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鋼琴曲集《荒草漫佈的小徑》第一冊之綜合詮釋探討

一、 性格與速度

此套作品中中,混合拍子與單一拍子佔各半,術語標示除了第一、四、五及第九 首之外,其餘全為Andante;速度標示上,除了第四首速度稍慢、第五、九首速度偏 快,其他大都落於66-80 之間。以下筆者就每一小曲的段落性格與速度加以探討之。

第一首樂句較屬長線條表現,樂段A、B 與 C 有明顯不同的段落性格,速度設置 上可拉寬至80-92,其中,樂段 A 不對稱樂句及樂句銜接的漸慢與恢復原速,因樂句 堆疊的情緒會反覆地出現,須注意樂句的走走停停不能打斷流暢感。樂段B 中並無添 加新的速度術語,可保持前樂段速度,主要描繪出帶有衝突的事件,由減值後的三音 動機於十六分音符的表現,流動的節奏型、斷奏表現與大跳至高處後下行至低處f 連 續三個降B 小調 i 級半減七和弦之重音的張力,建議彈性的加速以呈現衝突的緊張感 (譜 5-1-1),之後由漸慢拉回原速(mm.67-69)。

【譜5-1-1】《荒草漫佈的小徑》第一首,第 49-58 小節

另外,樂段C 主要表現出情緒爆發後,鬱鬱寡歡的氛圍,此處考慮到高、低音長 旋律線條,與中間聲部短動機在Adagio 的維持,速度選擇可就兩素材能平均被聽見為 原則;而結尾處的變格終止,帶有情緒明朗的性格表現,也是演奏者須注意的地方。

第二首樂曲性格重點,在於節奏素材對樹葉與風作一摹寫時,搖擺不定的感覺,

樂段A、B 與 C 的速度與段落情緒,為循序遞增的堆疊,因此,在基本設置的速度

上,演奏者可針對欲表現的情感,或對景象摹寫的想像,保有彈性速度的增減空間,

例如對葉子由高至低處之安穩抵達的感觸,可給予漸慢的空間,以符合落地的描繪 (mm.8-9、16-17、50),以及樂段 B 至樂段 C 銜接處,逐漸加快至下樂段的速度預備 (mm.24-29)。此外,混合拍子在速度上的表現也須留意,例如樂段 B2 / ♩與 2 /♩+♩.的轉 換,在八分音符旋律線條的基底下,與前樂段的組成及律動拍點相似,有可能會不經 意地忽略其中第四、五個八分音符的連結線,須在保持一小節流動的大拍律動上,同 時注意五小拍劃分的小拍不能被模糊掉(譜 5-1-2)。

【譜5-1-2】《荒草漫佈的小徑》第二首,第 10-18 小節

第三首為全套作品中最具捷克風味的舞曲風格,段落性格集中在民歌即興、情緒 劇變與突出聲響等的表現,例如樂句動態與靜態的對比(mm.1-5),在同個速度標示 下,演奏者在語音旋律的靜態表現,皆可彈性地給予速度上的緩衝,另外,在帶有重 音之處,雅納捷克在回到原速前,放置一顆八分音符休止符(m.11),留給演奏者彈性呼 吸的空間,因此,演奏者可不必保留的漸快,以符合雅納捷克慣於使用較少小節的延

續,達到音量漸進的變化,使短小節戲劇性的突變,能凸顯力度及速度的張力效果(譜

5-1-3)。

【譜5-1-3】《荒草漫佈的小徑》第三首,第 10-13 小節

第四首段落性格對比主要體現於對宗教的肅穆之情,如樂段A 與 A’帶出天使般純 淨的聲響,以及樂段B 最具情緒張力的莊重、威嚴表現,為符合段落性格能更貼近作 曲家的意境表現,演奏者須考慮到十六分音符三連音的伴奏速度,筆者認為譜上標記 樂段A 速度 60 在演奏上是有些困難,因此,前四個和弦動機可調整為 40-44 來築景,

