sit. y. Nat. 二.其他相關資料取得. n. al. er. io. 再者,中國的書籍與相關資料,受限於時間與地點,資料取得還是有限,通 常都是透過二手資料的分析。大部分的研究工作都是在台灣進行,一方面透過對 兩岸教育的相關新聞資訊觀察,另一方面則利用網路及圖書館資源蒐集相關論文 及期刊文獻。. Ch. engchi. i n U. v. 最後,研究者在直接接觸中國與初中公民教學相關的教師或教授進行訪談, 並實地瞭解教科書的編制與應用上也有困難,故在分析上視野難免有所侷限。. 貳、 推論範圍的限制 本研究主要採內容分析法,透過中國初中公民類教科書有關品德教育的分 析,希望了解中國政府重視初中學生的品德內涵為何,然而以本研究的推論而言, 仍有下列的限制: 一.版本推論的限制 首先,教科書方面,中國現行教科書的編審與台灣相同,採一綱多本的方式, 研究者選取人教版根據 2003 年由中國教育部發布之課程標準所編制的《思想品德》 13.

(24) 一到五冊及《歷史與社會》中公民教材部分一到五冊教科書為研究對象。但目前 的教科書制度下,各省分都可依據地方需要編制教學用的教科書,以至於本研究 中的公民類教科書相關內涵分析,其結果無法推論到所有中國公民類教科書,此 為研究限制之一。 二.研究教材範圍之限制 其次,由於教材取得之完整性問題,作者僅就能夠取得的教科書部分做為研究 對象,針對教科書中本文的部分進行研究討論,至於其他與教材相關之習作、教 師手冊等不列入研究範圍。 三.類目分析的限制 此外,研究者本身由於生活在台灣,對於中國教育的相關內容及初中公民類 教科書的演變部分只能透過文獻的探討分析,以及相關的期刊論文窺知一二,加 上無法直接訪問當地相關研究學者或初中任教老師,對於教科書的分析深度因此 有限。針對研究的類目分析,雖然參考不同的學者及機構的理論說法,但在取材 與分類的過程中難免受到研究者教育及社會背景的影響,而未能完全符合中國中 學品德分類內涵。.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四.研究者的限制. ‧. n. al. er. io. sit. y. Nat. 最後,關於研究者本身,由於兩岸教育背景的差異,加上社會價值觀的影響, 研究者難以徹底了解中國的歷史社會脈絡,對於教科書中品德內涵分布情形,可 能無法貼切分析其背後的整個文化脈絡。. Ch. engchi. 14. i n U. v.

(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品德教育的定義及內涵 壹、 品德的意義 品德﹙character﹚一詞來自古希臘文「charassein」,本意是在蠟藥丸、玉 石或金屬表面上刻劃,意謂著「雕刻」 ,品德的意義猶如一個有特色的標誌或符號, 也有「行為的典型和道德規範」的涵義。就字義而言,其源自古希臘字 arête﹙拉 丁文為 virtus﹚ ,意為美德﹙goodness﹚ 、德行﹙virtue﹚或卓越﹙excellence﹚, 是指要明確的工作需要去完成具備完成工作的全盤知識﹙李奉儒,2007﹚。. 政 治 大. 若依《說文》的解釋,品,為「眾、庶也」 ;德,依康熙字典的解釋為「善美 正大光明純懿之稱也」 。品德相似詞有「品格」 、 「品行」 、 「品性」 、 「德性」 、 「行止」、 「人品」、「人格」﹙教育部,2007﹚。. 學. ‧ 國. 立. 貳、 品德教育的定義及目的. ‧. 一.品德教育的定義. Nat. y. sit. n. al. er. io. character education 有人解釋為品格教育,也有翻成品德教育,按照國內 學者李琪明的研究,因為其意涵接近「道德教育」而非「人格教育」 ,翻成品格也 易著重在個人品行操守,而忽略公共領域的道德層面,因此翻譯成品德教育是較 合適的﹙李琪明,2006﹚。. Ch. engchi. i n U. v. 陳迺臣﹙2000﹚認為, 「品德教育」即是「品德的教育」其中「品德」係指人 的「品格」和「道德」而言。 「品格」是指人在處世接物的人事現象界中,依於正 直良善的言行法則而為之,乃於內隱的思想觀念、動機、情感、意志及外顯的言 語、舉止行為上、存在了及顯現了高價值的格調。而「道德」規定人們外部行為, 而被認為是合乎正義的規範,是對於人性和一切有理性事物的基礎﹙陳迺臣, 2000﹚。 另外,據研究品德教育多數情形下,與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 道德教育﹙moral education﹚,以及價值教育﹙value education﹚被視為同義詞 ﹙陳璵皙、陳慧珍,2007﹚。 蘇芸慧﹙2005﹚指出雖然「道德」與「品格」的意義有所差異,但藉由教育, 其最終目的都是要教導學生道德認知、體會道德情意,進而有具體的道德行動。 張雪君﹙2002﹚認為品德教育與品格教育、道德教育以及價值教育常被視為 15.

