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首〈弗雷德克的聖母瑪麗亞〉

第四章 鋼琴曲集《荒草漫佈的小徑》第一冊之樂曲分析

第四節 第四首〈弗雷德克的聖母瑪麗亞〉

一且不複雜,樂段A(mm.1-24)中,樂句 a(mm.1-12)的樂句結構為 4+4+4,起始動機由 四個和弦發動,隨後是長線條抒情旋律所主導的高音聲部,而低音聲部的伴奏,則同 時織入三音與主音的持續音,以及十六分音符三連音的分解和弦作為背景,延展調性 感的持續性(譜 4-4-1)。

【譜4-4-1】《荒草漫佈的小徑》第四首,第 1-5 小節

到了樂句a’(mm.13-24)時,雅納捷克使用高、低音聲部頻頻出現的降 F 音,預示 了下個樂段的調式根音E 音,為轉調作預備,且重降 B 音和不停交替出現的還原 C 與 降C 音,混合了降 d 小調與降 D 艾奧里安教會調式,直至樂段 B 前才結束(譜 4-4-2)。

【譜4-4-2】《荒草漫佈的小徑》第四首,第 17-22 小節

到了全曲張力最大的樂段B(mm.25-53)中,較特別之處在於,維持在五個降記號的 調號,首先而出的樂句b(mm.25-34),樂句結構為 4+6,其所傳達的聲響給人在 E 大調 上的錯覺,緊接著的樂句b’(mm.35-45)樂句結構變為 4+7,除原調號之外,出現了降 F 與重降B 音,則為降 F 遠系調,隨後的擴充樂句 b’’(mm.46-53),樂句結構換成 4+4,

除了與前樂句同降F 與重降 B 音之餘,降 C 音的出現混合了降 D 艾奧里安調式。此樂 段在調性轉換的發展下,筆者稍加分析比對了此三個樂句的和聲進行,或許E 大調(譜 4-4-3)與降 F 遠系大調(譜 4-4-4),在調性連接上有無關聯我們不得而知,但筆者認為短 暫地作調性色彩更換之舉,為雅納傑克慣於使用同音異名的手法。

【譜4-4-3】《荒草漫佈的小徑》第四首,以 E 大調分析第 25-34 小節

此為《荒草漫佈的小徑》第四首,以 E 大調分析第 25-34 小節之主要和聲進行。

【譜4-4-4】《荒草漫佈的小徑》第四首,以降 F 遠系大調分析第 35-45 小節

此為《荒草漫佈的小徑》第四首,以降 F 遠系大調分析第 35-45 小節之主要和聲 進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雅納捷克在各樂段間,透過調性感連接的安排,使用些許協 和與不和協音的點綴,增強整首曲子V 級至 I 級的調性方向感,如各樂段的連續四個 和弦動機中,總是在開頭放置屬七和弦,模糊調性感知,如樂段A 中,樂句 a(譜 4-4-5)與樂句 a’(譜 4-4-6)皆由屬調降 A 大調出發。

【譜4-4-5】《荒草漫佈的小徑》第四首,第 1-5 小節之樂句 a 開頭

【譜4-4-6】《荒草漫佈的小徑》第四首,第 12-16 小節之樂句 a’開頭

而樂段B 擴充樂句的結尾處,與前兩個樂句一樣,接連行進的四個和弦動機中,

最後一個和弦的最低音,總是停在降A 音(譜 4-4-7),直至再現樂段 A’(mm.54-70)時,

最低音降D 音才出現,使降 D 大調的調性最終才得已確立(譜 4-4-8)。

【譜4-4-7】《荒草漫佈的小徑》第四首,第 46-53 小節之樂段 B 擴充樂句

【譜4-4-8】《荒草漫佈的小徑》第四首,第 54-59 小節之再現樂段 A’

而筆者認為語音旋律的表現,除了在前章節提到過,有採集之民歌的置入之外,

雅納捷克使用調性呈現隊伍行進間由遠而近的距離,因此,此曲由屬調出發,並在樂 段A 中,隊伍哼唱的語音旋律上,特別標記 z dálky(從遠處望去) (譜 4-4-9)。

【譜4-4-9】《荒草漫佈的小徑》第四首,第 1-5 小節

接著樂段A’標記了 bliže(更加接近),與降 D 大調同主音的降 d 平行小調,在音響 氛圍比屬調更近些,只是降D 艾奧里安教會調式的混合,表明了未到達的意謂(譜

4-4-10),其表現出如教堂裡回聲的純淨感,與暗柔的嚴肅感的樂段對比之調性氛圍。

【譜4-4-10】《荒草漫佈的小徑》第四首,第 17 小節

此外,樂段B 使用樂曲開頭的四個和弦動機作發展,隨著音域的拓展、力度與表 情的增加,一步步堆疊情緒至降A 音後,回歸於起初的平靜,在此處,雅納捷克有意 地在戲劇性的表現後,放入一個喘息,使之稍加延長,以增加到達降D 大調的安穩感 (譜 4-4-11)。

【譜4-4-11】《荒草漫佈的小徑》第四首,第 54-58 小節

而最後樂段A’’標註的 blizko(更靠近)一詞(譜 4-4-12),及降 D 大調 V 級接 I 級的 終止式,為此隊伍到達目的地的告知,通過全曲調性的連接,呈現完整的景象摹寫。

【譜4-4-12】《荒草漫佈的小徑》第四首,第 54-59 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