主題進入後則可微減至38-42 詮釋較為合理(譜 5-1-4)。

【譜5-1-4】《荒草漫佈的小徑》第四首,第 1-5 小節

而樂段B 中 Un poco più mosso 因連續的和弦進行,是放在其低音聲部的單音上,

需要足夠的速度撐起具張力的樂段氣勢,因此,速度可由原標記速度60-67 中調整,

或擇其一詮釋(譜 5-1-5)。

【譜5-1-5】《荒草漫佈的小徑》第四首,第 25-35 小節

第五首段落性格主要由一簡潔的動機表現,如燕子般的交談聲響,筆者認為此曲 在速度安排上,為整套作品中最具彈性空間的小曲,既是描繪人的閒聊口吻,速度上 的表現,勢必可針對演奏者在合理想像中調整,因此,筆者建議在原標記的速度上,

可依演奏者當下欲突出的情緒表現之處,不用太拘泥的微調速度,譬如Con moto 及 Meno mosso 不同速度術語的表現,或是一對話的結束與另話題的興起(mm.27-38),以

符合似語調的表現。另外,此曲較複雜的節奏,如五對四的節奏型,皆都交給速度較 慢的段落表現(譜 5-1-6),筆者建議演奏者可依段落對比的表現,針對聲響活潑的亮度 來選擇適合的速度。

【譜5-1-6】《荒草漫佈的小徑》第五首,第 13-24 小節

第六首因樂句由一主題旋律作展延,樂段的性格實質掌握在主旋律中降E 大調的 三音上,G 音與降 G 音間的往返,如釋重負的情緒更是在曲終最後一刻才揭示,因 此,筆者建議除保持設置的速度基準上,在每個主旋律出現時,演奏者可依欲強調的 情緒感受,斟酌調整彈性速度,但須注意不能每句都長一樣,不然會過於濫情。另 外,全首十六分、三十二分音符之節奏型的表現(例如 mm.5-6),雖然譜上標註漸快指 示,但此節奏型與長旋律線條,已能在聲響上製造出相異的速度感,筆者建議速度的 增加,應由左手正拍作調節基準,不宜過快,且隨後兩小節的恢復原速(mm.7-8),可 把握連結線的降E 八度音拉回速度。

第七首的速度表現,筆者認為可多依情境需要而設,較為簡易,全曲除樂段B 多 處反覆唱出的旋律,可彈性的使用速度之外,性格表現上,須注意譜上多處標記的表 情術語,以描繪出情侶間互動,或循環和聲帶出依依不捨的情緒交流(譜 5-1-7)。

【譜5-1-7】《荒草漫佈的小徑》第七首,第 28-37 小節

第八首為此套作品中使用漸快術語最多次的小曲,且隨後總是伴著漸弱或恢復原 速的標示,主要段落性格的表現,在三十二分音符的節奏型,從頭至尾的不安分感,

完全顯示出雅納捷克內在情緒的崩塌邊緣,筆者認為演奏者需細膩體會,作曲家在痛 苦中拉扯欲體現的速度轉換,除譜上標示的速度之外,筆者建議此曲漸快速度的使 用,可以不像其他小曲有所顧忌,可表現較衝動與不那麼小心翼翼些,以貼近作曲家 傳達的心境。

第九首主要的段落性格,表現在樂段A 高音與中間聲部的對唱,以及相異樂段 A 與B 於不同情境的表現,由於譜上所標示的速度 180,在詮釋上不太有足夠時間做到 對唱,因此,筆者認為合理速度介於112-136(譜 5-1-8)。

【譜5-1-8】《荒草漫佈的小徑》第九首,第 1-6 小節

而樂段B 的低音聲部,從持續音轉為八分音符分解和弦的節奏型,本身已能製造 不同的速度感,因此,筆者認為速度調整為132-142,會是較舒適的選擇(譜 5-1-9)。