(26) 同義詞。 李淑貞﹙2008﹚指出有學者將品格與道德合稱品德教育,無論何者,其目的 皆在於透過教育訓練,如:智慧啟發、習慣養成,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性。 由此觀之,道德教育與品格教育不必強行劃分,甚至兩者可互為表裡共同討 論看待,更能相得益彰。 本研究中「品德教育」的意義涵蓋品德及品格﹙character﹚及道德﹙moral﹚ 的內涵,都是針對個人端正的品性,及符合社會規範的行為。因此,研究者以品 德教育一詞來涵蓋品格教育、道德教育之內涵,對於不同學者專家或是研究提及 的品德、品格與道德皆視為同義詞,但在援用學者專家或文獻的內容時,為表達 對原著專業性的尊重,並不變更其專有名詞。 二.品德教育的目的. 政 治 大. 品德教育的目的,不外乎培養美好的德行,使人的行為能合乎社會規範。孔 子教導弟子要「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其中志道、據德及依仁均直 接涉及道德的實踐,以完成道德人格為主要目標,而非單純傳授知識﹙李奉儒, 2007﹚。因此,品德教育﹙character﹚亦即教育學生,使之知善、期望善,以及 行善、表現良好行為,並且能內化成習性的歷程﹙黃德祥,2004﹚。. 立.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康得﹙Immanuel Kant, 1724~1804)﹚在其所著的《教育論》 ﹙Education Theory of Kant﹚中曾經提到: 「教育以人類個體的未完成狀態為起點,透過養護、管教、 教導等過程,最終以兒童的向善發展為目標,使之成為道德的存在為目的」 ﹙檀傳 寶,2005b﹚。. i n U. v. 其後繼者,教育學者赫爾巴特﹙Herbart﹚更明確地指出:「教育的惟一工作 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個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 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檀傳寶,2005b﹚。. Ch. engchi. Lickona﹙2003﹚認為品德是一種「美德」 ﹙virtue﹚ ,這種美德是個人或群體 所共同認定並遵守的價值規範,是人類優良的特質,更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良善覺 知。例如:正義﹙justice﹚與仁慈﹙kindness﹚的性格,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高尚 情操。 John﹙2000﹚曾說: 「品格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學習『認識良善、喜愛良善、做 出良善』」。 但昭偉﹙2002﹚認為道德教育其實就是一個作為生物體的人去學習扮演各種 社會角色的活動。能具有推己及人的同理心、反省及自我控制的能力。 劉丙元﹙2010:36﹚提出品德教育在於培育道德主體,其可以改善生活的道 德人,而非只是被動接受道德要求者。 16.

(27) 換言之,品格教育是在教導學生如何做人﹙如何與自己、他人及環境相處﹚ 和如何做事﹙怎樣做可以達到目標﹚ 。亦即品格教育的目的在於幫助學生瞭解、欣 賞自己,並且表現出好的行為﹙李珀,2005﹚。 綜合上述學者的說法,品德教育的目的是教育學生如何培養良善的品格與德 行,包含正義、仁慈、同理心等,並將內化的情操進而表現於外在行為,同時能 更臻於美與善的境界。 三.相似概念的澄清 如同前面討論的結果,品德教育包含品格教育與道德教育,另外,尚有公民 教育一詞時常做為比較的對象,在此將品德教育與品格教育當作同一名詞使用, 下列主要針對品德教育、道德教育與公民教育三者概念及關係的澄清,以利後面 研究的討論。. 政 治 大. 首先,就道德教育與公民教育的差異,McClellan﹙1992﹚指出「道德教育」 著重於個體與社會中的倫理議題,強調是非善惡的判斷。就「公民教育」的內涵 而言, 「公民」乃指「個人與國家的關係,受國家的法律所管制,而擁有相對的義 務及權利」 。因此, 「公民教育」 ﹙civic education﹚泛指培養年青一代建立誠實、 反省的公民責任教育,當中涉及一系列學校與社區中的民主歷程之活動,包含民 主的原則與價值,而這樣的價值是來自於學生詮釋自身的公民權利與責任,以促 進公眾的福祉﹙Otten,2000﹚。. 立. ‧. ‧ 國. 學. Nat. al. er. io. sit. y. Ryan﹙1996﹚指出品格的成長和發展是全面性的,包含道德教育與公民教育 的內涵,藉由學校與社區來認定並強化基本態度與價值觀。. n. 李素貞、蔡金鈴﹙2004﹚提出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是全面的教 育,不但包括著重個體與社會中倫理議題以及強調是非善惡判斷的道德教育,更 包含培養誠實、正直、關懷與自省之公民責任的公民教育,且需透過學校與社區 共同協助學生瞭解、欣賞以及表現出好的行為,強化其正確態度與價值觀。. Ch. engchi. i n U. v. 由此可知,道德教育與公民教育是包含於品格教育之內的。 根據李素貞、蔡金鈴﹙2004﹚的研究,品格教育與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及品 格發展三者的關係可以圖 2-1 表示:. 17.