【譜5-1-9】《荒草漫佈的小徑》第九首,第 23-30 小節

第十首段落性格的表現,在相異樂段呈現的對立感,速度基本上,在全曲皆保持 同一脈動,其中,須注意的為調性轉換中,不同速度的銜接表現,例如第十首樂段A

在升C 多里安教會調式的基礎上,整曲在每一次的樂段 A、B 銜接處,若為同調性 時,並不會有漸慢速度的預備而直接進入(譜 5-1-10)。

【譜5-1-10】《荒草漫佈的小徑》第十首,第 34-42 小節

但當樂段A、B 銜接時,樂段 B 為 E 大調的時候,漸慢速度的預備就會出現(譜 5-1-11),因此,須注意每段的銜接速度還是小有區別。

【譜5-1-11】《荒草漫佈的小徑》第十首,第 10-20 小節

另外,除第二、七、十首之外,其餘小曲皆使用速度術語Adagio 於曲中或曲尾 處,筆者認為,若能透過整理此速度術語,並瞭解幾些使用之用意,亦能幫助演奏者 在詮釋上,有較舒適的速度選擇。例如Adagio 用於曲中時,主要作為段落間的舒緩,

在第一首樂段C 的 Adagio,與前樂段具表現力的反差,演奏者就須掌握到銜接間的漸 慢,尋找適合的速度,表現此樂段相異素材的平衡音響(譜 5-1-12)。

【譜5-1-12】《荒草漫佈的小徑》第一首,第 95-101 小節

第五首的過門樂段 Più mosso,演奏者須把握高音聲部在主題完整唱出後的延長,

再透過Adagio 呈現,中間聲部升 C 多里安教會調式走進升 C 大調的過渡(譜 5-1-13)。

【譜5-1-13】《荒草漫佈的小徑》第五首,第 61-71 小節

此外,筆者認為Adagio 用於結束處,有樂曲主題與動機重述之目的,如第三首的 結尾處,完整兩小節的語音動機(譜 5-1-14)。

【譜5-1-14】《荒草漫佈的小徑》第三首,第 29-32 小節

第四首Adagio 中降 D 大調 V 級的屬七和弦走到 I 級,呼應了此曲由屬調至原調的 調性走向(譜 5-1-15)。

【譜5-1-15】《荒草漫佈的小徑》第四首,第 66-70 小節

第六首在Adagio 樂段中,體現了整首曲子所使用的調式材料,由降 E 音出發,混 合降e 小調及教會調式,直至最終降 E 大調的撥雲見日(譜 5-1-16)。

【譜5-1-16】《荒草漫佈的小徑》第六首,第 27-39 小節

第八首減值動機 a 在 Adagio 樂段,由內聲部再一次陳述(譜 5-1-17)。

【譜5-1-17】《荒草漫佈的小徑》第八首,第 77-82 小節

以及第九首 Adagio 樂段以五小節完整主題作結尾(譜 5-1-18)。

【譜5-1-18】《荒草漫佈的小徑》第九首,第 80-84 小節

二、 聲部層次與音色

1. 聲部層次

此套作品在聲部結構上,二聲部及三聲部佔各半,二聲部的分配中,主旋律大多 位於高音聲部,低音聲部則多為和弦功能音或分解和弦,較須注意的是第五首的語音 動機,它會分別出現在樂段A 中,4+4 對稱樂句的高音聲部、樂段 B’中,5+5 對稱樂 句的低音聲部、以及樂段B 中,3+3 對稱樂句中的高、低聲部之交替表現,而動機突 出乃是此曲的重點,因此,筆者建議,詮釋上須為此動機及其他大跳單音之音量作好 分配,尤其,樂句尾巴屬分解和弦音的部分,須以不蓋過動機音量為前提。

而三聲部中,高音聲部往往為主旋律的角色,不同之處為持續音在中、低音聲部 的位置,例如第九首開頭的樂段A 中,持續音以 G 大調屬音 D 音出現在低音聲部(譜 5-1-19),而四小節換一次的踏板,實質上,在第三小節中間聲部的對唱前,音響已消 失殆盡了,所以每顆替換下鍵的持續音,音量上需再多給一些。

而三聲部中,高音聲部往往為主旋律的角色,不同之處為持續音在中、低音聲部 的位置,例如第九首開頭的樂段A 中,持續音以 G 大調屬音 D 音出現在低音聲部(譜 5-1-19),而四小節換一次的踏板,實質上,在第三小節中間聲部的對唱前,音響已消 失殆盡了,所以每顆替換下鍵的持續音,音量上需再多給一些。