(28) 圖 2-1 品格教育架構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資料來源:李素貞、蔡金鈴﹙2004﹚。中小學品格教育之實施與評量。教育研究 月刊,120,53。.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黃德祥﹙2001﹚指出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及品格教育三者之關係,品格教育 範圍涵蓋最廣,其內涵包含道德與公民的教育,三者間的關係如表 2-1 所示:. ‧. al. y. sit. 公民教育. 品格教育. er. 道德教育. io. 比較基礎. Nat. 表 2-1 道德教育、公民教育與品格教育之差異比較表. n. 個人與社會之道德 個人參與學校或社會 個體生活與道德教育 個人層次 標準,並檢定個人 活動中之機會提供 之完整結合 是否依此標準行事. Ch. engchi. i n U. v. 道德標準由古代聖 此過程學習民主參與 培養對社會有正向態 賢行誼中建立 技巧、知識與行為,並 度與價值 學校教育 正確履行公民權利與 義務 品德教育 範疇之差異. 道德教育. 公民教育. 資料來源:黃德祥﹙2001﹚。二十一世紀的品格教育。 「二十一世紀教育改革與教 育發展」國際學術論文研討會集,105。 18.

(29) 因此,品格教育應是全面性的,不僅包括道德教育、品格成長,同時亦包括 了培養民主素養與公民責任的公民教育﹙蔡詩欣,2008﹚。 總之,品德教育通常與品格教育視為同義詞,而其內涵除了人格的養成、道 德教育外,尚重視公民教育的實施與栽培,亦即品德教育的涵蓋範圍是較全面廣 泛的,這樣的定義也較符合現在一般討論的品德教育內涵。. 參、 品德教育的內涵 一. 品德教育內涵 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是藉由教與學的過程促進個人發展倫理責 任和關懷感動的教育活動。經由教導學生核心倫理價值,營造關懷尊重、誠信責 任的人我關係,是生活的核心整合,也是生活的融合﹙吳寶珍,2004﹚。. 政 治 大. 現代品德教育的內涵十分多元,分別就台灣與國外學者研究內涵分類情形如. 立. 下:. ‧ 國. 學. (一) 台灣學者的研究內涵 1. 吳清基﹙2007﹚:. ‧. n. al. i n U. 2. 李介至、邱紹一﹙2002﹚及周慧菁﹙2003﹚:. Ch. engchi. er. io. sit. y. Nat. 品格教育包括三部份:一是屬「私德」的品德教育,二是講求「民主 素養及價值」的公民教育,培養「公德」的服務胸襟,三是強調「個人品 行」的品格發展;概言之,品格教育包含個人品德,同時兼顧個人、社會 與國家優質的互動關係。. v. 指出品格教育主要包涵三大領域,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及品格養成三 方面: (1) 道德教育:亦即個人與社會之道德標準,用以檢定個人行為是否符 合社會規範。 (2) 公民教育:目的在於使學生在學校教育過程中,有機會學習民主參 與之技巧、知識與行為,且能履行身為公民之權利與義務。 (3) 品格之養成:目的在培養個人能對社會有正向的態度與價值。且應 是「知行合一」的教育,其內涵包含認知、情感、與行為。 3. 黃德祥﹙2004﹚彙整各學者看法的品格教育內涵: (1) 自我要求:重視自我訓練、克己正念、修養品行與情操。. 19.

(30) (2) 尊仁愛物:忍讓寬容、誠信負責、大愛感恩。 (3) 不斷學習:謙虛好學、盡己學貢獻社會。 4. 吳寶珍﹙2004﹚結合 Otten 基礎提出下列品格與道德教育架構,他認為 包含了品格發展、品格成長、道德教育及公民教育。如圖 2-2:. 政 治 大. 立. ‧ 國. 學 ‧. 圖 2-2 品格與道德教育架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資料來源:吳寶珍﹙2004﹚ 。國民中學品格與道德教育的內涵與實施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頁 22),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sit. y. Nat. n. al. er. io. (二)國外的學者的研究內涵 1.Otten﹙2000﹚:. Ch. engchi. i n U. v. 品德教育一般被認為包括道德教育﹙moral education﹚、公民教育 ﹙civic education﹚、品德成長﹙character growth﹚與品德發展 ﹙character development﹚等四項度。 2.Pearson&Nickolson﹙2000﹚: (1) 人與自己 (2) 人與他人 (3) 人與社區 除此之外,藍順德﹙1986﹚分為「個人道德、倫理道德、公共道德」 ;梁忠銘 ﹙2000﹚提出日本的小學道德教育課程:「﹙1﹚基本領域:有關切身問題生活領 域;﹙2﹚有關自己與他人事物表現領域;﹙3﹚有關自己與自然崇高事務社會領 域;﹙4﹚有關自己與集團、社會事物」;李素真、蔡金鈴﹙2004﹚提出「人與自 己、人與社會環境、人與自然」的分類;江謝麗雪﹙2005﹚則將其分為「個人道 20.

(31) 德、偶性道德、公共道德及生命道德」 。綜合上述的專家學說及研究可知,真正的 品德教育應該有其深度與廣度,並有更多元的面向,而不是被窄化或曲解為僅有 德目﹙或核心價值﹚本身。品格教育不僅表現在個人自身人格,還有與他人相處、 待人接物的外在表現上﹙蔡詩欣,2008﹚ 。因此,雖然西方學者與台灣學者的認定 及歸納面向有所差異,但其範圍不出人與自己、與他人、與社會及環境。. 二. 品德教育的核心價值 2004 年由台灣教育部於《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中提到:「『品德核心價 值』係指人們面對自我或他人言行,基於知善、樂善及行善之道德原則,加以判 斷、感受或行動之內在根源與重要依據,其不僅可彰顯個人道德品質,並可進一 步形塑社群道德文化」。有關品德核心要素的相關研究內容如下: (一) 台灣學者的研究內涵 1. 李琪明﹙2000﹚:.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提出負責、誠實、守時守信、守分、勤儉、謙虛、友愛、分工合作、遵 守團體規範、愛鄉、愛國、關懷、愛護大自然等 13 項道德價值的內涵。 2. 林新發、王秀玲﹙2003﹚:. ‧. 認為配合知識經濟時代及未來社會發展趨勢,國民中小學學生應優先培 養或教導十大品格核心內涵為:尊重、誠信、負責、創意、自律、公平、信 賴、勇敢、勤奮、關懷等。. sit. y. Nat. n. al. er. io. 3. 教育部﹙2004﹚於《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提出的品德內涵如下:. i n U. v. ﹙1﹚尊重生命、 ﹙2﹚孝親尊長、 ﹙3﹚負責盡責、 ﹙4﹚誠實信用、 ﹙5﹚自主 自律、﹙6﹚公平正義、﹙7﹚行善關懷。. Ch. engchi. 4. 李奉儒﹙2004﹚: 主張由「尊重」與「關懷」作為品德教育的兩大軸心來奠立與提升學生的 道德素養。 (1)尊重: Howard Krischenbaum﹙1995,p.21﹚在其《學校與青年社團中增進價值 與道德的一百種方式》提到包含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財產,以及尊重 環境與生命。 (2)關懷: 根據美國關懷倫理學者 Nel Noddings﹙1992﹚也曾建構六項關懷﹙caring﹚ 的主題,包括﹙1﹚關懷自己、 ﹙2﹚關懷親密與周遭熱識之人、 ﹙3﹚關懷遠方 2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Cell: A unit of main memory (typically 8 bits which is one byte).. – Most significant bit: the bit at the left (high- order) end of the conceptual row of bits in a

民國 57 年,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正式實施, 教科書改由國立編譯館主編, 數學教科書之編製 成立有

„ Transport voice traffic using the Internet Protocol (IP). „ One of the greatest challenges to VoIP is voice

Too good security is trumping deployment Practical security isn’ t glamorous... USENIX Security

The natural structure for two vari- ables is often a rectangular array with columns corresponding to the categories of one vari- able and rows to categories of the second

One of the main results is the bound on the vanishing order of a nontrivial solution to the Stokes system, which is a quantitative version of the strong unique continuation prop-

One of the main results is the bound on the vanishing order of a nontrivial solution u satisfying the Stokes system, which is a quantitative version of the strong unique

◦ The Statue of Liberty is a gift that France presented to America to celebrate its one hundred years of independence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The full height of the monument 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